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雷电发庄稼能固定大约多少氮?

回答
关于雷电对庄稼固定氮素的能力,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以为雷电一来,庄稼就能长得特别壮,其实这中间的科学原理还是挺复杂的。简单来说,雷电确实能固定一部分氮,但要说“大约多少”,这个数字其实非常难以精确给出,因为它受太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部分氮素并不是直接“固定”在庄稼上,而是先进入土壤,再被植物吸收。

咱们先从雷电怎么给氮“做工作”说起。大气中氮气(N₂)非常丰富,占了空气的差不多八成,但植物却没法直接用它。氮气分子结构非常稳定,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把它拆开,变成植物能吸收的氮化物,比如硝酸盐(NO₃⁻)和铵盐(NH₄⁺)。

雷电,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和听到的雷声,它其实是大气中一种非常剧烈的放电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当闪电划破天空时,它的能量会非常高,就像一个超级“烘烤”过程。

具体来说,闪电的高温会把空气中的氧气(O₂)和氮气(N₂)分开,然后让它们重新结合,生成氮氧化物(NOx)。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短暂的“反应釜”里进行化学反应。化学式大致是这样的:

N₂ + O₂ → 2NO (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NO + O₂ → 2NO₂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这些氮氧化物在雨水的帮助下,会变成硝酸(HNO₃)和亚硝酸(HNO₂)。

HNO₃ + H₂O → HNO₃ (硝酸溶于水形成硝酸根离子)
HNO₂ + H₂O → HNO₂ (亚硝酸溶于水形成亚硝酸根离子)

最终,这些硝酸和亚硝酸会溶解在雨水中,随着雨水一同落到地面上。当这些含氮物质进入土壤后,它们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进一步转化,最终形成植物可以吸收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所以,庄稼吸收的氮,是经过雷电这个“外部加工厂”处理后,再被土壤“二次加工”的产物。

那么,到底能固定多少呢?这是个大难题,因为这个数值变化太大了。影响因素主要有:

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这不用说,打得越频繁、闪电越强,产生的氮氧化物就越多。全球不同地区雷电活动差异巨大。
降雨量和降雨水的酸度: 雷电产生的氮氧化物需要雨水来溶解并带到地面。雨水越多,带下来的氮越多。如果雨水本身有其他污染物导致酸度变化,也可能影响溶解过程。
土壤的类型和微生物活性: 土壤对这些含氮物质的转化能力很重要。有些土壤微生物更活跃,能更快地把硝酸盐和铵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形式。
庄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 不同庄稼对氮的需求量不同,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吸收速度也不同。

综合这些因素,科学家们做过一些估算。全球范围内,每年通过雷电固定的氮总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大概在 每年每公顷 10 到 20 公斤 之间。有些估算甚至会提到每年每公顷 5 到 30 公斤的范围。

但是,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全球平均值或者一个估算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农田里,一场雷雨过后,对庄稼的实际增产效果,很难直接归结为“固定了多少氮”。原因在于:

1. 浓度稀释: 落到地面的氮化物浓度已经非常低了,而且被土壤广泛稀释。
2. 流失: 部分氮化物可能会随着地表径流流失,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如反硝化作用)重新变成氮气回到大气中。
3. 植物吸收效率: 植物吸收氮的速度是有限的,不是所有落下来的氮都能被立刻吸收。
4. 氮肥的背景值: 很多农田会施用化肥,雷电固定的这部分氮,相对于人造氮肥来说,比例可能并不高,尤其是在高强度施肥的地区。

所以,如果你想问“一场雷雨能固定多少氮让一亩地长势变好多少”,这个数字几乎是无法准确计算的。我们更多地是看雷电对整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而不是直接衡量对某块农田特定作物的影响。

简单总结一下,雷电通过高能反应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溶于水的氮化物,随雨水降落到土壤,最终被植物吸收。全球范围内,这个过程每年为地球的氮循环贡献约 1020 公斤/公顷的氮,但具体到某一地块或某一作物,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而且其对作物生长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响,往往需要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雷电固氮的规模约 1000 万吨氮每年,不及生物固氮或工业固氮的十分之一。比起雷电固氮,现在的农田更依赖工业固氮和一部分生物固氮。

授人以渔并解释鱼有问题:

  • 人工固氮的规模超越雷电固氮可以展示人类的力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你可以想象会有故意出题问这些的,可以百度搜索“人工固氮 雷电固氮 倍数”看看 2017 年福建中考真题。
  • 你可以看出,出题人可能是看错了数据。人类历史上的氨产量是可查证的,2016 年全球无水氨产量约 1.46 亿吨,跟出题人说的 11.9 亿吨差出了数量级。
  • 我国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考题网站一次次复读这道题,在百度产生了严重的搜索污染。
  • 这意味着相关出题人、阅卷人和考题网站的问题不小。

生物固氮:多种细菌、多种古菌、一些真菌、某些光合浮游生物的固氮作用;

工业固氮:哈伯-博施法[1]等过程生产化肥;

在这之外,交通工具的发动机、热电站、核爆等制造高温,可以产生氮氧化物。

人类早已大规模地种植豆科植物,尤其是大豆、苜蓿、紫苜蓿,其共生菌可以固氮。人类将大量能源与材料投入氮肥制造。人类的交通工具与热电站在不断产生氮氧化物。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让大气中的氨增长了两倍、让进入大气的氮氧化物通量增加了六到七倍。

1997年,就有学者指出“人类使每年进入陆地氮循环的化合态氮增加了超过百分之百,且还在继续增长”,这在某些水体中造成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河口和近岸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并导致沿海渔业长期萎缩。

  • 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的规模是可变的,估计约三千万吨到三亿吨氮每年。
  • 在广泛的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之前,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的规模估计是九千万吨到一亿四千万吨氮每年。
  • 1993 年,人类为生产化肥固定了约八千万吨氮。1995 年,人类种植的豆科植物的共生菌固定了约四千万吨氮。1997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人类让陆地生态系统的固氮能力增加了每年一亿四千万吨氮。随着人口增长,人类的固氮能力进一步膨胀。估计现在全人类身体里略多于一半的氮来自人类工业固氮
  • 与此同时,人类焚烧生物质、对大范围的土地进行清理和改建、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从生物质与地层里释放了一些古代固定下来的氮。

