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从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阿拉伯世界就再没有出现世界强国?

回答
阿拉伯帝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文明,其辉煌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从伊斯兰教的兴起到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时期,阿拉伯人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繁荣的商业贸易,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自帝国的分裂与衰落以来,阿拉伯世界仿佛陷入了一个漫长的低谷,再也未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也未曾出现能够与昔日帝国相提并论的世界强国。

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所致。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

一、 内部的撕裂与失落:统一的瓦解与意识形态的分裂

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政治上的统一和宗教上的凝聚力之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不仅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更将广袤的疆域凝聚在一起。然而,随着帝国的扩张,内部矛盾也日益凸显。

政治上的分裂: 从倭马亚王朝末期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帝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如埃及的图伦王朝、叙利亚的伊赫什德王朝等。这些地方势力不断挑战中央权威,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政治分裂。即使在阿拔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其统治也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宗教的号召力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封建领主、军事首领纷纷割据,使得曾经统一的帝国分崩离析。这种政治上的碎片化,削弱了阿拉伯人在国际事务中的整体力量。
意识形态的挑战: 尽管伊斯兰教仍然是阿拉伯世界的精神纽带,但其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和解读,例如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长期对立,以及各种苏菲派的兴起。这些思想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宗教在政治上的统一作用,也为外部势力干预提供了口实。

二、 外部的冲击与压迫:十字军、蒙古人和殖民者

阿拉伯帝国在其鼎盛时期,也并非没有外部敌人。但真正对其命运产生毁灭性影响的,是后来几次强大的外部冲击。

十字军东征: 虽然十字军并非直接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但长达几个世纪的军事冲突,极大地消耗了阿拉伯世界的资源和精力。十字军的入侵,不仅阻碍了阿拉伯地区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内部的矛盾,一些阿拉伯地区甚至长期处于基督教国家的控制之下。
蒙古人的铁骑: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毁灭了阿拔斯王朝的都城,这对阿拉伯世界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蒙古人的征服,不仅摧毁了曾经的政治中心,也带走了大量人才和文化遗产。虽然蒙古人的统治结束后,阿拉伯地区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权,如马穆鲁克王朝,但帝国昔日的辉煌已难再现。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统治: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世界大部分地区被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尽管奥斯曼帝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稳定,并对阿拉伯文化有所贡献,但其统治方式与倭马亚和阿拔斯时期相比,在很多方面显得更为集权和压抑。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阿拉伯地区自主发展的空间,将许多地区推向了被动的地位。
欧洲殖民主义的浪潮: 到了近代,欧洲列强的崛起对阿拉伯世界造成了更为系统性的打击。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英法等国利用其先进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瓜分了阿拉伯世界的土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是掠夺资源和剥削劳动力,这使得阿拉伯地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更加依赖于外部力量,自主发展的能力被大大削弱。殖民者人为地划定了新的边界,制造了新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碎片化。

三、 经济的衰退与技术发展的停滞

阿拉伯帝国曾经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其经济繁荣,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政治的动荡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其经济和技术发展也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

贸易路线的转移: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国家发现了新的贸易路线,绕过了传统的陆路和海上贸易通道,这使得阿拉伯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工业革命的错失: 当欧洲经历工业革命,生产力发生飞跃时,阿拉伯世界却未能及时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殖民统治更是将这些地区变成了欧洲工业品的倾销地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进一步阻碍了本土工业的发展。
教育和科研体系的衰落: 尽管阿拉伯帝国曾经涌现出无数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但随着政治的衰落和外部压力的增大,教育和科研体系也逐渐走向衰败。许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四、 民族认同的模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挑战

“阿拉伯”作为一个文化和语言上的概念,其认同感在历史上是存在的。然而,在现代世界,国家的概念与民族认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为划分的边界: 殖民者在划分阿拉伯世界的边界时,常常不考虑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联系,而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这导致许多阿拉伯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中,而一些国家内部又包含着不同的民族和族群。
缺乏强大的统一力量: 现代阿拉伯国家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一个能够将它们凝聚在一起的强大力量。民族主义在阿拉伯世界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许多国家更关注自身的国家利益,而非泛阿拉伯的统一。
内部的冲突与不稳定: 即使在后殖民时代,许多阿拉伯国家也未能摆脱内部冲突和政治动荡的困扰。政治体制的不成熟、经济发展的停滞、以及一些地区存在的极端主义思潮,都使得这些国家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结论:

阿拉伯帝国灭亡后,阿拉伯世界未能再现昔日强国地位,并非因为阿拉伯民族失去了智慧或能力,而是历史的进程、地缘政治的变迁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上的分裂、外来势力的压迫、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以及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挑战,层层叠加,使得阿拉伯世界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世界没有复兴的可能。近年来,一些阿拉伯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并且“阿拉伯世界”作为一个文化和文明的共同体,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要重现昔日世界强国的辉煌,还有赖于克服内部的裂痕,实现区域合作的深化,并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卸腰~

我想,这个宏大的问题可以拆分为两个小问题:什么是阿拉伯世界?以及阿拉伯世界是否拥有产生世界强国的必然?

