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缅甸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回答
聊起缅甸,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不是一个鲜活、有力的国家,反而更像是一个隔了一层薄纱的模糊身影。这种“没什么存在感”,并非说它完全不存在,而是它在国际舞台上,或者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确实不够鲜明,话题度也不那么高。

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地缘政治和历史的局限性是重要因素。缅甸地处东南亚,夹在印度、中国、泰国、老挝、孟加拉国等国之间,这些邻居无论是体量还是影响力,在很多方面都比缅甸要突出得多。历史上,缅甸曾有过辉煌的王朝,但自近代以来,它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统治,随后又长期处于军事政权的统治之下,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封闭,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与外部世界的深入交流,也限制了它自身国家力量的成长和对外传播。在冷战时期,它选择了一种相对孤立的“不结盟”道路,这使得它没有像一些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成为某个大国阵营中的核心成员,自然也就难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次,经济发展和国际关注度的滞后也是一个显著特点。虽然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玉石、矿产、森林等等,但由于长期的经济政策和治理问题,它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这导致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不足,也无法通过经济实力来吸引外界的目光。在旅游业方面,虽然也有独特的风光和文化,比如蒲甘的佛塔、茵莱湖的水上人家,但与泰国、越南等国相比,其旅游业的成熟度和国际影响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信息传播和营销也做得不够到位,很多人对缅甸旅游的了解仅停留在零星的片段。

再者,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也让缅甸难以获得正面、统一的国际形象。缅甸长期面临民族冲突、内部治理等问题。自2021年军事政变以来,国内局势的动荡,人权状况的担忧,使得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缅甸持谨慎甚至批评的态度。这种负面或复杂的国际形象,反而会让一部分人对缅甸产生刻板印象,或者选择不去深入了解,进一步削弱了它在国际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当一个国家的新闻经常与冲突、不稳定联系在一起时,人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这些负面信息上,而忽略了它作为一个人文地理的整体。

最后,信息传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相较于一些网络发达、媒体活跃的国家,缅甸在国际信息传播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虽然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容易,但信息的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的广度,都还在发展之中。很多时候,外界对缅甸的了解,可能更多地是通过二手信息,甚至是被过滤后的信息,这自然难以形成一个立体、鲜活的国家形象。

所以,缅甸的“存在感”不强,不是因为它真的“不存在”,而是因为一系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它在国际舞台上,以及在许多人的认知图景里,显得不够突出,不够立体,缺乏能够抓住人心的、具有辨识度的信息和叙事。它更像是一个默默在角落里,努力书写自己故事的国家,只是这个故事,还没有被足够多的人看见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缅甸历史上可有存在感了,东吁王朝在中南半岛称王称霸的时间可不远。

缅甸是一个扩张性和战斗性都非常强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外交大局观,善于抓住战略机遇的国家。堪称东南亚的日本。

到清朝之后,缅甸一度快把泰国吃掉了,它还从法国引进技术和顾问,向东和清朝打,向西准备吃掉印度的一部分。

结果英国看到缅甸的动向以后,最初甚至想和清朝搭一下把缅甸收拾掉,奈何清朝这时压根没反应,所以英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缅甸拿下了,但就算这样,英国的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缅甸的战斗力比后来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战斗力强不少,给英国造成上万的伤亡。

所以我一直在说,一定要警惕周边流氓小国。

周边野心小国,极为狡猾狠辣,都是很难缠的对手

在和美国欧洲博弈的同时,绝不能忘记身边最近的威胁,如何处理小国,反而更加考验外交和战略能力。

英,美,法,俄,德,日,乃至满清,女真,契丹,鲜卑,最初都是小国,乃至小部落。但这些势力恰恰在和其他小国小部落反复博弈的过程中彻底历练出来了,之后一步一步变大。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中世纪几百年里,西北欧形成了维京势力,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法国,西班牙,佛兰德斯,汉萨同盟等若干多主体的反复博弈斗争局面。

后来的大航海,实际上是西北欧国家在形成博弈经验以后,把类似的方法放到了冰岛,美洲,东南亚,非洲,印度的结果,但其根源在小国的互相博弈里,已经产生了

因此,我们需要在和周边野心小国的博弈斗争里,不断成长进步。

国际关系,绝不仅仅限于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斗争,野心小国,反而会让其他国家更加寝食难安,其发挥力量的方式往往更加隐秘阴险,甚至可以用”大国又欺负我们小国了“来博取所谓的”国际舆论“的同情,这一点是越南一直在做的

