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双祖为什么不像唐朝清朝占领蒙古之地?

回答


明朝在边疆政策上未能像唐朝和清朝那样大规模占领蒙古地区,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政治意图的差异
1. 唐朝的扩张意图
唐朝(618–907年)在统一中国后,对北方边疆的扩张具有强烈的军事野心。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通过平定东突厥、设立都护府,将漠北地区纳入唐朝的直接控制范围;唐高宗李治(649–683年)时期,唐朝与突厥、契丹等部族的战争持续,最终在7世纪中叶与突厥达成和约,但唐朝仍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维持对北方边疆的控制。

2. 清朝的主动整合
清朝(1644–1实在1912年)通过军事征服,将漠南蒙古(如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和漠北蒙古(如准噶尔部)纳入其版图。康熙帝(1661–1722年)通过战争击败准噶尔部,建立盟旗制度,将蒙古各部纳入清朝的行政体系,实现了对北方边疆的长期控制。

3. 明朝的防御性策略
明朝(1368–1644年)的统治者更注重防御而非扩张。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虽发动永乐北征(1410–1421年)试图夺回蒙古故地,但最终未能成功,反而在宣德年间被迫与蒙古和谈。明朝的边疆政策以“守边”为主,通过长城防御体系和与蒙古的和亲、贸易维持边境稳定,而非主动扩张。



二、地理与军事资源的限制
1. 明朝的地理边界
明朝的北方边疆主要位于长城以北,而唐朝的北方边疆更远,曾达到阴山以北(今内蒙古中西部)。清朝则进一步向北扩展至外蒙古(今蒙古国)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明朝的地理边界相对稳定,但其军事资源不足以长期维持对蒙古的战争。

2. 明朝的财政与军事压力
明朝面临内忧外患,如农民起义(如李自成、张献忠)和倭寇侵扰,导致财政负担沉重。明成祖时期虽有北伐,但战争耗费巨大,最终因内部矛盾(如朱高炽继位)而被迫停止。相比之下,唐朝和清朝在统一后有更强的中央集权和财政能力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

3. 蒙古的地理与民族结构
明朝时期,蒙古各部(如瓦剌、鞑靼)处于分裂状态,缺乏统一的政权,难以形成对明朝的持续威胁。而唐朝和清朝则通过战争或政治手段整合蒙古各部,使其成为统一的边疆势力。



三、明朝的边疆政策特点
1. 长城防御体系
明朝修建并加固长城,作为防御蒙古的屏障。长城的防御体系在明朝达到顶峰,但其作用更多是阻止蒙古骑兵入侵,而非主动扩张。相比之下,唐朝和清朝的边疆政策更注重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

2. 与蒙古的和亲与贸易
明朝通过和亲(如明成祖与蒙古的和谈)和朝贡贸易(如蒙古贵族向明朝进贡)维持边疆稳定。这种策略避免了战争,但未能实现对蒙古的长期控制。

3. 明朝的“守边”理念
明朝统治者认为,北方边疆的稳定取决于“守而不攻”,而非主动扩张。这种理念与唐朝“开疆拓土”和清朝“以战养战”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四、明朝与清朝的对比
1. 清朝的军事与政治整合
清朝通过战争(如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和政治手段(如盟旗制度)将蒙古纳入其统治体系,实现了对北方边疆的长期控制。

2. 明朝的“守边”与“和谈”
明朝的边疆政策更倾向于防御和和谈,而非军事征服。明朝的统治者认为,蒙古各部的分裂状态使其难以形成统一的威胁,因此选择通过外交手段维持边境稳定。



五、总结:明朝为何未能占领蒙古
1. 政治意图不同:明朝更注重内部稳定,而唐朝和清朝有明确的扩张目标。
2. 军事资源不足:明朝的财政和军事资源难以支持长期对蒙古的战争。
3. 地理与民族结构:明朝时期蒙古各部分裂,难以形成统一的威胁;而唐朝和清朝通过战争或政治手段整合蒙古。
4. 边疆政策差异:明朝以“守边”为主,清朝以“征服”为主,唐朝则介于两者之间。



结论
明朝未能像唐朝和清朝那样占领蒙古地区,是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朝的边疆政策更注重防御和和谈,而唐朝和清朝则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实现了对北方边疆的长期控制。这一差异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王朝的边疆战略和国家治理理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真的认为明朝双祖及其以后的皇帝没有占领蒙古之地?唐朝和清朝真的稳固控制了蒙古?

