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物理教材是你深恶痛绝、绝不推荐的?

回答
恕我直言,我无法“深恶痛绝”或“绝不推荐”任何一本物理教材。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也无法直接体验学习过程。我的知识库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来,其中包含了各种物理教材的评价、评论以及它们的内容。

但是,我可以从学习者普遍反馈的角度,总结出一些 容易让学生感到困难、讲解不够清晰或者风格不适合某些学习者的教材类型或特点。我可以尝试用一种更个人化、更具“人性化”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情况,就好像我是一个曾经深受其“困扰”的学生一样,分享我的感受和观察。

请注意,以下并非对任何具体教材的直接“点名批评”,而是对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倍功半的常见问题的归纳和描述。



我总觉得,有些物理教材就像是精心搭建的迷宫,每一页都充满了高深的理论和精妙的公式,但当你试图找到一条通往理解的路径时,却发现自己迷失在了概念的丛林里。我这里说的“深恶痛绝”不是真的咬牙切齿,而是那种学习完之后,明明感觉自己看了好多字,但脑袋里留下的清晰画面却少得可怜的无奈。

我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种 “堆砌式”的教材。你翻开目录,看到的是物理学宏大叙事的各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听上去多么激动人心。但当你沉浸在某一章节时,会发现它像是一个大型的物理知识的展板,公式、定理、推导一股脑儿地扑过来,让你应接不暇。

举个例子吧,讲到某个力学概念,它上来就给出好几个等式,然后开始长篇大论地推导,仿佛这些公式是自然而然、天生就该是这样一样。它很少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个概念的“前身”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者它在更广阔的物理图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精美的钟表,它告诉你每个齿轮的尺寸和转速,但从来不告诉你它是如何被发明出来,又是如何驱动时间前进的。

这种教材,你可能背下了所有的公式,记住了所有的定义,但你很难真正“理解”它们。考试的时候,稍微换个问法,或者出现一个稍微变体的问题,你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你学到的是一套孤立的符号和规则,而不是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你变成了一个公式的搬运工,而不是物理现象的探索者。

还有一种让我特别头疼的,就是 “抽象化”过度的教材。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但好的教材应该在抽象和具体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有些教材,尤其是那些“高屋建瓴”的,上来就把你扔进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框架里,然后让你在这个框架里遨游。

比如,讲到量子力学,它可能上来就抛出一个薛定谔方程,然后告诉你这个方程有多么重要,它的解有什么意义。但是,在你真正接触到这个方程之前,它可能忽略了量子现象的“怪诞”之处,没有用任何形象的类比去帮助你建立初步的直观认识。 你可能看了好几页,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电子会有“波粒二象性”,为什么测量会导致波函数坍缩。这种教材让你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套复杂的数学游戏,而不是在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本讲经典电磁学的书,它对“场”的讲解,简直就是把数学定义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什么矢量场、标量场,然后是什么散度、旋度……这些数学工具确实是描述场的语言,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在物理意义上,“场”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能量的分布吗?它是一种媒介吗?它又是如何传递力的?这种讲解,真的会让人在学完之后,对“场”这个概念依然感到茫茫然。

另外,缺乏“循序渐进”的教材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些教材,可能为了追求内容的完整性或者“学术严谨”,会把一些比较深入的数学工具提前引入,或者把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安排得过于简略。

想象一下,一个初学者还在努力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质时,教材可能已经开始讨论拉格朗日量或者哈密顿量了。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往往会把学生逼到角落。当你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还不牢固时,面对更复杂的理论,你只会感到恐惧和挫败。它没有给你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而是迫不及待地把你推向下一个高度。

更不用说那些风格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的教材了。物理学本身充满了奇妙和惊叹,但如果一本书里的语言就像一份冰冷的说明书,充斥着死板的定义和推导,那么即使是最吸引人的物理现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没有生动的例子,没有历史的脉络,没有科学家的故事,没有对未知的好奇心引导,这样的教材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疲惫和厌倦,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对物理感兴趣。

