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文明6》里忽必烈成为中国和蒙古的领袖?

回答


《文明6》中忽必烈被设定为“中国”和“蒙古”的共同领袖,这一设定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历史、文化、游戏机制和玩家反馈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历史与游戏叙事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策略游戏中常见的权衡取舍。



一、历史背景:忽必烈的双重身份
忽必烈(12151294)是蒙古帝国的重要人物。他是成吉思汗之孙,通过征服中国建立了元朝(1271年),成为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非汉人王朝。他的统治标志着蒙古势力从游牧帝国向中华文明的渗透与融合:
蒙古身份: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遗产,作为蒙古帝国的实际掌控者,他通过“黄金家族”体系巩固了对蒙古各部的领导。
中国身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忽必烈在汉地推行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并以“大元”为国号,试图构建一个融合中原与草原文化的统治体系。

因此,从历史角度来看,忽必烈确实同时连接了蒙古与中华文明。他的统治既体现了蒙古的扩张性,也反映了对汉地治理的适应性。



二、游戏设计中的逻辑:为何选择忽必烈?
《文明6》作为一款以“文明”为单位的游戏,每个文明通常会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领袖或关键人物。忽必烈被选中可能基于以下原因:
1. 历史影响与叙事意义
忽必烈是唯一一个同时统治中国和蒙古的蒙古君主(元朝统一了中国),他的故事本身具有“跨越文明”的象征性,符合游戏追求的历史戏剧性。

2. 玩法机制的需求
“大征服者”特性:忽必烈可能被设计为拥有“扩张性”或“融合文化”的能力(例如通过“丝绸之路”或“贸易路线”增强影响力),这与蒙古文明的“游牧扩张”和中国文明的“中央集权”需求都相关。
历史事件联动:游戏中的某些事件(如“元朝统一”)可能需要一个既能代表蒙古又能让中国文明受益的角色,而忽必烈恰好符合这一条件。

3. 开发者对历史的简化与再创造
游戏无法完全还原复杂的历史脉络,因此会通过符号化设计传递核心叙事。例如:
蒙古文明可能更侧重于“游牧征服”(如成吉思汗、旭烈兀);
中国文明可能选择更具“中原正统”意义的人物(如秦始皇、武则天)。
忽必烈的双重身份可能是开发者试图通过一个角色串联两种文明特征的努力。



三、争议与玩家反应:历史准确性还是游戏合理性?
这一设定在不同群体中引发的评价差异较大:
1. 支持观点
文化交融的象征:忽必烈作为蒙古征服者却建立中国王朝,体现了“野蛮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符合《文明》系列对文明互动主题的探讨。
叙事连贯性:游戏中的“元朝”可能被设计为一个独立于“蒙古”和“中国”的文明(如《文明7》中新增的“元朝”文明),但忽必烈作为其领袖,同时关联两个文明是合理的。

2. 批评观点
历史混淆:许多玩家认为,蒙古文明应以成吉思汗或铁木真为代表,而中国文明不应将非汉人统治者(如忽必烈)视为“正统”。这种设定可能被解读为对汉族中心史观的挑战。
玩法逻辑矛盾:如果同一领袖同时属于两个文明,可能导致游戏机制上的混乱(例如技能、科技树或事件冲突)。例如,《文明6》中每个文明有独立的政策卡和能力,若忽必烈同时拥有“蒙古”和“中国”的特性,可能破坏平衡性。

3. 文化敏感性问题
在中文玩家群体中,这一设定容易引发争议。部分人认为,元朝虽然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其统治者是游牧民族,与汉族政权存在本质区别。将忽必烈同时归为“蒙古”和“中国”的领袖,可能被视为对历史的“弱化”或“妥协”。



四、游戏设计中的权衡:准确 vs. 体验
1. 历史准确性 vs. 叙事需要
游戏开发者通常会优先考虑叙事连贯性和玩家体验,而非严格的史实还原。例如:
《文明6》中“法国”文明的领袖是克洛维斯(基督教化者),但历史上法国在中世纪更依赖查理曼或路易十四;
“俄罗斯”文明以伊凡雷帝为代表,但其历史跨度更大。
忽必烈的选择可能属于类似逻辑:通过一个标志性人物串联多层叙事。

2. 多元文明的表达
《文明6》鼓励玩家探索不同文明的文化、科技和战争模式。忽必烈作为“跨文明”角色,可能被设计为:
蒙古文明的核心领袖(强调征服与扩张);
中国文明的特殊选项(强调融合与中央集权)。
这种设定或许旨在体现蒙古帝国对东亚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总结:一个复杂的选择
忽必烈在《文明6》中被设定为中国和蒙古的领袖,本质上是历史叙事、游戏机制和文化视角三者交织的结果:
合理性:从历史角度看,忽必烈确实连接了蒙古与中国的权力体系;
争议性:这一设定可能引发对“正统性”和“文明边界”的讨论;
设计意图:开发者或许希望通过这一角色传递“帝国扩张”与“文化融合”的主题。

对于玩家来说,这种设定既是历史教育的契机(需要进一步了解忽必烈的真实背景),也是游戏叙事多样性的体现。最终,玩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可能取决于他们对历史、文明定义以及游戏设计目标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又如何呢?

