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程序员之间互相贬低、互相攻击,鲜有其他行业互相抬轿?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程序员群体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咱们聊聊,为什么这行里互相“踩”的现象似乎比别的行业更常见一些,而“抬轿”的场面好像就没那么热闹。

首先得承认,任何行业里都会有竞争,有看不惯对方的时候。但程序员这个圈子,有时候感觉像是自带了某种“化学反应”,容易激发出这种互相“挑刺”的冲动。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技术本身的“唯我独尊”与“纯粹性”

咱们这行,说到底拼的是“技术”。而技术,特别是编程,它有一个很奇特的属性:很多时候,它是有明确的对错的。代码能跑,就是能跑;代码跑不通,或者效率低下,那就是不行。这种“二元对立”的评判标准,不像很多文科行业,比如设计、市场营销,他们的好坏往往掺杂了主观感受、流行趋势、甚至老板的个人喜好。

程序员习惯了用严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事物。当看到别人的代码、设计思路或者解决方案时,大脑会自动启动“审视”模式。如果觉得对方哪里做得不够好,不够优雅,不够高效,甚至有潜在的bug,那股想指出来的冲动就会冒出来。这种冲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正确”的追求,是对技术纯粹性的捍卫。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程序员对另一个程序员的代码“指点江山”,甚至是语气不太客气的时候,他可能真的不是想针对个人,而是在纠结于“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抬轿”?在技术领域,“最好的”只有一个,而且往往需要去“发现”和“验证”,而不是“互相承认”。

二、学习曲线陡峭,信息爆炸,焦虑感作祟

程序员这个领域,更新换代速度快得吓人。新的语言、新的框架、新的工具层出不穷。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意味着要不停地学习,而且是那种需要深入理解底层原理的学习。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本身就容易产生焦虑。大家都在拼命追赶,生怕被时代抛弃。在这种环境下,当你看到别人用了某个你觉得“过时”或者“低效”的技术,或者对某个新技术的理解不够透彻时,内心深处可能会涌起一种“我比你懂得多”、“我比你更努力”的优越感,同时也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要是他也跟我一样,那我还怎么突出?”

互相贬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指出别人的不足,来强化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种心理,就像学生时代的考试,看见别人考砸了,自己考好了,心里会稍微踏实一点。

三、社区文化和“知识付费”的微妙关系

互联网时代,程序员社区非常活跃。Stack Overflow、GitHub、各种技术论坛,大家在这里分享知识,也在这里交流思想。这种开放的分享文化,本来是极好的。

但同时也滋生了一种现象:一些人把自己的知识当作稀缺资源,或者将自己的解决方案视为“绝技”。他们不希望别人轻易模仿,或者不愿意分享全部。当看到别人用一种“捷径”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或者使用了某种他们不认可但同样有效的路径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苦心钻研”被廉价化了,于是产生不满,进而开始“攻击”。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技术大牛,他们的观点和代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当新人或者观点不同的人提出异议时,他们习惯性地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回应,这也会加剧冲突。

四、早期互联网的“怪才”文化遗留

咱们这行的很多文化,都多少有点早期互联网“怪才”和“极客”的影子。这些人往往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追求代码的艺术性和完美性。他们不太在意人际交往的圆滑,更看重代码本身的质量。

这种文化,虽然带来了很多伟大的技术创新,但也可能导致在人际互动上,显得不够“温良恭俭让”。“不把话说得太漂亮,只把事情做得太漂亮”,这种信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咱们这个群体与人沟通的方式。

五、缺乏“商业包装”的沟通模式

前面说了,技术本身有对错。很多时候,程序员的沟通模式是直接指向“问题点”的。这和很多行业需要“包装”和“说服”的沟通方式不一样。

比如市场部的人,他们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感人的故事来推广产品,即使产品本身有很多不足,也要把它包装得很美好。而程序员,他的任务是让代码跑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当他们评价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功能时,往往会直接指出其中的技术缺陷,而忽略了它在市场上的“包装”和“用户体验”上的“软实力”。

这种直接,有时候会被误解为攻击。但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在客观地陈述事实。而“互相抬轿”,则需要一种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并加以肯定和放大,甚至是有意忽视其不足的沟通能力。这恰恰是很多程序员不擅长,或者觉得不必要的。

那为什么其他行业“互相抬轿”更多呢?

