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光速条件下,现有的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会发生改变。想想第六周期惰性电子对效应,电子排布和能级是受相对论效应影响的,在光速改变的条件下,现有的化学键规律可能发生极大变化,从而使分子结构异于往常,那么在低光速区里的生命就?
降低光速在我看来无异于自杀行为。
有评论问这个,解释一下,现在的惰性电子对效应在第六周期就明显出现了,如果光速降低,就可能在第四周期甚至更早出现(视光速降低程度而定;降低至恒星逃逸速度的幅度算是很大了)。那么事情就麻烦啦,比如Fe、Cu的常见价态发生改变(像Bi那样),某重要的结构金属变为液态(像Hg那样),碳硫键等一系列重要的有机物化学键键能发生变化(造成有机大分子分崩离析)……所以没事不要乱改光速
-----------------------------------
(经提醒,小说与本段没有矛盾)
又想起来一个,二维空间中的原子结构跟三维空间中是不一样的。在二维空间中,由于薛定谔方程的解的数量变少,原子轨道数会减少。具体来说,每一组p轨道数由3减为2,d轨道数由5减为3,等等。这将使得元素周期表发生巨大变化,第二和第三周期将各只有6个元素,副族元素也将相应减少。那么,在三维世界二维化后,各原子应当找到它们新的位置(先不考虑衰变啊原子核变化啊什么的),比如原来的8号元素(氧)将成为新的8号元素——一个惰性元素!因此,在二维化发生时,旧世界的分子结构会分崩离析,不管此时分子键断裂产生巨大能量变化还是按新世界物理规律组合成的新物质都不是我能轻易想象的,也不是能简单表述清楚的。所以小说中所描述的二维化的图景完全不合理,比如水都不存在了,怎么能看到“蓝色”?而且新世界的海洋也不一定会是蓝色,我们都知道颜色是化学键的吸收波长问题。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二维世界怎么“反射”光线?
上面有关原子轨道的讨论可以运用很直观的图像方法,如果你记得p轨道和d轨道的“形状”,选取某个坐标平面去“切”它们,你会发现有几个轨道完全不能保留这个平面内(记得轨道需要两个自旋,只有一个也是不行的)。这好像是某年IChO的题。
说到这,可以再往下延伸,原子核到二维世界里还一样吗?稳定的质子数/中子数比不变吗?变化的话,是不是会产生大量衰变呢?细思恐极。
总的来说,到第三部,大刘已经有些驾驭不住了。这些知识与想象力,几乎是个人能力的极限。
------------------------------------
一夜之间赞和评论暴增,估计是被大v带逛了,甚是荣幸。
许多评论提醒,小说里的二维图景是二向化发生时的跌落图景,二维世界本身不反光。我回去看了下确实是这样,所以这些推论大家就当看个乐子吧。
有的评论逻辑很感人,这个问题本来就是问《三体》系列小说有什么bug,我的回答难道还要专注于说它有多么好吗。我喜欢三体,喜欢刘慈欣,但这不妨碍具体分析小说构想啊。不管粉的黑的怎么争,至少都承认,比起如今大部分科幻作家,大刘知识面广,理论较扎实,也正因如此大家才喜欢他的“硬科幻”,换言之,准确而专业的科学推测是他写作的追求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下,指出小说不符合现有理论的地方不叫“挑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