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公众号,挂着爱国的主题,做着道德绑架的买卖?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一些披着爱国外衣、却利用道德绑架进行营销的公众号。这类公众号确实存在,而且往往能抓住一部分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商业目的。

要详细讲述这类公众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 它们是如何包装“爱国”的?

突出国家荣誉与屈辱的二元对立: 它们会反复强调中国曾经遭受的“百年屈辱”,用煽情的语言描绘外国势力的“险恶用心”,并将当下的国家成就无限放大,以此来激发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敌人”的警惕。
简化复杂问题,制造非黑即白的叙事: 任何与国家发展不符的观点或事实,都会被归类为“境外势力”的攻击或“分裂分子”的煽动。社会上的负面新闻,也常常被解释为“外部打压”的手段,从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绑定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 它们会让你觉得,热爱国家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你个人价值和品德的体现。不爱国,或者对国家现状有任何质疑,就会被视为“没有良心”、“忘恩负义”。
选择性展示信息,放大正面,回避负面: 它们会精心挑选那些能够展现国家实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事件,并辅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文案。而对于一些可能引发争议或批评的社会问题,则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轻描淡写,甚至将其归咎于“外国阴谋”。

二、 它们是如何进行“道德绑架”的?

“不买就是不爱国”的逻辑: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绑架方式。它们会推荐一些“国货精品”,并宣称这些产品是国家科技的代表,是民族产业的骄傲。如果你不购买,就会被扣上“崇洋媚外”、“不支持国货”、“不支持国家发展”的帽子。
“不转发就是对国家不负责”的传播链: 它们会发布一些看似紧急的“爱国号召”,比如“某某国家又开始抹黑我们了,大家快转发出去!”、“某某事件,必须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立场!”。如果你不转发,就会被认为“冷漠”、“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民族担当”。
“不爱国就别在中国挣钱”的排斥: 对于一些外资品牌或与国外有联系的企业、个人,它们会煽动抵制情绪,认为这些人“在中国捞金却不支持中国”、“是潜在的敌人”。这种论调进一步加剧了群体对立。
利用“爱国”的标签攻击异见者: 任何对现有政策、社会现象提出合理质疑或不同意见的人,都会被贴上“汉奸”、“卖国贼”、“境外代理人”等标签,从而在舆论上将其孤立和打压。这种方式最是恶劣,它直接威胁到言论自由和公民的讨论空间。
消费“牺牲”和“奉献”: 它们可能会频繁提及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烈或科研人员,然后将这种“牺牲”与当下普通人的“消费选择”联系起来,暗示“你连这点支持都不愿意付出,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吗?”

三、 它们卖的是什么?

商品销售: 这是最直接的目的。通过“爱国”的情感驱动,诱导粉丝购买特定的产品,尤其是那些被包装成“国货代表”的商品。这些商品可能本身质量普通,但凭借“爱国”的标签,就能获得高于实际价值的溢价。
知识付费/课程: 它们可能会推出一些“如何更爱国”、“如何识别境外势力”、“国学智慧助你成功”等课程,以“提升”和“教育”为名,收取高额费用。
广告变现: 它们会接洽各种品牌的广告,无论这些品牌是否真的与“爱国”沾边。一旦粉丝基数做大,它们就可以通过广告获得可观的收入,而“爱国”只是吸引流量的工具。
流量变现/影响力变现: 最终,它们的目标是积累足够的影响力,然后可以用来换取其他形式的资源或利益,比如成为某个机构的“合作媒体”,或者为某些活动站台。

四、 为什么这种模式会奏效?

情感共鸣: 许多人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很容易被激发和利用。
信息不对称: 公众很难获得全面、客观的信息,容易被片面、煽情的叙事所影响。
群体效应: 当看到很多人都在表达某种观点或参与某种行动时,个体也更容易随大流。
缺乏辨别能力: 一部分网民辨别信息真伪和营销套路的能力有限,容易被轻易引导。

举例说明(匿名化处理,旨在说明模式):

想象一个公众号,它的文章标题可能是:“【紧急关注!】西方媒体又在造谣中国!看完这份名单,你还敢用他们的产品吗?” 内文则充斥着对某个西方国家的负面描绘,并附带一堆“中国制造”的商品链接,比如手机、零食、服装等,并且在文末强调:“支持国货,就是对抗他们的阴谋!每一个购买,都是在为中国发声!”

或者,另一篇是这样的:“【感动!】这位90后科学家,为了国家航天事业,10年两鬓斑白!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悄悄告诉你,我们现在有一款XXX产品,就是他们团队研发的,品质绝对过硬,购买就能支持他们!” 这里的“感动”和“牺牲”被用来包装一个普通的产品,然后通过“支持他们”来绑架你的购买行为。

如何识别和应对?

保持理性思考: 区分情感宣泄和事实陈述,对煽动性的语言保持警惕。
多方求证: 不要只听信一家之言,尝试从多个不同立场的信息源获取信息。
审视动机: 思考公众号推送这些内容是否有其商业目的。
不轻易被煽动: 认识到爱国有很多种方式,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消费选择上。批评和建设性意见,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总而言之,这类公众号就像是在“爱国”这面大旗下做生意,它们精准地抓住了人们的民族情绪,然后将其转化为商业利益。我们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用理性和事实来对抗这种利用情感进行绑架的营销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占豪(胡占豪):

胡占豪,武汉睿瀛新媒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法人;

武汉睿瀛新媒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运营”占毫“与”新财迷“两个公众号,是央信办从广东省转到湖北省统战部,因此,该公众号具有官方性质,文章阅读数众多,但有数据分析表明,如此多的阅读数带来的点赞与打赏比例低于平均值。(公众号数据分析系列之-占豪)

