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刘慈欣文笔不好”这个说法,最开始是一些写作方面的高手大家提出来的,但是他们说的是“相对欠缺”,因为相对于三体在构思和技术内核上的绚烂,大刘在人物塑造方面确实是略显失色,遣词造句方面也弱但比人物塑造强。人家说的是一个桶有长板有短板,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很牛的桶。没想到后来越来越多不懂写作的人看到了,直接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大刘文笔不好。”
………………你他喵的知道什么叫文笔吗!摔!文笔不好能把时间空间架构如此庞大的故事写得条理清晰到让你看懂?节奏把控情节推动不需要文笔?
我已经很多年没看三体了,就我能想起来的说一说,譬如三体三开头君士坦丁堡部分的引入,譬如著名的三体童话,譬如三体一里面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双线并行,这些结构都是对笔力的极大考验,这些用故事引故事,故事里套故事,故事和故事并行的手法,没有文笔,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嘛!
好点子是金子,有人看见人家拿普通的细丝线穿了条特漂亮的大金链子,就说人家这链子也就只有金子好看,是,金子是最抢眼,问题是随便给一堆金子,怎么熔铸,怎么一个个穿起来,这里面的功夫,有些人都给忘了。
文笔不好的真正典型在哪?去网上搜一搜那种西方奇幻文,差不多的架空大陆设定,文笔烂的写出来就是三流网络小说,文笔好写出来那就是乔治啊啊马丁。
总而言之,“大刘文笔不好”是一个讹传,我能推想到这背后的传播大概是因为在闲聊时要聊一个特别火的东西就总有对此不甚了解的人说“哎听说它这方面不怎么样嘛”以引发一些讨论,闲聊的时候大家又不爱深究,也就应一句“啊确实是个弱点”就过去了,久而久之这种“不深究”就成了“误传”。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感觉大家对文笔这个词理解有误啊……
首先,文笔不等于文采,文采飞扬和文笔够好是两回事。我觉得刘慈欣文采特别好,大段大段的场景描写、华丽抒情,都写得非常有文采啊。说他文笔不够好,并不是说他不会写华丽的文字和句子。恰恰相反,他的文采是非常好的。
其次,文笔这玩意不是零一变量,不是只有两个选项,非好即坏,说他文笔不够好,是相对于他的背景设定、故事框架、情节构思、思想内涵等等而言的。三体文笔已经很不错了,只是相对而言不那么强而已。
然后再说下文笔哪里不行。
总结一下,有点矫情和啰嗦,我个人的吐槽就是,不会把舌头捋直了说话。
举两个例子(全都是我随手翻书翻到的,没有专门去挑)。
1、《坍缩》里,省长对丁仪说的这段话。
文采好吗?好啊,非常好,还用了各种修辞,而且也有思想深度和感慨。
可问题在哪儿?
这是省长来视察时候的讲话,现在且不论省长这个身份,单单说语言,正常人现实生活中压根就不会这么讲话。
完全脱离口语,各种成分复杂的长难句,一个名词前加三四个定语,连接词也都是写作文才用得上的书面词。别说对话了,就连领导讲话稿,要是写成这样秘书也是要挨批的。
然而这种对话,在《三体》中可谓比比皆是,而且没有区分度,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国籍,大家都这么讲话。为什么读者对史强印象比较深刻,他是几乎唯一一个脱离这种对话方式的人,虽然偶尔也还会回到这种对话形式。还有一个刘慈欣想要刻意塑造脱离这种对话方式的人,艾AA,但是呢,出于钢铁直男对率真可爱萌妹子的语言的匮乏想象……好像并没有很成功……
文笔好的小说家写对话,一定是口语性强、不同人物讲话特色鲜明且贴合人物身份的。即使两百多年前曹雪芹写《红楼梦》,很多人物对话都是可以一字不改直接放进剧本里用的。
2、《三体3》中某段(真的是随手翻的)。
这是动作描写加场景描写。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缺乏代入感和急迫感,不够简练和紧凑。
首先呢,大刘自己没中过枪(嗯,我也没有,大部分人也没有),想要写出中枪的感觉,大概就是,人中枪后不会立刻感到剧痛,而是先有麻痹感和无力感,然后才是意识逐渐模糊和巨痛感来袭(后一页写的是程心剧痛来袭的感觉,我没截图了)。
但是,这几段写得太长太啰嗦,将中枪后的延迟疼痛拖太久,而且程心的语言和思路都很正常且连贯,以至于我们无论对程心中枪的感觉、还是对维德又一次瞄准程心开枪的危急感、还是子弹卡壳的紧迫感、还是维德自己小臂被爆的残忍视觉感,都体会不那么深。
第三部其实已经比第一二部语言简练很多了,可读性和紧凑性也都很强了。
莫言《檀香刑》里写凌迟的感觉,那特么简直好像一刀一刀剐在自己身上似的。这叫文笔好。
当然,我们要认识到,对于一部小说而言,相比于故事情节、整体框架、世界观和想象力、逻辑和自洽、人物刻画等等,文笔是最不重要的,更何况三体文笔也不算差,就是相比于文笔好的作家和作品的其他方面不够优秀而已(我举的例子是莫言,是以文笔好著称的,不是说随便拎一个网络写手就能吊打刘慈欣)。
《三体》本身是情节推动型的小说,也就是,人物性格都是在其具体行为中体现的。所以情节的严密和逻辑的自洽,本身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很好塑造,并非只有通过人物的讲话和动作才能体现。
如果说人物塑造,我个人觉得唯一失败的就是庄颜,铺垫那么多,早想看看女神是啥样,好像并没有感受到——这就是情节推动型小说的问题,一旦一个人的情节很少,那她的人物形象就不够突出。如果文笔更好一点的话,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方式突出人物。
其他人,其实大多都非常脱离实际。但……从主角到配角,就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普通人,本身就不能用“好像和现实中的普通人不一样”来衡量。他们本身就是思维高度和感情模式远超普通人的人。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