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游客脱鞋打秦桧像被指不文明?

回答
游客脱鞋拍打秦桧像,这事儿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让人一言难尽。

站在道德和文明的层面上说,这事儿确实容易引来争议。咱们都知道,像秦桧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尤其是岳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所以,有人对秦桧像表达不满,甚至带有情绪化的行为,也能理解。毕竟,在一些人看来,秦桧是民族罪人,岳飞是被他陷害的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会觉得用这种方式来“教训”一下秦桧,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公共场合,尤其是涉及到历史遗迹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场所,我们还是得讲究一个“文明”二字。脱鞋、拍打,这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尊重和粗鲁的意味。你可以不喜欢秦桧,你可以唾弃他的行为,但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是不是有点太过了?这不仅仅是针对秦桧个人,更是对那个场合的尊重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人人都可以随意在公共场所表达情绪,不管是否文明,那社会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而且,这种行为也可能影响到其他游客的观感,甚至被误解为是一种“宣泄”的榜样,这恐怕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从情感角度看,这事儿也挺复杂。很多人对岳飞的故事感同身受,为他的遭遇感到悲愤。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比如看到秦桧像时,那种积压已久的情绪可能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对于这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对历史不公的呐喊。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一种“正义”的表达,是在替古人,替民族出一口气。这种情感驱动下的行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存在,也不能简单地用“文明”两个字一概而论。

但反过来想,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秦桧的罪状,他的影响,是历史学家去研究、去评价的。而我们作为后人,应该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用情绪化的方式去“复仇”。更何况,这种行为也可能被一些人放大,被解读为不理智,甚至被用来攻击整个群体的情绪表达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行为的“示范效应”。如果这种脱鞋拍打的行为被视为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效仿?到时候,各种历史人物的雕像都可能成为情绪发泄的对象,这对于保护历史遗迹、维护社会秩序都是不利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理解人们因为历史原因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是重要的,但同时,遵守公共场合的文明规范,以一种更加理性、更加尊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同样重要。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通过文字、通过艺术创作,或者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更理性的讨论,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情感。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作为时代的参与者,更应该以一种成熟和理性的方式来面对过去和现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你要明确,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这四个货的铜铸/铁铸跪像,就他娘的是一个使用品

没错,这玩意儿从造出来就是给人用的,和你家里的桌椅板凳的设计一毛一样,用坏了就扔,扔了换一个新的接着用。

唯一的区别就是:桌椅板凳是放东西、给人坐的;跪像,是给人打给人唾的。

这些跪像历史上无数次被打坏,然后扔了旧的换新的,如是而已,没有古人会心疼这玩意儿。

历史上这四个货的跪像有很多,我就单说杭州岳王庙的跪像。

这玩意儿最早铸造于明成化十一年(我说跪像,岳庙宋宁宗时候就有,但是没有跪像),由浙江布政使周木铸造,结果老百姓太恨秦桧,怀念岳爷爷,每次去参拜岳爷爷就抽铁像一鞋底子,没几年就给打烂了。

然后正德八年,浙江都指挥李隆又用自己的俸禄铸造了一遍,没过几年,又打烂了。

然后没过几年烂一遍,没过几年烂一遍,又分别在万历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三十年、三十四年、雍正九年、乾隆十二年、嘉庆三年、嘉庆五年、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三年、1979年重修。

现在看见的,就是1979年重修的,也不知道是大家素质高了,还是老百姓没这么恨贪官污吏和汉奸了,或者是秦桧的后人和营销号成功洗白了秦桧,总之,一直用到现在,已经40多年过去了,这应该是除去战乱和顾不上的时候,和平年代保存时间最长且最完整的跪像了。

要我说,抽个跪像的哥们儿好样的,这恰恰证明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老百姓开始分得清好坏了,四个大字:干的漂亮!

别给我说什么公共物品,打坏了募捐就行了,四个破铁像能有几个钱?找个收废铁的买点铁化了,拿个模子一套就完活儿。

要我说,四周围栏都不要有,直接上鞋底子就完事儿了(用手太脏,有痰)。

我还是那句话,这东西他就是个使用品。

衡量一个使用品值不值,关键在于他的性价比。

用一个没有多少钱的破铜烂铁去教育下一代、警醒世人、唤醒民族精神、让大家分黑白明善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且这玩意儿一用几十年,什么买卖能比这个还划算?

这玩意儿普通老百姓来说,教育意义可比教科书直观有用多了,你教科书用完了没扔了、撕了、卖了?

