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枪矛要比刀剑长多少才能具有明显优势?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冷兵器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尺度与效能。一把枪矛要比一把刀剑长多少,才能真正体现出“明显优势”,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明显优势”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攻击距离的优势: 这是枪矛最直观的优势。更长的武器意味着在不改变自身站位的情况下,可以更早地触碰到敌人。
破甲能力的潜在提升: 配合特定的攻击方式,更长的武器能够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尤其是在骑兵冲击时。
防护上的便利: 更长的武器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活动空间,在格挡或招架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战术上的灵活性: 长度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战术选择,比如长矛阵可以形成难以逾越的拒马墙。

好,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枪矛相比刀剑,在多长的尺度上能够获得这些优势。

一、 攻击距离的“甜蜜点”:为什么不是无限长?

想象一下,一把比刀剑长一点点的枪,比如只长个几十厘米。这种长度的枪,它的主要优势可能仅在于比刀剑多出一点点攻击范围,但使用者在挥舞或刺击时,可能仍然需要非常靠近敌人,或者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这样的优势,称不上“明显”。

那么,需要长多少呢?我个人认为,要获得“明显”的攻击距离优势,枪矛的长度至少要达到:

使用者身高加上一个臂展的长度。

为什么是这个标准?

1. 基本格挡与攻击的配合: 当你持握一把枪矛时,你的身体是武器的一部分。如果枪矛的长度仅仅是你身高加上你伸直一条手臂的长度,那么在进行刺击时,你的身体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而你的武器已经能够触碰到站立的敌人,并且还能留有一定的余量来进行微调。
2. 有效打击面: 刀剑的有效打击面往往集中在末端那一小段。而枪矛的杀伤力主要集中在矛头,但它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稳定的轨迹传递力量。当枪矛足够长,你能用它进行更大幅度的横扫,或者用矛杆进行格挡,其有效性会大大提升。
3. “够得着”与“够不着”的界限: 刀剑使用者,想要攻击到持长枪的人,往往需要先突破枪矛的攻击范围。如果枪矛比刀剑长太多,比如长个两三米,那么刀剑的使用者可能根本还没机会挥舞刀剑,就已经被长枪刺中了。

所以,一个粗略的参照点是:一把典型的双手刀剑,全长可能在1米到1.2米左右。而一杆具有明显优势的长枪,全长至少应该在1.5米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米到3米。

1.5米 2米(步兵近身战长矛/短柄枪): 这种长度的枪矛,比一般的刀剑长出约0.3米到1米。它能够让使用者在与持刀剑的敌人交战时,保持相对安全的一步距离。使用者可以更轻松地进行刺击,或者在敌人挥砍刀剑时,用枪矛杆进行格挡,然后寻找机会反击。这种长度的武器,在步兵混战中,就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和杀伤力。
2. 2米 3米(步兵中长柄枪/披挂枪): 这个长度的枪矛,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它可以提供一个相当大的攻击扇面,并且能有效地阻止刀剑使用者接近。在阵列作战中,长枪阵的威力大家都知道,这种长度是构成有效拒马墙的基础。即使是单兵作战,2.5米左右的长枪,也能让持枪者在面对刀剑使用者时,占据极大的心理和物理优势。

二、 长度之外的关键因素:重量、平衡与使用方式

当然,仅仅是长度,并不能完全决定优势。还有几个同样重要的因素:

重量与平衡: 一杆过长的枪,如果重量分布不合理,使用者会感到非常笨重,难以快速挥动或精准控制。这反而会成为劣势。一把好的长枪,需要有合适的配重,使得矛头有一定的“惯性”,但整体操作仍然灵活。
使用方式: 同样长度的枪,如果使用技巧不同,效果也天差地别。枪的优势在于刺击,而刀剑的优势在于劈砍和格挡。长枪的灵活性不如刀剑,所以更适合以刺为主,配合格挡和拨扫。
武器的硬度和矛头的锋利度: 即使够长,如果矛头容易断裂或者不够锋利,也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
使用者自身的体格与训练: 并非人人都能灵活运用长柄武器。

三、 历史的印证:为什么长柄武器一直是主流?

