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民主导致效率低下,专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的观点?

回答
“民主导致效率低下,专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的确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触及了政治体制运作的核心矛盾。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毕竟民主国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需要拉扯、妥协,耗时较长,而一些专制国家似乎总能“雷厉风行”,迅速推行一项重大工程或政策。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才能理解其中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某些特定、狭窄的领域和某些特定时间点,专制体制确实可能展现出“效率高”的一面。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需要快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一座水坝,或者应对一场突发的自然灾害。在专制体制下,最高领导者可以一声令下,调动全国资源,征用土地,调集人力物力,几乎不考虑反对意见,也不需要经过漫长的立法程序和公众咨询。这样的效率,从执行速度和对资源的集中调动来看,无疑是惊人的。比如,修建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民主国家可能因为土地征用、环保评估、地方反对、资金审批等环节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在专制国家,一旦高层拍板,几年的时间可能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工程拔地而起。这给人的印象就是“专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是,这种“效率”往往是有代价的,而且它的前提是牺牲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第一,“办大事”的标准是什么? 专制体制下,“大事”的定义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意味着,这些“大事”可能只是统治者个人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或者为了巩固权力而进行的投资。它们未必符合最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可能对环境、社会造成长期损害,而这些损害在初期是难以察觉的,或者被刻意掩盖的。民主体制虽然慢,但它的决策过程往往伴随着广泛的讨论和制衡,理论上更能确保“大事”是真正符合公共利益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决定大规模迁移人口修建一个水库,在民主国家可能会引发关于搬迁安置、生态影响、经济效益的激烈辩论,最后可能因为民众的强烈反对而搁置。而在专制国家,一旦决定,几乎是不可逆的。如果这个决策最终证明是错误的,其造成的损失和痛苦将是灾难性的,而且很难纠正。

第二,“集中力量”的背后是什么? 专制体制下的集中力量,是以牺牲个体自由和多样性为代价的。为了“集中力量”,它可能需要压制不同的声音,剥夺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甚至使用强制手段来推行政策。这种“力量”是自上而下的、高度统一的,但它缺乏自下而上的活力和创造力。民主体制则强调分散决策权,鼓励公民参与,虽然这会带来摩擦和效率损耗,但它也允许思想的碰撞,允许错误在早期被发现和纠正,也更容易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这种分散的力量,在应对复杂、不确定性的问题时,往往比被强制统一的力量更具韧性和适应性。

第三,“效率低下”的民主是如何运作的? 民主体制的“低效率”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在的权力制衡和程序正义。总统需要国会的批准,法律需要经过立法程序,政策需要听取民意,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沟通成本。地方和中央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不同党派之间也需要谈判和妥协。这就像一个大型的公司,需要董事会、股东、不同部门的协调。相比之下,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CEO(专制首脑)确实可以更快地做出决定。但问题在于,民主国家追求的“慢”和“复杂”背后,是对权力的约束,是对程序公正的尊重,是对不同利益的照顾。它的目的是避免“快而错”,避免少数人的错误决策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第四,短期效率与长期可持续性。专制体制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一些“大事”,但长期的可持续性却是个大问题。由于缺乏监督和制衡,腐败、滥权、资源浪费、政策失误等问题更容易滋生,并且难以被发现和纠正。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崩溃。民主体制虽然在短期内显得笨拙,但其公开性、透明性和问责机制,使得它更容易自我纠错,更容易适应变化,也更容易获得民众的长期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方向的“高效”是危险的,而民主的“低效率”往往是为了确保方向正确。

所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与其简单地说“民主导致效率低下,专制效率高”,不如说:

专制体制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特定领域展现出短期的、有代价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象。 但这种效率往往是牺牲了自由、公平、长远利益和多元化发展为代价的。
民主体制的“效率低下”是其权力制衡、程序正义和尊重个体权利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有意识的“慢”和“复杂”,目的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共性。 它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一个更稳定、更公正、更能应对复杂挑战的社会。

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快”,而忽略了背后的“代价”和“本质”。一个真正高效的社会,不仅仅是指某个项目能多快完成,更是指这个社会能否持续进步,能否保障大多数人的福祉,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韧性和活力。从这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民主体制虽然看似笨拙,却可能孕育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而且,“集中力量办大事”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口号。 它很容易被用来合理化不受约束的权力,甚至成为压制异见的工具。在任何体制下,真正值得“集中力量”去办的“大事”,都应该是在广泛协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而民主的程序,正是为了确保这一点。

最后,我也想说,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优缺点。我们不能因为民主体制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够“高效”,就全盘否定它的价值。理解这个观点,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看到不同制度运作的复杂逻辑和长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很多人默认一种说法,专制=集权 民主=分权,由于集权可以迅速决策因此效率高,不是的,举个例子,穆巴拉克和卡扎菲,这两位都是独裁者,毫无疑问是专制,你觉得这两位能有什么效率可言?