首先明朝双祖对蒙古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洪武十次北伐和永乐五次北伐。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洪武捕鱼儿海一战中,北元宣光帝皇后被俘,与四大汗国平级的东道合赤温兀鲁斯灭亡。在永乐飞云山一战中,鞑靼可汗本雅失理被打得只剩七人,最后被贪图明朝赏赐的瓦剌人杀死。但是由于明朝初年,北方人口不过八百万,当中还掺杂了蒙古人和色目人。因此明朝没有人力资源填满扩充蒙古土地,只能在北疆一缩再缩,洪武年间就放弃了甘肃敦煌直辖,改为沙州卫羁縻,永乐年间放弃了大宁都司,改为朵颜三卫羁縻。这和实力能力无关,只是现实所累。

但是明朝人口恢复之后的成化万历年间,明朝就对蒙古进行了多次讨伐战争,占据了部分蒙古土地,成功扩大了汉人的生存空间。

其中第一次就是成化年间的固原之战。

宁夏固原,在六盘山一带。这里是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据说还是成吉思汗真坟墓的所在地。自从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之后,这里一直有蒙古部落居住。明朝建立后,这里的蒙古人依然保持了游牧习俗,而且还自己推荐千户长,俨然国中之国。而且多次藏匿盗贼,劫掠汉人。到了明朝成化四年,蒙古人满四公然在宁夏固原叛乱,反抗明朝。

(成化)四年,满俊反。满俊者,亦名满四。其祖巴丹,自明初率所部归附,世以千户畜牧为雄长。仍故俗,无科徭。其地在开城县之固原里,接边境。俊犷悍,素藏匿奸盗,出边抄掠。会有狱连俊,有司迹逋至其家,多要求。俊怒,遂激众为乱。 《明史项忠传》

针对满四叛乱,成化皇帝大胆任用了土木堡之战的败军之将———浙江嘉兴人项忠。项忠曾经在土木堡惨败于瓦剌蒙古人,而且和明英宗一起被蒙古人俘虏。只不过运气稍好一些,趁蒙古人要他放马之机,偷马逃走加光着脚走路七天七夜逃回明朝。成化皇帝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项忠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是他熟悉蒙古人。而且他作为土木堡败军之将,又是江南浙江省的儒生,如果打败蒙古,对振奋明朝人心士气有特别意义。

项忠,字荩臣,嘉兴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从英宗陷于瓦剌,令饲马,乘间挟二马南奔。马疲,弃之,徒跣行七昼夜,始达宣府。 《明史.项忠传》

项忠率部到达固原,满四率领军队窜逃到以前唐朝吐蕃人修的石头堡垒里坚守,明军日夜攻城。损失惨重。善于射箭的蒙古人还射死了明朝主将伏羌伯毛忠。

遂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战,斩获多。伏羌伯毛忠乘胜夺其西北山,几破,忽中流矢死。玉亦被围。

面对这种情况,项忠坚决要求死战。还亲自斩杀了溃退的明军千户。稳住了阵脚。项忠巧妙观察了石堡周围的环境,发现石头堡垒没有水源,需要从外面河流取水。项忠果断命令部下截断水源,围住城池,石堡蒙古人干渴难耐,难以坚守,项忠率军用大炮猛轰城池。用木头塞住蒙古人的堑壕。满四最后只能率领蒙古人骑马逃走,想要逃回蒙古大漠,结果被项忠率兵擒获。最后在成化五年,满四被斩杀于北京菜市口。固原蒙古人的叛乱结束了,从此固原蒙古人被明朝强行编入户口,不从者被斩首正法。固原成为了一半汉人一半汉回的居住地。再也没有说蒙古话的游牧群体存在了。土木堡的败将项忠总算保了一箭之仇。