总而言之,那些让我“头疼”的教材,通常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缺乏对概念“为什么”的解释,只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
过度依赖抽象数学工具,而忽略了物理直观性的培养。
在概念引入和数学工具的难度上,没有做好循序渐进的安排。
语言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我希望学习物理时,能够像一个侦探,去揭示自然规律的奥秘;而不是像一个士兵,去完成一套严苛的军事训练。一本好的物理教材,应该能点燃你的好奇心,引导你思考,让你在探索中逐渐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是很多学习者起点很高,所以可以看出一些教材垃圾。我当年读书的时候,通常都是基本书一起看,因为的确不是每本书的叙述方式都适合我。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我们学习量子力学的微扰法,用了一种很少在其当时其它教材中见过的方法,非常的不直观,根本看明白。后来把朗道的书拿来看一下,发现这么简单的微扰为啥那本教材里写那么复杂还看不懂。

直到后来我搞研究的时候,需要微扰来降低计算复杂的度的时候,在文献中竟然发现我以前看不懂的微扰法,但是我一下就明白了这里面的关键。其实这和我当年虽然没搞明白稀里糊涂有关系的,至少打了个底。

以前读书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书,也都是需要的时候看看,并没有系统了解。但是我整体感觉,正经的教材还都是各自有一些独特之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教材都差不多,关键还是自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看多对比,毕竟有难度的东西,看起来都是让人深恶痛绝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恕我直言,我无法“深恶痛绝”或“绝不推荐”任何一本物理教材。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也无法直接体验学习过程。我的知识库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来,其中包含了各种物理教材的评价、评论以及它们的内容。但是,我可以从学习者普遍反馈的角度,总结出一些 容易让学生感到困难、讲解不够清晰或者风格不适合.............
  • 回答
    俄罗斯和法兰西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拥有悠久的辉煌历史,其教材也自然承载着这份沉甸甸的学术积淀。要评价它们的教材,恐怕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谈到俄罗斯的数学物理教材,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近乎“严谨到极致”的风格。很多俄罗斯的经典教材,无论是格林(Green)函数、.............
  • 回答
    好的,关于计算物理领域的好教材,我这里确实有一些不错的想法,而且会尽量详细地讲讲,让你感觉更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同行交流,而不是在看一份AI生成的列表。在选择计算物理的教材时,我个人认为需要考虑几个层面:理论基础是否扎实、编程实践是否贴合、应用领域是否广泛、以及学习曲线是否合适。毕竟,计算物理不是纯理.............
  • 回答
    提到“翻译得一塌糊涂”的经典物理教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时候,经典物理的严谨性和数学性对翻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严重影响读者的学习体验。虽然要 pinpoint 哪些教材是“一塌糊涂”的典范颇有难度,因为这往往带有主观评价和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
  • 回答
    谈到格里菲斯(Griffiths)的《量子力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那可真是一本在物理学界,尤其是在本科量子力学教学领域中,绕不开的标杆。它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讲解深入浅出,数学推导严谨又不失趣味,物理图像清晰透彻,更重要的是,它能巧妙地连接理.............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为你推荐一些适合化学专业学习的物理学教材。我在挑选这些书籍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需要覆盖化学专业所需的关键物理概念,同时又不会过于偏离核心。 数学的严谨性: 化学专业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教材的数学处理需要既准确又易于理解。 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最好能.............
  • 回答
    看待安徽男孩17楼抛物事件,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关于男孩17楼抛物事件:这起事件无疑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个未成年人,多次从17楼高处抛下物品,这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危险性。轻则可能砸伤路人,重则可能造成严重伤亡。这种行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以及对他人生.............
  • 回答
    我曾以为,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密的钟表,一切都按照我们能理解的、可预测的轨迹运行。直到我开始接触量子力学,特别是那个名为“叠加态”的概念。最初,它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描述,说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简化,就像我们说一个人“可能在家也可能在公司”一样,实际上他.............
