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调查显示全球多国认为「美国对民主威胁最大」,且比例远高于中俄等国?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

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同理解和实践的概念。 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关于何为“真正的民主”也存在着持续的辩论。因此,当人们说“美国威胁民主”时,他们可能是指美国在某些方面的行为,与他们理想中的民主模式不符,甚至直接破坏了他们所珍视的民主原则。

那么,具体可能有哪些方面让如此多的国家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呢?

一、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干预主义历史:

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例如推动某些国家走向民主。但与此同时,美国在某些情况下也被指责为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被认为是以“推广民主”为名,行地缘政治竞争之实。

推翻外国政府的记录: 历史上,美国曾参与或支持过对一些国家政权的更迭,其中一些国家当时并非民主政体,但其后出现的政治动荡或新的政权未必就更符合当地人民的福祉,也未必真正提升了民主水平。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忆,在一些国家依然深刻,并被用来佐证其对美国动机的担忧。
“以民主之名”的军事干预: 有些军事行动虽然以“解放”或“促进民主”为口号,但其过程和结果引发了严重的地区不稳定、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对主权国家内政的干涉,这自然会让一些国家对其口号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并担忧美国是否会将其“民主模式”强加于自己。
对盟友的压力和单边主义倾向: 即使是对盟友,美国有时也会采取强硬立场,要求其在某些问题上站队,或者在贸易、安全等问题上采取单边措施。这种做法,即便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所谓的“民主世界秩序”,但从其他国家的视角来看,可能被解读为一种不尊重主权、不平等的对待,进而威胁到他们自主决定发展道路的权利。

二、美国国内政治的某些表现,如何被视为对全球民主的示范效应:

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实践,尤其是其作为世界领导者时,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当美国国内的民主进程出现令人担忧的迹象时,这可能会加剧其他国家对其全球角色的担忧。

政治极化和制度性僵局: 近年来,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现象尤为严重,两党之间的对立和不妥协导致政策制定困难,政府运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政治暴力事件。当人们看到一个被视为民主灯塔的国家出现如此明显的内部矛盾和治理困境时,他们可能会质疑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和普适性,或者担忧这种“非民主”的运作方式是否会通过美国的影响力扩散。
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对民主程序的挑战: 在一些国家,人们也观察到美国国内关于选举公正性、制度合法性等方面的争论和质疑,甚至有政治人物公开挑战民主选举结果。这种现象,如果被理解为美国自身也在动摇其引以为傲的民主基石,那么其对外推广民主的号召力自然会大打折扣,甚至被视为一种威胁——害怕这种“侵蚀民主”的行为会蔓延到其他国家。
对国际规则和多边主义的动摇: 在某些时期,美国政府对一些国际组织和协议表现出不信任甚至退出姿态,这被一些国家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原则的破坏。由于多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国际合作和共同治理的民主理念,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可能会被解读为削弱了全球民主合作的基础。

三、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担忧:

美国在全球经济和文化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被视为“推广民主”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对其他国家文化和经济自主性的担忧。

经济制裁和“武器化”经济手段: 美国经常使用经济制裁作为外交政策工具,用来回应其认为不符合其价值观或利益的国家。虽然制裁有时是为了迫使目标国家改变某些行为,但如果制裁被认为是不公正的、过度的,或者被用来打击那些不愿屈服于美国经济或政治压力的国家,那么这种经济力量就可能被视为对国家主权和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威胁。
文化霸权和价值观输出: 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是不可否认的。当这种文化输出被一些国家视为是对其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蚀,或者被认为是一种“软性殖民”时,那么通过文化和价值观传播来实现的“民主化”,自然也会引起抵触和警惕。他们可能会认为,美国所推广的“民主”并非普适的,而是带有美国文化烙印的,强制推行这种“民主”是对他们文化多样性的威胁。

为什么比例远高于对中俄的认知?

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相较于中国和俄罗斯,很多人可能认为美国拥有更长的民主历史和更成熟的民主制度。那么为什么它反而被视为更大的威胁?

