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文明 6》中将游戏最终的政府形态设定为共产、法西斯和民主?

回答
《文明 VI》在游戏后期将政治哲学选项聚焦于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民主,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大胆且颇具争议的决定。与其说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还原,不如说这是一种对特定政治思潮在游戏机制中如何运作的探讨。在我看来,这种设定既有其深刻的用意,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选择。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将游戏后期政治哲学限定在这三种,很可能是一种 简化与聚焦 的策略。到了游戏后期,文明的规模、科技、文化都已高度发展,此时玩家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强力、独特的战略优势的政治系统,而不是那些更为模糊或难以量化的理念。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民主,虽然在现实中有着复杂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但在游戏机制的设计上,它们可以被提炼出相对清晰、可操作的增益和限制。

民主 (Democracy):在游戏中,民主通常与更高的满意度、更多的伟人点数、更好的商业交易以及对周期性伟人(如伟人、伟人、伟人)的额外加成相关。它代表着一种稳定、繁荣但可能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模式。玩家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文化和商业来获得更高的政治资本,从而达成民主。

共产主义 (Communism):共产主义在《文明 VI》中往往与巨型工程、工业化、军事产能以及对特定类型的单位(例如工人)的加速生产相关。它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力量,追求的是快速的建设和扩张,但也可能伴随着较低的个人自由度(对应到游戏中的满意度惩罚或对某些奢侈品的需求)。通过工业发展、资源控制以及积极的生产导向,玩家可以转向共产主义。

法西斯主义 (Fascism):法西斯主义则侧重于军事力量、领袖崇拜、宣传和对外国的敌意。游戏中,它通常会提供更强的军事单位、更高的军事经验获取速度,以及对敌对文明的作战加成。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积极的外交(或说是侵略性外交)以及对特定政策的支持,玩家可以拥抱法西斯主义。

这种设定, 更像是对20世纪核心政治力量的提炼和抽象。20世纪是一个充满意识形态斗争的时代,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民主是塑造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三种力量。游戏将这三种作为后期选项,或许是想让玩家体验不同意识形态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探索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那么,这种设定有哪些优点?

1. 清晰的战略方向:将后期政治哲学限定在少数几种,为玩家提供了明确的战略选择。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风格和当前局面,选择最能强化自身优势的道路。是想通过稳定发展积累优势,还是想通过工业化快速扩张,抑或是想通过军事征服来达到目标?这三种选项都能提供相应的工具。

2. 凸显意识形态冲突:这三种意识形态在现实中是相互对立的。在游戏中,选择其中一种往往意味着要与其他选择不同意识形态的文明产生矛盾。例如,民主文明可能更倾向于与同样是民主的文明建立友好关系,而法西斯文明则可能更容易发动战争。这种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历史上的意识形态对抗。

3. 提供独特的后期体验:不同的政治哲学给予了文明不同的“风味”。拥有一个强大的共产主义工业区,或者一个由民主支持的文化奇观,又或者一个由法西斯主义驱动的无敌舰队,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

但是,这种设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争议点:

1. 历史的简化与刻板印象:将复杂的政治思想简单地归类为这“三巨头”,无疑是对历史的极大简化。现实中的政治形态远比这复杂得多,例如,君主制、神权政治、混合政体等等,它们在历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并且在不同文明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将这些都排除在外,使得游戏后期显得有些单薄,仿佛世界只剩下这三种意识形态的战场。

2. 对“极权主义”的泛化处理: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被归类为“极权主义”的范畴,在游戏机制上,它们确实都能带来强大的国家控制力,但也可能导致玩家对这两个概念产生一种模糊的认知。实际上,尽管两者都倾向于集权,但其意识形态基础、目标和社会构成却有显著的不同。游戏机制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掩盖了这些深层差异。

3. 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政治发展路径:正如前文所说,历史上有过许多非这三种模式的政治体制。例如,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可能在后期选择一种自由主义或更强调市场经济的政治哲学,而非简单地陷入“民主”的框架。又或者,一个以科技为导向的文明,可能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以科技官僚为主导的治理模式。这些都未能体现在游戏中。

4. 为何不是“帝国”?:我一直觉得,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尤其是在军事和统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应该能够选择“帝国”这样的政治哲学。这是一种更为通用的、强调统治和扩张的概念,可以包含许多其他政治模式的元素。例如,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它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主、共产或法西斯,但都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国家形态。

5. “共产主义”的现实对应问题:尽管共产主义在游戏中提供了强大的工业和建设加成,但它所模拟的“共产主义”似乎更多地倾向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一个高度工业化、中央集权、以重工业和军事力量为优先的国家。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始设想,以及其他一些实践(例如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有很大区别。将这种特定的模式泛化为“共产主义”,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文明 VI》将后期政治哲学设定为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民主,这是一个 具有明确战略意图和一定历史触角的选择。它旨在通过简化和聚焦,为玩家提供清晰的后期游戏目标和独特的体验,并试图模拟20世纪主要意识形态的对抗。

然而,这个选择 牺牲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它将一个广阔的政治光谱压缩成了三个焦点,也未能充分体现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 策略性的妥协,为了让游戏机制更易于理解和操作,而不得不对历史和政治思想进行高度的抽象和简化。