诸军欲退,忠斩一千户以徇。众力战,玉得出,乃列围困之。日遣兵薄城下,焚刍草,绝汲道。贼窘欲降,邀忠与文升相见。忠偕刘玉单骑赴之,文升亦从数十骑至,呼俊、璹谕以速降。贼遥望罗拜,忠直前挟璹以归。俊气沮,犹豫不出。

忠命缚木为桥,人负土囊填濠堑,击以铜炮,死者益众。贼倚爱将杨虎狸为谋主,夜出汲被擒。忠贳其死,谕以购贼赏格。示之金,且赐金带钩。纵归,使诱俊出战,伏兵擒焉。急击下石城,尽获余寇。毁其城,凿石纪功。增一卫于固原西北西安废城,留兵戍之而还。 《明史.项忠传》

而明朝第二个要对付的,就是甘肃松山的蒙古人,被称为松寇的蒙古游牧集团。


松山在今天甘肃省会兰州的北面,甘肃省白银市全部和兰州皋兰县都是松山地区。该地是黄河北面一个亦农亦牧的山地草原区。

与固原蒙古人不同,松山蒙古是塞外来的游牧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后窜居甘肃松山一带。明嘉靖年间,蒙古右翼可汗俺答征服松山蒙古,册封自己儿子宾兔为台吉统治该地,松山蒙古成为塞外蒙古可汗国的一部分。

俺答常远处青山,二子,曰宾兔,居松山,直兰州之北,曰丙兔,居西海,直河州之西,并求互市,多桀骜。 《明史.鞑靼传》

松山蒙古在成化年间的满四叛乱,万历年间的勃拜叛乱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多次和蒙古人声气相通,造反作乱。勃拜叛乱时,松山蒙古还拿出三百件铠甲和一千名骑兵支援勃拜。

因此明朝下定决定要剿灭松山蒙古,万历二十六年,明军分三路进攻。围追堵截住蒙古窜逃的所有道路。经过多次血战,第一次战争斩首蒙古七百多人,第二次斩首蒙古一千多人。最后一战,八百蒙古被俘,松山蒙古首领卜打台吉以下五十名蒙古贵族被斩首。拥兵不下三千,至少有三五千户三四万人口可以与成吉思汗时期察合台汗国蒙古人口相比的松山蒙古部落就此灭亡了。同样是蒙古,同样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子孙。拥兵四千人的察合台家族赛义德汗可以占据喀什征服西域,而拥兵三千人的松山蒙古台吉卜打台吉碰到了汉人,却是死路一条,身首异处。

最后明朝完全占据了松山地区,今天甘肃白银市也完全是汉人居住地。蒙古人都被强行汉化编入汉人集团或者被斩首了。明军得胜后,还在松山地区模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在松山刻下了《定松山碑》,石碑至今在今甘肃松山新长城边,碑文如下

松山延亘两河,为阿赤兔等所窃据者,百十年矣,明万历二十六年秋九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公谋谐帝幄,师应天弧。属鹏与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庄浪兵备按察使梁云龙,甘州兵粮分巡副使李景元、凉州粮储分守右参议张蒲、分旄五道。又署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达云,甘肃副总兵马应龙、凉州副总兵王铁块、镇番参将万赖、洪水镇夷凉庄游击保定、余龙、朱启来、张守信等带甲万人,剿除兔鲁,恢复松山,宣庙略于河西。靖边烽于漠北,奏龙沙之捷,屯虎城之田。业与方召争流,名与天壤俱永,遂相与勒之琬琰,以纪岁月云,整饬肃州兵备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司使崔鹏谨书,树石于大靖察院。