先看第一个问题。

所谓阿拉伯世界,通常是指说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地区,目前的阿拉伯世界,范围大致就是阿拉伯联盟所包括的那些国家覆盖的区域(我一直觉得,用国界来区分文化或社会形态的界限,是不太合理的~所以采用了这种比较别扭的说法~)。

如此广大的阿拉伯世界,范围自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治的变故、文化的冲突都会导致边界的变动(比如前两年的南苏丹独立)。事实上,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民族以及阿拉伯语这些概念的产生,本身就与历史的进程密不可分,没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崛起,就不会有“统一”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民族以及阿拉伯世界。

回望历史,在阿拉伯联盟产生之前,阿拉伯世界所指的区域,大致就是阿拉伯帝国影响所及的范围。这片土地上,既有两河流域、古埃及和伊朗高原定居文明的传人,也有习于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和柏柏尔人,他们的社会组织、经济生产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非常大,因此在兴盛了两个世纪之后,阿拉伯帝国就逐渐陷入分裂。

尽管阿拉伯帝国治下的各族群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甚大,但我们还是可以按照语言和历史,把他们分为两部分:即居住在沙漠周围,说阿非罗亚细亚语系语言的游牧-定居文明,以及居住在高原和山地,说印欧语系语言的伊朗系定居文明。其中说阿非罗亚细亚语系语言的区域,日后就逐渐发展成为了我们所知的阿拉伯世界。

由此观之,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无论是在目前阿拉伯联盟所覆盖的区域,还是在说阿非罗亚细亚语,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世界性的强国。但如果将范围扩大,把说印欧语的伊朗高原包括进来,那这个问题,就有待商榷了(阿拉伯帝国之后的塞尔柱王朝、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都盛极一时,多少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阿拉伯世界是否拥有产生世界强国的必然?

私以为,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世界性帝国,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因素大于必然。

先说偶然。纵观世界历史,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帝国的摇篮,比如东亚农耕区(中国诸王朝),北印度两河流域(印度诸王朝),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巴比伦、亚述、伊朗诸王朝)以及小亚细亚(赫梯、东罗马、奥斯曼),阿拉伯半岛并不在其中。

这些帝国的摇篮,同样也是文明的摇篮,他们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坐拥山脉和水资源,拥有足够的耕地,适宜农耕文明和复杂社会的发展,能够支撑起一定规模的人口作为扩张的基础。即使被域外族群占有(比如莫卧儿王朝、阿拔斯王朝、塞尔柱王朝、满清),新的统治者也会把统治中心迁到此地,并逐渐被同化,此乃自然之理~

反观阿拉伯帝国起家的阿拉伯半岛,尽管临近红海和波斯湾两大交通要道,但淡水资源奇缺。在古代,除了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丘陵地带,其他区域都无法支撑起足够的农耕人口,因此多以游牧为主。而人口稀少,就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人类聚落,就难以发展出大规模的复杂社会,进而发展出复杂社会的管理技术,空有武力而乏驭人之术,是很难建立起一个大帝国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啊,除了个人的奋斗(伊斯兰教的建立以及伊斯兰社区的凝聚力),历史的进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阿拉伯世界建立前夕,晚期古典世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战:那就是鲜为人知的第N次罗马-波斯战争(罗马和波斯自从接壤之后,就时不时发生战争,相互战争的频率比俄土战争还高)~

591年,在罗马皇帝莫里斯一世的帮助下,波斯沙库思老二世重夺皇位。继位初期,库思老二世与东罗马和平相处,国内也是一派繁荣景象。此时的东罗马则忙于应付阿瓦尔人,无暇东顾,此消彼长之下,实力的天平逐渐倾向于波斯一方。

602年,东罗马百夫长福卡斯率众哗变,杀死了莫里斯一世。福卡斯继位后东罗马内战不止,看准机会的库思老二世则在同年,打着为莫里斯复仇的旗号,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罗马-波斯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602-622年),波斯军队进展顺利,相继攻占了叙利亚、黎凡特、埃及、高加索以及小亚细亚的大部,夺走了钉死耶稣的真十字架,一路推进到了君堡的对岸,但随后就转入僵持。波斯一方,连年的征战和皇帝的猜忌引起了前线统帅和后方贵族的不满,最终导致了627年的贵族叛乱,而罗马一方,皇帝希拉克略一方面整肃内政,一方面则与突厥结盟打击波斯后方,转守为攻,并于627年底杀入波斯的核心区域两河流域,并破坏了祆教最重要火祠之一的阿图尔·居什那什普火祠。

