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证过程:
1.
野兽先辈是日本人。
雷电将军是稻妻人,也是日本人。
2.
野兽先辈是人间之屑。
雷电将军也把女士劈成了屑。
3.
野兽先辈想雷普他人,却被原野一转攻势。
雷电将军想砍死主角,却被万叶一转攻势。
4.
野兽先辈的家,面积很大。
雷电将军的一心净土,面积也很大。
6.
野兽先辈有野兽和金属先辈两个人格。
雷电将军也有人偶和雷电影两个人格。
7.
野兽先辈有在健身,精通空手道。
雷电将军一直在修炼,同样身手不凡。
8.
野兽先辈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雷电将军会发动震耳欲聋的雷霆。
9.
野兽先辈的家在日本的中心(东京下北泽)。
雷电将军的家在稻妻的中心(稻妻天守阁)。
10.
野兽先辈只有原野一个同性朋友。
雷电将军也只有八重神子一个同性朋友。
11.
野兽先辈炮制的红茶会让客人头痛。
雷电将军无想一刀的威压也会让主角头痛。
12.
野兽先辈的生活是王道征途。
雷电将军击败人偶的过程也是王道征途。
13.
野兽先辈的特色是雷普别人。
雷电将军的特色也是给别人的普攻挂雷。
14.
最重要的是:野兽先辈和雷电将军从来没有在同一个场合同时出现过。
访谈论证:
问:你是怎么认识八重神子的? 雷电将军:旧识啊。 问:那你觉得以你现在的强度,玩家会给你升到多少级呢? 雷电将军:九十啊。 问:但是听说你不会做饭,那么你平时吃什么? 雷电将军:酒食啊。 问:女士给你发起御前决斗,她输了怎么办呢? 雷电将军:就逝啊。 问:你为什么颁布眼狩令? 雷电将军:就势啊。 问:并且你当初为什么封锁稻妻? 雷电将军:旧事啊。 问:那你现在为什么又打败人偶,解除封锁? 雷电将军:救世啊!(振声) 问:你就会说这一句话了吗?(半恼) 雷电将军:就是啊。 问:怎么看待稻妻封锁的这些年? 雷电将军:逸一时,误一世。 问:如果你在决斗中没有打败人偶,你会怎样? 雷电将军:义已失,吾已逝。 问:这次神樱大袚交给旅行者来做,万一没有完成任务,怎么办呢? 雷电将军:疫医死,吾亦死! 问:所以神樱大袚为什么不是你亲自来做? 雷电将军:医久医久罢医了。(确信)
数字论证:
雷电将军第一次up时间是 2021年9月1日。
雷电将军第二次up时间是 2022年3月8日。
这么臭的数列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恼)
证毕
马里奥是意大利水管工人,所以超级马里奥是意大利对全世界的文化输出
忍者神龟是日本的忍者,所以忍者神龟是日本对全世界的文化输出
尚气是中国人,所以电影《尚气》是中国对全世界的文化输……输出……D区~~~~
现在请题主思考一下
是谁输出了谁
去问问德国人,麦当劳的汉堡是谁对谁的文化输出?
去问问意大利人,必胜客的披萨是谁对谁的文化输出?
难道尚气的眯眯眼中国人还是中国的文化输出不成?
孙悟空原型是印度对中国的文化输出,西游记是印度对中国对海外的文化输出,龙珠、最游记是印度对中国对日本对海外的文化输出...
所以龙珠大火是印度的阴谋
PS:上面对于“孙悟空原型”的表述不准确,未经查证就断言以讹传讹;评论区有老哥科普了具体情况,答案暂且不修改引以为戒。
fate系列作品里面大量化用各国传说中的人物,观看fate系列作品是谁对谁的文化输出?
中华小当家讲的就是一个中国的厨师在中国地区发生各种故事,这算不算中国对日本的文化输出?
迪士尼拍的花木兰电影包含大量的中国元素,其内核宣传的思想难道是中国的?
马里奥系列游戏中,马里奥叔叔是一个意大利籍的水管工,难道你会觉得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游戏形象,不能成为日本游戏业界的一个标识?
