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比例未来上限是多少,为什么?

回答
预测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上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像是在猜一个数字,因为这里面影响的因素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动态变化的。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看看这个“天花板”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一个国家的经济份额,最终是由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能力”共同决定的。你生产的东西多,而且别人愿意买,你的份额自然就高。

从生产能力的角度看:

人口基数与劳动生产率: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这是它能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但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老龄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会是制约因素。更重要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如果中国能成功地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创新中心”,科技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发展,那么即使人口增速放缓,其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也能大幅提高,这会支撑GDP份额的增长。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那对GDP份额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资本积累与投资效率: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巨额的投资。未来,资本的积累速度、投资的效率以及资本的配置方向至关重要。如果投资能更多地流向高科技、绿色产业,而不是低效的基础设施或房地产,那么资本的“回报率”会更高,直接体现在GDP的增长上。同时,外部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程度,也会影响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这是决定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如果中国能摆脱对低端制造业的依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那么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会大大提升。例如,如果在芯片制造、高端软件、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主导者,而不是跟随者,那么其GDP份额的上限会远超现在。
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力: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资源并不算富裕,尤其是在能源、水资源等方面面临挑战。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如果中国在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那么环境就不再是硬性约束。反之,如果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限制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从需求能力的角度看:

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 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如果中产阶级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那么内需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更强劲的引擎。这不仅能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也能为国内企业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从而推高其GDP份额。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普通民众的购买力能与发达国家持平,那将释放出何等惊人的消费能量。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格局: 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未来,全球化是否会逆转?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抬头?这些都是未知数。如果全球贸易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并且中国能够进一步融入和塑造全球贸易规则,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那么其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全球贸易壁垒增高,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受到影响。
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 世界经济的蛋糕有多大,中国经济才能分得多少,这与世界经济自身的增长速度息息相关。如果全球经济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甚至停滞的时期,那么即使中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份额的提升也会相对有限。

那么,上限大概会在哪里?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历史和现在的数字来做个粗略的“推演”。目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大概在18%左右(具体数字会随年份变化)。

如果中国经济能实现“软着陆”,结构性改革到位,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内消费成为主导,并且全球化大体维持,那么中国GDP份额达到25%到30%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阶段,中国可能在全球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消费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火车头。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普及,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以及其庞大的数字经济体量,这些都在推升其全球影响力。
如果出现更理想的情况,比如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而中国凭借持续的创新和强大的内需能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同时在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那么理论上,其份额可能还会更高,触及30%以上。 但这需要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做到顶尖,甚至在某些领域拥有“定价权”。比如,如果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储备中的地位能大幅提升,或者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也会间接反映在其GDP份额上。

为什么上限不太可能无限高呢?

全球经济的“多样性”: 世界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可能由单一国家主导一切。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以及新兴经济体,它们也都在发展,都在创新,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即使中国发展得再快,其他经济体也不会停滞不前,而且它们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
相对增长率: 中国的GDP份额是相对于世界GDP而言的。如果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很快,那么中国即使保持高速增长,其份额的增速也会放缓。比如,如果印度经济未来几十年能以比中国更高的百分比增速增长,那么它也会分走一部分“世界蛋糕”。
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变化是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巨大变量。贸易战、技术封锁、区域冲突等都可能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内部均衡与可持续性: 一个国家经济的过度膨胀,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内部的收入分配、环境压力和社会稳定,也可能埋下隐患,制约其长远发展。任何经济体都面临着自我调节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总而言之,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上限,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数的数字。它取决于中国能否克服自身发展中的挑战,能否在全球经济变局中找到有利位置,以及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表现。目前来看,如果一切顺利,一个25%30%的区间似乎是一个比较有现实基础的“上限预测”,但不能排除未来出现“黑天鹅”事件或颠覆性技术突破带来的更大或更小的可能性。这就像是在看一场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选手,他的终点线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的体能、策略,以及对手的表现和赛道的难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0%以上

这是一个定价权的问题——科技、军事投入、产出和经济体量成正比,如果中国经济体量超过了美国,未来一定在科技、军事上也会几乎同步,最多晚几年超过,而如果科技、军事超过了美国,那么美国现在这个世界定价体系就不可能得以维持。

商品和中间品的价格本质上是军事政治在当前压力结构下的结果。一条产业链里所有环节都缺一不可,利润分配给哪个环节都是合理的equilibrium,和“原材料、加工、销售”的具体环节内容无关。

