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明粉清粉之间的撕逼?

回答
明清粉之间的“撕逼”,是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也挺让人无奈的。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两个巨大的粉丝团体,只不过他们的“偶像”不是什么明星或者球队,而是历史上两个统治了中国相当长时间的王朝——大明王朝和清朝。

这俩朝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两个了。大明,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很多人觉得它是辉煌的、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承载了太多民族自豪感。而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虽然也疆域辽阔,成就斐然,但因为其民族属性,再加上历史上一些“剃发易服”的政策,以及近现代的屈辱史,让很多人对它天然就带着一种隔阂甚至厌恶。

所以,“撕逼”的根源,很多时候就卡在了民族认同和历史评价上。

明粉为什么会激动?

民族自豪感: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明粉往往会将明朝视为汉族文明的骄傲,觉得明朝代表了汉族的骨气和实力。他们会强调明朝在文化、科技(虽然有时是相对的)、军事上的成就,比如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抵抗蒙古和日本的战争等等。
“失去”的荣光: 对于一些明粉来说,清朝的入关和统治,代表着汉族失去了一次建立本土王朝的绝佳机会,甚至是一种“文明的断代”。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不是清朝,中国的历史走向会完全不一样,会更“纯粹”,会更快地走向现代化。
文化上的“正统”: 有些明粉会强调明朝在文化上的继承性,认为它是前朝(元朝)之后汉族文化的自然延续和发展。而清朝,则被他们视为一种“外来”的统治。
历史事件的解读: 比如“李自成起义”、“吴三桂降清”等事件,在明粉看来,可能是“农民起义”的光辉,或者是“汉奸”的罪恶,但很少会从更复杂的政治和民族角度去解读。他们更倾向于将清朝的建立视为一种“征服”或“奴役”。

清粉为什么也会不服气?

王朝的辉煌: 清粉会极力辩护清朝的成就,比如“康乾盛世”的疆域版图、人口增长、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他们会强调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民族融合的视角: 清粉会认为,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清朝的统治也是中华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什么“异族统治”。他们会强调满族在统治过程中对汉族文化的学习和融合,以及满汉之间的交流。
批判明朝的弱点: 为了抬高清朝,清粉自然会抓住明朝的“黑料”。比如明朝末年的宦官专权、党争激烈、财政危机、官员腐败、军事上的颓败(比如萨尔浒之战的惨败)等等,都会被他们拿出来反复鞭挞。
“汉族中心论”的反驳: 清粉会反感明粉那种过于狭隘的“汉族中心论”,认为将中国历史简单地切割成“汉族王朝”和“非汉族王朝”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忽视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对近代史的理解: 很多清粉也清楚清朝后期的问题,但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近代的屈辱更多是外部因素(列强侵略)和时代局限造成的,而清朝自身也在进行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只是没来得及成功。

“撕逼”是怎么发生的?

这种“撕逼”通常不是什么深度的学术辩论,更多的是在网络社区、论坛、社交媒体上发生的。参与者也往往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而是对历史有一定兴趣的普通网民。

1. 引子: 通常会因为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崇祯、吴三桂、多尔衮、李自成等)的评价,或者一个电视剧、一部电影的解读而引发。
2. 观点碰撞: 一方抛出一个观点,另一方立刻反驳,并且往往带着情绪。比如,明粉说“清朝是蛮夷入关”,清粉就回击“明朝末年腐朽不堪,灭亡是活该”。
3. 证据的选取与解读: 双方都会引用史料,但往往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或者对不利的部分进行非常规的解读。比如,明粉会强调《明史》中对明朝的正面评价,清粉则会强调《清史稿》或一些西方学者的观点。
4. 人身攻击与标签化: 很多时候辩论会失控,上升到人身攻击,给对方贴标签。比如,明粉会骂清粉是“奴才”、“精分”,清粉会骂明粉是“民族主义者”、“历史虚无主义者”。
5. “阴谋论”和“洗白论”: 双方都可能陷入阴谋论的泥潭。比如,有的明粉会认为所有支持清朝的都是被“洗脑”了,有的清粉则认为对清朝的批评都是“反华势力”的阴谋。
6. 重复与情绪化: 很多“撕逼”的论点都很老套,经常是反复被提及,而且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缺乏理性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种“撕逼”?