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是日本光荣公司制作以中国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游戏,你真的觉得玩这个游戏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一个中国的故事却由日本的公司魔改过后,走向世界,向世界玩家展示,我觉得是一种悲哀)
想完这些问题,我觉得题主你自己就能得到答案。
最近刚看了一部老片,是汤姆汉克斯演的《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卡托奇亚共和国的游客,名叫维克多,来到纽约机场,却不能出机场的故事。
因为他落地的时候,国家发生政变,他的国家没了。所以他的护照也就无效了,于是他的签证也就无效了。他就被卡死在了机场。
而他来纽约的目的,是为了帮父亲收集爵士乐演奏家的签名。他父亲收集了40年,某个爵士组合,就差最后一位了,但是父亲病逝了。
最终,他还是突破困难,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突破了机场,享受到了纽约自由的空气;最终达成了他父亲的遗愿。然后影片最终落脚点是,回家。
注意:
影片没有对这个虚构国家和人民的污蔑和踩低。即使处于任何情况下,维克多也没有怨恨自己的祖国,或者为了进入纽约而背叛祖国。
但实际上,整部影片还是带有浓重的美式价值观的输出。
整部影片的最终目标,是进入纽约城,以及爵士乐。维克多借助着美式梦想主义,依靠大家的力量打破了规则,实现了上面的最终目标。
这就是美国人拍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输出。
说回雷电将军故事的文化输出。实际上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
1 王权没有永恒,人民是力量的源头
永恒接近天理,而我们是要对抗天理和眼狩令的;所以故事的主题是人民的起义,愿望的力量。
2 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发展观)。
道可道,非恒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于有,有生于无。
所以你看,这内核跟日本文化确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真就是日本文化套壳了。。。
请指出以下哪个作品是严格意义上的希腊文化输出:
1.华纳兄弟2004年电影《特洛伊》
2.韩国2002年动画片《奥林匹斯星传》
3.希腊传统民歌《Apo kseno topo》
【希腊歌曲 Από ξένο τόπο-哔哩哔哩】 https://b23.tv/GccSJaz
另外请注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地是意大利的维罗纳,《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地是中国,《卡门》的故事背景地是西班牙,《Jojo的奇妙冒险》第一部《幻影之血》的故事背景地是英国,《少女前线》的故事背景地是西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山区。
日本故事:主角带着伙伴一起攻打魔王,最后关头主角用爱与希望,伙伴在远处大喊上啊,魔王死了,大家都幸福的生活了,全剧终。
美国故事:主角带着一个团队去打魔王,背后的势力给了一大堆可能绝大部分没卵用但是足够高大上的装备,然后一路死队友,甚至到最后原先计划都没有成功实施,最后主角靠着自身机智过人,灵机一动的用装备解决了魔王,回去享受花环和美人,全剧终。
中国故事:对面魔王的威胁全部人民众志成城,举全国之力,派出武装力量前去讨伐,大部队绝不后退,拼死抗住魔王军攻势,舍身取义;奇能异士全部出山(参考抗战时很多道观都空了)前去刺杀魔王,各司其职,以人类之躯行逆天之事,最后魔王被讨伐,大家回去人民各司其职,该种地种地,该训练训练,然后每年祭拜当年的英烈。全剧终。
——————————————————————————————————————
看出来了吗?国外讲故事一定会突出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我们则讲述的则更偏向团体的力量。
蒙德对战风魔龙是温迪、旅行者、迪卢克和琴(两个目前蒙德战力天花板)一起去的。
璃月是七星、旅行者、众仙家加上一个群玉阁才最终解决的。
稻妻则是神子背后指点攻心强行创造了一个一对一的环境解决的(感觉致敬了龙珠),但是前面依旧是团队合作才能获得胜利。(不过稻妻的主线总是有种割裂感,有点敷衍的感觉……支线剧情比主线好系列?)