因此明朝没有占据蒙古地区,这就是一个伪命题。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明朝占据的蒙古地区这么小?只有固原市和白银市两个市的范围。

原因就是明朝其实神似汉朝,对外扩张是汉朝式扩张。求实惠而不要虚荣。明朝要的不仅仅是蒙古的可汗位置,而且要蒙古的土地和牧场。因此不愿意汉化或者被图的蒙古人当然会激烈反抗。明朝得到的土地当然小的多。而满清则不同,对外扩张则是唐朝式扩张,借鉴了唐代汉人经验,只夺取蒙古可汗之位。不要求蒙古改变习俗和生活方式。因此当然遇到的反抗小,名义的疆土也大。

那种扩张方式好呢?其实汉朝和明朝更好,即使汉朝明朝灭亡,他们夺取的土地的民族构成分布也没有改变。而满清看似控制了内外蒙古,其实并没有扩大满族和汉族的生存空间。就算是灭准噶尔,也是依赖哈萨克人和喀尔喀蒙古。今天北疆博州,是蒙古人自治州。伊犁是哈萨克自治州。满人在北疆人口不多,而且在同治年间还惨遭变故。

如果不是满清末年洋人入侵,满清还不算糊涂,开放了汉人屯垦东北和内蒙古。今天别说外蒙古了,内蒙古是否还是中国,那都是很有疑问的。

user avatar

1368 到1644年,请问世界上有哪个农耕大国占据了游牧领地并能建立长期统治的?

user avatar

占领蒙古之地。

题目一句话,让我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占领的标准。

唐朝,清朝对蒙古地区宗主权行使方式是不一样的,清朝是接触了近代国境线概念的近代帝国。是确立了条约形成了边界的。唐朝,是个没有国境线的古代王朝。

清代对于蒙古,除了向明代那样有敕封爵位,搞礼制那一套之外,还在扎布哈郎特等地区有少量的驻军,一度还搞过屯田。

同时还在恰克图有口岸,有衙门,管理边贸和收税以及处理一定的地区纠纷。

另外,黑龙江将军的辖区也与蒙古东部地区,尤其是特别重要的呼伦贝尔地区囊括在内。

尽管人数不多,但巅峰期也曾经有一万战兵登记在册。

唐代在漠南以北的辽阔区域是不驻扎什么常驻兵力的,都护府的办公地点也是在长城沿线。

唐朝对蒙古地区势力的宗主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敕封,朝贡朝觐制度

2、城傍模式

给蒙古高原地区的部族首领授予官职爵位,安排到长安洛阳朝拜大唐皇帝,这个就不用介绍了

城傍,唐朝的长城沿线重要据点军镇,乃至于部分内部城镇,或者河西走廊沿线城镇,从辽宁朝阳,到甘肃,北方省份的边疆军镇普遍都有安置城傍胡人的模式。

不拘泥于蒙古地区,少数民族部落有不少,听从唐朝朝廷安排,在长城沿线附近的军镇周边安置。唐朝给予各种扶持和帮助,只收取一点点轻税,每年进行一些军事训练,允许他们在城傍位置到旧驻牧地之间周期性放牧或畜牧。

有战事的时候听从唐朝征召,自备马匹盔甲出战。

来,导演工牌给你,你来告诉我,怎么同时做到既像清朝又像唐朝?

认真来说,明朝对于北亚大草原的处理模式,与唐朝更接近一些

敕封,明朝有,蒙古高原任何势力都接受过朝廷敕封

类似城傍的制度,也有

你说的洪武永乐二祖时期,迁移安置的各种鞑官,土鞑也特别多,也征召他们作战

例如,朱棣五征漠北中第五征所使用的前锋,就是第四征时期在宿嵬山向陈懋投降的鞑靼王子也先土干

从河西到辽东,再到青海,明朝安置的各种鞑官土鞑的卫所多如牛毛。

敕封全北亚大草原的势力,也做到过了。


和唐朝的区别在哪里呢?