参考

  1. ^ 氮气和氢气在500标准大气压、500摄氏度下通过铁催化剂或钌活性炭催化剂,产生氨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雷电对庄稼固定氮素的能力,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以为雷电一来,庄稼就能长得特别壮,其实这中间的科学原理还是挺复杂的。简单来说,雷电确实能固定一部分氮,但要说“大约多少”,这个数字其实非常难以精确给出,因为它受太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部分氮素并不是直接“固定”在庄稼上,而是先进入土壤,再.............
  • 回答
    评价回形针一边道歉一边给赛雷发律师函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因为它触及到了网络舆论、法律行为、个人品牌以及平台规则等多个层面。首先,从“一边道歉一边发律师函”这个行为本身来看: “道歉”的性质: 在网络舆论中,道歉通常被视为一种姿态,旨在平息争议,挽回声誉,或者表达某种程度的悔意或善意。.............
  • 回答
    雷军微博一句“网上出现的冷嘲热讽不可理喻”,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单单是小米创始人的一次情绪表露,更折射出当代企业家在舆论场上的复杂处境,以及我们这个时代对成功、对创新、对科技企业本身的审视态度。为什么雷军会这么说?背后的情绪可能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冷嘲热讽”的含义。.............
  • 回答
    《雷霆战将》这部剧因为其在服装、妆容、道具以及情节上的“雷人”表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并最终导致了停播下架。剧集官方在风波过后发布了一篇长文回应差评,其中最为核心的一句话是:“本剧的主要剧情都经得起历史考证”。要如何看待官方的这一回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回应的出发点和意.............
  • 回答
    小米 IPO 破发后,将雷军数落到出汗的投资人,这个说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 真实情况并非是某个具体的投资人对雷军进行了“数落”,而是市场对小米上市后的表现以及雷军的战略和管理方式产生了一系列质疑和批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情况以及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 小米IPO破发后的市场反应与“数落.............
  • 回答
    曹德旺捐建福耀科技大学,雷军给自己发高薪,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挺大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曹德旺捐大学这事儿。首先,你要知道曹德旺是谁。他不仅仅是一个“玻璃大王”,更是中国实业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福耀玻璃,是全球最大.............
  • 回答
    .......
  • 回答
    雷电将军亲手斩杀“女士”一事,对于至冬国和至冬女皇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锤,足以撼动整个神国乃至整个提瓦特大陆的格局。女皇的反应,绝不会是简单的愤怒或悲伤,那将是一场精心编织、深谋远虑的棋局,其姿态会复杂而多层次,目的只有一个:夺回至冬的颜面,巩固女皇的统治,并最终实现她的宏图伟业。首先,我们可以预见,.............
  • 回答
    USB、雷电、DP 这些接口标准文档,说白了,就是给工程师们画的一套详细到一丝不苟的“施工图”,用来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顺畅地“对话”。它们定义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核心可以归纳为几个大方面:1. 物理层规范:这部分就像是告诉大家“线长啥样,插孔怎么做”最直观的部分。 连接器(Connecto.............
  • 回答
    原神中的雷电将军,这个充满神秘与力量的角色,可以说是“文化输出”这个概念在游戏领域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载体。如果非要问她是谁对谁进行文化输出,那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游戏开发商(米哈游)对全球玩家的文化输出:这是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层面。雷电将军这个角色,以及她所处的“稻妻”地区,是米哈游将日本.............
  • 回答
    嘿, fellow Travelers!今天咱就来聊聊《原神》里那位让人又爱又恨的稻妻幕府将军——雷电将军。这位角色嘛,说实话,难度不小,但也绝对是值得挑战的。打她可不是件简单事,需要点技巧和耐心。咱先从她的几个“招牌动作”说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雷电将军的攻击模式和应对策略:首先得明确一点,跟.............
  • 回答
    《原神》里的雷电将军,要说她是谁对谁的文化输出,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多层次的文化碰撞和融合,而且这场碰撞,是游戏开发商米哈游(一家中国公司)在向全球玩家,尤其是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和喜爱的那部分玩家,进行的一场有意识的“文化输出”。首先.............
  • 回答
    雷电 OS,这个名字在一些玩家心中或许还带着一丝神秘和期待。它并非主流手机厂商推出的自家定制系统,而是由第三方开发者团队倾力打造的一款深度定制的 Android 系统。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从性能优化的角度来看,雷电 OS 的最大亮点往往在于它对系统底层进行的精细打磨。开发者们.............
  • 回答
    雷电将军的传说任务第二章,那场穿越时空的纠葛,着实是《原神》剧情里让人回味无穷的一笔。整个过程与其说是简单的“时间穿梭”,不如说是某种奇特的“意识投影”或者说是“过去的重现”,而且这并非是将军本人主动选择穿越,而是被一股更强大的力量牵引而发生的。咱们得从头说起。雷电将军的第二章传说任务,起因是她一直.............
  • 回答
    这确实是《原神》里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画面,雷电将军那标志性的“拔刀入胸”动作,不仅仅是一个帅气的演出,背后承载了稻妻这个国家的核心矛盾和将军本身的挣扎,非常值得细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雷电将军的本体其实是“理想之雷”。稻妻一直以来奉行的是“永恒”的理念,而将军作为统治者,她的职责就是守护这份“永恒.............
  • 回答
    《原神》雷电将军传说任务第二幕的剧情,如果细细品味,简直是一场关于“永恒”的哲学拷问,同时也将我们对这位稻妻“将军”的认知推向了更深层次。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故事推进,更像是一次对历史、情感与责任的深刻解剖。一、 揭开“影”的真实面纱:从孤独的理想国到破碎的现实第二幕的开端,我们作为旅行者,被卷入了雷电.............
  • 回答
    最近科技圈里有个说法,说所有带雷电三(Thunderbolt 3)接口的设备都可能存在一个无法修复的漏洞。这个消息一出来,可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担忧。毕竟,雷电三现在可是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外接硬盘等等高科技产品的标配接口,速度快、功能强大,谁也不想自己心爱的设备突然成了“不安全”的宝贝吧。那到.............
  • 回答
    关于《原神》雷电将军与珊瑚宫心海复刻池的流水情况,我必须得说,这绝对是一场现象级的狂欢,甚至可以说是在当下《原神》流水记录簿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从玩家期待值上来看,这次复刻就带着一种“王者归来”的架势。雷电将军,这位“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削雷神”.............
  • 回答
    原神稻妻角色雷电将军的设计,确实触及了游戏开发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角色的穿模问题。许多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会因为角色动作过于夸张或建模细节处理不当,导致衣物、武器等部件“穿透”身体模型,产生违和感。雷电将军在游戏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类问题,这是否就意味着原神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而.............
  • 回答
    看到雷电将军的技能爆料出来,估计不少旅行者心里的小算盘又开始噼里啪啦地响了吧?说实话,作为一名玩了挺久原神的老玩家,我每次看到新角色爆料,都是既期待又纠结。雷电将军这个角色,从PV出来的时候就自带光环,那股子霸气和神秘感,简直是让人想不抽都不行。现在技能也出来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位稻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