最新新群玉阁首战是北斗船队、凝光群玉阁、刻晴千岩军把跋挚打的残血然后旅行者和申鹤过去联手打成重伤的,但实际上就算旅行者不在凝光的部署整个璃月的战力也能让跋挚铩羽而归。(更别说那几个仙人一直盯着)
其他回答也都说了,无论什么时候,《原神》讲述的故事永远都是人,探讨的是人。
比如戴因三问。
这是中国人讲述的故事,中国人设定的人设,那么自然是中国对外国的文化输出。
——————————————————————————————————
不过有一说一,十几年前二次元文化还是日本最牛。MHY的故事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而言,这个故事还是中国人讲述的故事,中国人设定的人设。
话说最近又看了看剧情,发现只要一旦牵扯到真正的高端战力对决的时候(风魔龙、若陀、雷电将军)身边一定有一个七神或者七神眷属级别的战力帮你撑腰。而到了雷军和影对决的时候直接让旅行者拿着摄像机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这也是一种人的故事的体现。毕竟目前为止神的逼格还是很高的。
中国抢夺了日本的文化解释权,向世界输出。
举个例子,80年代前,我说Mario这个词,你想到的大概是这幅景象
一张意大利男人标准脸会出现在你的脑海,因为这两个在当时就是很普通的意大利男人名。
人们提到“意大利人怎么怎么样时”,会说“有个叫马里奥的人…”
和中国的小明小刚差不多。
Mario=普通意大利男人。
这是意大利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
但是80年代后。我再说Mario,你想到的就是:
虽然这个游戏里没有一句日文,连标题都是英语的Super Mario Brothers
但日本人通过这个游戏,
让全世界认可了“只有一个大胡子、身穿蓝色背带工作服,头上带个M字鸭舌帽的大叔才是马里奥。”
对全世界各国的人来说,你再说马里奥这个名字,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形象。
甚至当你和一个未见面的意大利人打电话,他操着意大利口音说“您好,我叫Mario”,
你或多或少会期待他留着大胡子,身穿蓝色背带工作服,带个M字鸭舌帽来和你见面。
意大利对这个非物质文化(人名)的解释权被日本人夺走了。
从此世界上再无意大利的Mario,只有日本人的水管工。
同样,日本人也有他们的文化——幕府制度。
在忍者、武士在好莱坞流行之前,人们提到“shougun”(将军)时,他们想到的是日本原装文化
这时候,对于shogun这个文化负载词的解释权还在日本人手里。
按照传统形象,shogun应该是穿着官服,坐在江户的天守阁里,羽扇纶巾的儒雅形象。
这也符合东亚文化里对权势之人的认知。
舞刀弄枪的都是小弟打手,越是大人物越不需要亲自动手。
日本人自己拍的《聪明的一休》里,将军也是这个形象。
但是随着日本文化在美国流行起来,这一形象遇到了问题:
美国人认为这种形象一点都不酷。那身衣服看起来就不适合打架。
根据他们的理解,武士是身披铠甲,挥舞武士刀的形象,而将军是武士的领导,那自然应该是铠甲最坚固,剑术最高超的武士。
欧美也确实有天子守社稷的传统,早至斯巴达的国王、罗马的执政官和英白拉多,晚至拿破仑战争的三皇会战。强者自然是要战场上证明自己。
所以,在忍者、武士文化进入日本后,人们再提到shogun这个词,想到的就是身披铠甲,挥舞着武士刀在战场上杀敌的形象。但是,这一形象显然和shogun差得远。将军作为日本的统治者,实质上最有权威的人,怎么可能整天御驾亲征,披着铠甲在战场上乱跑。
但是已经晚了,日本人已经失去了对shogun这个文化负载词的解释权。
全世界提到幕府将军,都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也就是说,好莱坞把shogun、samurai、ninja这一票日本战国时代的文化的解释权,都夺取到了自己手里。
“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形象不是幕府将军。”
“身披铠甲、以一当千的战将形象才是幕府将军”
日本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
然后现在,中国也开始夺取这些解释权了。
你搜索shogun,可以看到绝大部分都是欧美的解释形象。
其中偶尔夹杂着两三张浮世绘,仿佛是已经失势的日本解释形象在哭诉。