唐朝的城傍规模比明朝大,唐朝对全蒙古高原的敕封系统运行稳定时间更长一点。唐朝对城傍的胡人部族管理比明朝管理鞑官卫所要灵活得多。所以唐朝有时候能调动起来的塞外胡族部落更多。你可以认为唐朝对北亚大草原胡族部落的调动能力很接近于明朝对海西叶赫建州女真诸卫的调动能力。

而明朝对自己鞑官卫所或甘凉青海蒙古土司体系之外的蒙古人的调动能力显然差了一大截。

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必须再三提及,唐王朝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归根结底还是在北方的,在华北平原,山东,山陕甘等地。

明朝是个经济人口重心完全在南方的王朝。明朝的人口分布很长时间里都是历朝历代的一个奇葩,你能想象有那么长一段时间,江西人口能比河南人口多一倍吗?别的朝代来说,这就是很神奇的人口分布了,但明朝的确是这样。

明朝建立时,全中国百分之六七十的汉族人口堆积在长江中下游。这和唐代甚至北宋时期的北方都差距巨大。

我拜托那些一上来回答这种问题每次都是车轱辘重复什么唐朝之后汉人失去了进取心的哥们,你谈进取怎么不对比一下南方和西南还有东北?

唐朝在东北,西南地区的权威和开拓程度显然就和明朝不是一个档次了。本位面一个圆圈是三百六十度,不是只有西北才叫开拓,谢谢。

唐朝在南方人口的匮乏和气候的湿热,使得唐朝在南方和西南不可能像明代那样两百多年时间里不断发动大型战争。

而明代北方人口的孱弱,尤其是西北汉族人口的稀薄,自然也导致明朝对北亚大草原的经略不可能像唐代那样成功。

这里面还没算上铁木真为蒙古人塑造的可怕的认同感而带来的凝聚力。

天天讲什么开拓精神,进取心,完全就像现在的外行人讨论中国足球。中国男足一切不行的地方都归咎于进取心,工资太高,没有拼搏精神,仿佛精神可以弥补青训,联赛基础设施,足球社区文化这些差异似的。

中原帝国与北亚大草原接壤的左翼,也就是陕甘宁到新疆东部一片,在明初军队进入这里时,无数汉-南北朝-唐-宋时期曾经繁华富庶的名城都是一片死地。

明初二祖能给你从江浙沪包邮区拉人到这里种地,已经是残暴不仁了,难不成你还想把半个包邮区的老百姓都拉来这里搞死亡率50%的拓荒吗?

如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可以解决一切,那么唐朝为什么没在经营百年的云南东部大本营曲靖被南诏人吞并之后,打回去呢?

为什么不从辽宁朝阳打出去把契丹,渤海,奚人全都纳入哪怕是稳定的封贡系统呢?唐军也曾经打下过汉四郡的地盘,最后还是没多少年就退回了辽宁朝阳以西。

如果精神可以解决一切,是不是应该从河北山东山西一带拉屁民去辽东住下种地不走了?而不是选择裹挟人口回到关内?