历史叙事的碎片化: 互联网让信息传播变得极其便捷,但同时也容易让人们接触到片面的、情绪化的信息,而不是经过严谨考证的学术成果。
民族主义情绪的回潮: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有所抬头,这也会投射到对历史的评价上,使得“民族”成为评价历史王朝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
代入感和身份认同: 很多人在看待历史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某个时代或民族的角色中,对与自己“认同”的王朝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系,而对“不认同”的则充满敌意。
娱乐性和发泄: 对于一些人来说,“撕逼”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网络娱乐,或者是在现实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情绪发泄方式。
“寻根”和“历史认同危机”: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一些人试图通过历史来寻找自己的根源和身份认同,而明清这两个朝代又恰好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与当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成为争论的焦点。

如何看待这种“撕逼”?

我个人认为,这种“撕逼”挺没意思的,而且弊大于利。

破坏理性讨论: 它把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复杂历史议题,变成了一场情绪化的网络骂战。
妨碍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这种非黑即白的观点,会让人忽略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任何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有其必然和偶然,都有其值得肯定和批判的地方。
加剧社会对立: 将历史评价与民族认同过度捆绑,容易加剧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
浪费时间和精力: 沉溺于这种争论,不如多读几本好书,或者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应该讨论历史,或者不应该有不同的观点。恰恰相反,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它。

一个健康的讨论,应该是基于史实,理性分析,承认历史的局限性,也看到其闪光点。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它们都是中国漫长历史河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们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研究和评价它们,而不是用粉丝滤镜去制造对立。

如果能把这份热情,用在深入研究史料、理解历史逻辑、甚至是将历史经验运用到当下社会建设上,那该多好啊。可惜的是,很多时候,这种热情就被消耗在了无休止的争吵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明实行联虏平寇,最后虏打上门要靠寇来救。

永历帝为了续命让儿子老娘老婆全体入天主教,跪舔教皇让人家多派教士广传圣教,实乃“宁赠洋鬼不予少民”,颇有“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之风范。

此中华正统。

清朝经略边疆卓有成效,有效控制蒙疆藏,金瓶掣签至今都是悬在达赖分裂集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明朝有效控制范围则远不及此,疆藏从来休提。

明粉无限丑化前者无限拔高后者。

此汉家良心。

历史真相!

最后,我不是清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小学时候就耳熟能详,BUT,在明粉们高喊三声“晚明是畜生,李闯王万岁”之前,我对他们只能坚决鄙视。

