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种新闻,心情已经从震惊、愤怒,变成现在的无奈、麻木。
最后演变成我曾最不想衍生出的情绪---只要不是我就好了。
对,已经觉得没法去防止和劝诫,只能祈求“不死贫道”。
最开始,他们扇护士耳光,我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不是护士。
然后,他们开始殴打儿科医生,我不敢说什么,因为我不是儿科医生。
然后,他们在门诊持刀砍杀耳鼻喉医生,我依然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们没有门诊。
再后,他们在病房关起门来持刀行凶,我依然闭嘴旁观,因为我们没有病房。
最后,他们开始进攻手术室,准备冲进来伤害我们,我蓦然发现,再也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暴力总有一天会蔓延到我们所有人身上,不做总体制止防范,所有人都躲不掉的。
恳请各级医疗单位的保卫科大爷和各位基层民警,给力一点,有担当一点,別和稀泥,该抓就抓:医患纠纷,难道就是放任暴力的借口???
(讨论普遍现象,非特指本事件,勿杠)
中国医生的悲哀就是要做大量治病救人之外的事,能不能把我们从惊弓之鸟、防范恐惧的情绪中解救出来,安安心心看病?
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美国警察执法风格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里不谈警方处理是否过于粗暴,单就面对暴力以暴制暴的狠劲儿,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不比国内高太多?
而在澳大利亚,人身伤害医护人员,最高判14年。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就说这么多。
以上。
事件回顾:
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杨医生被95岁患者家属孙某杀伤,杨医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试问大家,听到这样的消息痛不痛心,我们的医生多少都死在了患者家属的刀下?
为何都要亲手杀掉救治自己家人的医生?
我理解患者家属急切救治的心,可是医生不是神仙啊?为何要让我们中国的医生承担这样的责任?
95岁在临床上,别说治疗成不成功,一般80岁,我们绝不敢手术,也觉不敢做太过激的治疗,一般年迈的人都耐受不了,很容易直接挂了。大多都是对症治疗,尽量延长生命,很难再达到健康的水平。
且能送去急诊,肯定是不小的疾病,据我了解,很多严重的外伤,或者年老的病人,从120到医院的路上就不行了,在急诊最多做一下抢救工作。
95岁的老人,出现救治效果可能不好并不意外,患者家属情绪不好能接受,但因个人情绪将责任归咎到医生身上,并且杀害医生的行为,简直是畜生行为。
我们医院的医生,现在临床上,只招博士了!
5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三年博,比别人多读七年,出来后,一腔热血扑上去,啥也没贡献呢,一刀下去,我们国家培养了24年的人才,就那样躺在了血泊里。
24年寒窗,国家的教育资源,就这么付之东流…
鲁迅说,医学救治不了中国人,所以弃医从了文····
在空闲之余,多写写文字吧!
杨医生,一路好走,我们会继续坚守在岗位上,我们会更加的坚强,也会保护好自己!
另,以后我们能不能身上揣俩榔头?!!
年底了,快递员捅顾客,看病的捅医生。
他们素昧平生,真有这么大仇么?
不过是剧烈的社会竞争和下行的经济走势下,屁民的无来由焦躁不安与微薄体面维护之艰难,在难以撼动的资源不均与分配机制纠结不畅的绝望面前,最终转化为民间随机的伤人式泄愤与破罐子破摔式尊严讨回。
我们的屁民之间,其实是缺乏耐心与礼貌的。所以路怒,所以网喷,所以太多民间遭遇式随机冲突。激情杀人,当场爆发,随时泄愤,一刻也不能久待,一刻也不容和缓。
快递员随手杀顾客,哪来的刀啊,正常上班的,谁他妈没事带着刀子。看病的去医院,即便想要泄愤,哪儿去找合适的刀啊?尼玛去个医院还带刀,医院大门真该安检了。当随身带刀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一个社会民间情绪高压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气儿不顺,很危险。
武松在收拾了张都监一家包括无辜丫鬟在内17口之后,把砍卷了刃的朴刀一扔,恨恨地说出了“我方才心满意足”。不看前后文,只看这一句,你会怀疑武松是不是嗜杀成性的狂魔?不,这不过就是情绪弹簧极致受压后轰然打开的样子。
以前我总开玩笑说,地铁是民间纠纷拳脚搏斗的最佳场所,因为有安检,互相不能带刀带凶器。即便冲突也顶多打个鼻青脸肿,一不小心还能被录下来传上网成为抖音网红。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除此之外,医院,学校,商场,酒肆,饭馆,酒吧,到处都可能存在随身带刀,时刻准备豁出蹲大狱甚至一命偿一命的代价,在底层民间靠伤人泄愤,靠欺负人立威,靠激情式犯罪求得内心可怜兮兮的那点脆弱平衡。
在屁民层面,谁都不要奢谈生而为人的小小尊严。
此事反应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1,民众缺少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看不开”。明明是寿终正寝的年龄,九十岁的白事是“喜丧”,老人和家人却还怕死怕的要命,没有饱尝人生美好的无憾自觉,无法坦然面对死亡。大限将至,老人怕、家人急,情绪不冷静。
2,社会没有相应的临终关怀机构和服务。人们在思想感情上不可能放任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在痛苦中忍受、等死,只能前往医院。
3,医院出于KPI和资源数量等原因,无力接纳这些老人住院治疗。于是,他们只能在急诊室这个不体面的环境里苟延残喘。
4,社会缺少助老服务。90岁老人的子女是老人或“临界老人”。人老了,大脑必然发生退化。所谓“越老越睿智、人生经验丰富”都是假的。谈笑风生、富有人格魅力的老人基本在电视上,有许多还是较年轻的演员饰演的。多数人五十岁就步入了“老不中用”的不归路。多数老年人看似生活自理,实际上无法适应社会变化,难以深入思考,难以解决突发事件和涉及新事物的问题。但是,社会、家庭和老人自己还根据以往的经验(出于逃避责任和怕死),一厢情愿的认为“他(我)能行”,把老人当作完全行为能力人。然而老人就是失去了在现代社会生存的能力。社会缺少助老服务的措施和人手,老人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缺少生命教育导致他们的内心激起了“我不中用了、我老了、我要死了”的一系列焦虑,没得老年痴呆也易怒。
论点:
孝道和“为长者折技”是我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官方意识形态。孔融被杀全家不是因为政治上造反,而是暴论动摇了“孝”这一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因为长期以来老年人缺少足够的财富积累,没有年轻一代的无偿倒贴,老年人难以生存。
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家庭、两代分居和“空巢老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能靠立法要求子女探望父母等道德手段强制子代事亲。如果不提供足够的“适老社会”改革,提供足够的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和照料需要,在老年人前往社会服务机构时提额外供人手帮助,大批老年人实质上被“慢性弃老”。
并且,大量心智退化的老年人在困境中会制造“老人不可理喻”的错觉,加剧代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瓦解社会的敬老文化,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困难。2050年,全国可能有四五亿老年人。今天的制度建设主要是为了今天的青壮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