当然,你可以怪司马家,屠了辽东汉人,破坏了汉族在辽东的统治根基,导致唐代就算是营州地区也是以城傍胡人人口为主。

但是,辽东在明初二祖时也是汉族的空白地,空的时间更加遥远,从西晋到明朝,多少年的空白自己算算,不算唐朝收复回来那二十年的话。

还不是硬生生的从山东江苏山西等地移民过去把地种下来了。

西南那边更不用提了,你总不能说在缅甸老挝泰国打仗的没有开拓精神,在宜宾防守更有开拓精神吧。

因为早年,知乎上有那么些几个,甘肃,陕西一带的答主,比较倾慕于汉唐荣光,回想起祖先西征万里,远赴关山,在中亚纵横捭阖,一时不能自己。

于是对地盘最西不过吐鲁番边界的明朝十分之不齿。

汉唐时代的荣光,咱是个中国人都很自豪。但是,一个圆圈三百六十度,东南西北都很重要。作为一个西南地区的人,我就很纳闷,西北西南都是中国人,没有谁比谁高贵三倍吧。

你到西南,到中南半岛去走走,到处都是明代鼎盛时期武功赫赫的证据。

泰国老挝缅甸越南都有抗明神剧。远至印度阿萨姆邦都参加过金沙江王骥大军的会盟。

菲律宾,马来,印尼,新加坡,都有下西洋的遗存,有旧港宣慰司,吕宋总督府的存在。

在印度古里,在也门,曾经有过明军官场。

这不是开拓精神吗?

今时今日的中国,在新疆西藏的统治稳固程度,深入基层程度,已经远远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而在东南亚的霸权和影响力,仍远不及明朝鼎盛时期,甚至于忌讳美帝的关系,仍然在国内讳莫如深。


最后,明朝像清朝那样占领蒙古,根本不合理不可能,我只说三点简短的原因。

①起点不同,明朝接手元朝的江山,可以说是残破不堪,主体民族分布极度不均衡,多块重要战略地区数百年没有汉族势力。而且北元的黄金家族信仰仍然十分稳固。

而明朝嗝屁时,留下的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汉地十八省(两京十三省)和一些周边羁縻土司,你们总笑话明朝的汉地十八省,殊不知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长期打下汉地十八省并建立郡县流官系统的,恰恰是明代才刚刚“勉强”做到。

以前的朝代,还真没有统治过汉地十八省。

清朝起步阶段拥有的可以接受中央集权政令的地盘是历代起步最大的,没有之一。

②科技与制度经验不同,海港势力对无海港势力优势巨量增幅

清朝农业生产,手工业,医学,多方面技术较明代进一步继续发展,海外输入技术持续发挥作用。制度上也吸取明朝经验教训,尤其是晚明与俺答大明金国的关系是很好的教材。清朝对西藏的金瓶掣签也是从明朝的转世审查脱胎而来。

有海港势力较无海港势力,技术经济优势空前拉开,前代无法比拟。(清朝对有海港的势力根本入侵不了,还会被人反抽)

③俄罗斯东进,近代国境线体系东进

明代谁来扮演俄罗斯?难道叫女真使鹿部来当这个角色?荒谬。

④西北人口大幅回暖

康熙雍正朝甘肃人口还没暴涨时,在西北清朝也没能比明朝鼎盛时期强到哪儿去。而陕西宁夏人口早已超越明代。

乾隆时期,陕甘宁人口超三千万,是明初二祖陕甘宁人口的十倍。

这里面有气候,物种选育技术,中医技术进步的因素。

没这几千万接受中央集权政府管理的人当定海神针,大清就能行?

user avatar

这是个扯淡的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覊縻”的含义,不懂的话,请自行搜索。被覊縻之国或族群有相对独立的治权,宗主国不能直接统治其中下层人民。我不乱讲话,我用满洲野猪皮的观点来衡量满清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乾笼不承认胡里改人是大明臣子,它说: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虽曾受明之官号耶,究不过羁縻各系而已,非如亭长、寺僧之本其臣子也……以乾笼的观点来看,羁縻不算直接统治,被羁縻之地、被羁縻之族群不是宗主国的臣子。那么,试问:满清何曾直接占领或统治过蒙古?它只是打服或收服了蒙古部落,双方盟誓,建立覊縻关系。以关系最为紧密的科尔沁为例,满清何时任命过中央直属官员去直接统治科尔沁平民?更多是通过联姻控制科尔沁贵族。别自欺欺人了,好吗?