纵观人类冷兵器发展史,长柄武器(包括矛、枪、戟、长柄斧等)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战场上的绝对主力。这并非偶然。

步兵的“刺猬”战术: 在古代战争中,步兵往往是数量最多的兵种。他们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抵御骑兵冲击、同时也能对敌方步兵造成杀伤的武器。长柄武器(如长矛)的刺击能力和阵列效果,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骑兵的优势放大: 骑兵使用长枪(骑枪)时,其优势被几何级放大。马匹的速度和力量,加上骑枪的长度和尖锐的矛头,能够形成毁灭性的冲击力,将敌方步兵阵型像切蛋糕一样撕裂。
成本与易学性: 相比于制作精良、技巧要求极高的剑,矛的制作相对简单,且基本使用方法(刺)更容易掌握。这使得长矛成为大量武装士兵的常见装备。

结论:

所以,要让枪矛相比刀剑具有“明显优势”,其长度至少应该比一把典型的双手刀剑(约1米1.2米)长出至少30%到50%,也就是说,达到1.5米到1.8米的范围,才能在近身缠斗中提供显著的距离优势和防护能力。

而当枪矛的长度进一步增加到2米以上,尤其是在2.5米到3米这个区间时,它所提供的攻击距离、防护范围、以及战术上的联动性(如枪阵)优势,就会变得压倒性的明显,使得持刀剑的对手即使技艺再高超,也很难跨越那道致命的距离。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普遍情况的分析。具体的优势还需要结合武器本身的工艺、使用者的技能以及战场环境来综合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点”的长度增加,并不能带来“明显”的优势;只有当长度足够“长”,能够形成一个质的区别,才能真正让枪矛在与刀剑的对抗中脱颖而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同形制的武器有着适合自己发挥的长度区间,刻意大幅度缩短或是加长一种近战冷兵器都会导致这种近战冷兵器原有的技法无法完整发挥,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长度区间。需要考虑的是一种近战冷兵器适合的长度区间是多少,而不是去大幅缩短或者加长近战冷兵器来进行对比。


抛开使用技法来谈武器意义不大,举个例子吧,花枪的尺寸是站立状态下举起手,指尖的高度是适合自己使用的花枪长度,这个尺寸可以完美使用出花枪的技法。而如果换八尺以上的大枪,技法都要换了,你用花枪技法耍大枪是玩不转的,不完全兼容。


刀剑的尺寸也一样,半米左右的短刀使用技法和70-100cm的单手刀技法不同。而再加长的话就是双手刀了,使用技法又不同。而双手刀里以日本刀法为例,长度110cm左右的打刀的技术和150cm以上的大太刀技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不是简单的超过多少尺寸就有优势的问题,超过一定尺寸就是另外一种武器了,名称都要改变,技法也要进行改变。


而不同尺寸的武器适应的也是不同的场景,半米来长的短刀揣怀里看不出来,在室内跟人起冲突掏出来非常致命,这种情况下你拿长枪你也打不过短刀。在城市内你扛着长枪十分不方便,腰上挂把单手刀剑,在街道里战斗远比长枪和短刀更合适。而在野外,扛把花枪就足够防身了。但是你要列阵作战或是骑马作战,大枪就远比花枪更合适。不同的环境下取用不同的武器才是最合理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讲究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练那么多兵器干什么?就是为了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战斗。