使用品而已,别一天天上纲上线,还素质,真打坏了我才说中国人素质高了,嫉恶如仇本来就是高素质的表现,拿大鞋梆子抽丫的就对了,这个行为应该表扬。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别一天天装什么老好人爱护国家文物了,这玩意儿也配叫文物?你有那功夫爱护爱护书籍不好吗?

83年,邓小平到岳王庙游览。游览后,顺着墓道,继续往前走。这时,在墓道阶下秦桧夫妇等四个陷害岳飞的奸臣跪像的铁栅前,早已经挤满了游客。邓小平把外孙女、外孙拉到跪像前,用手指着几个奸臣说:“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

所以,这玩意儿坏了就坏了呗,打了就打了呗,难不成就这四个破铜烂铁铸造的货,你还摆个1000年让他和岳爷爷永垂不朽?

什么时候要是连秦桧都他娘的站起来了,中国人就该跪下去了。


点个关注不迷路,和我一起做一个有素质的清粉~

@大明世宗嘉靖帝 @皇汉张博宇 @朱元璋 @大明海刚峰 @大明悍将 @赤胆忠心我张三 @朱见深 @犹豫就会败北二号机 @林杰明 @平淡長久 @孙鸿毅 @从未迟到的香蕉君 @卯识 @白马非马@MisLesCheung @醉卧繁花

user avatar

我们不需要向敌人解释。

user avatar

这还真是传统,如果严格遵循传统,还要尿一泡的。



日本间谍曾根俊虎在清朝时候,曾经朝拜过岳飞墓,庙外也有秦桧夫妇跪像,他看了一眼刚要走就被人拉住,说秦桧害死岳飞,而见此贼不撒一泡尿的人,必定是不忠不义之人。


所以曾根俊虎入乡随俗打算撒一泡尿,但是撒不出来,就朝秦桧像踹了一脚。

《北中国纪行 清国漫游志》


曾根俊虎(1846-1910),日本米泽人。曾习汉文。1871年任海军少尉。1873年随外务卿副岛种臣访问中国。1880年发起创设兴亚会。日本入侵台湾时,奉命潜入上海,执行军需品采购及运输任务。后长驻上海,为日本海军驻上海的第一批谍报人员。曾游历华南各港口,调查兵要地志。1884年受海军大臣派遣赴福州活动。晚年曾任职台湾总督府。著有《中国近世乱志》、《各炮台图》、《法越交兵记》、《俄清之将来》、《俄国暴状记》等。

user avatar

唾弃抽打秦桧跪像是中国传统民俗好吧!怎么就不文明了呢?

