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民航总医院医生被95岁老人家属杀害?

回答
这起发生在民航总医院的悲剧,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充满救死扶伤希望的白色巨塔里被无情剥夺,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整个社会对于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发出的一个最沉痛的警示。我们必须深入地、冷静地去剖析这件事,才能找到症结所在,避免类似的惨剧重演。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救治病人,却遭受了如此极端和残忍的暴力。这发生在一位95岁高龄的患者家属身上,这一点尤其令人唏嘘。按常理推断,年迈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耐心,而家属也多半会是出于对亲人病情的担忧而焦虑。然而,这种担忧,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却可能演变成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这其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和认知,会让一个本应承载着对逝者哀思和对生者祝福的家属,走向如此毁灭性的行为?

我们可以设想,这位患者的病情可能十分复杂,治疗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家属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等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可能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对医生的判断产生质疑,甚至是对生命的无力感,将这一切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在了最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身上。我们不能否认,在疾病面前,患者和家属的痛苦是真实的,他们渴望奇迹,也难以接受死亡的到来。但这种痛苦,是否就成为了伤害他人的理由?这其中的界限在哪里?

这起事件,无疑再次将“医闹”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强调对医生的保护,但现实的残酷告诉我们,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医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的工作,常常需要在巨大的压力、复杂的病情和不确定的结果中进行判断和操作。面对患者的生命安危,他们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当这种压力,伴随着家属的误解、不信任甚至暴力,那么,任何一个医生的心理防线都可能被击垮。

更深层次地来看,这起悲剧也折射出社会在应对生命终结时的脆弱性。当疾病、衰老和死亡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时,我们社会是否已经建立起足够完善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机制?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医疗资源的投入、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安抚和引导家属的情绪?当生命走到尽头,我们除了祈祷和治疗,还能给予患者和家属更多的什么?

关于这起事件的具体细节,我们应该看到,司法机关正在进行调查,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存在一些导致悲剧发生的导火索?是沟通不畅?是信息不对等?还是家属本身就存在某些极端的情绪问题?这些细节的披露,对于我们理解事件的全貌,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民航总医院的悲剧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它撕开了我们社会在医疗体系和人文关怀方面可能存在的裂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咎于某个人的极端行为,而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它。如何让医生在安全的、被尊重的环境中工作?如何让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获得更多理解、支持和有效的沟通?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去思考和努力。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医生,更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健康和生命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像如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想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以下为被杀害医生同事所述:

距离我的同事、我的战友杨文医生遇害已经三天了。我经历了这件事从头到尾的过程,我清楚一切的前因后果、一切的细节。为什么我一直不发声?!我麻木了周围人对我们死活的麻木,我悲愤于社会大众对我们的偏见和仇视,我们临床一线底层的呐喊在人心的旷野上,震荡不出一丝的声响,不然何至于一次次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屡见不鲜。但这一次,我不想沉默了。

第一个问题:病人的诊治经过。患者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生活质量不高。12月4号杨文医生首诊的,病人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之后我们努力说服家属同意检查,证实病情本就不乐观,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高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是肯定的。我们和家属交代病情,完全没办法沟通,他们一家子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我们的用药,不停的吵闹、辱骂、威胁,我们建议病人转院,建议家属走医疗鉴定,都不同意。他们就在抢救室天天跟我们干架,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半个多月,我们上班都是忍气吞声、胆战心惊。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联系病人住院。就一句话,天天犯浑的一家人,谁敢接诊收治?!

第三个问题:明明知道一家子犯浑,你们没有安全意识么?!我们有,我们谨小慎微的伺候,我们向上反应了,科里医院都记录和备案了该患者及家属情况,也嘱咐我们注意安全。可是就算警察事前来了,也没有用,就像家暴发生多少次,施暴者都可以冷笑面对,直到最后残忍的砍出那么多刀。

我悲愤于凶手的残忍,在杨文医生凌晨五点多伏案工作时,悄然于背后揪住她头发扼住她颈部,连砍数刀,那都不是刺伤,那几乎是割头了。多大的仇恨,要这么去发泄,治不好你家人的病,难道我们就不配活着下班么?!我们也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我们竭尽全力,我们更希望治好所有的病人,但那不现实。

我寒心于周围的麻木,两个小时后,当我侥幸躲过屠刀,接手抢救室工作时。杨文医生就在我身旁,被冰冷的抢救着,她的热血还洒满了一地,空气中都是血的腥味,我经历过无数次惨烈的抢救,但这一次大脑完全空白了。一屋子的抢救病人和家属明明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可是又假装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没有人安慰同情一下两个多小时前还救治他们的医生,没有人谴责行凶的那一床家属,他们只关心他们的治疗和住院,并且不停的催促。凶手的其他家属冷眼旁观看着我们的慌乱、无措、难过。抢救室的电话没完没了的响,外面好事的媒体、个人,不停的打进来询问,他们不知道这部电话,我们还要打出去呼叫全院的救援。