“期望值效应”: 正是因为美国被广泛视为民主的代表,人们对其的期望值也更高。当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模范生”出现瑕疵时,其带来的失望和负面影响反而可能比一个本身就被视为“非民主”或“威权”的国家更大。它动摇的是人们对“民主模式”本身的信心。
“工具”的性质: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很多时候被直接解读为扩张自身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表现。而美国推广民主的行动,虽然也涉及地缘政治,但其背后往往包裹着更复杂的“价值观输出”和“制度推广”的叙事。当这种叙事被质疑,甚至被视为是一种“包装”时,其影响力的破坏性反而可能更具颠覆性——它挑战的是人们对于“民主”本身的正当性和普适性的认知。
“软实力”的侵蚀性: 相较于中国和俄罗斯可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硬性手段施加影响,美国的影响力往往通过其文化、媒体、科技以及教育体系等软性渠道渗透。这种软性影响力的侵蚀性往往更难察觉,但一旦被视为是对国家自主性和文化认同的威胁,其产生的抵触感和反弹会非常强烈。一些国家可能认为,这种看似“自由选择”的民主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操控,长期来看比直接的政治施压更可怕。

总而言之,这项调查结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角色的复杂审视,以及对“民主”这一概念本身不同理解和期待的碰撞。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反美”或“支持美国”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分析美国自身行为的多种面向,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其的解读方式。这本身也提供了一个反思全球化时代权力运作和价值观传播机制的宝贵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调查结果这充分证明了民主不是只有自由主义民主一种,对人们至关重要的收入、教育、隐私等都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1、调查结果里,经济不平等是最大的民主威胁,而不是西方所崇尚的“言论自由”,能够吃上饭过上好日子,远比你虚无缥缈的“言论自由”重要;同时,教育权利、科技公司对隐私的侵犯同样是作为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对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维度里,美国的影响力被认为是民主最大的威胁,这无疑是对美国民主的巨大讽刺,并且这还是在拜登上台后的2-4月进行的调查,已经可以排除特朗普政府的影响;而中国和俄罗斯这俩西方媒体里的“威胁”却不被民众认为是民主的威胁。

哦对了,我国民众对我国的民主赞成率高达74%。

3、疫情期间,各自国家对民主的看法与这个国家应对疫情的好坏正相关(印度除外),民主显然也要看重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

4、对于疫情最开始的处理,全世界国家里我国民众的满意度高居首位,当之无愧

5、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并非善茬,今年我国对欧洲在新疆事宜上造谣进行制裁时,AOD就是其中之一;

6、AOD创始人拉斯穆森是丹麦前首相、北约前秘书长,深信美国领导能重铸北约荣光,拜登上台后曾经在纽约时报上写了篇“领导自由世界船新方法”的文章,号召全世界“在美国带领下,民主国家重新团结,抵抗俄中”,堪称最佳忠狗。

user avatar

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客在很长一个阶段,一直认为认为互联网普及后,即使专制势力对网络内容进行筛选处理,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到真实情况,进而对专制势力造成威胁。

这份调查再次证明了西方媒体和政客这个判断是对的。

user avatar

近期,丹麦智库民主联盟基金会在53个国家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在这些国家的5.3万名受访者中,4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他们国家构成了威胁,26%认为不构成这种威胁。只有3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他们构成威胁,28%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对其构成威胁。

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是由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创立的,是妥妥的西方代表人物,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民调上作假。

近期,因为西方防控疫情的失败,美国领头向中国抹黑和攻击,从疫情源头到涉港涉疆,几乎没有停歇的舆论攻势。

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估计是想看看中国的笑话,为美国联合阻击中国增加一些民调的佐料。参与调研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美国盟友。没想到,结果打了美国的老脸。

53个国家的4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他们国家构成威胁,比中国和俄罗斯高出不少。这多少有一定代表性,说明美国的形象早已不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是最大的破坏者。

5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高级别线上会议,主题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会议由中国、俄罗斯、美国、墨西哥等10多国外交高层代表参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议上罕见承认,美国近年来的一些行动已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引发他国质疑。他呼吁世界以美国未来的行动来检视。他指出,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政府向世界展示了在多边框架内进行合作的意愿,并列举了华盛顿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和重新加入世卫组织的例子。

要美国承认破坏国际规则的错误可不容易,但现实是美国做得太出格,太过分,最终连自己也不得不承认。

拜登就说过,美国这样的国家,只有自己能打败自己。美国落到民调如此不堪的地步都是自己惹出来的。

5月5日,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议会发言视频。华莱士表示,中国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计划,而反观西方国家,无家可归者创造了新的记录。在缓解气候问题以及应对新冠疫情等方面,中国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华莱士指出,这个有着近6000年历史、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在人类进步的几乎每个指标上都超过了全球多数国家,不侵略、不轰炸、不制裁任何国家。西方应该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中国的进步,还是有不少西方开明人士注意到,只是很多碍于当前反华的主流,不敢出来争辩,华莱士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西方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巨大进步的领域,鲜见报道。却一门心思造谣抹黑,当然这一直是本行。