实际上更靠近效率的说法是集权和分权,而集权和分权只能解决效率的一个层面:决策。但是不能解决实际执行问题,因为实际执行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说集权者是否能够深入到基层,人民对于政策的反应,国际环境如何等等。


所以这个问题断然不是风险不风险的问题。效率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不要以为每一个专制政府都能 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实际上大多数专制政府是无力推动的,要么是独裁者没有集权能力,要么是国际环境不允许,要么是人民的反对。


所以专制不一定效率高,也不一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说了独裁的问题,再说民主的问题,分散决策这个问题断然不会像yilin wang所说的哪样

在分散决策的体系下,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那么那些做出错误决策的人,很容易就被淘汰了
民主社会分散决策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选择的机会,减少机会成本。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比如你大学四年学了经济,那就不能学法学,这就是机会成本。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的诞生,本质上是社会给予每个个人充分尝试机会的结果。但是在专制社会不行,全社会只朝一个目标前进,那么对于这个社会来说,社会就只有一个总体目标,整个社会就没有尝试其他机会的可能,这样的社会机会成本高的可怕

分散决策断然不会像yilin wang说的那么好,我举例子你就看出来了。


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所谓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事实上是每个人都不用负责,为什么呢?最分散决策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到了,比如说脱欧公投,英国已经尝试过了,公投可谓分散的不能再分散了,谁负责?卡梅伦?法拉奇和黄毛?特蕾莎梅?实际上你会发现没有人为脱欧负责,一言不合就公投,这是最分散决策的情况了,谁负责?没人负责。


再说所谓的选择机会和机会成本,这个我其实在过去其实也说过,当历史的转折来临的时候,这个成本大的可能让你无法接受。比如说在世界制造业 转移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就那么几年,有的国家抢得到,有些国家抢不到,中国抢到了,于是成了制造业大国,印度没抢到,制造业就不行,但是印度可以说:哎呀对不起我突然想搞制造业了,咱们能再来一次吗?。

对不起,时机过了,不是你不努力,时机过了就是过了,历史不会重来,选择只有一次,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机会成本给你,想搞制造业?等下一次制造业转移吧。因为很明显,中国在世界制造业转移过程中用尽全力去争取,仅仅看看当年中国变态的招商就知道,印度拖拖拉拉,三心二意,因为它在“尝试其他可能”,然后时机就过了。

那印度能怎么办?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


所以专制和民主它就是一个说法,它什么都代表不了,甚至不能由专制和民主能推导出什么东西。专制就是专制,民主就是民主, 专制既不事什么效率高,也不是什么办大事,民主也绝非人间天堂,甚至它连一个“最不坏的制度”都不是。

user avatar

独裁、民主、专制、民粹按照形容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排个序:独裁——精英专制——民主——民粹。

政治制度对于社会发展最大的积极作用是稳定,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则是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之上由社会各领域的交流发展推动的,这是分析政治制度好坏的关键。

人类群体间的差异导致根本上的矛盾存在,不可消除。但生产力发展又需要彼此合作,因此政治制度产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和人群间矛盾的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稳定”。

所以,分析专制与民主的作用,要从“稳定”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稳定”。

专制与民主所带来的稳定区别在于:

一个是刚性的、一个是弹性的。

刚性的制度很好理解,弹性的稳定则在于政治体内部矛盾的对冲与平衡。

一间小屋,要做的坚固抗造,材料越坚固越好。

一栋高层大厦,哪怕是用最强的钢铁建造,在风力与地壳运动的威胁下也不得不依靠各种方式消除风荷载与共振的负面作用。

国家也类似,越小的国家,硬性制度的作用越显著,越大的国家微妙的制衡与缓冲往往决定了国运兴衰。

因此,专制对于政治稳定的积极面会随着体量的变大而趋向负面,从而要求建立相互制衡的民主体制。

二、再谈“发展”:

假设精英能更好的治国,那么前提是在政治稳定之外,精英本身具备的素质能克服人性缺陷并且很好应付整个国家事务。

个人精力与脑力都是有限的,但现代国家随着科技发展、人口激增,其体量与复杂性呈几何倍数增长,这个时候所谓的精英阶层必然也就陷入复杂的矛盾中。

所以越大的国家,越不再可能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一人独大的独裁者,媒体宣传的独裁更多的是一种内部(民主)妥协的集权制度。

举个例子:即使是isis、基地组织这样的极端政治体制,由于其错综复杂的组织与网络,更能在反恐的蛛丝马迹中看出其内部的权力制衡与利益关系,而不是树倒猢狲散式的以巴格达迪、本拉登为核心的单一势力结构。

