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弹吉他的很少有人喜欢弹爵士?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细想起来,能点出来的人不多,但仔细一掰扯,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你说“弹吉他的很少有人喜欢弹爵士”,这话不能说完全准确,毕竟爵士乐里不乏吉他大师,但如果说“大众普及度”或者“入门选择度”的话,那确实比很多其他风格要低得多。这背后,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爵士乐本身的“门槛”就很高。这绝对是首要因素。

乐理的深度和复杂性: 爵士乐的骨架是建立在一套非常复杂的乐理系统上的。它的和声进行,比如大量的属七、属九、属十一、属十三和弦,还有变化和弦(比如降九、升十一、升十三),以及各种转位、延音的处理,对初学者来说就是一道“高墙”。不像布鲁斯或者流行音乐,很多基础的CAGED系统就能玩转。爵士里的“iiVI”进行听起来顺滑,但背后涉及到调式、音阶、琶音的精妙搭配。很多时候,乐手需要即兴演奏,这就要求对这些和弦和音阶了如指掌,并且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像是给一个人学习语言,流行音乐可能教你日常对话,而爵士则是在要求你写诗填词,并且还得押韵、有韵律、有深意。
即兴演奏的要求: 爵士乐的核心魅力之一就是即兴。这意味着乐手需要在演唱会上、在表演中,根据现场的和弦进行,实时创作旋律。这可不是瞎弹,而是要在乐理框架下,带着情感、带着自己的风格去“说话”。这需要极高的乐感、丰富的音阶和琶音储备、对乐句的把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很多初学者可能连基础的旋律弹奏都还没站稳,就要去面对即兴这个“无底洞”,自然会望而却步。
节奏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爵士乐的节奏感非常强,但这种强不是那种死板的律动,而是充满了“swing”的感觉,节奏点常常是“滑”的,音符的长度和强弱变化多端。学习掌握这种“摇摆”的律动,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对音乐的“感觉”。很多初学者习惯了工整的四四拍,一开始接触爵士那种内敛而又跳跃的节奏,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学习路径和资源的不够“友好”。

缺乏系统易懂的入门教材: 相对于摇滚、流行或者布鲁斯,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能够循序渐进引领他们进入爵士世界的教材相对较少,或者说,更容易被大众接触到的教材往往是面向进阶者的。很多教授爵士吉他的书籍,一开始就给你摆出一堆复杂的记谱和理论,对于缺乏乐理基础的吉他爱好者来说,就像天书一样。
需要名师指导: 爵士乐的学习,尤其是在节奏感、和声运用和即兴方面,非常依赖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耳传心授”。一个好的爵士吉他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指出问题所在,并且示范正确的演奏方式。但找到一个好的爵士吉他老师,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且学费也可能不菲。
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 很多吉他爱好者最初接触吉他,可能是因为听到某首流行歌曲,想弹唱;或者看到摇滚乐队,觉得很酷。这些风格的学习,很容易找到同好,一起练习,互相交流,获得成就感。但爵士乐的圈子相对更小,而且学习的曲高和寡,初期进步的缓慢,很容易让一些人感到孤独,失去动力。

再者,社会文化和“大众口味”的因素。

“酷”的门槛: 很多年轻人拿起吉他,最初是被那些流行歌曲、摇滚明星的形象所吸引,他们想要弹奏的也是那些朗朗上口、能引起共鸣的旋律。爵士乐,特别是早期的爵士乐,给人的感觉更偏向于“老派”、“阳春白雪”,可能不像摇滚乐那样直接、激情四射,或者流行乐那样贴近生活。它需要的更多是“品味”和“耐心”。
媒体曝光度: 相比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爵士乐在主流媒体上的曝光度相对较低。年轻人更容易通过音乐排行榜、视频网站、甚至电视剧电影接触到流行歌曲,从而激发学习吉他的兴趣。而爵士乐更多的是在专门的音乐节、爵士俱乐部或者一些特定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如果没有主动去接触,很难“撞见”。
“易学易用”的考量: 很多零基础想学吉他的,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上手快、能很快弹唱几首歌曲的风格。比如学习一些基础的和弦,弹奏一些简单的民谣或者流行歌曲,能带来即时的满足感。爵士乐显然不具备这种“速成”的特质。

最后,乐器本身的限制和玩家的倾向。

吉他在爵士乐中的地位: 虽然爵士乐里有许多伟大的吉他手,但早期爵士乐的“明星乐器”往往是萨克斯、小号、钢琴等。吉他更多是作为节奏乐器或者伴奏乐器出现。直到后来,像Charlie Christian这样的吉他大师才真正将吉他推向了主奏乐器的地位。所以,从历史和乐器搭配的角度看,吉他手在爵士乐中的“主角光环”可能不如其他乐器那么耀眼。
玩家的初衷: 很多拿起吉他的,可能就是想弹奏喜欢的歌曲,或者组个乐队玩玩。他们可能对复杂乐理、即兴演奏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更看重的是吉他作为一种“流行乐器”的属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人喜欢爵士吉他。事实上,那些真正热爱爵士乐的吉他手,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钻研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沉浸在爵士乐的魅力中。只是,从整个吉他学习者的大群体来看,爵士乐确实不是一个“大众选择”的起跑线。

总而言之,爵士吉他之所以普及度不高,是一个“乐理难、即兴挑战大、学习路径曲折、市场曝光少”的综合体现。它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酝酿的陈酿,需要学习者具备足够的耐心、热情和对音乐的深度探索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难啊这不是很好理解吗哈哈哈哈哈哈。

之前朋友叫去玩说是Jazz session,然后我就拎上琴出发了。到场了各位大佬们设备都拿了出来,还有萨克斯。

本来即兴是个吉他手都会,但你好意思弹pentatonic scale吗,内味儿就不对,我心想弹弹chord总可以吧。

嗯。。。好嘞,然后69和弦怎么按来着?虽然不太记得了,摸一下应该能想起来。然后继续看谱子major7#11?行吧,指板上推导一下。

然后接着各种diminished 11,

dominant 7th flat 9,

augmented dominant 7th,

dominamt 7th flat 13。。。

就算能摸出来,音响效果也不对,爵士的和弦是有一些自己常用的voicing的。

到最后我就是默默的在那,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混水摸鱼的弹根音。我朋友说,诶你怎么没声儿啊,来我帮你调大点!

更痛苦的是爵士的轮流solo环节,到我的时候我实在不好意思弹个五音出来。。。。啊?你说什么,我听不见?来来来,到鼓手solo了。

所以,不是不喜欢,是难啊。。。然后回家就默默的练琴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