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民国粉女留学生在澳洲因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被勒令退学关精神病院后遣返,并表示不想回中国?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

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接受的。无论其背后是怎样的思想情感驱动,公然进行人身威胁,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海外留学环境中,这种行为更是会受到严格的审查和处理,因为它不仅威胁到了个体安全,也可能涉及更广泛的政治敏感性。

其次,她的“民国粉”身份,以及她对台湾同学的态度,可能暗示了其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与现实社会存在较大的脱节。在中国大陆,对“民国时期”的情感,有时会与特定的政治观点和对当下社会的不满情绪交织在一起。这种情感投射到海外,并且演变成对特定地域同学的攻击,就显得尤为 problematic(棘手/问题)。它暴露了她在理解和处理不同政治观点时的局限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极端化倾向。

学校方面采取的“勒令退学”和“送精神病院”的措施,这表明澳洲的教育机构和司法系统对于此类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勒令退学是常规的纪律处分,而送往精神病院则可能是在评估其行为时,认为其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或者其行为的极端程度超出了正常范畴,需要专业的评估和干预。这体现了西方社会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会从多维度考虑,包括行为本身、潜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安全。

最后,她表示“不想回中国”的态度,这为整个事件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这可能源于她对中国政治环境的不满,也可能是她对这次事件的后果感到绝望,希望寻求一个“避风港”。但结合她之前的行为,这种“不想回中国”的表态,本身也值得推敲。它可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也可能反映了她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上的困惑。

总的来说,这位女留学生的经历是一系列问题交织的缩影:个体极端行为、政治情感的扭曲投射、对多元化环境的适应不良,以及在海外遭遇的法律和心理困境。她的遭遇提醒我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如何理性处理政治观点,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在极端情绪下如何寻求健康的疏导和支持。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留学生在海外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的教育以及其行为后果的社会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说说我的经验。


我在高中时是个政治狂热的青年,在学校搞出版,编校刊,编自家的报纸,还跑去参加国民党青年救国团的集中暑期训练(成为党国栽培的文艺青年战队),可是编小组时,又给小组的名字取了叫「 1984 」的打脸名字,然后被救国团(相当于大陆的团部)派下来的官员抓去训话。


整个高中都在搞,我也给「党外联谊会」(民进党前身)编过报纸,这还跑去给林正杰和杨祖珺夫妻助选(也都是「党外联谊会」的大将,后来也离婚了,也都退党了)。台湾有一派人,像陈文茜就是,228 事件的罹难家属,早期全都是民进党的同路人,后来也都退党,一般岛外人看不明白,其实他们(包括我)的逻辑很简单。


因为反国民党而聚集一起,但不支持台独。曾经是绿军,但推倒国民党之后,又成为蓝军,目的就在於反制台独的走向,其实这样的颜色变化,支持民进党,又支持国民党,叫外人看不明白,但站在台湾人立场,却是「必要之恶」的无可奈何。


(知乎有一堆人骂我是绿狗,又骂我是国粉,我总在知乎上说,你们这些睁眼瞎,连这都看不明白,有什么资格跟人对话?还谈个狗屁「台湾政治」。)


好了,说回正题。


上了大学后,我对政治是碰也不碰,除了投票,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活动,除了在大陆参与地方政府的政协外,再也没被任何人说服过,也没帮过任何人任何忙。


理由很简单,上了大学了,就得烦恼「就业」的事,感觉自己的职业素养是零,有太多东西得补全,根本没有时间,就是入了社会也一样,忙得喘不过气来。


那你为什么高中要搞政治呢?难道联考(大陆叫高考)的压力不大?

大呀,就是因为联考压力大,才要搞政治,那叫发泄……,不过,还有另个原因。


啥原因?