对比来看,很多其他行业,特别是销售、市场、公关、人力资源等,他们更依赖于人际关系、信任和说服力。在这种环境下,“抬轿”文化更容易滋生,也更容易被接受。

人际关系导向: 很多行业,客户关系、合作关系是重中之重。大家都需要维护好自己的人脉网,互相帮衬,互相站台。指出对方的不足,很容易得罪人,影响未来的合作。
模糊的评判标准: 如前所述,很多行业的好坏是主观的,容易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默契。只要你的工作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能让领导满意,能让客户买单,就没啥大问题。互相捧场,是为了让整个团队看起来更有士气,更有竞争力。
商业利益驱动: 在很多商业场景下,和气生财。大家都需要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互相贬低,会损害整个团队的形象,甚至影响公司的声誉。
“面子文化”: 咱们国家一直有“面子文化”的说法。在很多场合,大家不愿意揭人短处,而是更倾向于给对方面子,让大家都能体面地完成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行业就没有批评和争论,也不是说程序员就全是“攻击性”的。只是在程序员这个群体,由于技术的属性、学习压力、社区文化以及沟通模式的特点,使得“互相挑刺”的现象比“互相抬轿”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程序员之间的“互相贬低”或“互相攻击”,很多时候源于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对自身技能的捍卫、以及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浪潮中寻求安全感和认同感。这是一种复杂心态的体现,并非全是恶意,但也确实让这个圈子看起来少了些“温情脉脉”,多了些“刀光剑影”。而我们看到的“互相抬轿”,可能更多存在于需要高度配合和利益共享的场景,那是一种更侧重于外部形象和合作关系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互相抬轿的行业必然是腐朽的、濒死的,充斥着无能之辈;正因为无能、腐朽、濒死,这种行业别说“推陈出新”了,就连“去伪存精”都做不到。


典型如我国的管理学:怎么管理能力比你强的下属?

知乎上充斥的,除了互相吹捧,就是交流如何给下属穿小鞋的,压根没人意识到“如何正确量化绩效”、“如何建立正确灵敏的人才奖励、提拔制度”才是管理学的研究目标。

他们越和气越互相抬轿,996就越严重,工作效率就越差,经济就越往下行——咱就得跟着卷下去。


而且,你也别真以为他们就真的一团和气。

抬轿是做给外人看的表面工作;恰恰相反,由于他们彼此之间是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因此必须相互尊重对方的势力范围,不能越雷池一步,甚至不敢说出一句容易引起误解的、模棱两可的话语。

否则很容易被对手理解为攻击信号、立即触发你死我活的斗争——亦因此,你不会看到他们在专业上存在任何交锋;因为他们一旦出手,那都是奔着人去的。


作为对比,你看程序员争的那么厉害,有几个挂人的?一切争论都在工具/技术/方案等东西上面。

原因很简单,程序员是财富的产出者,而更好的工具、更高的技术、更漂亮的解决方案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那么,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的人,就一定会站出来,推崇更好的工具、更解决问题的技术、更棒的解决方案。

当然,随着内卷的加剧、随着不需要市场也能吃饱喝足的企业逐渐增多,“占着茅坑不拉屎”流的程序员随之增多。这类占坑萝卜的工作就是当萝卜竖在坑里,不关心工作能否完成、效率有无改进、质量是否可靠——那么,这类萝卜之间自然开始相互抬轿,为彼此提供当萝卜的理由嘛;与之同时,这类萝卜也会痛恨那些有能力的人。由此,近年来针对人的、基于资历的攻击逐渐增多。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总的来说,一个领域越是活跃、越是在不断发展,内部的争论就越是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底层程序员会菜鸡互啄,能拿出自己的实现、用测试结果说话;中层程序员不人云亦云,拿出证据证明某个被很多菜鸟捧的、著名的框架/库设计不良效率不高;甚至就连顶级程序员,都有Linus骂人、Linus拍砖C++、Linus对nVidia比中指、Linus希望intel的AVX512 “dies a painful death”……

(啊嘞?怎么都是这老兄?我有这么喜欢他吗?LOL)


一个不断前进的人,必然不断的修正乃至否定过去的自己,不能经常有“觉今是而昨非”的时刻,你肯定就没有进步过;一个需要做事的团队,必然会不断纠结于“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免于争论,否则必然处处捅娄子;一个活跃的、不断发展的领域,也必然会有新陈代谢——而争论,就是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