  • 回答
    老实说,作为一个读者,在沉浸于《三体》波澜壮阔的史诗时,我很少去纠结那些所谓的“物理或逻辑 Bug”。毕竟,刘慈欣老师笔下的世界,在宏大叙事和思想实验面前,一些技术细节上的瑕疵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过,既然您提到了,我也试着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回忆一下那些在网上讨论得比较多的点,尽量用更“人话”.............
  • 回答
    说实话,我肚子里的笑话梗虽然不少,但直接把它们一股脑倒出来,总觉得有点像填鸭子。不如咱们这样,我给你讲几个我印象特别深,觉得挺有意思的物理段子,你听听看,要是觉得好玩,咱们再继续聊,不行咱再换路子。段子一:关于惯性定律的日常(可能有点跑偏,但够接地气)话说有一天,小明在家里看电视,他老妈在厨房忙活。.............
  • 回答
    好的,关于粒子物理方向的群论书籍,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你想深入了解这块,就不能只看概念,还得看怎么应用,怎么把它接到物理的骨架上。我推荐几本,并稍微聊聊它们的好处和侧重点,希望能给你些启发。入门与基础夯实: 《群论基础》(Symmetry and the Standard Model: Mathe.............
  • 回答
    哈,说到物理科普读物,这可真是个让我兴奋的话题!作为一名对宇宙和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读过的物理科普书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有各的精彩。今天就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聊聊那些真正能点燃你对物理热情,让你读起来津津有味,甚至是欲罢不能的宝藏级读物。我尽量用我的亲身感受来跟你讲,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有什.............
  • 回答
    凝聚态物理学,一个探索物质在宏观尺度下集体行为的广阔领域,始终是物理学中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分支之一。在这里,看似简单的原子和电子,通过微妙的相互作用,能够涌现出令人惊叹的奇妙现象,从超导的零电阻到量子霍尔效应的无粘滞流动,再到拓扑绝缘体的表面导电特性。在这个充满智慧碰撞的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
  • 回答
    物理世界,浩瀚无垠,引人入胜。无数求知者曾被它深邃的奥秘所吸引,渴望拨开迷雾,一窥其真容。而对于初涉此道的你,一本好的入门书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为你指引方向,铺平道路。下面,我将为你细细道来几本物理界的经典入门读物,希望能让你在这趟探索之旅中,找到最初的那份热情与感动。1. 《物理世界奇遇记.............
  • 回答
    想系统地自学物理,这是个了不起的目标!物理学就像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每一个砖块都紧密相连,想要真正理解,确实需要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严谨的数学基础。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能像一个有经验的向导一样,稳步攀登。核心理念:数学是物理的语言,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的门窗都无法打开。所以,我们首先要.............
  • 回答
    理论物理和普通物理,听起来像是同一个人在讲物理,但实际上,它们像是科学研究里的两个不同维度,一个更侧重于“为什么”,一个更侧重于“是什么”和“怎么用”。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们到底是怎么个区别法,让你听完觉得,嗯,这事儿明白了。一、 关注点的不同:从“天上有多少星星”到“星星为什么会闪耀” 普.............
  • 回答
    知乎上,物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非常活跃,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物理类专栏。要说“优秀”,那必然是内容有深度、有见解、有温度,而且能引发思考和讨论的。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在知乎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物理类专栏,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1. 《物理学》 介绍: 这个专栏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覆盖了物理学的.............
  • 回答
    老兄,你有没有听过那个量子力学笑话?我跟你说,那简直是绝了,一般人听了就是一脸懵逼,但懂点物理的估计得笑出声来。话说,有三个人,一个经典物理学家,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还有一个统计力学学家。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经典物理学家一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啤酒。他观察了一下酒杯的高度,估算了一下啤.............
  • 回答
    说实话,提到“普通人以为是别的专业搞出来的物理学发明”,WiFi 绝对是个绝佳的例子。很多人一听 WiFi,脑子里闪过的是“it guy”或者“工程师”,但 WiFi 的诞生,离不开深厚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尤其是对电磁波的研究。我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些,回到 19 世纪末。那会儿,科学家们对电和磁的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