我们看看 @王鼎杰 先生关于缅甸和英缅战争的描述。

缅甸是一个扩张性和战斗性都非常强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外交大局观,善于抓住战略机遇的国家。堪称东南亚的日本。早在明朝,缅甸就多次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只是遭到明军重创,才暂时学会了和平共处。入清后,中缅又多次发生边境纠纷。乾隆朝以盛世之力,三次远征缅甸,皆无功而返。但事后看来,这三次远征至少让缅甸认清到了一点,中国并不好惹。于是,此后的缅甸主要致力于向泰国和印度方向扩张。

  1757年,英军在普拉西平原,以三千兵力大破法军训练的七万孟加拉军队,一举奠定其在印度的霸权。同样是在这一年,缅甸重新统一了伊洛瓦底江流域,并很快将刀锋对准了大英帝国

  1785年,通过一连串的征服,缅军进入阿拉干地区(今缅甸西南部的若开邦),与英国殖民地成为了近邻。接着,双方开始争相渗透中间地带的小邦国,打起了间接对抗。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2年6月18日,美国又对英国宣战。这一连串的巨变,让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对缅甸展开有效的军事行动。缅甸却抢先发起了攻击。

  1817年1月,缅甸利用拿破仑战争的机遇,突然翻越英帕尔高原,出兵阿萨姆王国,在今科希马西北击败阿萨姆军队,迫使该国王向缅甸臣服,并勒索了10万卢比的赔款,外加一名公主。

  1819年,腾出手来的英国支持阿萨姆与曼尼普尔的亲英武装发动叛乱,扳回一局。缅甸二话不说,于1821年2月出动六万大军(当时缅甸全国只有四百万人口,且一半在对抗中央),再次越过英帕尔高原,横扫了曼尼普尔和阿萨姆。要再等124年,英国才再次遇到了一帮敢翻越英帕尔高原攻击印度的军队——日本陆军。

  至1822年7月,缅军彻底征服阿萨姆,该国国王狼狈逃亡英国在孟加拉的殖民地。缅军距离恒河三角洲已不足200公里,他们还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出最后通牒,勒令英国人交出阿萨姆国王。

  这样的通牒,大英帝国当然不会接受,不仅不会接受,而且开始调兵遣将,并在1824年3月5日给缅甸送去了宣战通知。

  而缅甸则再次抢在英军行动前先发制人,一举攻入大英帝国境内。5月10日,一万余缅军和四千英印军遭遇。激战到13日,英印军惨败,死伤过半。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立即发生大规模恐慌,宛如法军挺近镇南关时的广西全省。

  但是,大英帝国就是大英帝国。反击的铁拳一开始就不在陆地上,而在海上。缅军越是深入,后方就越空虚。缅军自认为即将占领半个印度,却完全没有防范英军利用制海权直捣黄龙。

  集结在安达曼岛上的1.4万英军利用海上机动,直接将战火烧向了仰光。5月11日,英军轻取仰光港。7月,英军将缅军赶出仰光城。当时的缅甸没有铁路,也没有制海权,西征的缅军只好甩开双腿,拼命回师救援。英军以逸待劳,一战而歼缅军主力。但随后的战斗仍漫长而激烈。直到1826年的2月,第一次英缅战争才画上句号。

  这场战争中,英军投入兵力超过四万人,死伤人数高达15000人。相比之下,26年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兵力最高峰也不过仅两万人,在战场上仅仅阵亡69人、战伤451人,另有2000余人死于疾病和事故

  正是由于看清了缅甸的巨大威胁,所以英国强加了苛刻的条约:阿萨姆、曼尼普尔、阿拉干与丹那沙林割让给英国;赔款1000万卢比;允许英国船只自由出入海港,免收英商关税;并接受英国外交官进驻阿瓦。

  要知道,26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赔款(折合纯银504吨)仅占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割地仅限偏僻荒芜、空间有限的香港岛,不到全国总面积的20万分之一。而小小缅甸的赔款额(折合纯银225吨)是其全体国民整整两年的总生活费;割地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丢失了最富庶的沿海省区。