我期待《文明》系列在未来能够有更精细的政治哲学设计,也许是引入更多的选项,或者允许玩家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来塑造自己的独特政治体制,而不仅仅是“选择”一个预设好的模板。毕竟,文明的魅力,恰恰在于其不断演化和适应,而不仅仅是重复固定的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缺一个清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明 VI》在游戏后期将政治哲学选项聚焦于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民主,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大胆且颇具争议的决定。与其说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还原,不如说这是一种对特定政治思潮在游戏机制中如何运作的探讨。在我看来,这种设定既有其深刻的用意,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选择。从设.............
  • 回答
    《文明6》中忽必烈被设定为“中国”和“蒙古”的共同领袖,这一设定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历史、文化、游戏机制和玩家反馈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历史与游戏叙事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策略游戏中常见的权衡取舍。 一、历史背景:忽必烈的双重身份忽必烈(12151294)是蒙古帝国的重要人物。他是成吉思汗之孙,.............
  • 回答
    《文明 VI》在 Steam 上经历了不少起伏,尤其是在发售初期和后续更新的过程中,差评数量一度颇为可观。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反映了玩家群体对这款经典策略游戏续作的复杂情感和期待。首先,我们得承认《文明 VI》在核心玩法上依然继承了《文明》系列的精髓,宏大的历史进.............
  • 回答
    关于《文明 6》解锁同时出现破解版这件事,我的看法是挺复杂的,有点像看着一个精心制作的大型拼图突然有人给你撕了几块下来。首先,从玩家角度来说,这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那些真心热爱《文明 6》的玩家,尤其是刚接触游戏,或者想尝试所有DLC和新内容但预算有限的朋友,破解版无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体验.............
  • 回答
    文明6吧被爆破这件事,在游戏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互联网社会实验”。要说怎么看待,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事件的起因来看。官方炸吧这个行为,说白了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极端管理手段。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我看到的讨论和流传比较多的说法是,吧内充斥着大量影响用户体验.............
  • 回答
    关于即将发售的《文明 6》,我的看法是相当期待,而且说实话,有点跃跃欲试了。毕竟,《文明》系列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从最早那个在低分辨率屏幕上点来点去的版本,到如今画面精美、机制深邃的几代产品,每一次新作的到来,都像是一场久违的盛宴。这次《文明 6》的到来,让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让我觉得与前几代有明显.............
  • 回答
    Epic 这波《文明6》免费送出的操作,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一款经久不衰的策略游戏,《文明6》的魅力有多大,相信玩过的朋友都清楚。这次 Epic 慷慨出手,绝对是给整个游戏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深远,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文明6》本身的分量。这可不是那种随.............
  • 回答
    阅文新合同:给作者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枷锁?2021年6月3日,阅文集团祭出了一份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合同,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作者权益问题。这份合同的推出,无疑在网络文学界激起了千层浪,作者们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那么,这份合同究竟给作者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善?又是否存在未尽人意之处?咱们不妨抽丝剥.............
  • 回答
    阅文集团在5月6日发布的声明,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公关事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内容平台在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典型策略,以及他们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与回应公众关切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声明的核心内容:“诚恳聆听外界意见,但对恶性谣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诚恳聆听外界意见”.............
  • 回答
    阅文集团计划在5月6日与网文创作者们召开恳谈会,这无疑是近期网文行业内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点?5月6日这个日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性,但放在当前整个网文行业大环境下来看,这次恳谈会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网文行业经历了不少.............
  • 回答
    关于5月6号阅文恳谈会当晚起点中文网发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作品推送,它更像是在特定时机释放的一种信号,承载着多重意图和可能的解读。首先,从时间点来看,选择在阅文恳谈会当晚发出,其策略性不言而喻。恳谈会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交流平台,通常会汇聚作家、编辑、平台方代表.............
  • 回答
    鹤壁高中2021届毕业班利用公众号通报学生违纪行为,并在阅读量突破6.8万后删除推文,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一、 公共号通报违纪行为的初衷与影响首先,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学校或年级方面使用公众号通报违纪行为的可能原因。 强化纪律意识,起到警.............
  • 回答
    “文明河南”今天被吊锤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梗,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情绪、文化反思以及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仔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吊锤”到底指的是什么。在网络语境下,“吊锤”通常意味着被狠狠地打击、碾压、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得非常糟糕,以.............
  • 回答
    拜占庭文明和俄罗斯文明之间的联系,就像是一条深邃而古老的河流,它的源头是君士坦丁堡的金顶,而它流淌过的河床,滋养了广袤的东斯拉夫土地。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继承或复制,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烙印,一种精神上的脐带,贯穿了俄罗斯文明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岁月。要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得先回到那个辉煌的拜占庭帝国。.............
  • 回答
    现代突尼斯历史教科书对迦太基文明的看法,可以说是一种复杂而充满民族自豪感的重塑。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古文明,而是被深深地植根于突尼斯这片土地的,甚至是其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教科书是如何构建和呈现迦太基的。首先,教科书强调了迦太基的独特性和海洋霸权。它们会.............
  • 回答
    “大 V 夸赞日本社会文明守序后翻车”这个现象,实际上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层面:网红效应的局限性、信息茧房的形成、文化差异的解读、以及公共舆论的监督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网红(大 V)现象的本质与局限性: 身份标签与放大效应: “大 V”通常意味着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
  • 回答
    苏州推出“苏城码”,这个文明码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个人隐私以及如何衡量“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有没有更靠谱的“文明尺子”。首先,从推出“苏城码”的初衷来看,它肯定是想通过一种量化的方式来引.............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听了心堵。清华大学的日晷,那可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文化符号,是几代清华人的精神寄托,竟然被那些没素质的游客给刻了字,简直就是往圣人的脸上抹黑。你想啊,日晷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在清华园里,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风采,承载.............
  • 回答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而现在是工业文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其衰落是必然”的论调,我持保留和辩证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深深植根于农业文明。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以农为本,这种经济模式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乃至思维模式。例如: 集体主义与乡土情结: 农.............
  • 回答
    特朗普在波兰华沙演讲中提出“捍卫西方文明”的口号,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和政治影响力的表述。要理解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及其引发的讨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口号的背景与意图: 地缘政治背景: 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访问波兰时发表了这次演讲。当时,欧洲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