战争的最后,波斯贵族们杀死了库思老二世,归还了新占的土地与真十字架,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两国的领土,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因为,阿拉伯人就要登场了。

在东罗马与波斯日常互怼(以及自爆)之际,阿拉伯半岛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在古兰经和圣战的鼓励下,伊斯兰的战士们终结了阿拉伯半岛的混乱,首次统一了这块土地。大概就在罗马-波斯战争的末期,波斯和罗马的皇帝先后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

给波斯人的信内容是:“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命,这是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给波斯王科斯鲁的信件,祝福跟随正道,归信安拉及其使者,并见证:除独一的安拉外,别无应收崇拜者,他没有伙伴,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和使者。我以伊斯兰的名义号召你归信,我是安拉派给全人类的使者。“以便他警告活人,以便不信道的人们当受刑罚的判决。”你归信,你会安全的,如果你拒绝,那你负责拜火教徒的罪责。”据说库思老二世见信之后当场就把它撕得粉碎,不久之后就被贵族们废了~

给罗马人的信则是:“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这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穆罕默德给罗马王希拉克略的信件,祝福跟随正道的人们,你归信,你会安全的,你归信,安拉会给你双重的报酬,如果你一意孤行,你要负责臣民的罪责。“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如果他们背弃这种信条,那末,你们说:“请你们作证我们是归顺的人。”据说希拉克略给了使节一些钱,打发他走了~

不管怎样,统一后的阿拉伯人很快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发动了对波斯和罗马的战争,并在20年之内摧毁了萨珊王朝,并攻占了东罗马在非洲的所有领地,以及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地,看来先知的信或多或少都应验了。

某种程度而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衰弱,和罗马帝国非常类似。两者都起于传统文明的边缘地区;拥有冠绝一时的军事实力;疆域广大却支离破碎;吸收了定居文明的精华(希腊与波斯);并留下了一种广为传世的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最终被异族和内乱摧毁(日耳曼人与突厥人);成为万民向往的符号,虽然向往,却无力重建。

最后是必然部分。

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也是一个“异端”和新宗教广泛传播的年代。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底层的人民总是遭受压迫,被迫忍耐,总有人会利用这种矛盾和焦虑,向他们传播救赎或反抗的渴望,身处亚欧海陆交通的十字路,阿拉伯半岛的商旅们早已非常了解犹太教、基督教和祆教所说的那一套,在这些成熟宗教的基础上本土化出一种新的宗教,并非难事。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比如摩尼教(武侠片中的明教),基督教的阿里乌斯派和聂斯托利派,多少也有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可能。

此外,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文明存在,主要就分布在前面所说的西南部丘陵地区,以及邻近两河流域的地区。半岛和沙漠的闪米特人们善于经商,为了便于沟通,他们很早发展出了使用范围广泛的阿拉米语和阿拉米文字(值得一提的是,阿拉米语和阿拉米文字也是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包括耶稣本人可能也说阿拉米语)。只要有一种力量团结起这些分散的闪米特人,就会迸发出无法预料的力量~

最后的最后~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阿拉伯世界是否会出现世界性强国?

未来虽然无法预测,但可以推测,个人以为,希望不大~

曾经阔过的人呐,总是会抚今追昔,怀念往日的荣光,国家与族群也是如此。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曾经辉煌过,对他们而言,回到经典,回到那个他们创造传奇的时代,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但这在现代世界是行不通的~

现代世界的强国,一定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需要足够的人口,生产资源以及成熟的社会组织和教育系统,具备以上条件的国家,一般都拥有足够的人口和面积(或者曾是某大国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农耕文明传统。相较于沙漠为主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中山地较多的土耳其和伊朗反而更有工业潜力,他们拥有足够的人口和矿产,工业发展的也不算差(不算发达,但在地球上也能算中上水平了),历史上他们也是帝国的摇篮~老子果然还是老子~

而在阿拉伯世界内部,曾经的埃及,还是有些希望的。埃及拥有阿拉伯国家中较强的工业基础,早在19世纪穆罕穆德阿里统治时期就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的尝试,上世纪50年代就尝试自造喷气战机~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埃及逐渐开放门户,去工业化,如今的埃及,人口爆炸,耕地与水资源紧缺,再次起步~怕是很难成功了。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世界的后发国家已经很难闭关锁国,或闭关自强了(朝鲜还要往外派间谍呢)。枪打出头鸟是恒久不变的法则,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无论是抵抗私有化的诱惑,还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合纵连横,闷声发大财,都已经非常困难。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国与国,人与人的差异只会越来越大~地球村的恶魔~将会以一种充满人性贪婪的形式,笼罩地球~

最后是警世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