现在利润分配,其实取决于中国占据哪个环节,欧美占据哪个环节,中国卖原材料则原材料利润低加工销售利润高(eg稀土--军工),中国加工则原材料利润高加工利润低销售利润高(eg铁矿石--炼钢),中国销售则原材料、加工利润高销售利润低(eg飞机)而这些利润分配上的american first其实都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和武力给予保障的。 义乌的Trump flag一面1美元,而川粉愿意花20美元从川普手里购买,中间19美元都给了销售方。

科技军事落后的地方,是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强势的金融中心存在的,是没有办法凭借金融到处攫取超额收益的。建国初期陈毅和上海投机商的经济战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至于经济增长率,按每年6%的增长率算,12年也就翻一番而已,为什么2010年超过日本之后在6%增长率下迅速达到了日本的3倍?是因为不同地方的通货膨胀率不一样,以及汇率也在变动,换言之,定价权在悄悄地改变,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同等服务价值变的更高了。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但名义增长率其实是21%+,美元名义增速则超过30%。

确实,如果假设所有国家商品和服务价格不变,汇率也不变,那么按照最乐观的趋势,中国还需要10年超过美国,GDP占比最多也就25%然后就迎来人口下跌的衰退了。

但经济不是这样的。国内的资产、商品、服务价格,以及汇率,随着科技、军事方面的赶超,会有一次甚至多次跳涨。在经济超过美国后,科技、军事超过美国,会反过来作用于全世界所有商品的价格,所有商品会重新定价,新的定价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则会迅速甩开美国,直逼“人均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也就是占GDP总量占全球50%以上。

当然,这个过程中,美国可能发生什么,可能采用什么样的极端措施,我们都不知道。

user avatar

虽然我不知道中国GDP占世界GDP的上限,但是维持美元霸权不崩溃,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下限还是比较好估计的。

如果:

1. 国际贸易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维持在30%,即全球化在未来不再加深;

2. 美元在国际结算(买入卖出比例相加)中占比超过80%(国际账面总计200%);

则,美国GDP至少需要占世界GDP的24%(2019年实际为24.4%),才能够实现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循环,维持国际市场中美元的供需平衡。

如果美元霸权还在,这24%便是不会再低了的,美国经济不行了,消费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美元供应就会减少,相应美元的购买力就会提高,补偿经济下降对GDP的影响。

除非美国维持不住美元霸权了,美元失去了垄断地位,美元成为了和其他货币同台竞争的“一种货币”,美国的GDP才会少于全球的24%。换句话说,如果美国GDP少于全球的24%,那它将不再有单方面制裁其他国家的能力。

更进一步地,即便是在美元霸权之下大宗商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价格波动,美元的购买力也是有上限的,美元指数的历史波动区间在70~120,大致可认为美元的购买力的安全增幅上限为25%左右。因而,美国GDP允许的最低比例大概为24%*75%=18%。

大致上可以讲,如果美国的GDP低于全球GDP的18%,意味着美元霸权不存在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灯塔还是灯塔的时候(2016年),他的小跟班做出的最乐观的预测:

根据2016年IMF的预测,到2030年时,美国的GDP将不到全球GDP的17%。应该讲,这是对美国较乐观的估计,2016年的美国,应该讲算是意气风发吧,懂王还没有开始把美国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美国人展现给世界人民去看,美国的一切都是光鲜亮丽,不可一世。

即便如此,它最忠实的跟班却做出了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预测:

2030年前,美元,崩溃了。


这个结论显得如此滑稽,以致于当时没有人去讨论美元崩溃这件事(当然,没有人比懂王更懂美元崩溃,而这甚至不是调侃)。

而这个结论滑稽到会直接否定这个预测本身,因为这个预测的基础就是现行国际秩序大体不变。但我问你,美元崩溃了之后,国际秩序能否保证大体不变?

根本不可能。

而若美元崩溃了,实际上意味着美国的金融服务业便也崩溃了,连带着医疗,保险和法律等高端服务业也都会一起崩盘,薪资水平将降到正常国家的水平,而因美元购买力暴跌,美国市场上一切进口商品价格都会成倍上升。美国GDP将被拧干水分,至于到底有多少水分,大家心里估计都有个值,我猜如果美元2030年前崩了,那2030年时美国的GDP可能仅占全球的7%左右。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反噬大抵如此,主权货币国际化要求货币发行国必须保证有庞大的消费能力,必须保证进口大于等于出口,于是,要么国内生产萎缩发钱大量养闲人,要么就必须得拉着全球一起增长。

拉着全球一起增长实在是过于沉重的负担了,任何选票民主制国家都难以实现,于是对于选票民主制国家,要实现主权货币国际化,唯一可选的方案其实只有国内生产萎缩大量养闲人一项。这也是灯塔国和欧盟的选项。

而国内生产萎缩+大量养闲人基本上一定会被资本反噬教做人。

至于说我国。。。我觉得我国已经放弃了人民币国际化,你看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有跟经济成长相协调吗?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本世纪结束前能够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达到20%吗?