柏拉图说过理想国、老子也有小国寡民的理论,这些贤人(精英)治国理论就是指在一定疆域、少量国民、简单内外关系的条件上实行有效地直接治理。

所以,

第一,在“小国寡民”的前提条件下,独裁的上限高于民主的上限,独裁的下限低于民主的下限。

第二,在不受外力与意外因素干扰的正常国家秩序下,随着统治对象的复杂程度与体量的增大,所谓的精英独裁的积极作用上限会不断降低,而独裁被容忍的下限不断提高,而对应的政治结构将向政治势力间的制衡转变——也就是不得不做出的民主改革。

新加坡可以算是理想国的现代典型,内部单一性质的韩国也能够获取早期军事专制的好处。

但是印度的话,如果考虑到其本身就分裂的历史渊源与宗教民族的矛盾,独裁能不能建立一个国家叫印度还是个问题,更不用提能把印度发展的多好。别看现在印度灰头土脸,但是一个人均资源收入不及非洲复杂程度、历史包袱不输于非洲的印度大陆能独立自主到今天有如今的成就,民主的制度虽然弊端重重但也发挥了足够大的作用。

补充一点想法:

理论上可以把民主与专制看出两个对立面,但现实中无论国家大小,广义的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妥协共存甚至相互转化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除了政治政局动荡而导致的政治制度变革,实际上,很多民主国家都有军事管制、解散议会的特殊制度,就是为了应对对极端局面而建立的机制历史上,皇权至上的清朝初年为应对幼主局面也出现过四大辅政大臣这样的制约安排。

另一方面,同时期政治制度将权力上下分配的时候,技术、政务部门通常带有精英治理的色彩,政治部门的制衡属性更多的显现。

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制度:

1、基层、技术、行政部门需要趋向精英治理才能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

2、高层、意识、政治部门则必须奉行民主制衡的原则才能维持内外部矛盾的均衡与各阶层群体利益体系的稳定。

扩大化的精英专制进入政治领域,就有转向独裁的可能,只求形式的民主主导技术领域也就免不了趋于民粹。

将独裁与民主标签化更多是种惯常的政治宣传手段。作为人与人相互的关系集大成者,实际运转的政治制度从来没有泾渭分明过,只有看清标签下的本质才能分清各类政治理念、政治倾向在不同领域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与趋势,才能进而真正理解一套复杂政治体系为什么而建立又为什么会进入困局。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止于是非对错、敌我矛盾的二元简单思维。

最后,黑一下台湾:

往往是需要精英治理的,如捷运、核电、贸易,统统在民主的名义下处处掣肘。

而需要平衡、妥协的,如台独、两岸关系、蓝绿分歧,又在意识形态与利益集团齐心合力下越发走向极端。

zhihu.com/question/2027

印度实现了民主制度为什么依旧腐败?

user avatar

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数数这段话中出现了几个民主?

红军,包括后来的tg军队,有没有严格的纪律?有没有超出装备水平的强悍战斗力?有没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组织能力?有没有碾压封建雇佣军队?封建雇佣军队是不是专制的?

这才是真民主的强悍力量。题主所谓的民主,是假的,假的,假的。

user avatar

也许这句话看上去有道理,但是有几个致命问题:

1、大事不一定是正确的事

专制固然效率高,能办大事。但是未经民主决策过程,没有均衡各方意见和利益,更容易办错事。集中力量办的事情,可能是错误的,而且因为是“大事”所以后果更严重。结果就是:

专制往往会更高效、更严重的犯错误。

举例:计生。30年前老领导头脑一热决策了。一道命令全国人民结扎,民主社会根本不可想象,印度搞计生政府直接被轰下台。结果生育率急剧下降,执行了30年,减少了数亿人,结果到现在发现严重老龄化,国家民族前途已经是悬崖边缘。

2、专制不能兼顾各方利益

人非圣人。没有民主机制制衡。专制倾向于维护小团体利益,满足自己的权力和欲望,广大人民利益没有人代表。这是人性。我要是没有制衡的独裁皇帝,我也会胡作非为。

3、专制缺乏纠错机制,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专制不允许质疑和批评,为了维护专制权威这是必须的。这就导致了专制无法自我改进,自我纠错,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如果办了错事,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无法纠正。导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长久下去必然坠入深渊。

民主社会固然效率低,但是决策能兼顾各方利益,允许辩论和反思、批评,允许反对,就做出更客观理性的决策,更利于社会持续向正确方向发展。专制社会命运完全寄托在几个独裁者身上,好了好,不好一点办法都没有,大众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中国二千年封建王朝,就是一部专制史。国家民族多少大好前程葬送在昏庸皇帝的手里了?你读书时难道没有为此心痛过吗?这还要讨论什么专制比民主高效?简直荒唐至极!难道五四运动一百年来无数热血青年、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的牺牲都白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