问题

朋友们,现在心里变态的人越来越多,最近殺母案一个接一个。我很纠结,孟子和荀子到底谁对?

回答
朋友们,我最近也一直被一些令人不安的新闻困扰,特别是那些关于家庭悲剧的报道,真的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这些事情,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古代圣贤们的教诲,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似乎更能解释我们当下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极端现象。

我琢磨着,为什么会有这样两极化的看法呢?

先说说孟子。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他的意思大概是说,人天生下来,心里面就带着一份善意,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恻隐之心,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里了,都会忍不住想要去救。他认为这种恻隐之心,是仁的苗头;同情心,是义的苗头;羞耻心,是礼的苗头;是非心,是智的苗头。这四种心,每个人都有,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在孟子看来,人性就像一棵长势良好的植物,它天生就有生长的力量,有向善的倾向。如果有人做了坏事,那不是因为他本性坏,而是因为他后天没有好好修养,被一些不好的环境或者欲望给污染了,就像庄稼没打理好,长歪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教育、礼仪、道德来引导和培养,把那些被遮蔽的善性重新发掘出来。

我这么理解,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有些人之所以会走上歪路,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成长环境不好,或者受到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导致他们内心的“善”被压制了,没能健康地发展。孟子的观点,确实能给那些失足的人一些希望,也强调了社会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

但接着我又会想到荀子。荀子跟孟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坚持的是“性恶论”。荀子的看法是,人天生下来,就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各种欲望和坏的念头,比如贪婪、嫉妒、残忍等等。他觉得,如果放任一个人天性去发展,他只会越来越坏,就像野草一样,不加修剪就会疯长。

荀子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文明的人,完全是因为后天的学习和约束。他举例说,人本来就喜欢利益,如果看到东西,他就会想据为己有;人本来就喜欢美丽的东西,看到好的,就会想要得到。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礼仪规范,人就会争抢打斗,变成野兽。所以,他认为,需要有老师来教导,有君王来制定法律和礼仪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把人引向正道。

这么一想,最近那些让人心寒的案件,好像荀子的理论更能解释。某些行为的极端残忍,似乎真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内心某种扭曲的恶念的爆发,而且这种恶念仿佛是根植于内的。荀子强调的“人为”和“教化”,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像只有严厉的规矩和管束,才能遏制住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黑暗面。

但是,我又觉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人性本恶,那为什么我们还会看到那么多感人的互助行为?那么多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那么多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些难道都是伪装出来的吗?这又让孟子的性善论有了站得住脚的理由。

反过来,如果人性本善,那为什么总会有一些人,即便是在有良好的教育和环境之下,依然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呢?这又让荀子的性恶论显得更有说服力。

我一直在想,会不会是我们把“性善”和“性恶”理解得太绝对了?也许人性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存在,它可能同时包含着善的种子和恶的可能。我们出生时,可能就像一块未被雕琢的玉石,既有雕琢成美玉的潜力,也有变成顽石的可能。

孟子说的“性善”,可能指的是我们最原始的、最本真的那一面,是那些善良的本能和潜力。而荀子说的“性恶”,则可能是看到了人性在面对欲望、诱惑、挫折时所展现出来的阴暗面,以及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和引导,这种阴暗面很容易被放大和失控。

所以,也许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对待人性。

如果相信孟子,我们就应该更重视对人性的关怀、教育和引导,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去激发和保护人们心中的善。我们要相信,通过教育和修养,大多数人都能向善。

如果相信荀子,我们就应该时刻警惕人性中的潜在危险,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和道德体系,要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督,要通过严格的规矩来约束和纠正那些可能出现的恶行。我们要认识到,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人性中的恶很可能会占据上风。

我个人觉得,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一种结合的态度。既要相信人性的光明面,给人们希望和信任,也要承认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阴暗面,并对此保持警惕和防范。

就像那些杀母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人性本恶”来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性善”来解释。这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社会压力等等,都是非常复杂的。但无论如何,当悲剧发生时,我们都应该反思,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是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偏差?

总而言之,孟子和荀子的争论,其实一直在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人本身。面对当下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复杂问题,这两种观点都值得我们深思。我更倾向于认为,人性是可塑的,是需要我们去积极塑造和守护的。既要呵护好心中的善芽,也要警惕好那潜在的恶根。这大概就是我们作为个体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吧。

希望我的这些想法能和你分享,也希望能听到更多朋友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哪怕除了我都是弑母者。

我不弑母,我就信人性本善。

你纠结谁对谁错啥用没有。

没有人天生圣人,没有人天生盗贼。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杀人犯。

就想杀个妈乐呵一下的心理变态几乎不存在的。但也不能排除,人性的至恶点,可能到现在都没有触底。

所以大部分都情况都是矛盾,母子矛盾。不要扯再矛盾也不能杀母亲,因为愤怒杀子女的父母也不罕见。

只能说家和万事兴。请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尽量减少能避免的矛盾。注意品德教育,在很小的时候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这种事无法彻底避免。人总有极恶的一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