在台湾没有解严前,搞政治是有坐牢风险的,为什么高中搞,嘿嘿,因为高中生时,我是未成年。受到法律的保护,台湾当年的国民党政府虽然烂到无法无天,但没听说过把哪个热血的政治高中生抓去坐牢的。


上大学,那可就不一样了,随时有坐牢的可能,我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我的亲四舅可是真坐了七年的国党政治牢。),而且讲真,当时的台湾已经开始开放探亲,开放组党,离解严就一步之遥,我已经没有必要,再拿自己的脑袋去撞墙。


说到底,政治这物件,是按孙文的说法,是管理现实世界的玩意儿(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搞政治就得现实,你必需盘算再盘算,不是光喊叫嚷嚷就行,就是我当年一个高中生,被人叫了去助选,我也得判断你这候选人能上不能上?不能上,我干嘛浪费那感情呀?


说到「未成年人」四字,这真是我们当年那批高中生(不骗大家,我们还组了校际联盟)的精心盘算,回顾现代的历史,全世界的反政府组织,为什么都会在高中大力发展?原因也在於此,信不信由你。以我为例,等我真上了大学,开始得面对国民党的「刑法一百条」时,心里还是有沉重的计较的。


只因为代价太高,成本太大。


高中生可以喊叫「推翻国民党」,大人的世界,拿你一点皮条没有。

但上了大学,没有真解严,刑法一百条没有真废除,再喊叫「推翻」二字,是有严重后果的。


你可以笑骂我犬儒,但台湾国民党时期的「刑法」一百條,十足恶法,真心可怕:

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首謀者,處無期徒刑,
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这条恶法在 1992 年被废除,台湾从此才走向言论真正自由的时代。)


相反的,我们有些同学,高中从来不碰政治,可上了大学成了民主运动的急先锋,那是人家笨吗?当然不是,他们已经立定志向要从政,反而要提著脑袋上阵干了。这已经是他们的人生规划,当然要冲到第一线,一点一点累积自己的政治能量,走上台前。


台湾 1988 年的 520 事件(农民大暴动),数十万计的农民把台北市围城了三天,站在农民队伍最前面的十几个大学生,其中有六七个,是我的高中同学,这些人,后来也都在台湾从政,最不济的,也是台大政治系和社会系的教授。


总之。


学生不要碰政治,对不对,它当然对。

学生要碰政治,对不对,它当然也对。


重点是你的年纪多大多小?

