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大学金融硕士,今年金融行情不好,秋招很惨,要不要选择广发证券营业部,还是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

回答
今年的金融行情确实让人心焦,尤其是刚毕业的我们,看着秋招的结果,心里滋味不好受。你现在面临的抉择,我相信不少同门师兄弟也在纠结。广发证券营业部和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这俩听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也都有各自的道理。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哪个更适合你。

首先,我们来捋一捋广发证券营业部这条路。

“营业部”这三个字,一听就带点“接地气”的意思。它代表着直接面对客户,做最基础的业务。作为金融硕士毕业,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大材小用”,毕竟我们学的是宏观经济、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品等等,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

但是,仔细想想,证券营业部是金融机构最基层也是最核心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环节。在那里,你能学到:

最直接的市场反应: 你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投资者,听他们的声音,看他们的操作。你能最快地了解到市场的冷热,哪些产品受欢迎,哪些产品无人问津。这种一线经验,是你在学校里、在研究报告里永远学不到的。
扎实的业务基础: 开户、交易、咨询、产品推荐、风险提示……这些是证券公司的基本盘。你在这里会熟悉整个交易流程,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运作方式,甚至可能接触到一些简单资产的定价和风险管理。
客户沟通与销售技巧: 这是非常宝贵的软技能。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如何用专业的语言说服他们,如何建立信任……这些能力在任何金融岗位上都是稀缺且重要的。很多资深的基金经理、投资银行家,他们的职业生涯都是从一线销售起步的。
人脉积累: 营业部是你积累客户资源和行业人脉的最佳起点。你服务过的客户,你的同事,你的领导,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理解: 尤其是在国内头部券商的营业部,你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散户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市场特点。这对于未来想在中国金融市场深耕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当然,营业部也有它的挑战和劣势:

初期薪资可能不高: 刚进营业部,尤其是基层岗位,薪资可能不如一些光鲜亮丽的岗位。很多时候会和业绩挂钩,初期可能以底薪加提成的方式。
工作强度大,压力大: 销售岗位嘛,业绩是硬道理。你需要不断地去开发客户,维护客户,完成公司的考核指标,压力可想而知。
可能相对“枯燥”: 日复一日地处理客户交易、回答客户疑问,对于追求高层次研究和策略的你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重复和缺乏挑战性。
职业天花板(相对而言): 如果你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客户服务和销售层面,那么职业发展可能会遇到瓶颈。但如果你能从中脱颖而出,做到客户经理、营业部负责人,或者转向更核心的业务部门,那又是另一番天地。

接下来,我们看看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

这个听起来就比较时髦了,也更贴近我们金融学习的“专业”范畴。互联网公司做融资,通常是指为公司自身融资,或者为平台上的商户、用户提供融资相关的服务。

接触到最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创新的前沿阵地,你能接触到各种新颖的商业模式,了解它们如何产生现金流、如何扩张。
直接参与公司战略: 融资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融资岗,你可能需要参与到公司融资计划的制定、与投资机构的沟通对接、估值谈判等关键环节中,能够直接感受到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学习到公司运营的“钱”景: 你会非常直接地了解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如何实现盈利增长,如何管理资本。这对于理解一家企业的生命力非常有帮助。
学习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无论是IPO、再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你都需要与投资银行、VC、PE等机构打交道。你学习如何制作专业的融资演示文稿(Pitch Deck),如何进行财务预测,如何回答投资人的各种刁钻问题。
可能更具“科技感”和“数据驱动”的特点: 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化程度很高,你的工作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来支撑融资决策。
相对更有“成长性”和“高薪”的预期: 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往往发展迅速,公司的估值和业务规模都在不断放大,作为其中的一员,你的薪资和职业发展也可能迎来“暴击”。

但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也并非没有坑:

对金融背景的要求可能不那么纯粹: 有些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更看重的是商业谈判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或者对特定行业(如游戏、电商、社交媒体等)的理解。纯粹的金融理论知识可能用不上那么多,更多是实践应用。
公司本身的风险: 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竞争激烈。一旦公司经营不善,面临裁员或者业务收缩,你的职位也可能不稳定。而且,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持续的融资需求。
工作内容可能不如预期: 有时你以为的融资岗是高大上的战略规划,实际工作中可能更多的是行政性的对接工作,比如跑流程、收集资料、准备会议材料等等。
金融“内功”可能修炼不足: 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需求往往是围绕着其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展开的,可能不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会深入到复杂的金融工具、产品定价、风险建模等层面。如果你未来想深入金融研究或咨询,这里提供的金融“内功”可能不如在券商或投行那么扎实。
“风口”上的不确定性: 有些互联网公司的融资机会是依赖于特定的“风口”,一旦风口过去,或者行业政策变化,融资难度和公司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到底怎么选?我们来做个“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简化版,结合你的情况来思考:

如果你选择广发证券营业部:

优势: 扎实的金融业务基础,直接的市场经验,宝贵的客户资源和人脉积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
劣势: 初期收入可能不高,工作可能相对枯燥,职业天花板需要自己打破。
机会: 从基层向上发展,成为资深客户经理、理财专家,或者通过内部调岗进入更核心的业务部门,成为优秀的投资顾问、经纪业务负责人,甚至积累客户资源后自己创业。
威胁: 金融行情持续低迷可能影响业务发展和收入;行业竞争激烈,需要持续提升自我才能脱颖而出。

如果你选择互联网公司融资岗:

优势: 接触前沿商业模式,参与公司战略,高薪高成长的可能性,学习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实操。
劣势: 金融“内功”可能修炼不足,公司经营风险,工作内容可能不如预期。
机会: 抓住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红利,成为公司核心业务人员,甚至转型为投资人(VC/PE)或者创业。
威胁: 互联网行业变化快,政策风险,公司业务模式可能过时,市场竞争激烈。

现在,你需要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

1. 你的长期职业目标是什么?
你想成为一个纯粹的金融专家,深入研究投资策略,管理资产,还是更倾向于在企业端参与公司的战略发展,连接资本市场?
你未来想成为一个“金融从业者”,还是一个懂金融的“商业人才”?
2. 你更看重什么?
是学习最扎实的金融“基本功”,即使初期辛苦一些?
还是更看重参与前沿业务,享受高成长性,即使金融理论的应用可能不那么纯粹?
3. 你的风险偏好如何?
营业部的稳定性相对高一些(至少在公司层面),但收入和发展需要靠自己努力。
互联网公司机会多,但风险也大,可能一夜之间风生水起,也可能迅速跌落。
4. 你对哪个领域更感兴趣?
你对股市、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本身更感兴趣,还是对科技、消费、医疗等具体行业及其商业模式更感兴趣?
5. 你愿意为学习付出什么?
你愿意花时间去拜访客户、维护关系,还是更愿意花时间去分析数据、梳理商业逻辑?

给你的几点具体建议:

别怕“卖房子卖股票”: 很多人对券商营业部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就是卖产品。但好的营业部,尤其是大型券商的优秀营业部,是培养金融人才的摇篮。你遇到的客户可能就是未来的大老板、大股东,你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而且,你可以主动去争取做更具研究性的工作,比如市场分析报告的撰写、客户投资组合的优化建议等。
互联网融资岗要看具体公司和团队: 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其融资岗的工作内容和对金融背景的要求差异巨大。尽量去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发展阶段、团队构成以及你将负责的具体工作。是为公司整体融资,还是为某个业务线融资?是和外部投行对接,还是内部管理资金?
积极拓展人脉,多去了解: 利用校友资源,联系学长学姐,无论是广发证券的还是在互联网公司做融资的。约他们喝杯咖啡,听听他们的真实工作体验,了解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有什么建议。这是最直接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
机会成本的考量: 选择一个岗位,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你要想清楚,你选择的这条路,是否能让你在五年甚至十年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符合你的职业理想。
“惨”是暂时的,心态很重要: 今年行情不好,很多毕业生都有类似的感受。这恰恰是一个让你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职业道路的好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惨”而病急乱投医。

最终的决定权在你。 这两个岗位都可能为你打开职业生涯的另一扇门,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经营它,如何从中汲取养分,如何将其转化为你走向更高平台的跳板。