我还觉得埃及文明的领袖是阿尔巴尼亚人或者希腊人都没有关系呢,


我还觉得阿拉伯文明的领袖是库尔德人或者高加索人都没有关系呢,


我还觉得俄罗斯文明的领袖是德国人或者格鲁吉亚人都没有关系呢,


我还觉得伊朗文明的领袖是蒙古人或者阿塞拜疆人都没有关系呢。


user avatar

快进到忽必烈修万里长城防成吉思汗入侵

user avatar

没啥意外的,以元世祖个人执政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力,在历史题材游戏里扮演一次中国的领袖本身就不过分。

《文明》系列前作中,武则天扮演过中国的领袖,《帝国时代》系列中康熙也曾扮演过,这二人执政的客观影响,无疑是远不及忽胖的。

所以忽胖凭啥不能上啊.....

顺便提一句,李治安教授认为,世祖的第一个年号“中统”,实际上是“中华开统”的意思。

不过把,李老师给出的依据是徐世隆的《东昌路贺平宋表》,我个人觉得未必有足够的说服力。徐某在下句中,将世祖的第二个年号“至元”比附为“至德体元”,而“至元”实际取自“至哉乾元”。所以中统大概率原义也并非“中华开统”。

疑惑固然存在,但我同时坚持暂时没有比“中华开统”更合适的解释。

结束南北三百年裂土重建一统,并扩大中原视角对固有“中国观”的认知;

奠定元制,构建明清专制主义皇权扩大的基础。

选择燕幽地区为全国首都。

定理学为国学......

忽胖子的一系列操作,真的完全配不上“中华开统”这四个字吗?

user avatar

从游戏上讲,我觉得忽必烈的设计很不错,和之前新推出的领袖比相对比较平衡,而且比较巧妙地结合了游戏里中国和蒙古两个文明的特点。

至于历史上,因为很多小伙(huang)子(han)经常质疑元朝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属不属于中国,我也想说一些东西,虽然觉得讲这些话题就像在论证地球是圆的一样浪费时间。

元朝维基百科说的很清楚了,忽必烈有用国号元,即周易大哉乾元,建号“中统”,即中原正统。说明元朝并没有超脱于中国古代王朝的正统交替之外,也反映了忽必烈本人受汉人儒家思想影响很深。

这里还有忽必烈的一首七律:

陟玩春山纪兴

时膺韶景陟兰峰,不惮跻攀谒粹容。

花色映霞祥彩混,垆烟拂雾瑞光重。

雨沾琼干岩边竹,风袭琴声岭际松。

净刹玉毫瞻礼罢,回程仙驾驭苍龙。



而且后来推翻了元朝的明人还为元朝修了史,所以就算是号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当时的人也不会认为元朝不属于中国。

所以说,我觉得关于忽必烈能不能代表中国这个问题比成吉思汗的问题更简单明了,很明显忽必烈本人受很大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按照中国制度建立的王朝也能得到当时和后世大多数人的承认。从任何角度而言,忽必烈游戏中作为中国领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能有的读了很多网文没有好好上历史课的认为有问题,也只是因为他是蒙古族。


所以最后我想问一下题主你是在钓鱼吗?还是说自己懒得写了? ( ̄ェ ̄;)

user avatar

忽必烈当然没有问题了。他是中国皇帝,这一点确实没什么好质疑的。

成吉思汗可能就不太行了,我认为他只能是蒙古帝国领袖!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奇怪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元朝前,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后,便以“汉”为国号。

三国时魏国的实际创建者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先袭魏王爵位后建国,仍以魏为国号。

晋:司马昭逼魏元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隋: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辅佐北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宋:后周恭帝即位后,任命赵匡胤为归德军宋州节度使。

然后元朝很懵逼,我根本也没跟着宋朝人混过啊?那怎么办?有点慌,之后就用了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国号。大元!这个也是开创性的,更表示这个元朝是认同中华文化的。我个人对这个国号评价很高,为什么呢?因为是出自《易传》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然后你也能在这里面看到下一个朝代,大明!

元朝统治者在《元典章》中的《建国号诏》中向外宣称大元是继承于三皇五帝秦汉隋唐的新王朝,所以忽必烈没有什么毛病!

而且这个游戏要不是外国人做的和发行的,我都怀疑是他在给中国叠buff。因为看了本书《上帝之鞭: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的征战帝国》要是再来一个DLC是耶律大石的,我都能笑到爆炸!