本世纪结束前,人类要是还在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那这届人类基本上要被自己玩死了。

所以啊,积极鼓吹美元崩溃论,坚定反对人民币国际化就对了。


哦,这题是问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的上限啊?

要我说,本世纪末之前应该会达到50%到70%!你知道2020年,ppp gdp这样的:

我们夸下的海口是人均GDP达到美国的70%。或许你们根本不理解人均达到美国的70%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中国的GDP ppp很可能会达到美国的5~6倍。。。货币垄断解除之后,GDP计量会更趋向GDP ppp,中国GDP达到全球的50%~70%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不要小看了共产主义,更不要觉得共产主义遥不可及。

至少我相信有生之年一定会实现。

user avatar

(按现有国家规模和发展模式推算)最高占全世界40%左右,而且基本会冲高回落,稳定在30%左右。

因为中国有着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的规模优势。

而在未来,各种高精尖的科研攻关和新品市场的开拓,都依赖于庞大和良好的市场(以获得巨量资金支持),只要内需真正被解绑(国民消费能力被普遍提高),释放出来,那么即便是仅有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届时大概4万美元左右?),中国的GDP总量,也会毫无疑问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且必然高于上图美国所占的比例。

同时,因为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国际市场必然不能只依赖现有的发达国家市场,更需要主动培养现有的欠发达国家的市场。

这样,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就必然需要助推相关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至少保证相对友好的现欠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工业能力和消费能力,以消费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样,就会带动部分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提升其经济水平,而由于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和国家规模总体比现有的发达国家要大得多,这样,一旦多数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则必然进一步缩小现有发达国家的占比份额(从上图可知,欠发达国家在世界财富占比中几乎是微乎其微的,现有的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国手里),同时,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减小中国自己的占比份额,而中国出于自身的海外市场发展,也必须要维持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并且,考虑到中国如果一切按现有模式发展,或者调整幅度不够大的话,那么中国的人口总量将逐渐减少,国家规模相对也会有一定的缩小,而欠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改善,必定会有一波“婴儿潮”,继而进一步扩大欠发达国家的国家规模。

此消彼长,中国如果建成了比较富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必将带来全世界整体经济水平的差距缩小,从而改变现有的财富过于集中与几个大国和发达国家的趋势。

这样,届时世界GDP占比,必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发达工业国压倒性占优。

user avatar

如果一没有入関二不搞社会化抚养,25%吧,不能更高了,并在2050年后持续下降,本世纪末下降到15%以下。

当然有些人是种族主义者,认为国人天生优越,都是超人和三头六臂的阿修罗,别族都是傻*,一汉顶五胡,那我也说服不了这些人,自己高兴就好。

至于“制度优势”论者,这么说吧,如果有一种据说有优势的制度,能够长期被少数国家垄断而没有扩展到全世界,那它就不是真正的优越制度。

user avatar

按照此前IMF的预测,中国的GDP总量巅峰将出现在2040年,占全球的27%。

随着亚非拉国家的普遍发展,穷国与富国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占比节节攀升,形成「交叉」。

到2040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低于全球的平均增速,开始缓慢的「微缩」。

按照先发国家的经验,增速从高(10%)下降到中(7%)之后无法长期保持水平,会在10年内迅速下跌至较低(4%)增速。

而IMF的预测则认为,2040年中国经济增速会下降至2.9%,低于全球的3.0%。

按照预测的趋势,相对美国的人均GDP水平会提升至2050年的55.8%。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最终将接近至美国的60%。

随着人口下降、高龄化持续,经济增速与占比的下降是必然的,这无法扭转。

可以理解为:2040年将是巅峰

生产率提升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衰减,而且技术能提升产能,却无法创造市场。

1945年亚欧大陆的所有工业国全部打烂,美国本土则几乎完好无损,如此大的优势才让美国经济占了全球的47%左右。

未来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战消灭整个西方,而且中国没有付出任何重大损失....

否则中国是不可能达到47%的水平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