近日,同是火箭碎片落入大气层,美国媒体对中美却是两套说法,还闹腾了几天。

这场民调却戳穿了西方媒体精心布置的虚幻场景,美国成为对世界威胁最大的国家。这显示世界认知的三个变化。

一、疫情后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是声誉损失最大的国家。

特朗普上台,对盟友穷追猛打,欧盟真正意识了美国不可能长期保护欧洲,应该有自己的安排了。疫情中,美国政府的混乱无措,让世界惊醒。之前强大的美国,早已逝去,如今的美国不再是世界的灯塔。

这些,不管美国后期如何掩饰和转移视线,都深深影响到世界的观感。在政府控制的舆论影响下,对中国的好感度虽然没有提高,但对美国的认知已经无可挽回了。

二、西方已经开始承认中国在一些领域的领先,并且模仿“中国模式”。

包括美国总统拜登都明确指出,中国的基础建设已经远远将美国掉在身后。气候变化、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数字化进程中,国家正在成为推动力。

西方正在改变其作为福利国家的形象,养老金、长期护理、健康和失业保险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国家福利,而是作为一种相互保险。

美国总统拜登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计划,要与中国竞争。

这场无声体制变革的秘密榜样是“中国模式”。中国的高增长率和加快的创新步伐令人印象深刻。

三、美国歇斯底里用尽一切手段拉拢盟友联合对抗中国,将越来越不得人心。

5日,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在伦敦结束,会后发布了联合声明。就涉疆、涉藏、涉港问题及东海、南海局势表示关切,声称支持台湾参加世卫大会。

G7原本就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就世界经济状况做调整的会议,如今也在美国的干扰下,成了政治为主题。在全球疫情泛滥,经济不振的情形下,显得很不得体。

美国几乎在一切国际活动和会议中都在向世界灌输,中国在破坏现有规则,要抵制中国。

G7外长会议刚刚结束,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抱怨称,今天,盎格鲁-撒克逊人限制了很多原材料和疫苗。美国生产的疫苗100%供应美国市场。

可见马克龙对G7外长会议没能协调世界最关心的疫苗一事有意见。都在谈论中国,民众却在失去生命,总统当然着急。

世界的反感也来自自然的判断,美国有能力,自己与中国比呀,干嘛拉上一波人来壮声势啊。只有实力不济和心虚的才会靠声势唬人。中国不结盟,就一家也没见被美国吓唬住,还频频反击美国。

结论是,美国在竞争中越来越不自信。在找一些毁坏中国声誉的事和盟友一哄而上,在全球治理和多边贸易上越来越没有合适的规划。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气候命运共同体影响越来越大。

user avatar

这些国家里面有日本我是没想到的。在美国的小弟里面,日本是我认为最牛逼的那个,菅义伟直接去给轰炸东京的美军献花了,宁愿污染整个亚洲,自己社死,都要帮美国恶心一下中国和韩国,这忠诚度,全世界第一了,湾仔买美猪和允许美国武器制造商拖延都比不上。


这次调查,这么多国家认为美国队民主的威胁高于中国,应该是终于发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是民主很有可能带来贫穷。被民主过的中东国家,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没有变得富强,反而一片萧条。


乌克兰为了民主自废武功,然后成了现在这diao样。苏联想变得民主,结果反而越来越穷了。


与其说美国对民主威胁最大,不如说是美国对地球威胁最大,对人类威胁最大,美国人来了,遍地废墟,还谈个毛民主,人都被杀光了,对着尸体说,他现在死了,但是他获得了民主和自由。


给美国这么一玩,民主都成贬义词了。你问那些国家民主,那些国家都PTSD了,害怕被民主,一旦被民主,要么死人,要么变穷,世界上哪个国家这么牛逼,整天孜孜不倦地想让别的国家变穷,发生战乱,变成废墟?除了美国还有谁?


美国这些年的行为,的确是对民主造成了重大威胁,因为美国成功地让世界上所有国家明白,民主就是美国过得爽,其他国家遭殃。反而是那些被称为专制国家的,根本就不理你。

user avatar

毛熊电视台报道的调查难道会说毛熊或兔子对***制度构成威胁吗

这是新闻事故好不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