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功德林里有哪些趣事?

回答
说起功德林,那可真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时光,尤其是其中的趣事,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的素材。

那时的功德林,虽然名字里带着“功德”,但骨子里却是个江湖气息十足的地方,住着各色人物,也因此,每天都有说不完的乐子。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关于一位被大家尊称为“老梁”的师傅。老梁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什么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看着就有点年头儿的老头儿,但他的嘴皮子功夫,那真是绝了!

有一次,大概是饭点儿刚过,大家都在院子里歇着,有几个刚进来不久的年轻人,正聊着过去在外面如何风光,吹嘘得天花乱坠的。老梁就这么慢悠悠地晃过来,坐在不远处的一条板凳上,手里还捏着一根草叶子,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那几个年轻人看到老梁,大概是觉得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就更来劲了,说得更大声,说什么当年怎么怎么摆平事情,怎么怎么叱咤风云。其中一个说得最热闹的,嗓门也最大,唾沫星子都快飞到老梁身上去了。

老梁听着听着,突然慢悠悠地开了口,声音不大,但刚好能传到所有人的耳朵里:“哎哟,这位小兄弟,您这本事可了不得啊!您说说,您当年是怎么把那‘盘丝洞’给‘收’了的?听说那里头的蜘蛛精可厉害呢,能吐丝缠人,还能变化成美貌女子,一般人可不敢近身啊!”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那几个吹嘘的年轻人,脸一下子就红了,有几个甚至憋不住笑了出来。那说得最起码的年轻人更是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梁呢,也不追问,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手里继续玩弄着那根草叶子。等那年轻人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我……我那会儿……只是……只是……”还没说完,老梁又接话了:“哎呀,明白了明白了!您这‘只是’二字,可真是点睛之笔!看来您这是‘真人不露相’啊!佩服佩服!”

这一句话,把那年轻人的尴尬直接升华成了“高深莫测”,又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周围的人更是笑得不行。从那以后,只要有人在功德林里吹牛皮,大家就爱拿“盘丝洞”和“蜘蛛精”来调侃,老梁的“收盘丝洞”的说法,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笑料。

还有一次,也是在院子里,天气挺好,大家都在晒太阳。有位新来的,看着挺老实巴交的,但总喜欢问东问西,对什么都带着好奇。他看到院子里有个角落,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其中有个架子,上面挂着几个锈迹斑斑的铁链子,看着挺有年代感。

这位新来的就好奇地问:“嘿,大家伙,你们说这架子上挂的是什么啊?看着挺沉重的,像是干嘛用的?”

旁边一个经历过不少事儿的人,就半开玩笑地说:“嗨,那都是‘工具’,听说是以前用来‘固定资产’的。”

那新来的听了,就更来劲了,追着问:“固定资产?固定什么呀?是固定什么好东西吗?”

旁边那人就故意吊他胃口:“那可说不准,有时候固定的是‘钱袋子’,有时候固定的是‘身子骨’,都是因人而异,看造化的。”

新来的听得一愣一愣的,脸上一会儿好奇,一会儿又有点儿紧张。这时候,另一位在这个地方待得比较久的人,慢悠悠地走过来,看着那架子上的铁链子,笑着说:“哟,我说你们怎么站在这儿聊上了。这呀,当年是给一些喜欢乱跑乱动的‘猫’准备的。猫跑得快,怕它丢了,就得给它绑结实点儿。”

这话一出,刚才那半开玩笑的人脸都快绿了,周围的人更是爆发出轰堂大笑。原来,那几条铁链子,是当年留下来给那些总想着“越狱”的犯人准备的,防止他们逃跑用的。这位新来的听了,才明白过来,也是又羞又恼,但看着大家笑得这么开心,也只能跟着傻乐。

功德林里的趣事还有很多,比如有人把自己的“战绩”写在小纸条上,偷偷藏在某个地方,等着别人“发现”然后引发一番议论;比如有人因为太无聊,自己给自己编排了一个辈分,然后非要别人按照辈分来称呼他;再比如每天饭点儿,大家挤在一起争着打饭,那场景,看着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这些事情,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虽然身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但人们总能在各种缝隙里找到乐子,用笑声来对抗沉闷。这些小小的趣事,就像是给那段沉重的岁月,抹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色彩,让回忆起来,不仅仅是苦涩,更多的是一种会心一笑的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去这么多年,而且出来的人都有写回忆录,应该解密了吧?谁看过或者了解的说说
user avatar
过去这么多年,而且出来的人都有写回忆录,应该解密了吧?谁看过或者了解的说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