但意外的是,其中还夹了几张雷电将军的图。
而你搜索raiden这个词,更是惊人。
这个词源自日语“雷電”,毫无疑问是日本的文化(虽然这个词又是日本从汉语里学来的)
raiden是90年代日本一款风靡全球的射击游戏。
按理说应该是这样的。
但随着街机没落,《真人快打》游戏的兴起,raiden这个词又被美国人解释成了这个形象
虽然他还是一个日本人的形象,穿着日本传统服饰,带着日本斗笠。
但这个形象是美国人创造的。
真人快打系列本身就是一个很美式风格的游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甚至还有非人类生物,种族各异的角色汇聚一堂,有特种部队,有隐世高手,有超能力者,有的干脆就是妖怪恶魔,这种大杂烩、大熔炉式的多元角色描写,很符合美国人的认知。
而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美国人认知中的日本人”,都传达着美国的精神。
美国人怎么写他,他就是什么样子。
而全世界对raiden这个词的认知,就是什么样子。
然后……
时代变了。
不用我多说,你也看得出这一大片紫色是谁。
虽然她还是一个日本人的形象,穿着日本传统服饰,挥舞着日本的太刀。
但这个形象是中国人创造的。
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中国人认知中的日本人”,都传达着中国的精神。
中国人怎么写她,她就是什么样子。
而全世界对raiden这个词的认知,就是什么样子。
如果几年之后,全世界有这么一批人。
他们说到shogun(将军),想到的不是儒雅随和、羽扇纶巾的政治家,也不是身披铠甲,挥舞太刀的将领,
他们说到raiden(雷电),想到的不是炮火连天的弹幕游戏,也不是《真人快打》里带着斗笠的格斗家,
他们说到baal(巴尔),想到的不是长着猫头和羊角的中东神话恶魔
而是一个身披紫色和服,会奶香一刀的宅女程序猿
那就算是对他们来说,中国人把raiden、shogun和baal这几个词的解释权,夺到了自己手里。
合着真三国无双是中国文化输出?
稻妻人人穿人字拖还不懂吗?在中国人眼里日本古代没有鞋,人人都穿人字拖,上流贵族穿,下层人也穿,男的穿,女的穿,跳大神的穿,研究手工业的也穿,从大爷穿到大妈,从大妈穿到少女。
好不容易来个穿老北京布鞋的吧,哎嘿,人家是受西方影响穿鞋
不仅中国人觉得古代日本人人穿人字拖,我们还要告诉全世界日本古代只有人字拖啦!全世界恍然大悟,去日本旅游为了入乡随俗必买人字拖。
日本人惶恐,跑去解释,不是啦,我们还有别的鞋,其实我们不是人人都穿人字拖,你们从哪儿搞来的刻板印象啊!
日本人人背后背大绳结,男的背,女的背,老的背,少的背,正宗日本人就该背个大绳结。于是我们又告诉全世界,日本人人都背大绳结,世界恍然大悟!
日本人:……
日本人袖子必带绳,男的带,女的带,老的带,少的带,贵族大袖不带绳算什么贵族。我们告诉世界,纯正日本人袖子都是带绳的啦!世界,又懂了又懂了。
日本人:……
日本人:已经麻了
某天出街,一个日本人看到老外穿人字拖背大绳结,拿着扇子跳绫华舞,顿觉自己是纯正日本人,完全融入日本文化了呢。
日本人不解,日本人大为疑惑,日本人随后发帖【为什么全世界觉得日本只有人字拖跟大绳结啊!我们明明还有其他服装啊!】
(听说神里绫人袖子弄错了,搞得是未婚妇女的大袖子,如果老外觉得很酷于是把这一元素添加成日本通用元素,从此日本人不分男女必穿未婚妇女大袖子,我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感觉,反正如果我是日本人应该很无语)
不觉得跟爽吗?
这到底是谁在定义日本呢?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
曾经中国人形象,穿旗袍,包子头,背熊猫,吃包子,人人都会中国功夫,男的还要留辫辫。你说它是中国文化吧,确实是,但是日本告诉全世界这就是典型中国人你会不会觉得很怪?
现在变成穿人字拖,背大绳结,袖子上有绳,人人会忍术的日本人了。不觉得爽的一批吗?
————————
统治者要穿木屐
军师也要穿木屐
侍从要穿木屐
狗也要穿木屐(阿不,皮屐)
大小姐要穿木屐
武士也要穿木屐
就算外国人习惯穿皮鞋了,到了稻妻地盘,哎嘿,皮鞋你都给我穿成木屐款
哪怕打仗,我们也要继续穿木屐!!
我觉得米哈游最大好处是,把好看的人字拖冠以木屐名给稻妻角色换上了(那玩意儿真的还叫木屐吗。)
反正你是不是稻妻人!
