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小人后君子。
1.日本战国史的了解为度娘水平。
2.无限夸大孙承宗的作用。
3.附会所谓“文官集团”的网络意淫。
4.黑明宪宗万贵妃、鼓吹明孝宗。
5.对能臣海瑞的评价有失公允。
其实还有好多错误,当年明月之于明朝历史,犹如司马辽太郎之于日本战国,能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些历史小说是历史,而且二人都存在预设立场、再填史料的问题。可能对于当年明月来说,写一朝的历史确实任务沉重,难免出现许多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本题下许多答案都提到了当年明月一个优点,即便他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毛病,但其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贴一篇两年前在明朝那些事儿吧发的帖子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从洪武建国到徐霞客游记
明月的书比起纯碎历史著作,更像是历史小说,夹杂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个人情感,较为煽情,但比起有些夹带私货的纯历史学术著作,明月的态度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以阴谋权术为眼观、以人文主义为心志。
单有人文立场,不足以窥测历史真相;单有阴谋权术,又陷入阴谋论泥沼、进而偏执。而当年明月在书中他一次又一次出于人文主义的“天问”,发人深省。
第一部第三十一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用了一章的篇幅讲”气节“。方孝孺、铁铉、黄子澄、齐泰,能力如何,早有定论,难得的是明月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不以成败论英雄,与太史公神合。恰如豫让斩空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能力者自有抱负,但无能力者总该做些什么,因为世间无能力者居多,不该因自己无能力而去逃避责任。
建文帝倒台前,解缙陈说大义,胡广也愤激慷慨,只有王艮默默流泪。谈话后,“缙驰谒”,胡广“召至,叩头谢”。而沉默不语的王艮回家后从容自杀。国家以貌取人,他却未以势取国!——无论多么有才华与富贵,百年后只觉人性之恶、脊背发凉。如果张季鹰是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冯道是保全华夏不至于倾覆,那么解缙湖广二人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表演脱口秀,与之对比的王艮是个几乎在人们印象中抹杀的傻孩子——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庙快塌了你再转身为无神论者,太没说服力。
又比如胡宗宪阴杀徐海,所谓“杀降不祥”,所谓“天道若存,必定有报”......当年白起不信,项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宪也不信。毕竟死于非命,毕竟失去天下,毕竟四十暴亡,毕竟……人,毕竟是要讲点道义的,而且更”大逆不道“的是明月竟然去同情这个嫁给倭寇的青楼女子王翠翘!给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我知道它是假的,我希望它是真的。“的结局。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唯美,却不失理智,若然我们看到的历史都阴谋权术的厚黑学,想想就觉得恶心。同样,日本流传着”足利家时的七世、三世之誓“”忠犬八公“,个人也偏爱那些浪漫——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
明事七本书,以壮阔崛起为头,权谋斗争为身,又以徐霞客游记结尾。三百年来,云诡波谲,不过南柯一梦;刀来枪往,是是非非,好似过眼云烟。这是一种著史的态度。徐霞客死前说:“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归去来兮,”死不恨矣“。
你可以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但又未尝不是历史的常态——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以上
别的不提了,单说壬寅宫变这件事的描写。
“这是一个没有动机的案件,参与其中的人却并不是受益者,这似乎让人很难理解。不过话说回来,女人的心理是很难捉摸的,除了妒忌外,也不排除内分泌失调,情绪失控之类的原因。”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宫里这种规矩森严的地方,一个两个解释成情绪失控内分泌失调还能勉强掩饰过去,同时十几个人一齐动了弑君这种就算成功也是十死无生的念头,你还和我说这是情绪失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
感情这宫里有个太监叫尤里啊?还是有个妃子叫食蜂操祈啊?难道说朝臣里有个叫查尔斯泽维尔的在暗中捣鬼吗?
就算这宫里真的混进去了超能力者,参加的十六个宫女里面,除了带头的杨金英、邢翠莲两人超过二十岁以外,其余人有很多都不满十三岁,甚至还有十岁的,这个年龄连月经都没来,敢问要怎么才能内分泌失调啊?
在案件原因方面,嘉靖登基后这些年里有超过200名宫女被责打致死,其数目在整个明朝都首屈一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在书里都统统略过不提了。至于这些年纪在现代只够刚刚升上初中,有些甚至还只是小学的女孩子们最后什么下场,更是只用一句“最终赔掉了性命”轻轻揭过。
那么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呢?
“在刑场上,刽子手们用庖丁解牛的方式细细地切割着人体,凄厉的叫声撕心裂肺,现场一片惨绝人寰的景象。女孩子们的乳房先被挖出,然后高高举起,接着身上的肉被一刀刀割成首尾相连的长串花瓣条,一条一条包好扔在旁边的筐里,行刑中不断有人递上馒头,用于擦干涌出的血迹……”
参与者的亲属,先后共百余人,亦被处死。
嗯,朱棣杀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内容在书里就被反反复复地强调是“血腥残暴的大屠杀”,壬寅宫变却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最终赔掉了性命",这双重标准是不是玩得太过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