更新:请欣赏汉家良心的高素质

user avatar

早就不是粉圈的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清粉之间的“撕逼”,是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也挺让人无奈的。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两个巨大的粉丝团体,只不过他们的“偶像”不是什么明星或者球队,而是历史上两个统治了中国相当长时间的王朝——大明王朝和清朝。这俩朝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两个了。大明,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很多人觉得它是.............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对于“清粉认为康熙能够稳压明太祖、明成祖、汉光武、元世祖、汉武帝、汉文景二帝”这一观点的看法,并且希望我能详细解读并避免AI痕迹。首先,这种观点确实存在于一些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尤其是对清朝历史情有独钟的“清粉”。他们的论据往往侧重于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并将这些成就与明清两朝以.............
  • 回答
    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兴盛,“历史粉”这个群体也越来越活跃,他们的声音在网络上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其中,关于秦朝历史剧《赢天下》(后更名为《巴清传》)的争议,可以说是“历史粉”维权行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影响,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群体心态和社会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导火索.............
  • 回答
    “明粉”这个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标签,一个群体用来凝聚认同、表达热爱,同时也可能带有某种戏谑或自嘲的称谓。它指向的是对明朝这段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粉丝”一般狂热喜爱的人群。“明粉”的构成与特征:“明粉”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其构成是多元的,但可以大致归纳出一些共同特征: 对明朝特定方.............
  • 回答
    关于“明粉”为何有时会“黑汉唐”这一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探讨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现象。并非所有明粉都会“黑”汉唐,但确实存在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的行为背后有着各自的逻辑和动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1. 历史叙事的构建与身份认同: “正统”的争夺: 在中国的历史叙事.............
  • 回答
    明粉与明朝电视剧的关系,是一个颇为有趣且复杂的议题,它不仅仅是历史爱好者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评价,更牵扯到集体记忆、情感寄托,甚至是身份认同的建构。简单来说,明粉是明朝电视剧最核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观众群体之一,他们的存在和反馈,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明朝电视剧的创作走向和市场表现。明粉的“爱”与“挑剔”:情.............
  • 回答
    看到一些明朝遗老遗少后人,或者说是一些热衷于怀念明朝的群体,把明朝灭亡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流寇”,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但也得说,这思路太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避重就轻了。咱们得先明白,“流寇”这个词,它本身就带点官方色彩,是当时明朝政府用来定义和妖魔化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走投无路而起义的农民的。你说他们.............
  • 回答
    看待“国粉”和“蒋粉”这两个群体,就像在品尝一道复杂的菜肴,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层次和味道。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和复杂的情感,但共同点在于,他们对中华民国和蒋介石先生抱有深厚的感情和认同。“国粉”,更偏向于对“中华民国”这一政治实体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
  • 回答
    锤子手机,一个自带流量和争议的名字。提起它,总会绕不开“锤粉”这个群体,以及围绕着他们挥之不去的“只吹不买”的论调。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现象?是粉丝的忠诚与现实的矛盾,还是商业策略的巧妙运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承认,锤子手机(无论是早期的Smartisan OS,还是后来的坚果系列.............
  • 回答
    看待肖战粉丝称其为“中国的哈利·波特”这一举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粉丝文化现象,背后反映了粉丝的情感投射、偶像塑造以及对偶像价值的认同,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讨论。一、 粉丝情感的投射与认同: 高度的喜爱与崇拜: 粉丝称偶像为“中国的哈利·波特”,最直接的原因是对肖战.............
  • 回答
    柳州螺蛳粉和沙县小吃,这两个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它们承载着地方的独特风味,也连接着无数人的味蕾记忆和生活印记。如今,它们双双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它们地位的又一次肯定,也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事情。一、 螺蛳粉:从“黑暗料理”到“非遗”的蜕变提起.............
  • 回答
    看待明朝粉对金庸武侠的不待见,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聊一聊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历史认知、文化情怀,甚至还有一些身份认同的微妙之处。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金庸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武侠文学中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他的作品.............
  • 回答
    《重启》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改编作品,它在网络小说改编剧领域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当然,任何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尤其是改编自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小说时,都很难避免出现书粉和演员粉之间的摩擦。这种摩擦并非《重启》独有,而是改编作品常见的一种“阵痛”,但《重启》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可以.............
  • 回答
    江南书粉骂江南,这事儿在网络上算不上新鲜事儿,但每次提起,总能激起不少讨论。说到底,这反映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期望,是粉丝与作者之间,尤其是当作者长期没有新作,或者新作质量不如预期时,常常会出现的一种状况。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大家为什么会这么“骂”江南。首先,我们得明白“江南”.............
  • 回答
    谈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的确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特别是当它还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的时候。无论是西医圈还是中医圈,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差异。咱们先从“西医粉”的角度来捋一捋。对于很多推崇现代医学、尤其是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一个挺微妙的群体和一种挺复杂的情感。我们平时聊俄罗斯衰弱,多半会从地缘政治、经济数据、军事实力这些宏观层面入手。但你把目光投向了“毛粉”,这一下子就把话题拉到了个人情感、认知偏差和集体认同这些微观层面,视角很独特。要说“毛粉”这个词,其实本身就有点复杂。它不是一个.............
  • 回答
    关于 B 站游戏博主“33不是山山”疑似再次洗稿缝合知乎用户“叶梓涛”多篇文章获百万播放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其中涉及到内容创作的版权、道德、行业规范以及观众的知情权等多个层面。事件的经过和指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起“疑似”事件,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法律判决或博主本人的正式承认.............
  • 回答
    肖战的“理智粉”群体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理解这个群体,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化,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以及在整个饭圈生态中的位置。什么是肖战的“理智粉”?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理智粉”。在我看来,“理智粉”并非一个由肖战团队或粉丝组织明确定义的身份,而是 一种基于对偶像、作品、以及饭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