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巴清传?

回答
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兴盛,“历史粉”这个群体也越来越活跃,他们的声音在网络上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其中,关于秦朝历史剧《赢天下》(后更名为《巴清传》)的争议,可以说是“历史粉”维权行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影响,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群体心态和社会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事件的导火索:历史还原度与剧情改编的冲突

《赢天下》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打着“讲述秦朝传奇女性巴清”的旗号,并且邀请了当红一线明星出演,宣传阵势颇大。然而,当剧本和片花逐渐流出后,许多对秦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观众,特别是那些自称“秦朝历史粉”的群体,开始感到不满。

他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人物设定与史实偏差过大: 巴清,在历史上是一位战国末期至秦朝时期的大商人,以寡妇身份经营巨富,并受到秦始皇的礼遇。但《赢天下》在人物塑造上,似乎将巴清塑造成了一个类似后宫女性的角色,与历史记载的商人身份相去甚远。更令人诟病的是,剧中可能出现了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朝代错乱、人物关系模糊甚至虚构的桥段,比如让秦始皇与巴清之间产生“感情戏”等,这在许多历史爱好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魔改”。
服化道与历史不符: 影视剧的服化道是直观展现历史风貌的重要元素。一些历史粉认为,《赢天下》的服装、道具、礼仪等方面,未能严谨考据秦朝的特点,而是掺杂了其他朝代的元素,甚至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随意创作,这在他们看来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价值观与历史背景的脱节: 有些历史粉还认为,剧中某些情节和台词所传达的价值观,可能与秦朝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格格不入,未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历史粉”的行动:从线上争论到线下举报

当剧中的问题被发现后,原本活跃在各个历史论坛、贴吧以及社交媒体上的“秦朝历史粉”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批评。他们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并开始寻求更有效的维权方式。

线上舆论的积累: 最初,他们通过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详细列举剧本和宣传片中与史实不符的地方,进行专业的考证和分析,试图唤醒更多的观众和引起制作方的重视。他们会引用史书、考古发现等作为论据,力求言之有据。
向主管部门举报: 当线上争论难以奏效,且剧集即将播出或已经播出的情况下,一些资深的历史粉,可能会选择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实名举报。他们会详细陈述剧集存在的“歪曲历史”、“侮辱历史人物”等问题,并附上自己的考证材料,希望通过官方渠道叫停或修改剧集。
关注剧集播出前的“空档期”: 《赢天下》在拍摄完成后,经历了多次延播,这反而给了历史粉更多的讨论和审阅时间,也让他们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行动。

举报行为的背后:群体心态的观察

“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的行为,绝不仅仅是针对某一部电视剧的简单批评,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复杂的群体心态和社会现象:

对历史的尊重与热爱: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这些历史粉往往对某个历史时期有着深厚的热情和浓厚的感情,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并将历史视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希望影视剧能够以一种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呈现历史,而不是为了娱乐而肆意篡改。
“求真”的心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渴望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当他们发现所谓的“历史剧”与史实存在巨大偏差时,他们的“求真”心理被触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纠正这种偏差。
对文化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 随着观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国内影视行业发展寄予的厚望,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希望看到粗制滥造、经不起推敲的作品,尤其是在历史题材上。
“圈层文化”的凝聚力: 历史粉作为一种特定兴趣的“圈层”,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关注点和共同的价值观。当出现触及他们底线的事情时,这种圈层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使他们团结起来采取行动。
对资本逐利的警惕: 有时,历史粉也会将影视剧的改编行为理解为一种对历史的消费和利用,是资本为了追求流量和利润而忽视艺术和历史尊严的表现。因此,他们的举报行为也带有一定的“抵制”意味。
网络监督和参与感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监督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赢天下》事件也是这种网络监督力量的一种体现。历史粉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影响与反思:对影视创作的启示

“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的事件,无论从结果上看是成功与否,都给国内的影视创作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历史题材创作的边界: 什么样的改编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改编是对历史的歪曲,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平衡的问题。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又要保证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尊重专业与考据的重要性: 影视剧的制作,特别是历史题材,需要有严谨的专业团队进行考据,确保服化道、人物设定、情节逻辑等方面尽量贴近历史真实。不能为了追求戏剧冲突而牺牲历史的严谨性。
与观众的有效沟通: 制作方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能更早地与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或许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饭圈文化”与“历史圈文化”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关于《赢天下》的讨论中,也出现了“饭圈”与“历史圈”之间的对峙。如何区分对作品的艺术评价和对明星的个人喜爱,避免将历史粉的合理质疑污名化,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
“举报”作为一种权利与责任: 举报行为本身是一种公民权利的体现,它有助于净化文化环境,但也需要审慎使用。对于历史粉来说,在举报的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论据充分、理由合理,避免过度情绪化或个人偏见。

总而言之,“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的事件,是一次由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它不仅揭示了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反映了当下观众对文化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以及网络时代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模式。这对于整个影视行业如何更好地平衡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如何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举报也是大家的自由,最近被举报的光答案里面提到的就有龙珠传奇、虎啸龙吟和赢天下了。我只想讲个故事:


记得唐朝武宗皇帝成功登基之后,先处死了支持陈王继位的宦官刘弘逸、薛季陵,又派遣宦官前往潭州、桂州去诛杀支持安王继位的杨嗣复和李珏。


户部尚书杜悰听说之后,马上奔马见李德裕说:

“天子年少,新即位,兹事不宜手滑!”