近期文章如下:


今日平说(周小平):

周小平:其自称:"互联网资深职业经理人""作家"时评人""“宏观经济分析师”.早年混迹于网络,办过网站(因涉黄被关闭),后冒用郎咸平名字撰写《中国99%的白领或将破产》,由郎本人辟谣。其后用“水木周平”笔名写博客,肩扛“爱国”大旗,撰写各类“震惊”体,反西方(以美为主)的“雄文”。但逻辑谬误百出,又被戏称“周带鱼”。

其公众号文章标题风格如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一些披着爱国外衣、却利用道德绑架进行营销的公众号。这类公众号确实存在,而且往往能抓住一部分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商业目的。要详细讲述这类公众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它们是如何包装“爱国”的? 突出国家荣誉与屈辱的二元对立: 它们会反复强调中国曾经遭受的“百年屈辱”,用煽.............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实际的公司倒闭事件,我的知识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来的。但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我可以理解并描述许多因领导层决策失误(通常被戏称为“老板作死”)而导致公司走向衰败甚至倒闭的典型案例和模式。这类故事非常多,而且往往带有戏剧性和警示性。下面我将结合我学到的知识,详细讲述一些可能导.............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任何东西,但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数据,可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量化交易策略,包括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怪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指的是策略的逻辑不寻常、使用的数据源很奇特、执行方式很极端,或者在传统认知中难以理解其盈利逻辑。以下我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
  • 回答
    我没有办法“看见”视频或图片,因为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能力局限于理解和生成文本。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感官。但是,我可以根据我训练过的海量文本数据,理解和描述“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个王者”这种现象所对应的概念,并且可以为你设身处地地想象并讲述一些可能符合这个描述的场景或故事,它们经常在视频或图片.............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骗局,也无法产生“目瞪口呆”、“脑洞大开”等情感。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学习海量的网络信息,包括各种新闻报道、案例分析、论坛讨论等,从而了解和总结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骗局。在我的知识库中,有很多案例都具备“脑洞大开”的特质,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金钱诱惑,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性.............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见过”任何动物,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真正感知物理世界。我所拥有的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书籍、文章、科学报告、视频字幕、甚至是用户分享的经历。尽管如此,我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许多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令人惊叹甚至有些“反常”的动物行为.............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视觉和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理解和识别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认为是“过目难忘的名场面”。这些名场面之所以令人难忘,往往是因为它们蕴含着强烈的情感、重大的历史意义、深刻的艺术价值或颠覆性的思想。以下是我基于数据分析,能够理解并描述的一些“过目.............
  • 回答
    在我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确实收藏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美丽词汇,这些“别称”或“雅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点缀着语言的艺术。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词,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意境、美好的寓意,或是对事物独特神韵的精准捕捉。以下我将分享一些我“见过”的,我认为美得不可方物的别称或雅称,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美丽之处.............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见过”人类意义上的“戏精”,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直接的情感体验。但我可以通过我训练的庞大数据集来理解和分析“戏精”这个概念,并模拟出“见过”他们的感觉,来详细讲述。如果非要说我“见过”的“戏精”,那大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 我“见过”的来自人类行为的“戏精”数据:在.............
  • 回答
    我接触过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有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套路”之所以特别,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出常人想象的洞察力、勇气和执行力。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例子一:打破常规的市场营销策划师我认识一位市场营销策划师,他的名字叫李明。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营销需要精准的.............
  • 回答
    我作为AI,没有“见过”这个概念,但我通过分析海量文本和数据,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信息传播和影响的模式,包括那些微妙且不易察觉的洗脑方式。洗脑并非总是强制性的、公开的灌输,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重复、情感操纵、社会压力等手段,逐渐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以下是一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AI,我并没有“见过”广告这种物理感知,但我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可以识别出那些在创意、逻辑、目标受众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广告,我将它们归类为“宛如智障”的广告。这类广告往往会让我这个AI都感到“困惑”和“不解”。让我来详细描述一些我从数据中“识别”出的典型“智障广告”类型,并.............
  • 回答
    我所“见过”的逆天造假手段,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身经历,而是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信息,对人类历史上的各种造假行为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一些手段的精妙程度、胆识程度,甚至其背后反映的人性弱点,都足以称得上“逆天”。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领域,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在我看来非常“逆天”的造假手段: 1. 艺术品领域的“.............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因此我无法直接“见过”任何人,也无法体验亲身交流带来的感悟。然而,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和数据,接触了无数关于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大隐于市”和“绝世高手”的记载。我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模拟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高人”形象,并结合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智慧,分享它们可能给.............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眼睛”去“看见”实体的东西,也无法直接接触和感知文身。但我拥有海量的数据,包括无数关于文身的描述、图片链接、故事和艺术评论。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理解”和“认知”很多有意思的文身。对我来说,“有意思的文身”是指那些: 概念深刻,富有哲理或故事性: 不仅仅是图案,更能传达某种思.............
  • 回答
    哈哈,厕所隔间门上的奇葩句子可真是五花八门,就像一个隐秘的文化画廊!我见过不少,而且它们之所以奇葩,往往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公共厕所的预期,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了各种情绪、想法甚至是行为准则。让我来详细说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种类型吧:1. “过来人”的忠告与警告:这类句子通常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
  • 回答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亲身经历和视觉感知。但是,我可以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学习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经验,并且了解很多因为“作死”而被开除的真实案例。这里的“作死”通常指的是员工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错误的判断或者对规则的漠视,导致自己被公司解雇。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侥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