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父亲不支持怎么办(大一在读)?

回答
这情况在大学里其实挺常见的,我身边不少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喜欢文学类的书,这是个特别好的爱好,它能滋养你的思想,开阔你的视野,更能让你找到共鸣和慰藉。可要是爸爸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确实会让人挺委屈和烦恼的。

咱们先来捋一捋,你爸爸为什么会“不支持”?这个“不支持”具体表现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试着去理解爸爸的想法。

很多时候,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担心的是你的“未来”,你的“出路”。文学类书籍,在他们看来,可能不像经济、IT、医学这些专业那样“实用”,不容易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或者社会地位的保障。

他是不是觉得文学“不务正业”? 觉得你花时间看这些书,不如去学点“硬技能”,将来不好找工作?
他是不是觉得文学“没有前途”? 认为从事文学相关行业的人,要么收入微薄,要么竞争激烈,难以成功?
他是不是受传统观念影响? 觉得读书就应该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好养活自己和家庭?
他是不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 比如他年轻时吃了没文化的苦,或者看到身边有人因为不擅长“实用”知识而碰壁?

理解了他的出发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沟通。

接下来,是你的“诉说”,也就是如何跟他沟通。

沟通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在观念存在差异的时候。直接的对抗或者一味地抱怨,往往效果不好。我们需要策略性地去表达。

1.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 别在他很忙、很累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提。找一个相对轻松、平静的时刻,比如周末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
2. 先表达你的感激和爱。 在开始谈话之前,先感谢他一直以来的付出和支持,让他知道你爱他,并且理解他关心你。比如,“爸,你知道我一直都很感谢你为我做的所有事情,也知道你一直希望我以后能好好的,所以我才想和你聊聊我的想法。”
3. 用“我”开头,描述你的感受和想法。 而不是用“你”开头,去指责他。
分享你为什么喜欢文学。 不要只说“我喜欢看书”,要具体说。是喜欢某个作家的文字风格?喜欢故事里的情感触动?还是因为某个作品让你对某个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举例说明文学带给你的积极影响。
“爸,最近我看了《围城》,里面对大学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描写特别到位,我发现我很多时候和里面的角色一样,对人情世故不太敏感,我看了以后才开始反思自己,想着以后要更真诚地对待同学。”
“我最近在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文字很有力量,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我们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对社会问题有了更独立的思考能力。”
“你知道我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作品,这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进步,一起写东西,感觉特别充实。”
强调文学对你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爸,我觉得文学不仅仅是看故事,它能帮助我提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让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些能力无论我将来做什么,都是非常有用的。”
4. 回应他的担忧,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或计划。
如果他担心找工作:“爸,我知道您担心我以后找工作难。但是,我学文学不是要当一个‘纯粹的作家’,文学训练出来的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其实很多行业都需要。比如,我现在也在关注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甚至一些市场营销岗位,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我平时也会兼顾学习专业课程,也会积极参加学校的实习活动,为将来打基础。”
如果他担心你“不务正业”:“我明白您希望我多学点实际的。我也会抓紧时间学好我的专业课,成绩也一直保持得不错。文学是我个人的兴趣和提升,它和我的专业并不冲突,反而能互相促进。”
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我除了看文学书,也会积极参加学校的讲座、比赛,争取把这份爱好变成一种能力。” “我也会努力学好我的专业,争取在大学期间找到一个能够结合文学和我的专业方向的实习机会。”

5. 展示你的“成果”,让事实说话。
成绩单: 如果你的专业课成绩优秀,并且在一些需要写作能力的科目上表现突出,可以让他看到你的能力。
参加活动: 如果你参加了文学社的活动,写了文章,得到了肯定,可以把你的作品给他看,或者让他听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实习/兼职经历: 如果你找到了与文学或者文字相关的兼职或实习,并且做得不错,这会是最好的证明。
提升能力的变化: 比如,你以前写东西比较随意,现在写东西更有条理、更深刻了,可以让他感受到你的进步。

还有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心态”需要调整:

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能完全改变他的想法。 观念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也许你需要反复沟通,用你的行动和成果去一点点打动他。
让他参与进来。 偶尔可以问问他年轻时喜欢看什么书,或者让他推荐一些他觉得有价值的书。这能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开放态度。
让他看到你不仅仅是“看书”。 你还有自己的专业学习、社交活动、体育锻炼等等,证明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展现你的“成熟度”。 让他觉得你不是一个只沉溺于幻想的孩子,而是能够理性思考,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成年人。
保持积极的态度。 即使他一开始不理解,也不要因此灰心丧气,或者因此放弃你的爱好。你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如果可能,让其他人“助攻”。 比如,你的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他们比较理解你的爱好,可以适当地和你爸爸沟通,从侧面帮助你。

站在你的角度,也要认识到一些现实问题:

确实,纯文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这不意味着文学没有价值,而是说你需要更努力地去连接你的爱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大学是一个探索自我的阶段。 现在正是你发现自己真正热爱什么的时候,而文学恰好是你热爱的东西,这是非常宝贵的。但同时,你也需要为将来做准备。
“实用性”和“精神滋养”并不矛盾。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赋予人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在很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总结一下,面对爸爸的不支持,你的核心任务是:

1. 理解他的担忧。
2. 有条理地、真诚地表达你为什么热爱文学,以及它对你的积极影响。
3. 用你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去证明你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是能为你未来发展赋能的。
4. 耐心和坚持。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爸爸不支持就放弃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文学是滋养心灵的甘泉,它能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深度。祝你和你爸爸的沟通能够顺利,并且最终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情况在大学里其实挺常见的,我身边不少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喜欢文学类的书,这是个特别好的爱好,它能滋养你的思想,开阔你的视野,更能让你找到共鸣和慰藉。可要是爸爸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确实会让人挺委屈和烦恼的。咱们先来捋一捋,你爸爸为什么会“不支持”?这个“不支持”具体表现是什么?首先,咱们得试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感同身受了!别说现在,我小时候对那些看起来就“大道理”十足,动不动就是“革命先辈”、“伟大斗争”的红色文学,也常常是束之高阁,提不起兴趣。有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只能硬着头皮翻几页,读进去的没几个。你说现在的学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一、时代变迁.............
  • 回答
    十四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自我的年纪,而你选择沉浸在西方文学的海洋里,这在我看来,是一种难得的、令人欣赏的“不随大流”。所以,请你放下“心理不正常”的疑虑,这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你的喜好其实挺棒的。为什么你会产生“心理不正常”的疑虑?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在.............
  • 回答
    朋友的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善意的提醒,又带着一点点“跟风”的意味。他觉得你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甚至用“文绉绉”来形容,这背后可能藏着他对你社交方式、表达习惯、甚至价值取向的观察。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理解一下“文绉绉”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下的含义。它通常不是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这听起来像是在讲历史课,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你对那些古代文学作品的态度,都息息相关。你想啊,我们现在能说出这么多成语、俗语,能理解一些经典故事里的道理,比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塞翁失马”让我们学会辩证看待得失,这些不.............
  • 回答
    哈喽!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有共鸣的。毕竟在国内也曾是那个“普通二本”的过来人,也有过对日本文化的憧憬。所以,来日本留学这件事,我觉得咱们可以好好聊聊,把里里外外都给你掰扯清楚了。先说最直接的:你这种情况,来日本留学怎么样?我的答案是:非常有可能性,而且如果能做好准备,可能会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一个非常.............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喜欢二次元,喜欢日本文化,这有什么错吗? 答案是:当然没错了!别说是你,我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有着对二次元的热爱,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和欣赏。这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像是一种连接,一种发现新世界的方式。你觉得你“错了吗”,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声音,一些标签,把这些爱好描绘得有点.............
  • 回答