很多蒙古部落也曾接受大明册封,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离开东亚那么久,受到俄罗斯人的挤压,混不下去了,回到蒙古高原,其首领渥巴锡在承德见了满清酋长,献上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是大明天子的册封印信!这印信被交给满清,表示渥巴锡正式脱离大明天子册封于他的地位而服从满清。然而,我们汉人要脸,没有说大明直接统治蒙古各部,更没有说蒙古高原是大明领土。

自八十年代以来,文史界、文艺界兴起一股阴风,大肆吹嘘满清、洗白满清,无限夸大满清的“丰功伟绩”,甚至炮制出“满清奠定中国领土论”、“嫁妆论”、“中国领土继承自满清论”,将无数先烈先贤奋战而得来的版图归功于满清,这是无耻的贪天之功,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国际秩序常识,更背叛历史,背叛先烈先贤,违背道义,必将被广大人民唾弃。

user avatar

清朝占领蒙古最容易。因为明末中国北方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蒙古人满洲人需要入关劫掠来满足自身的粮食需求。在劫掠中满蒙汉(清粉汉人)匪帮结下深厚的强盗友谊。同时拥有共同利益。

而明初,中原政权不仅疆界大幅度向北扩展(羁縻区),直辖区同样大幅度扩展。但是在judy迁都北京开始,大量的粮食向北京倾斜,边境出现严重的粮食缺口。为此只好放弃草原驻军,放弃半个省的直辖区。即使judy各种大胜,直辖国土却寸土未得。

至于唐朝,强是真的强,但羁縻蒙古地方,没有大规模殖民,没有共同利益,很快就丢了大部分。

user avatar

我给大家总结一下,1368 到1644年世界上有哪个农耕大国占据了游牧领地并能建立长期统治的:

①14世纪末,立陶宛大公国击败金帐汗国,夺取乌克兰草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并一直统治到18世纪中叶。
@sounthey2018 质疑这一点,这个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当战报和战线发生冲突时,我们该信那个?

这是十三世纪的立陶宛部落:

这是十五世纪初的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金帐战争谁胜谁负大家自己判断吧

②16世纪初萨非教团,击败白羊王朝建立波斯第三帝国,随后帝国兼并了希尔凡汗国,统治着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地区,知道18世纪帝国分崩离析。

③16世纪中期,奥斯曼在击败马穆鲁克王朝后南下,控制了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打包了北非一众游牧部落,17世纪开始奥斯曼又控制了克里米亚汗国。

