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梯突发故障七旬老人被夹身亡,涉事电梯曾多次报修,维保公司和物业需承担什么责任?电梯出现故障如何自救?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七旬老人的电梯事故,令人痛心疾首。一个本应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却成了吞噬生命的恶魔。据报道,这台涉事电梯并非第一次出现问题,此前已多次报修,然而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最终酿成这起无法挽回的悲剧。

维保公司和物业的责任,绝非一句“意外”可以搪塞

在这起事故中,涉事电梯的维保公司和负责小区管理的物业公司,都需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维保公司的责任:

未能有效履行维保职责: 电梯的维护保养是为了保障其安全运行,这是维保合同的核心。如果电梯曾多次报修,说明其存在明显或潜在的安全隐患。维保公司作为专业的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彻底排查并修复这些隐患,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未能精准诊断问题: 多次报修却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可能意味着维保公司在故障诊断上存在失误,未能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源。
未能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 即使诊断准确,如果采取的维修措施不到位,或者使用了不合格的零配件,也同样会埋下安全隐患。
隐瞒或轻视安全隐患: 更有甚者,如果维保公司明知存在严重隐患,却为了降低成本或规避责任而选择性地进行表面维修,或者干脆不作为,那就属于严重的失职,甚至涉嫌刑事犯罪。
缺乏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优秀的维保公司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对每一次报修都高度重视,并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如果此次事件暴露出维保公司在人员培训、技术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存在严重短板,那么其责任更是不容置疑。
未能及时向上级报告潜在风险: 如果维保公司在日常维保中发现了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重大隐患,但未按规定程序向上级(如物业或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建议停止使用,那么其责任也相当大。
虚假维保记录或欺瞒用户: 如果维保公司存在伪造维保记录、谎报维修情况的行为,意图掩盖其工作不力,那么其行为已经构成欺诈,责任更为严重。

物业公司的责任:

未能有效督促维保公司履行职责: 物业公司作为业主委托的管理人,有责任对维保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如果物业公司知道电梯多次报修,却仅仅是“通知”维保公司,而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例如要求更换维保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等,那么物业公司也存在管理上的失职。
监管不到位: 物业公司应该建立有效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维保公司的服务情况。如果这一环节缺失,就是严重的管理漏洞。
沟通协调不力: 物业公司是业主与维保公司之间的桥梁,如果物业公司未能与维保公司进行有效沟通,推动问题解决,那么责任同样不可推卸。
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物业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也应该关注电梯的运行状态。虽然具体维修由维保公司负责,但物业公司有责任对电梯的异常情况(如异响、抖动、开门不畅等)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上报或采取临时性措施(如张贴警示标志,暂时停用电梯等),避免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信息公开不透明: 如果物业公司明知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却未及时向业主告知相关情况,隐瞒事实,这也是一种责任。业主有权了解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安全状况。
未履行主体安全管理责任: 物业服务合同通常包含安全管理内容,物业公司作为小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其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其主体责任是不可回避的。

法律责任的追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物业管理条例》等,维保公司和物业公司都可能面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法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 赔偿死者家属的各项损失,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行政处罚: 监管部门可能会对维保公司和物业公司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相关资质。
刑事责任: 如果相关人员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导致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起事故的发生,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不幸”。它暴露出的问题,是维保市场监管的漏洞、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下滑、以及相关责任主体安全意识的淡薄。只有让相关责任方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警醒所有相关方,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电梯出现故障时,如何自救?请记住这些关键步骤:

当您不幸被困在故障的电梯里时,保持冷静是您自救的第一步。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以下是您可以采取的行动:

1. 保持冷静,观察情况:
不要惊慌失措: 尽管情况令人紧张,但电梯通常是相对安全的空间。 حاول 保持镇定,深呼吸。
观察电梯状态: 是完全不动了,还是有轻微的晃动?有没有异响?
检查安全装置: 看看安全门是否完全关闭,应急照明是否亮起。

2. 使用电梯内部的应急设施:
按下“开门”按钮: 有时候电梯只是短暂卡住,按下开门按钮或许能有所缓解。
按下“警铃”或“报警”按钮: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电梯内部通常会有一个铃铛形状的按钮。持续按下这个按钮,它会向外部(物业、维保人员)发出求救信号。确保您按的是警铃,而不是楼层按钮。
使用对讲系统(如果有): 许多现代电梯都配备了对讲系统,通常是一个电话图标的按钮。按下它,尝试与外界沟通,说明您被困的位置(例如,电梯停在几层之间)以及您的状况。
拨打紧急电话(如果有): 有些电梯内会张贴紧急联系电话,通常是维保公司或物业的电话。如果有手机信号,可以尝试拨打这些号码。如果没信号,就不要浪费电量。