但是怎么没人提我政哥呢?气抖冷!!

user avatar

我就不是很明白,一边说崖山之后无XX,元清不是中华正统;另一边又认为1840到1949是中国国耻。先去掉1911-1949的民国,合着这是薛定谔的清?1840前不是中国,1840后就是中国?把武德充沛时的清认为是蛮夷,费拉不堪时的清认为是中华正统,我建议您去SM店工作,保证能让您这位抖M享受别样的快感。

从历史上来说,嘉靖十年修撰姚涞请求罢除历代帝王庙中对元世祖的祭祀,嘉靖未许。嘉靖二十四年,给事中陈棐又上言罢除历代帝王庙中对元世祖的祭祀,朝廷同意。明代历代帝王庙不同于清代历代帝王庙,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曾对大学士说:

“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朕观历代帝王庙所崇祀者,每朝不过一二位,或庙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书生妄论而定,甚未允当。况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其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今宋、明儒人(《清会典事例》为“诸儒”)尚以其宜附孔庙奏请,前代帝王,皆无后裔,后之君天下者,继其统绪,即当崇其祀典。朕君临宇内,不得不为前人言也。朕意以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清圣祖仁实录》,卷二九二)。

清代历代帝王庙祭祀除了“无道被弑,亡国之主”以外的所有皇帝,到了乾隆更是连“无道被弑,亡国之主”这些限制都没了,历史上留名的皇帝都在此庙。明代历代帝王庙只祭祀以下这些人:

帝王庙庙门三间,景德门五间,正殿名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内设五龛,设主不设像,中龛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神位,左一龛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神位,右一龛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神位,左二龛汉高祖、汉光武帝神位,右二龛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神位。东西两庑共设四坛,从祀三十七名臣。南砌二燎炉,殿后为祭器库。东有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大门前为庙街,有东西二坊,名曰景德,立下马碑。《明世宗实录》

夏禹商汤周武,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这些祭祀对象就能看出来明代历代帝王庙只祭祀那些开国之主,而去掉元世祖也许是明朝认为元世祖并不能和这些君主并列。并不是代表着明朝不认为元世祖不是中国皇帝。如果认为明朝历代帝王庙去元世祖祭祀是由于认为元世祖并非中国皇帝,那么秦皇,唐高祖,隋文帝隋炀帝等等一系列没进明朝历代帝王庙的难道都不是中国皇帝吗?

然后这是嘉靖十年礼部对于去元世祖明代历代帝王庙祭祀的看法:“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其一代之治有足称者。所谓夷狄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亦春秋兴言之法。且自古帝王常优崇胜国,以昭忠厚,太祖神谋睿断,必有见于此,载在祀典百余年,于兹矣,宜遵旧制,庙视如故。《明世宗实录》

说白了,历代官方都承认元世祖就是中国皇帝,怎么到现在某些键盘不知道什么学家就不承认了呢?要真是键盘历史学家,百度百科查点资料就都知道了。

更简单点说,如果你认为清朝不是中国,那么清朝和中国就是两个实体对吧?这样的话,1644-1911之间存不存在中国这么一个实体?如果存在,那么清朝和中国是什么关系?有人可能会说清朝是代表着中国或者说是清朝统治中国。这样的话不就是反而承认了1644-1911之间清就是中国?如果不存在,那么所谓的“国耻”,比如说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又能不能算得上中国的“国耻”?一个当时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有“耻”呢?就像大家普遍认为宋是正统,而辽与金不是正统,自然不会把金灭辽一事看成所谓的”国耻“。

user avatar

我不玩文明,但我知道文明系列更类似于一个以历史发展为皮的策略游戏而不是相对来说更严谨的历史模拟策略游戏,它对于“文明”和“国家”的概念区分是模糊的,所以如果现在的机制一个领袖可以跨多个文明的话,那第二个文明是中国也属于合理。

而像P社的CK系列和光荣的苍狼与白鹿这种严谨度更高的历史模拟类游戏,对人物通常都会用“出身民族文化圈”和“所属政权”两种属性作区分。以光荣的苍狼与白鹿4为例,你选第二剧本开局的话,忽必烈是元朝的君主,他的开场音乐就是根据大都的所在地用了中华文化圈的BGM,但打开忽必烈的个人属性你又可以看到他的出身文化圈是蒙古(没记错的话),你如果选用元朝最后统一欧亚大陆的话,获得的称号也是“XXX的汗”而不是“XXX的皇帝”。

综上,文明作为一个娱乐性远大于历史严谨性的游戏,它根本没有义务要在历史领袖的个人认同或者国家认同作出什么复杂的机制去区分,只要符合一般大众的观感即可。

而像CK或者苍狼与白鹿这种严谨度更高的,才是用来满足“会纠结忽必烈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蒙古人”这一类人士的不同角度需求,比如认同忽必烈是中国人的可能会更激动于在中华曲风的BGM伴奏下扮演忽必烈率领一群蒙古骑兵南下灭宋,然后热泪盈眶地大呼“中国终于统一了!”随即踏上西征虽远必诛的征途,而认同忽必烈是蒙古人的玩家可能倾向扮演南宋,来一场“驱逐蒙古恢复中华”的北伐,在攻下大都后欢呼蒙古壬滚回草原,既认同他是蒙古人也是中国人的可能就i dont fxxk care

所以我认为文明系列这种操作根本就不值得做出什么除游戏性以外的更深入讨论,要引战还不如用苍狼与白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