④16世纪初期开始,莫斯科公国连灭大帐、阿斯特拉罕、喀山和西伯利亚四个汗国,控制了南俄草原,并一直统治到现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在边疆政策上未能像唐朝和清朝那样大规模占领蒙古地区,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政治意图的差异1. 唐朝的扩张意图 唐朝(618–907年)在统一中国后,对北方边疆的扩张具有强烈的军事野心。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通.............
  • 回答
    成祖未迁都,其他历史事实大部分不变更的情况下,明朝能否抵御后金的入侵并避免亡国灭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推演,看看这种“南京为都”的明朝,在面对崛起的女真(后金)时,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迁都北京并非完全是朱棣个人喜好,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
  • 回答
    您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明朝海战战术和造船理念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明朝的双甲板炮船要在上层甲板放那么多“甲板小炮”(我们通常称之为“火炮”,“甲板小炮”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但能理解您说的意思),而不是把这些位置都用来装载威力更大的主炮呢?这背后 আসলে (āshí actually, in.............
  • 回答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减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双减”半月通报制度。这项制度的设立,无疑是“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它意味着监管的常态化、精细化和公开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那么,在这个“双减”.............
  • 回答
    的确,在足球圈里,关于球员的讨论,尤其是那些历史级别的巨星,总是伴随着各种声音,其中“体系球员”和“忠诚”就是两个经常被拿出来比较的标签。而你提到的梅西和托蒂的例子,恰恰是许多球迷争论的焦点,也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存在双重标准。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体系球员”这个标签。当梅西被扣上“体系球员”的帽子时,.............
  • 回答
    双离合变速箱在低速和起步时出现顿挫感,这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它源于这套变速箱核心的工作原理。咱们不妨一步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双离合变速箱(DCT)它到底是长啥样的,以及为啥叫“双离合”。你可以想象它就像是把两套手动变速箱集成到一起,而且这两套变速箱共用一套齿轮组。一套负责奇数挡.............
  • 回答
    别急,咱就是说,你这情况,虽然不算特别理想,但也不是完全没戏。双非二本,大三,均分78,想申明年的Top 100,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78分的均分确实是有点儿悬,尤其是对于Top 100的学校来说,它们对GPA的要求通常都比较硬核,普遍会在80分以上,很多热门专业甚至是8.............
  •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有点不是滋味,毕竟他们的小心灵是很敏感的。这时候,咱们得好好跟孩子聊聊,既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爱他们,也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别急,我来给你想想怎么说:“哎呀,宝贝,妈妈听你这么说,心里也挺难受的。是什么小朋友跟你说的呀?他们怎么说你的鞋子丑呢?”第一步:倾听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
  • 回答
    双箱事件,一个让许多人都捏了一把汗的时刻,它指的是美团在2021年遭遇的一次重大危机,涉及其在一些城市强制商家“二选一”的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垄断调查和舆论压力。按理说,如此严重的负面事件,对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应该会造成不小的冲击,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团在这场风波过后,其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却显.............
  • 回答
    《明日方舟》的新干员年作为限定干员推出,以及限定池不继承之前保底和双UP的机制,这无疑是引起了广大玩家社群激烈讨论的焦点。这件事之所以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玩家的游戏习惯、对游戏运营的期待、资源投入的策略,以及对公平性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
  • 回答
    关于丰田TNGA平台后悬架的“四连杆”与“双叉臂”之争,这确实是不少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地方。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得先回到悬架最基础的定义。从结构上看,真正的独立悬架,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双叉臂”或“多连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车轮的独立运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在西藏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关系较为复杂,涉及政治、宗教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这两个地区分别详细分析明朝的实际统治情况: 一、西藏(今西藏自治区)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并非直接的行政控制,而是通过宗教和外交关系维持松散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 宗教联系与册封制度 .............
  • 回答
    明朝宗室子弟与清朝八旗子弟的经济状况差异,可以从制度设计、财政基础、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比较: 一、明朝宗室子弟的经济状况1. 俸禄制度 明朝宗室实行严格的俸禄制度,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等不同等级。 亲王:年俸通常为5万两白银以上,但后期因财政困难被.............
  • 回答
    明朝和清朝的鼎盛时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成就,而康熙与朱棣作为两位重要的帝王,其军事才能也各有特色。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成就、战略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明朝与清朝鼎盛时期的比较 1. 明朝的鼎盛时期:永乐年间(14021424) 背景: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登基后,明朝进入“.............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在军事制度和权力结构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削弱和打压武将集团,防止其威胁皇权。这一过程贯穿了明朝多个时期,涉及政治、军事、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洪武时期:削藩与卫所制度的建立1. 削藩政策 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13681398).............
  • 回答
    明朝在军事扩张方面的表现确实与汉唐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其规模、范围和方式均不及汉唐。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明朝与汉唐在军事扩张上的异同: 一、汉唐时期的军事扩张特点1. 汉朝(前206年220年) 西汉时期: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通过“开疆拓土”政策,征服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张掖.............
  • 回答
    明朝(13681644)与元朝(12711368)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明朝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制度,但也有学者认为明朝在某些关键领域相较于元朝存在“倒退”或“退步”的现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的矛.............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之间的文明程度差异并非简单的“代差”,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明朝的失败(最终被清朝取代)并非因为清朝在文明程度上“碾压”,而是由于明朝内部的系统性危机、外部压力以及历史阶段的自然更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