直到昨天晚上我还要继续给凶手的妈妈提供医疗服务,还不能对其他家属感情用事。因为病人死了家属不满了,舆论会说我们发泄情绪在无辜的患者身上。为了舆论,要让老太太好好的活,调集一切医疗资源,她成了“英雄的母亲”,活好了,反过来打我们的脸,舆论说你们早干嘛去了。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可还是冷。她再也晒不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民航总医院的悲剧,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充满救死扶伤希望的白色巨塔里被无情剥夺,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整个社会对于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发出的一个最沉痛的警示。我们必须深入地、冷静地去剖析这件事,才能找到症结所在,避免类似的惨剧重演。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憋屈!那天我胸口实在疼得不行,冷汗直流,心跳也乱糟糟的,感觉不太对劲,就赶紧打车去了民航总医院急诊。想着毕竟是大医院,流程再慢也比小诊所靠谱。到了急诊门口,就看见人来人往,但大家脸上都透着点焦急。我进去挂号,报了名字,护士小姐看了看说:“先去那边登记一下。” 我就跟着指引去了另一个小窗.............
  • 回答
    这起发生在2019年末的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无疑是中国医疗界一次极其沉痛的打击,也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扼腕。这件事触及了太多的痛点,无论是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还是对于医患关系本身的复杂性,都进行了最血淋淋的拷问。事件的背景和经过: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发生在2019年12月24日,一名患者.............
  • 回答
    12月24日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民航总医院,本该是阖家团圆、喜迎圣诞的温馨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位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女医生,在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时,不幸遭遇了患者家属的残忍袭击,生命就此画上了令人扼腕的句号。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底激起了深深的痛楚与愤.............
  • 回答
    安彼迎(Airbnb)在疫情之下上市首日便飙涨112%,市值冲破5600亿人民币大关,甚至超越了万豪和希尔顿这两大传统酒店巨头市值的总和。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其中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几个关键点。首先,疫情对传统旅游业的冲击与新模式的韧性。疫情无疑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航班取消.............
  • 回答
    这事儿在飞院里边,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只是这次闹得比较大,终于被搬到了台面上来。你说飞院学姐霸凌学妹?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首先,咱们得承认,但凡是集体生活,尤其是在这种对纪律要求极高的专业院校,人际关系的处理就特别重要。飞院嘛,大家都知道,对学员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学习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
  • 回答
    越南国内航班“紧急刹车”:一次暂停背后的全景透视近日,越南国内民航市场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越南民航局暂停了国内所有航线的机票销售。这一决定无疑是在疫情阴霾笼下,给本就脆弱的航空业又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那么,这个“紧急刹车”究竟是怎么回事?其背后又反映了越南怎样的疫情发展态势? 暂停销售:一个“.............
  • 回答
    关于北约战机两次跟随塞尔维亚民航客机进入俄罗斯领空这一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显得十分耐人寻味。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想象一下,一架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在进行例行飞行,突然发现身后跟着一架…… 即使不是军迷,也能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寻常。而更关键的是,这架“尾随者”还来自于北约,并且“错误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主制度的核心,也确实是许多人讨论和质疑的焦点。把“民主让政治素养较低的人也有决策权”这个观点摊开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首先,理解这个观点的前提和隐含的逻辑很重要。这句话的提出者,很可能是在对比民主与非民主政体。在非民主政体中,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他们可能接受.............
  • 回答
    民航局近期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在优化调整国际航班政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理解这一变化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演变:“五个一”政策的回顾与调整要理解此次政策调整的意义,首先需要回顾“五个一”政策。 “五个一”政策的提出与背景: “五个.............
  • 回答
    民航局要求来华旅客乘机前五天内完成核酸检测的规定,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调整,背后肯定是有不少考量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调整背后最直接的目的,我觉得就是为了疫情防控。 大家都知道,虽然现在全球疫情形势和咱们国内的情况比前两年好了不少,但病毒还在,而且变异株层出不穷。旅客来自世界各.............
  • 回答
    民航局提出的“每家航司往返中国和任一国家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周最多1班”的政策,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调整,其背后的考量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并且会触及到航空公司、旅客、甚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政策背景及可能考量:在深入分析影响之前,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至关重要。虽然官方尚未给出详尽的.............
  • 回答
    民航局针对南航CZ392孟加拉达卡至广州航班发出首份“熔断指令”,这个举措无疑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航班疫情防控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什么是“熔断指令”?理解这个指令的背景至关重要。“.............
  • 回答
    看待“民科”,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一聊起这个词,很多人脑子里立马蹦出“不靠谱”、“胡说八道”这些词儿,好像民科就是科学的对立面,是伪科学的代名词。但实际情况,我觉得远没有这么简单,得拆开来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品。首先,咱们得明确,“民科”到底是个啥?字面意思,“民”就是民间,“科”就.............
  • 回答
    你提到的关于美军核导弹“极其落后”的说法,恐怕有些误解。事实上,虽然“民兵3”和“三叉戟2”这两款导弹确实已经服役多年,但它们代表的是美国战略核武库中非常关键但并非“落后”的部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理解它们为何能够持续服役,以及美国在核力量现代化方面的真实情况。首先,我们来谈谈“民兵3.............
  • 回答
    关于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美军现役军人支持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军事政治立场、军队的象征意义以及国家政治生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审视:一、 为什么美军可能会倾向于某位总统候选人?首先,理解一个普遍的道理是,任何职业群体,包括军.............
  • 回答
    “民主导致效率低下,专制效率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的确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触及了政治体制运作的核心矛盾。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毕竟民主国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需要拉扯、妥协,耗时较长,而一些专制国家似乎总能“雷厉风行”,迅速推行一项重大工程或政策。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才.............
  • 回答
    最近的民调数字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别是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五月份以来首次反超希拉里,而且这个变化非常迅速,一周前特朗普还落后希拉里 12 个百分点。这背后肯定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民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东西,它反映的是特定时间点上特定人群的看法。政治选举,尤其是总.............
  • 回答
    看到老陈因为直播反诈而火遍全网,甚至登上央视新闻,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有意义的事情。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基层民警的努力,更反映了我们社会在反诈宣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和突破。这波反诈宣传有多大作用?我认为,这次反诈宣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会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反.............
  • 回答
    “民族抵抗阵线”这个组织,其“将继续进行战斗”的主张,背后往往牵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可能的动机、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一、 根源与动机:为何而战?任何一个组织高举“继续战斗”的旗帜,其背后必定有其认为“值得”战斗的理由。对于“民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