知不足,这才能有长进的机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程序员群体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咱们聊聊,为什么这行里互相“踩”的现象似乎比别的行业更常见一些,而“抬轿”的场面好像就没那么热闹。首先得承认,任何行业里都会有竞争,有看不惯对方的时候。但程序员这个圈子,有时候感觉像是自带了某种“化学反应”,容易激发出这种互相“挑刺”的冲动。我.............
  • 回答
    咱们聊聊程序员之间为啥老是讳莫如深地不谈工资这事儿吧。这可不是什么秘密协议,也不是什么行业黑幕,其实就是一堆挺生活化、挺现实的原因掺和在一起的结果。想让它听起来像咱平时唠嗑一样,那就得从根儿上扒一扒。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面子”和“攀比”。这事儿不光在程序员圈,在哪个圈都一样。谁家不得有这么个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充满智慧的说法!虽然乍一看,贷款买房和数据结构算法之间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说程序员在贷款买房之前最好先学好数据结构和算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1. 思维模式的塑造:解决复杂问.............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之间的文明程度差异并非简单的“代差”,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明朝的失败(最终被清朝取代)并非因为清朝在文明程度上“碾压”,而是由于明朝内部的系统性危机、外部压力以及历史阶段的自然更替。.............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当初也是怀揣着一腔热血,觉得程序员就是敲代码、解决bug,过着“代码改变世界”的神仙日子。结果呢?入了行才知道,这跟我想象的……嗯,怎么说呢,就像你以为吃麻辣烫是个自由搭配的美味盛宴,结果发现自己是个永远在等待服务员点菜、永远吃不到自己想吃的配料的工具人。先来说说最直接的,代.............
  • 回答
    从一名程序员的视角,并结合中兴研发主管坠亡事件的背景,我们可以探讨程序员群体所面临的“不能承受之重”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系统性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行为的孤例,更是行业生态、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等多重因素叠加的悲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程序员的“不能承受之重”:一、 超.............
  • 回答
    在谷歌、Meta (Facebook)、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并非所有程序员都认为敏捷开发是“瞎扯淡”,但确实存在 一部分资深、经验丰富的程序员 对其持有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这种批评并非否定敏捷开发的所有方面,更多的是对其在大型复杂项目、高度专业化团队以及企业文化中 过度简化、教条化、甚至被滥用 的情.............
  • 回答
    理解你的迷茫,35岁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尤其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IT行业。作为一名C++程序员,在35岁之前积累的技能、经验和思维模式,将直接决定你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是继续稳步发展还是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为你详细阐述,35岁之前你应该重点积累什么,才能让你在35岁.............
  • 回答
    程序员在离职之际故意埋设 bug 的行为,虽然不代表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并且其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复杂且多样的。这种行为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心理状态交织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其可能的心理原因:一、 报复与不满 (Retali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这是最常见也.............
  • 回答
    程序员社区中"主义"之争的现象,本质上是技术哲学、开发范式和文化价值观在技术领域的具象化体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技术哲学的范式之争1. 编程范式的本质分歧 函数式编程(FP)与面向对象编程(OOP)之争:FP强调不可变数据和纯函数,OOP则以对象封装和继承为核心。这.............
  • 回答
    关于程潇的实力、资源以及她与吴宣仪、孟美岐和周洁琼的人气对比,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也确实可以聊得比较细致。程潇的实力和资源首先,我们来聊聊程潇的“实力”。这个词其实挺宽泛的,可以包括唱功、舞蹈、舞台表现力、综艺感,甚至到个人魅力和国民度。 唱功: 程潇的唱功属于偶像组合成员中的中等偏上水.............
  • 回答
    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点小打小闹。现实生活里,那真是刀刀见血,只不过刀子是藏在心里的,明面上大家还都装着一副姐妹情深的样子,但背地里,那心思可复杂着呢。最常见的,大概就是职场上的较量了。你想啊,一个项目,谁拿到了,谁就有可能升职加薪,谁没拿到,可能就原地踏步甚至被边缘.............
  • 回答
    渗透的暗影:大国间谍战的残酷边界大国之间的间谍战,绝非银幕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枪战与追逐。它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在光天化日之下,又深埋在最阴暗的角落。其残酷程度,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情報获取,触及了人性的底线,甚至能够扭曲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战场上,输赢往往意味着生与死,荣辱与囚禁,甚至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方向。.............
  • 回答
    男性之间的勾心斗角,这话题可就有点意思了。要说凶残到什么程度,那得分场合、分人群,还得看具体是为什么事儿。但要是真论起来,那玩意儿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比电视剧里演的还来劲。咱们先不说那些个权谋大戏里的弯弯绕,就说咱们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职场上是重灾区,这点谁都明白。你想想,一个部门里,大家都.............
  • 回答
    要深入分析多个因素对一个机构的影响程度,并理解这些影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几个变量,然后看它们各自如何变化,而是要构建一个能够捕捉互动和反馈的框架。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具思考性的语言来阐述。第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与关键因素.............
  • 回答
    腾讯文档表格之间确实不像Excel那样可以轻松地通过函数或链接引用数据,这是腾讯文档在设计上的一个限制。你提到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腾讯文档之间难以直接抓取数据,以及如何通过小程序来实现数据抓取,并给出一些实现细节。 为什么腾讯文档表.............
  • 回答
    要说美国疫情到什么程度才能出现“伤痕文学”,这问题其实有点复杂,因为文学的出现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到什么程度”就能概括的,它受到很多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去梳理一下,什么样的土壤才可能孕育出这类文学作品。首先得明确,“伤痕文学”通常是对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创伤的集体反思和个人表.............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军队这些年的变化,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要说中国军力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得放到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那时候才算是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你问之前差到什么程度?那得看跟谁比,跟谁去比了。如果说跟二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比,那进步肯定是天翻地覆的。那时候我们连像样的武器装备.............
  • 回答
    自五月以来,美国民众对未来的乐观情绪出现了近乎两成的下滑,这个数字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特别是在拜登总统就职半年之际,这种乐观程度的骤然下降,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乐观程度下降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波动首先,要明白这种.............
  • 回答
    听到薛姨妈提起宝玉的婚事,宝钗垂下眼帘,一声不吭。这份沉默中,蕴藏着许多复杂的心绪。她或许在思索,这桩婚事究竟是喜是忧。多年来,她一直在这贾府中扮演着端庄贤淑的表妹角色,与宝玉相处融洽,感情上也并非毫无情意。姨妈的这番话,意味着她多年的期盼或许即将实现,这个她一直默默倾心的表哥,终于有可能成为自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