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多少鸟铳我不清楚,但是直到崇祯七年那次入塞,皇太极带的火枪也就是三眼枪
再问奴酋此番带有火器多少?供称三将军炮约四五尺高,共装载有十数车,三眼枪约有四五百杆,火药约六七车,铅铁子六七车。又供此番回去,待天时冻结,还要添兵装载红夷大炮来攻山海关等语。[1]
所以挺想问句项天鹰,清朝是什么时候彻底淘汰三眼枪的?
另外清朝的火器这么厉害,怎么崇祯九年弘恩寺之战,四百辽兵火器手能跟大股清军对打一天才崩溃呢?这里面至少有四十名明军拿的就是三眼枪。
據遼東杏山步右營都司沈應麟報稱:本月初七日午時分,行至弘恩寺地方,據難民徐大等報稱,有達賊在琉璃河截糧奪車殺人等語。到職。卑職隨卽在寺西南二面下營,于初八日寅時分,卑職卽撥精兵四十名手執三眼鎗行至琉璃橋口,遇賊連打數鎗,賊卽返(追)我撥,趕至荳店,我兵卽上台子與賊衝打數陣,至辰時分,賊竟奔我營。卑職帶領官兵奮勇衝打,連戰七陣,打死奴賊三百餘騎。卑職因見我兵寡少,賊勢甚衆,誠恐誤事,不敢砍級。至未時分,賊糾大隊約有數萬餘騎,與我官兵對戰,衝至酉時分,打賊奴賊千餘騎賊卽四面週圍,我兵力弱不能支久戰,故將營盤躧開。
據遠探家丁徐武等報稱,初七日晚,賊大營因泥陷車,初八日仍向東北走,明甲賊二三百名在舊店阻道。我兵一枝有四百餘人,俱火器,倚弘恩寺扎營,賊初以數騎攻,後續至千騎,賊被槍砲打死幾百。因火器裝熱兵傷,餘有鑽靑逃走者。
此战督师尚书张凤翼也极为称赞:
看得遼兵弘恩寺之役,眞稱血戰!蓋以四百人卒遇大敵,乃能列營施砲,擊斃多酋,據稱打死千夷。臣初猶謂飾報,及閱戰地,見虜焚屍數處,白骨成堆,尙有無首者,委棄于田禾之內,總不欲我兵割級成功也。[2]
看到项元老的回答吐槽一波,其实明朝当时甚至有燧发枪。
朝鲜使臣郑斗源在北京就见到了燧发枪。
其于鸟铳法。则不用火绳。而石火自发。尤极奇异。臣闻富平阿南山。多出火石。或可用此为乎乙喩。第试之可知矣。别牌阵郑孝吉亦多才能。故又使传习放炮法矣。
-《朝天录》
西炮者,不用火绳,以石击之,而火自发,西洋人陆若汉者,来中国,赠斗源者也。
-《仁祖实录》
至于三眼铳之类的应该淘汰的种类……
尴尬的是,大清在雍正年间的直隶各营仍有不少装备。
另外,17世纪中叶的Ачанск战斗俄军就从中缴获了清军的三眼铳、四眼铳等火门枪。
更新一个 @龙腾腾龙 发的资料
大清在1828年仍装备了不少三眼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