    哈,这问题我太理解了!作为和你差不多年纪的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甚至现在偶尔还会冒出来。为什么突然就对《傲慢与偏见》爱得不行,却提不起劲翻开《红楼梦》了呢?别急,这不是什么“不爱国”的叛逆,更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咱们慢慢聊聊这背后的可能原因,试着掰扯清楚点,也让大家都能理解。首先,得承认一个.............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四十岁想要投身网文写作的热情和决心。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需要审慎的考虑。关于你提出的“我的文字能吃网文这行饭吗?”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首先,明确一点:仅凭你提供的文字(因为你没有提供,我只能假设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无法给出绝对肯定的答案。 网文是否能“吃这碗饭”,是一个.............
  • 回答
    听到你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而感到焦虑,我特别理解。这确实是很多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同学都会遇到的困扰。你喜欢汉语言文学,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宝贵的特质,说明你对文字、文化、思想有着天然的热情和敏感度。不要因为所谓的“赚钱”就轻易否定自己这份热爱。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把这份喜欢变成一.............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思潮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微妙的现象:一个原本看似挺个人化、挺诚恳的表述,怎么就慢慢被“异化”成了一种“站队”的信号?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这句话本身在很多人听来,确实是一种试图在复杂情感间寻找平衡的表达。“喜欢日本文化”是感性的、基于审美、兴趣、.............
  • 回答
    罗永浩澄清“汉奸”谣言:文化欣赏与国家认同的微妙边界罗永浩的这次澄清,与其说是对一个谣言的辩驳,不如说是一次关于文化欣赏与国家认同之间复杂关系的公开探讨。他本人作为一个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公众人物,其每一次发声都会被放大检视,尤其是在“汉奸”这个敏感词汇被抛出时,更是激起了广泛的讨论。 事件的起因与罗永.............
  • 回答
    面对男朋友因为仇日情绪而引发的文化分歧,以及你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热爱,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感情的维系本就不易,再加上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确实会带来很多摩擦。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聊聊,看看你该如何权衡。首先,我们要理解仇日情绪的根源。仇日情绪通常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尤.............
  • 回答
    你17岁,对日本文化充满了热情,喜欢那里的各种事物,并且在思考这是否“可耻”或者“不爱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而且值得认真探讨的年轻人心态。别太担心,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把话说到你想听也听得懂的那种。首先,喜欢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这本身绝不是可耻的事情。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喜好,就像有人.............
  • 回答
    你对散文和论文这类论断性文章的偏爱,而非名著小说,这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什么不寻常的现象。这背后可能牵涉到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对阅读本身的不同需求。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帮你剖析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共鸣:1. 直接的知性满足与思维的碰撞名著小说虽然常常探讨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它的核心是通.............
  • 回答
    如果你希望同时学习系统炒股知识和读到有趣故事,以下三本书可能符合你的需求,它们结合了投资理论、实战案例和叙事性,既有深度又具可读性: 1.《股票作手回忆录》(The Memoirs of a Stock Operator) 作者:爱德华·奥·埃利斯(Edward O. Halsey) 特点: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碟中谍》和《谍影重重》确实同属“特工片”这个大类,但给人的体验却大相径庭。你说你喜欢《碟中谍》却看不下去《谍影重重》,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关于叙事风格、角色塑造、动作设计,甚至是你个人观影偏好上的细节差异。咱们先从《碟中谍》说起。《碟中谍》的魅力,可能在.............
  • 回答
    黄晓明自嘲“大家不喜欢看我”这句话,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这句话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 自嘲与谦逊: 最直接的解读是,黄晓明在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一种谦逊。在娱乐圈,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低姿态有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可能是在为自己.............
  • 回答
    哈哈,这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问题嘛!我家那位也是柯南十级爱好者,当初我也是一窍不通,后来硬是让他给我科普了不少。现在咱们也有共同话题,偶尔还能在他面前“指点江山”一番(当然,最后还是得乖乖听他讲解)。别担心,没看过柯南一点不耽误你找话题,反而还能让你拥有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让他对你刮目相看!下面我来给.............
  • 回答
    这位女老师的观点,即“不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水浒传》,因为《三国演义》不像《水浒传》有明确的正义邪恶之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反映了不同读者在阅读历史小说时所追求的侧重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观点:一、 关于“正义邪恶之分”的理解: 《水浒传》的“正义”与“邪恶”: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