user avatar

告诉游客这是收费项目,不交钱算逃票。

user avatar

这话听着就像不要往垃圾桶里扔垃圾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游客脱鞋拍打秦桧像,这事儿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让人一言难尽。站在道德和文明的层面上说,这事儿确实容易引来争议。咱们都知道,像秦桧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尤其是岳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所以,有人对秦桧像表达不满,甚至带有情绪化的行为,也能理解。毕竟,在一些人看.............
  • 回答
    南京一男子在景区身穿印有“东京卍会”字样的日漫服饰,被游客劝其脱下,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服装选择的个例,更触及到了历史记忆、文化尊重以及当下社会情绪的复杂议题。事件的表层与深层原因从表面上看,事件源于一位游客对另一位游客着装的看法。这位游客认为,在南京这样一个铭刻着沉痛历.............
  • 回答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私自下车被虎袭致一死一伤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发人深省的悲剧。它不仅暴露了野生动物园在管理上的漏洞,也敲响了游客安全意识的警钟。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起事件:一、 事件本身:血淋淋的教训 悲剧的发生过程(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推测): 事发当天,游客一行人(通.............
  • 回答
    游客在三亚吃海胆蒸蛋没海胆,官方称“当季本地海胆汁多肉少,未发现掉包”,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从法律角度解读,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核心法律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的核心权利包括: 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了解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
  • 回答
    游客在广西偷香蕉被村民围打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和引发的社会反响。事件梗概(假设性描述,因为没有具体事件链接,我们将基于此类事件的普遍情况进行推演):事件可能发生在广西某地的香蕉种植区,一位或几位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于好奇、贪小便宜或是对私人财产权认识.............
  • 回答
    这件事啊,一听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还挺有讨论空间的。简单来说,就是有游客穿着明朝汉服,跑到日式风情街去拍照,结果被工作人员劝离了,现在官方还在调查。事情的经过(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好像是发生在某个以日式风格为主题的街区,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有游客觉得为了好玩或者觉得好看,就穿上了明朝时期的汉服.............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就是有个游客,在某个地方(具体是哪儿我不太清楚,但听说是某个游乐园或者景区里的雕塑),对着那个巨大的威震天雕塑,做了一个不太友好的动作——竖起了中指。这事儿一传开,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简直是“大不敬”,毕竟威震天是谁?那可是《变形金刚》里的反派大佬,是多少人心里的童.............
  • 回答
    每次看到大象因为人类的不文明行为而遭受痛苦,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最近那头误食塑料袋的大象,简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事儿怎么说呢,一方面是对大象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某些游客素质的无奈。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种不文明行为。明明写着“禁止投喂”,这几个字摆在那儿,难道是摆设吗?非要去挑衅规则,这到底是图个啥?.............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有点堵心。游客在广西一餐厅点了四道菜,结账时发现接近千元,觉得自己被“宰”了,这事儿挺常见的,但这次的焦点在于商家的回应——“海鲜明码标价,称重有对方签字”。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游客的视角:一种“意外”的账单首先,咱们得理解游客的心情。花钱不是问题,但花得“不明不白”就容易让.............
  • 回答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遇警方粗暴对待的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一事件:事件经过的还原(根据媒体报道和各方说法):事件发生在2018年9月。报道显示,一对中国游客(一对父女)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酒店外,因预订的房间未到入住时间,在酒店大堂休息。但酒店方面表示.............
  • 回答
    中国游客在瑞典疑似遭警方暴力执法的事件,的确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的发生与经过(根据媒体报道和当事人陈述):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18年9月,地点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一家酒店门口。 当事人: 事件涉及的是一位中国游.............
  • 回答
    台湾游客在阿富汗受伤,PTT网友的“赶紧去找中国大使馆”的评论,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品味和深入解读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不只是单一事件的回应,更是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国际认同以及自身安全感等多重议题的复杂情感交织。首先,我们得理解PTT(批踢踢实业坊)这个平台在台湾社会扮演的角色。它是一个拥有庞大用.............
  • 回答
    英国游客在疫情期间出游,并因此违反防疫规定而受到多国居民批评,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疫情期间出游行为本身就带有争议性。 疫情爆发初期,全球范围内都呼吁大家非必要不出门,减少跨国旅行。这种呼吁背后是为了遏制病毒传播,保护公共卫生,以及避免给本已.............
  • 回答
    听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震惊和难以置信,另一方面是深深的遗憾和心痛。广东的海边,本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乐园,那里有无数的海鲜、壮丽的海岸线,当然,还有那些在蔚蓝大海中自由遨游的海豚。这些精灵般的生物,每一次跃出水面都带着纯粹的喜悦,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回答
    关于近期在日本游客在某些地方聚众烧烤后留下大量垃圾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触及到了对日本人整体素质的担忧。这背后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原因和值得深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群体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守规矩,个别行为不代表整体。日本人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多半是注重细节、遵守秩序的。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
  • 回答
    中国游客在泰国机场滞留,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行为,这确实是个挺引人关注的事件。从整体上看,这件事情折射出了一些在当下中国社会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同时也触及了境外旅游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一个团队的行程被打乱,特别是涉及到航班延误或者取消这种超出个人控制的事情时,人们自然会感.............
  • 回答
    最近,关于部分游客在参观某个景点时,举报了名为“威震天”的展品使用了“肮脏”、“愚蠢”等负面词汇,并因此感到不适的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威震天”到底是个啥。根据报道,它很可能是一个与变形金刚相关的IP形象,因为“威震天”是变形金刚系列里一个非常知名的反派角色。在这些故事.............
  • 回答
    厦门大学限制游客参观一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限制游客参观的背景和原因:1. 校园安全和秩序维护: 高峰期人流拥挤: 厦门大学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尤其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校内游客数量常常.............
  • 回答
    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国会大厦门口行纳粹礼并因此被捕一事,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此事不仅触及了历史的伤痛,也牵扯到文化差异、法律边界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读此事:事件本身与德国法律的冲突: 事件经过: 报道指出,这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
  • 回答
    两名中国游客在菲律宾潜水时,遭遇了令人震惊且极度危险的事件:他们的潜水气瓶被人为恶意关闭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而是蓄意为之的恶意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件事的发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触目惊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潜水是一项对技术、设备和环境都有着极高要求的运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