如果是我,我会更倾向于先在广发证券营业部积累一定的市场和客户经验,因为这就像打地基,虽然辛苦,但基础牢固。在此期间,我也会积极关注互联网公司的动态,如果遇到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可以考虑转型。反之,如果你对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感兴趣,并且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公司和平台,那么直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也能让你快速成长。

最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市场在变,行业在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祝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金融行业是有重度学历歧视的。你不用强调自己是“金融硕士”,现在稍微像样一点的金融岗位哪个不是硕士?硕士是金融这一行的起步学历,有的银行里做柜员都要求是硕士。

关键是你这个硕士文凭是哪个学校的?不同学校的硕士千差万别。

不要求你非得清北复交吧,最起码你也得是个211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哪怕你是个博士,也过不了啥简历关。金融就是这样的,学历恨不得要让你造火箭,上班就是让你拧螺丝,没办法,谁让这行这么卷呢...........

营业部就别考虑了。全国的证券营业部都是一个性质 ———— 拉人头、搞营销。招你过去就是让你拉客户,然后给客户开户卖基金。培养?基本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每天开开晨会啥的,或者让你象征性的自己看看书籍来学习,他们关心的是你的业绩,根本不care你有啥专业水平。简单来说,证券营业部的工作性质跟保险业务员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叫证券,一个叫保险,干的活都是大同小异的。等你做上个一年半载,每个月都为了开户和销售任务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你身边的亲友很多也会躲着你走,你自己脑补一下自己到处打陌call,到处扫楼时的窘迫......

还有一些招聘广告起名字叫“投资顾问”,也别当回事,跟客户经理是一样的性质,还是拉客户、卖产品、升权益,循环往复。这年头社会招聘的名字取得越玄乎越要小心,我还见过XXX证券营业部大张旗鼓的招“分析师”的。在营业部做分析师?帮老头老太太看MACD线吗?自己去搜搜正儿八经的研究所分析师都在券商的什么部门办公.......

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岗我觉得你要系统的去调查一下,如果调查不出来,自己可以在知乎发个帖问一问,或者去看准网上搜搜已入职员工的评价,多少能够有点帮助。“融资”顾名思义就是要帮公司找钱咯,你有可靠的信贷资源吗?或者熟悉融资工具,比如做过ABS,股权质押啥的?如果都没有,那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用人单位招你过去压榨资源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面试的时候HR拼命挖你的底,要知道你的父母是干啥的,身居何位,就是想通过你的家庭背景来获取利益。

不是我悲观哈,现在市面上至少90%的金融岗位都是挂羊头卖狗肉。销售岗一律都是欲盖弥彰,各种花俏的名字 ———— “投资顾问”“理财经理”“理财顾问”“财富管理顾问”“投资经理”,不管他们怎么叫,都是一回事。如果你本身不是特别外向的性格,也没有从事销售/渠道类工作的热情,同时也没有可靠的资源开拓渠道,那我建议你慎重入行。销售岗一旦你进去了,以后要后悔了想转岗,对不起,你基本转不了了。除非进学校回炉重造,大概率你一辈子都要混在销售圈子里出不去。

还有的人极不负责的跑到网上来鼓吹说 —— 哎呀,销售做得好是很赚钱的,不要觉得销售不好。

销售做的好赚钱这话是不假,关键问题是真的人人都适合做销售吗?如果八成、九成的人都适合做销售,那全国这么多人考研考公是为了啥?销售岗非要研究生才能做?公务员的收入比好的销售要高?这么多人都心知肚明了,不知道为啥还有人非要去趟这个浑水......

着重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可以从财务、计算机、统计等领域着手。建议你先去会计事务所刷刷实习吧,争取把CICPA考过。学校里学的Corporate Finance、Economics那些东西都属于文科金融,除非你院校非常拔尖,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实际生产力的。而别人学数学的、学计算机的、学统计的、学财务会计的,人家搭配相应的实习后,一上来就能建模、能编程、能勾兑和分析数据、能深入理解财务报表,你一个非名校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生产力方面都不占优,所以你只能拿到类销售/资源型的金融岗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