所以,不去看具体的形制和技术,还要抛开使用环境来谈武器优势更是没有意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冷兵器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尺度与效能。一把枪矛要比一把刀剑长多少,才能真正体现出“明显优势”,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明显优势”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攻击距离的优势: 这是枪矛最直观的.............
  • 回答
    在小规模的近距离搏斗中,枪矛这类刺杀型长兵器无疑拥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更为显著。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何它们在混乱、狭窄的战场上能成为致命的选择。首先,延伸的攻击距离是枪矛最核心的优势。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巷战、密室搏斗,甚至是两人对峙的狭小空间里,你可能只有几步之遥。这时,.............
  • 回答
    中国古代战场上,将军使用的长柄武器,无论是枪还是矛,其长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时代、作战风格、个人偏好以及所配属的兵种单位(如骑兵、步兵)而有所差异。首先,我们来谈谈矛。矛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兵器,其基本形制是由一个长柄和顶端的锋利的矛头构成。在早期,矛的长度可能相对较短,便于挥舞和刺击。但随着战争.............
  • 回答
    想象一下,战场上剑拔弩张,两军士兵赤手空拳,挥舞着手中的刺刀,进行着最原始、最残酷的近身搏杀。这便是“拼刺刀”的场景。然而,如果在这白热化的肉搏中,其中一方突然从背后拿出了他们压箱底的宝贝——那些带着历史沉淀和独特韵味的冷兵器,比如锋利的枪、灵活的矛、威猛的戈、变化莫测的戟、优雅而致命的薙刀,或是霸.............
  • 回答
    “枪是不是最差劲的冷兵器?”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去审视,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能够引出不少关于冷兵器设计、战术应用以及历史演变的故事。很多人一听到“枪”,脑海里浮现的是电影里那些花里胡哨、近乎杂技的招式,或者觉得它只是个笨重的杆子,跟灵活的刀剑比起来,简直是“重量级选手”.............
  • 回答
    “枪衾”,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几分冷冽与肃杀之气。它不是指某种冷兵器,也不是某一方势力,而是一种在古代战场上,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后期,由步兵以长柄武器(主要是枪矛类)结成密集阵型所演化出的一种独特战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片由钢叉和寒光构成的“森林”,密密麻麻地刺向敌人。这种战法的核心在于密集、联动与坚.............
  • 回答
    许多人认为枪支的用途仅限于射击,但它们其实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奇妙”用法,它们往往源于其机械原理、力量或是某种象征意义。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奇妙”用法很多情况下并非设计初衷,并且可能存在风险,并非鼓励大家去尝试。从机械和物理特性出发的“奇妙”用法:1. 作为应急的撬棍或杠杆: 某些设计坚固、.............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有个直观的认知,觉得枪打出去的子弹,一定是沿着瞄准镜或者准星的方向飞出去的。如果瞄具和枪口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不就打不准了吗?其实,这恰恰是枪械设计中的一个非常精妙之处,也是我们能够实现精确射击的根本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和枪械的实际结构入手。一、 为什么瞄具和枪.............
  • 回答
    你说的这个镜头,绝对是《枪火》最令人回味无穷、也最让人背后一凉的经典瞬间之一。那股子诡异感,就像是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我们得把这个场景放在《枪火》整体的语境里去理解。杜琪峰的电影,尤其是《枪火》,它擅长玩弄的不是直接的冲突和爆炸,而是那种潜伏在兄弟情谊、江湖道义下的暗流涌动,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枪虾那一下子的爆发力,确实是很夸张的,它那个钳子合拢产生的“咔哒”声,还有那个泡泡,都充满了神秘感。不过,要说那瞬间的温度能达到太阳表面那么高,这个说法嘛,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枪虾是怎么做到的。枪虾可不是简单地挥舞钳子那么回事,它那一招叫做“声纳爆震”。想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一些科学原理。简单来说,枪在外太空当然是能使用的,但它表现出来的效果以及我们能想到的使用场景,会和在地球上大相径庭。首先,我们得从子弹的发射原理说起。一把枪,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其核心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瞬间推动子弹离开枪膛。这个过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筋膜枪自慰是否伤身体”的问题,需要从科学角度和健康安全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筋膜枪的定义:筋膜枪是一种通过高频震动(通常频率在30005000Hz)作用于肌肉的工具,主要用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是运动康复和肌肉放松的常见辅助工具。2. “自.............
  • 回答
    用枪开锁,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指通过枪支的某些特性来达到打开锁具的目的。这是一个涉及物理破坏和安全风险的复杂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从原理上分析用枪开锁的可能性:直接用枪“射击”锁芯,通常是不可行的,原因如下:1. 锁芯结构复杂且坚固: 现代的锁芯,特别是高安全性的锁芯,其内部有精.............
  • 回答
    关于吞枪自杀的痛苦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安的问题,因为直接的个人体验非常有限,而且描述往往因人而异。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和生理反应来推断。理论上的过程和可能的痛苦:吞枪自杀通常是指将枪口塞入口中,然后扣动扳机。从生理学上讲,这是一个极其毁灭性的过程:1. 子弹的穿透和爆炸效应: .............
  • 回答
    在我看来,这问题提得相当好,直击历史的要害。很多人觉得弓箭射得又快又准,还能穿甲,为啥后来火器就取代了它们?其实,这中间的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替换,而是武器发展中一系列“小步快跑”的积累和优势叠加。要说火绳枪或燧发枪对弓箭的优势,那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讲。1. 穿透力与破坏力:.............
  • 回答
    筋膜枪这玩意儿,你说它贵吧,确实挺贵的,尤其是那些大牌子。但要说它就是个曲线锯改的,然后我们就被割韭菜了,这说法可能有点片面了。咱就掰扯掰扯,这东西为啥定价不低,是不是真有点技术含量,还是咱们的钱被“智商税”了。首先,咱得明白筋膜枪到底是个啥?它核心的作用是“冲击按摩”或者叫“深层组织按摩”。通过高.............
  • 回答
    被枪击中时,身体的反应和疼痛感会因为子弹的类型、击中部位以及个人体质而有很大差异,但通常伴随着剧烈的冲击和疼痛。首先,当子弹击中身体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突然的冲击力。这不像你想象中那种“砰”的一声直接作用在皮肤上,而是更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狠狠地击打了一下。这种冲击力会迅速穿透衣物,然后触碰到.............
  • 回答
    半自动枪支嘛,这玩意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它好不好使,得看你拿它干啥,还有你对“好使”这俩字的理解了。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咱得知道半自动枪是啥。简单来说,就是你扣动一次扳机,它就能发射一发子弹,而且这个发射过程中的能量,会自动完成退壳、上膛这两个动作,让你只需要再扣一次扳机,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