李德裕是杨嗣复和李珏的政敌,但是听说这事之后立刻求武宗开延英殿奏对:

嗣复、玨等若有罪恶,乞更加重贬。必不可容,亦当先行讯鞫,俟罪状著白,诛之未晚。今不谋于臣等,遽遣使诛之,人情莫不震骇。愿开延英赐对。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他们有罪,也应该先审讯,然后等罪状明白确实了再杀,现在越过一切司法程序,直接派人诛杀前宰相,岂不是人情震骇?


武宗开了延英殿之后,李德裕等再三苦求,终于让武宗回心转意,饶了这两位大臣的性命。


为什么杜悰迅速去找李德裕,为什么李德裕要救政敌?李德裕不想让政敌消失么?当然想。但是更重要的是『兹事不宜手滑』!今天,天子能不经程序,直接杀掉李德裕的政敌你很解气,明天后天等天子把这套搞熟练了,天子恩威难测,如果有天受到政敌攻击的是你又当如何呢?


故事就讲到这儿吧。


涉及到真实历史的古装剧编剧二次创作和尊重历史之间的界限本来就是主观的,有人觉得还行,有人觉得过分了,有人觉得不可忍受。如果今天因为对秦始皇演绎的缘故封了巴清传,

那硬是拉郎配的芈月传又当如何?历史上的黄歇和芈月隔着辈份呢?

洗地洗的看不见的陆贞传奇又当如何?

对人物改变甚大的江山风雨情还能不能播?

说『不符合历史』,理由总是可以找出来的。而哪些不符合可以接受,哪些不符合不可以接受,其实只是一个范围,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非常容易扩大化,这是危险所在。


如果真的不喜欢这个剧,在网上声讨声讨,豆瓣上打打低分,写一些评论尽力去打压对方的收视率,去教育市场拒绝这样的改编就好了。让市场告诉编剧和导演,这样的剧拍之无益。如果辄求封禁,而电视剧又总是要改编的,总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只恐日后李德裕所担心的事情要重现。

user avatar

二更:最新新闻,《赢天下/巴清传》饰演男主角秦始皇的某男星,因为涉嫌和另一男子,在澳洲强行性侵某位女制片人,已经在澳洲被拘留。

而《巴清传》里直接激起“秦朝历史粉”公愤,因此愤而举报的导火索情节,就是剧中的“秦始皇”,强行性侵了真实历史中年龄足以做他祖母的“贞妇”巴寡妇清(即巴清)。

据说该剧被举报后,近几个月已经大量删改,原计划择期在一线卫视播出,如今又出了这事,还能否播出,哪怕只是网播,也就变得更不乐观。不知这是否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了。


《巴清传》这种电视剧,和此前同一主创团队推出的《武媚娘传奇》如出一辙,只是由唯利是图的娱乐资本打造,为满足某些欣赏档次低下的观众群体喜好,格调不高的快消类文化产品。

这类剧普遍对众人皆知的历史,做了大量歪曲胡编的改动、宣发更以性与暴力为嘘头,以此炒作搏曝光度、最终目的,目的无非攫取更多商业利润。

因此,这种电视剧每改动一批配音或人物背景,每推迟播出一天,都意味着足以令出品方心悸肉疼的巨大经济损失。

所以,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一些并非出于任何商业竞争目的,仅仅是本着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纯粹喜爱之情,而便勇于站出发声,去抵制去举报该剧的人,是在和财大势粗、足以相当程度上操控舆论的明星团队、娱乐资本去做一场实力悬殊的斗争,也可以说是【可钦可敬】。

而这事竟真的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暂时延缓了《巴清传》一剧如期播出,甚至不得不就此做出相应整改,确实【干得漂亮】。

近年以来,各类娱乐资本操控网络平台,整日推出各种明星的鸡毛蒜皮新闻,挤占热搜污染大众眼球,而根本不顾引发了大众多少反感。

因此,对一直饱受娱乐资本和热搜明星荼毒的广大公众来说,每一次对它们的痛击,如近日对低俗歌手pg one的封杀也好,《巴清传》电视剧被举报不过审而暂缓播出也罢,都不能不拍手称快。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这部耗资上亿的大型古装剧当真就此胎死腹中,或变成网播剧,进而刹住这股从几年前《甄嬛传》的成功开始,无数从业者一哄而上,跟风拍摄的“玛丽苏大女主”古装剧热潮,

而制作精良、考据严谨的历史正剧重新成为业内主流,则不能不说是【功德无量】。

对《武媚娘》《巴清传》这类层出不穷,歪曲历史的玛丽苏神剧,绝大多数公众嗤之以鼻,加以嘲讽、批判、抵制、拒看,是完全正常的。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巴清传》理应禁播,甚至其前身《武媚娘传奇》之流,也完全没有再重复播出的必要,

这类东西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术价值,一言蔽之,无足轻重的文化垃圾而已,有关部门果断封杀之,原本是令历史题材电视剧正本清源的大好事。

user avatar

我已经举报史记、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了,里面存在大量不合史实之处,希望广电和相关部门能查封所有相关作品,当然还有其它各种史。

以后所有文艺作品,建议都以官方出版的《中华标准史》为准,书中未提及的内容不得自由发挥,违反的作品不得出版发行。

很多历史剧拍的很烂,借广电压制它们的人,更烂。

无底限攻击熊孩子后,知乎粉红们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三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