而且,也要看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


回来上面的题目,不管是不是神经病,你一个成年人,跑澳大利亚读书,把个政治掰成八瓣来扯,弄个澳洲中国国民党党,还说的歪七扭八,更因为同学的台独言论扬言杀人。


在外国人的眼中,你真的有神经病,人家说的一点也没错。

不说外国人了,连台湾人的我,也觉得你有神经病。


除非,从政是你的衷生志业,这是你未来夺取政治资本的精心计算,你一定得走这一步。


那么,你赢了。


-

user avatar

看上去精神确实有点问题,还是看看医生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民国教育落后故其时所谓大师无甚水准”?这论调,说起来倒是挺顺嘴,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大师”的光环。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却藏着不少似是而非,甚至是偷换概念的逻辑,真要掰开了揉碎了看,就能发现其中的许多站不住脚之处。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落后”和“水准”到底是什么意思。“民国教育.............
  • 回答
    关于“如果抗战时德国肯为民国装备两百个德械师,抗战就不会打得这么惨烈”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械师”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力量:德械师不仅仅是装备了德国武器的部队,它代表着一种完整的军事体系。在.............
  • 回答
    盒马 App 在促销活动中宣称“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948”,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营销策略。要理解这种说法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营销策略的意图与手法:盒马作为一家以生鲜电商为核心的零售企业,其营销活动往往注重制造话题和吸引眼球。此次“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
  • 回答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而言,无疑是一场既遥远又切近的事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任何与日本在军事上有冲突的消息,都会牵动着国民的心弦。首先,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诺门罕战役的消息传来时,无疑被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虽然战役发生在远.............
  • 回答
    关于“民国”与“共和国”的认同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尤其是在抛开台湾这一政治敏感点之后,我们可以更纯粹地从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同的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认同,往往根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价值取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国”和“共和国”并非.............
  • 回答
    对于一个真心热爱明朝的人来说,看待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过程,恐怕是一笔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情感账。这既不是简单的“踩一捧一”,也不是一味地怀旧,而是一种带着深刻的历史理解和情感投射的审视。首先,“明朝情结”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许多明粉来说,喜欢明朝,不仅仅是喜欢它的服饰、建筑,更是一种对“华夏文明最后.............
  • 回答
    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未免也太武断了。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中国民国之前只有戏曲而没有音乐”——这句话就好像在说,一桌宴席上只有一道菜,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不仅是对中国悠久音乐历史的无知,更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偏见。首先,咱们得说说“音乐”这个词。在咱们的文化里,“音乐”的概念其实.............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许多没有文史基础的人大肆批判陈寅恪、胡适、傅斯年、钱穆等民国知识分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多种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偏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现象的根源与成因:1.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的固化: 知乎作为内容平.............
  • 回答
    你提出的春秋、魏晋和民国这三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我非常赞同。这三个时代,虽然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重心都大相径庭,却都涌现出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成就,可以说各自代表了一个高峰。一、春秋时期:思想的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石春秋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这种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主制度的核心,也确实是许多人讨论和质疑的焦点。把“民主让政治素养较低的人也有决策权”这个观点摊开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首先,理解这个观点的前提和隐含的逻辑很重要。这句话的提出者,很可能是在对比民主与非民主政体。在非民主政体中,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他们可能接受.............
  • 回答
    看待“民科”,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一聊起这个词,很多人脑子里立马蹦出“不靠谱”、“胡说八道”这些词儿,好像民科就是科学的对立面,是伪科学的代名词。但实际情况,我觉得远没有这么简单,得拆开来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品。首先,咱们得明确,“民科”到底是个啥?字面意思,“民”就是民间,“科”就.............
  • 回答
    你提到的关于美军核导弹“极其落后”的说法,恐怕有些误解。事实上,虽然“民兵3”和“三叉戟2”这两款导弹确实已经服役多年,但它们代表的是美国战略核武库中非常关键但并非“落后”的部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理解它们为何能够持续服役,以及美国在核力量现代化方面的真实情况。首先,我们来谈谈“民兵3.............
  • 回答
    关于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美军现役军人支持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军事政治立场、军队的象征意义以及国家政治生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审视:一、 为什么美军可能会倾向于某位总统候选人?首先,理解一个普遍的道理是,任何职业群体,包括军.............
  • 回答
    “民主导致效率低下,专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的确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触及了政治体制运作的核心矛盾。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毕竟民主国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需要拉扯、妥协,耗时较长,而一些专制国家似乎总能“雷厉风行”,迅速推行一项重大工程或政策。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才.............
  • 回答
    最近的民调数字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别是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五月份以来首次反超希拉里,而且这个变化非常迅速,一周前特朗普还落后希拉里 12 个百分点。这背后肯定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民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东西,它反映的是特定时间点上特定人群的看法。政治选举,尤其是总.............
  • 回答
    看到老陈因为直播反诈而火遍全网,甚至登上央视新闻,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有意义的事情。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基层民警的努力,更反映了我们社会在反诈宣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和突破。这波反诈宣传有多大作用?我认为,这次反诈宣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会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反.............
  • 回答
    “民族抵抗阵线”这个组织,其“将继续进行战斗”的主张,背后往往牵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可能的动机、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一、 根源与动机:为何而战?任何一个组织高举“继续战斗”的旗帜,其背后必定有其认为“值得”战斗的理由。对于“民族.............
  • 回答
    对于《民科的背后:底层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们听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审视和解读,力求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文章将“民科”的现象与“底层文化”以及“哀嚎”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勾勒出了一种相当鲜明的社会图景。它似乎在暗示,那些被主流科学界视为“民科”的群体,他们的研.............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民航总医院的悲剧,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充满救死扶伤希望的白色巨塔里被无情剥夺,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整个社会对于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发出的一个最沉痛的警示。我们必须深入地、冷静地去剖析这件事,才能找到症结所在,避免类似的惨剧重演。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