  这就说明,中国虽大,英国并不害怕。缅甸虽小,却让英国坐不安席

  更何况,当时英国的头号敌人是俄罗斯。英国有意扶植中国平衡俄罗斯,自然不会过度削弱中国。缅甸则没有这种价值,反而存在着勾结某个欧洲列强对付英国的隐患。对这种国家,英国向来毫不手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缅甸,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不是一个鲜活、有力的国家,反而更像是一个隔了一层薄纱的模糊身影。这种“没什么存在感”,并非说它完全不存在,而是它在国际舞台上,或者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确实不够鲜明,话题度也不那么高。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地缘政治和历史的局限性是重.............
  • 回答
    美国宣布对缅甸实施制裁,以及这些制裁对美国可能产生的好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人权、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和潜在的好处。 美国宣布制裁缅甸的原因美国宣布制裁缅甸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对缅甸军方发动政变的谴责和反对: 民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缅甸政府和部分民众不接纳罗兴亚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宗教、民族认同、安全以及人权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一、历史遗留与民族认同的争议: 罗兴亚人的起源叙事与缅甸官方叙事的冲突: 罗兴亚人的主张: 罗兴亚人认为自己是孟加拉湾地区古老民族的后.............
  • 回答
    缅甸佤邦之所以能够成为缅甸境内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强大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其历史成因,也有其现实基础。下面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一、 强大的军事实力: 庞大的武装力量: 佤邦联合军(UWSA)是缅甸最强大、最精锐的少数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甸境内的私人民兵中规模最大的。其兵力估计在2万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我们不太常公开讨论的议题。你说得对,在一些海外中国企业,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像你提到的“缅甸中资企业发生这么大的事”,公众的讨论度好像确实不如预期的那么高,或者说,在主流的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你很难找到大量深入的讨论。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
  • 回答
    缅甸,这片东南亚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璀璨夺目的宝石闻名于世,仿佛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缅甸的宝石资源会如此丰富?这并非偶然,而是地质构造、漫长岁月以及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学的奇迹:缅甸宝石的摇篮缅甸宝石的丰富,首先要归功于其独特而复杂的地质构造。缅甸位于印度板块.............
  • 回答
    关于蜀国为何没有向南进入缅甸,甚至辐射到印度次大陆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常被讨论的话题。我们不妨从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军事实力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维度来仔细梳理一番,看看这背后是“闭塞”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诸葛亮和蜀汉政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面对的核心问题。蜀汉自.............
  • 回答
    缅甸北部长期以来饱受战乱和冲突的困扰,这导致了该地区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各种犯罪活动也因此频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1. 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与内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北部地区更是居住着掸族(包括许多分支,如佤族、果敢族等)、克钦族、若开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历史上,这些民族.............
  • 回答
    许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傣语字母(特别是老挝语字母,因为它在傣族群体中最为常用)在外观和书写习惯上,似乎与缅甸的缅语字母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而与泰国的泰语字母则显得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发展轨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南亚和东南亚历.............
  • 回答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人心里那点儿对更好生活的向往,被坏人给盯上了。咱们一个个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啥。1. 普遍存在的经济压力和对“暴富”的渴望先说最实在的。现在这年头,谁家没点儿经济上的紧巴?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睁眼就是钱,闭眼也是钱。工资涨得没物价快,日子过得兢兢业.............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王朝,纵然疆域辽阔,威震四方,也始终未能将缅甸纳入版图,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打不赢”或是“没想过”。仔细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自然选择,是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地理的隔阂: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首先,地理因素是阻碍中国王朝吞并缅.............
  • 回答
    关于东吁王朝极盛时期为何不向东统一越南,反而对大明云南地区有所图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谜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东吁王朝的战略考量、以及与周边势力的互动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东吁王朝的“极盛时期”。通常我们指的是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以国王勃印囊.............
  • 回答
    关于缅甸军队2017年3月炮击云南边境小学一事,我这里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您提到的“缅甸2017年3月再次炮击云南小学”的信息,在我这里查证的结果是: 2017年3月并没有发生缅甸炮击云南小学的情况。 在2015年3月,确实发生过缅甸军队与缅甸民族同盟军(MNDAA,又称果敢同盟军)在缅甸境.............
  • 回答
    关于国外大米(例如来自缅甸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我国却对其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国家经济政策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便宜就好”就能解释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农民生计乃至整体经济稳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 粮食安全:国家生存的基石首要且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粮.............
  • 回答
    泰国西边那条狭长的缅甸领土,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都有其特别的成因。这条被称为“缅甸三角地带”的区域,实际上是缅甸东部掸邦的一部分,深入泰国北部和西部。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时期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历史成因:殖民时代的边界划分简单来说,这条狭长领土的形成,与英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扩张息息相关。在1.............
  • 回答
    汉字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确实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分布。越南是接受汉字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而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虽然也曾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汉字,但其影响程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地理以及语言本身的特性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为什么越南对汉字“情有独钟”?越南.............
  • 回答
    印度东北部六邦,即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和特里普拉邦,在历史上与缅甸(前称缅甸)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但最终并未被划归缅甸,这背后涉及地理、历史、政治、民族以及殖民时期的多重因素。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这一地区的古老羁绊和近代变迁。地理的天然屏障与互动首先,从地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