咱稻妻人从生到死从不盖脚趾头跟后脚跟,不露不是稻妻人!
绫人君,你要反思啊,咋就你穿了足力健老人鞋了
我实在理解不了整天纠结文化输出这件事的人有多自卑。
只要一涉及外国就要想到文化输出,外国人在国内发个视频说几乎简单的中文,那些人简直能膨胀上天。
全球化的时代,本来就是各种文化互相包容,怎么还会有人做着天朝上国的梦,全世界都围着你转?
雷电将军就是一个穿着日本浴衣的少女形象,有什么问题吗?这就受不了了?
网易《阴阳师》日本舞台日本故事日本声优日本角色,有什么问题吗?
你玩《原神》的手机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啊?系统也不是中国的啊?你怎么不感受到被文化入侵了?
你穿西装的时候怎么没感到文化入侵?
现在的学校都是西式的,你怎么没感到文化入侵?
公司体制、朝九晚五的制度也是西式的,你怎么没感到文化入侵?
你喝咖啡的时候怎么没感到文化入侵?
现代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你听的时候怎么没感到文化入侵?
吉他、架子鼓、贝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哪一样是中国的?这难道不是文化入侵?
互联网是不是中国的?电脑是不是中国的?一个破游戏角色能有这些重要?
要是文化输不输出真这么重要,那你先从自己做起,不管怎样每天步行出门,除了马车以外什么交通工具都不要坐,联络朋友你不要用手机或者电话,你写信吧,然后飞鸽传书。写字用毛笔,计算用算盘,吃饭拒绝西餐和日料,坚持吃中餐,筷子要木头制的,塑料的坚决不要。杜绝炸鸡,更加不能喝啤酒。酒吧你永远都不要去,从里到外,从吃的喝的到装修都是西式的。你应该去茶楼喝茶,业余活动是下象棋和围棋,千万不要打电子游戏。拍工作照你就穿民族服饰,你是什么民族就穿什么服饰,但是估计那么在意文化输出的肯定是汉族,那你就穿汉服吧。结婚男的不要穿西装,女的不要穿婚纱,也不要交换戒指了,那是外国人习俗。你们直接拜天地入洞房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告诉你们将来的孩子这辈子都不要剪头发,不要染发烫发,因为外国人才那样。不要过圣诞节,谁约你过圣诞节和情人节直接拉黑,哪个老师让你读外国名著你直接去教育局举报。
你扪心自问现在除了文字和语言以外,生活里还有多少中国文化?过个春节都要调休,有些地方还禁止放烟花,谁真的在意中国文化?
《兵临城下》是法国人对俄国人的文化输出,还是俄国人对法国人的文化输出?
都不是,《兵临城下》是法国人对除了俄国人以外的不了解苏联二战的其他国家人的文化输出
嗯,看了一圈,部分答主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程度……建议先听听日本国歌。
永恒。米哈游选稻妻神明主题词的时候可不是乱选的,这都不是二不二次元的问题了,就凭稻妻全境数不胜数的文化细节和展现的精神面貌,还有地区关系和书籍资料选取的现实原型,这里面味道冲的程度,原神制作组里没一整办公室的日本史顾问我都不信。
绝不是说套个日本的皮直接讲中国故事,玩家不是傻子,尤其是输出对象——日本玩家,在看到他们自家文化时不会是傻子。
如同高赞答案所说,文化输出的重点在于解释权,我向全世界灌输“你的永恒理念是充满阴间气息的”,把盖革计数器的响声塞你半座岛,下克上覆盖度堪比柯南酒厂……这些才是大杀器。
结果呢,就在米哈游如此走向“战狼公司”的同时,日本玩家对雷电将军传说任务第二章感叹道“不感动不是日本人”。
解释权已经覆盖到原主那儿了,于是我现在真是一把子期待须弥怎么为伊斯兰文化圈历史上的的学术贡献正名,以及怎么在枫丹诠释带英与髪国的大缺大德。
现在回头看,最好笑的是当时一堆懂哥拿着初中历史书结论杠璃月的契约精神。说真的,是上了大学系统地学了中国史后我才整明白米哈游的野心在哪。
人家一开始就是奔着解释权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