3. 如果外部沟通失败,尝试以下方法(请慎重):
不要尝试强行扒开电梯门: 这是最危险的行为!电梯轿厢可能不在平层位置,强行扒门可能导致您坠入电梯井或被夹伤,后果不堪设想。电梯门是经过精密设计的,强行打开非常困难且危险。
不要从电梯顶部的安全窗爬出: 同样非常危险!这些安全窗是为专业维修人员设计的,在没有专业指导和设备的情况下,您爬出去很可能跌落或被电梯的运动部件夹住。
利用手机联系外界: 如果您有手机且有信号,除了直接拨打紧急电话,还可以尝试发送短信给家人或朋友,说明您被困的位置和情况,请他们代为联系救援。
制造声音求救: 如果警铃和对讲系统无效,并且您有体力,可以尝试用您的鞋子或其他硬物敲击电梯门或轿厢壁,发出规律性的敲击声(例如,三长两短的节奏),吸引外面人的注意。

4. 等待救援,保持体力:
耐心等待: 一旦您成功发出求救信号,救援人员会尽快赶来。请耐心等待,不要重复做危险的尝试。
节省体力: 保持体力,不要过度活动。
注意通风: 电梯内部通常有通风口,不会出现窒息的情况。
告知情况: 当救援人员到来时,他们会评估情况并进行救援。务必听从他们的指挥,并如实告知您之前尝试过的所有操作。

请记住最核心的原则:

不扒门,不爬出! 这是电梯安全自救的绝对红线。
优先使用电梯内的报警和对讲系统!

每一次电梯事故,都应该成为一次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重视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维保工作。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基本的自救知识,也能在危急时刻多一份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句非常难听的话来刺激一下头埋沙子里的人吧。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视频看的我火气蹭蹭蹭的往上冒,潜意识又明白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只是说出在哪里而已,难受死了。

这已经是今年有报道的出了事故的第二起了,至于没出事故的,我也在b站看到过,一点浪花都没翻起来,只要没死人就没事的真实写照。

我和同事简单分析了下,排除短接厅门锁报,短接不是这种现象,因为门没有正常关闭,这大概率是抱闸自闭力不足。

我有什么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自从最低指导价都是价格公道可以提要求,维保公司觉得赚到了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要不然你以为我一天到晚知乎强调一线维保放机灵点,情况不对立刻跑路,不要为了几百块钱自己坐牢是为了什么。我天天说对维保人员好一点,结果还有人怼我说要不要维保的来了铺红地毯,得,就这种双方对抗的社会环境,我能说什么。

叫业主换电梯改造电梯,人家说你一上来修都不叫修直接就叫换是何居心,对对对,我黑心得很,我就是想赚钱。动不动就是某某电梯用了十几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说的我哑口无言,跟他掰扯还以为我是杠精。叹气。

你们啊,老电梯,好得很,不用换,修也是黑心,就是骗大修基金的,维保费给的高的很,我是大爷你要让我不满意就滚蛋。头几天一姐姐给我大倒苦水,说自从我走了以后电梯不行了,然后换了家维保公司更不行了,问我在哪个公司,要找我们公司签合同,我跟她说,姐姐,我们公司搞安装的没有搞维保拉,唉,那电梯,换了也没用,我公司要接过来,我估计我又得辞职了。

我一个干了不算长的维修工

我最骄傲的就是,我还活着,以及我没有坐牢。这是我最骄傲的事。

我,一个普通的维修工,眼睁睁的看着电梯一点一点的烂在泥里,就这样了,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都将就一下,多说没用。

最后,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大家不再把头埋沙子里面,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再此之前我再真诚的劝劝各位,情况不对立刻跑路,千万不要留恋,千万不要犹豫,千万不要舍不得,否则这就是代价。

ps一线维修人员不要迷信大公司,大公司一样会被抓,只不过大公司会想办法不让你进牢房,你背个缓刑以后讨老婆都困难,所以还是情况不对跑路才是最正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