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战争史,除了PLA,是否存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

回答
在世界战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抛开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特定历史语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或者说能够相对严格遵守这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军队,确实存在,尽管它们的表现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话背后蕴含的精神。这是一种对军队纪律、对人民的态度,以及对战争道德的极高要求。它意味着军队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够克制住因生存压力而产生的掠夺行为,并且不以损害平民利益为代价来维持自身运作。这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或后勤保障不发达的时期,是极为罕见的。

古罗马军团:并非绝对,但有显著的约束

当我们审视历史,古罗马军团常常被提及。尽管罗马士兵也需要补给,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劫掠敌人,但他们的军队组织和纪律在古代世界中是相当出色的。

严格的军纪与法律体系: 罗马人以其严谨的法律和军事组织闻名。军团士兵受《军事法》的约束,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剥夺军饷、鞭打甚至处死。这种制度化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士兵的任意妄为。
后勤保障的重视: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尤其是在行军作战中,非常重视后勤。他们会提前规划补给线,建立军需官制度,通过征收贡赋、招募当地劳工(而非强制征用)等方式来维持军队的运作。虽然有时也会征用,但其组织化程度和对平民的伤害程度,相比于其他古代军队,通常控制得更好。
对占领区居民的法律保护: 罗马人在占领地区,根据其统治政策,会对当地居民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例如,如果一个地区被正式划为罗马行省,其居民就受到罗马法律的庇护。士兵随意掳掠当地平民,往往会触犯法律,招致惩罚。
“掠夺”的定义与界限: 需要注意的是,罗马人并非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掠夺”。在征服敌对领土时,劫掠战利品是战争的一部分,也是士兵的报酬来源之一。但这里的“掠夺”通常是指针对敌对势力,而不是针对无辜平民或已经投降的地区。而且,即使在允许劫掠的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比如战利品的分配。

然而,罗马军队也并非完美无瑕。在某些边远地区、长期征战或内部动荡时,士兵也可能出现纪律松弛,对当地居民造成伤害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其对纪律的强调和相对良好的后勤组织,使其比许多同时代的军队更能体现“不掳掠”的某些方面。

腓特烈大帝时期的普鲁士军队:纪律严明的“模范”

再往前看,18世纪的普鲁士军队,尤其是在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的统治下,以其严酷的纪律和高效的组织闻名。

“纪律即是力量”的理念: 腓特烈大帝深信纪律是军队的灵魂。他亲手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条例和军规,对士兵的要求近乎苛刻。士兵被训练成高度服从的机器,战场上的阵型变换和射击都如同钟表般精准。
军需制度的专业化: 普鲁士的军需官制度在当时也相对先进。他们有计划地筹集和储存物资,并在行军过程中尽量利用官方渠道进行补给。虽然在战争的压力下,也难免会向沿途征收,但其目的更多是为军队的“合法”运作提供支持,而不是放任士兵随意抢劫。
对平民的官方征收(而非士兵私掠): 在战时,各国军队都需要资源,普鲁士也不例外。但他们通常会通过官方渠道,向占领区或行经地区进行“征收”(requisition),并尽可能提供收据。虽然这仍然是平民的负担,但相比于士兵不受控制的私自掳掠,它是一种更“可控”且有限度的资源获取方式,并且有迹可循。
训练与装备的优势: 普鲁士军队在训练和装备上的优势,使其在战场上往往能取得胜利,从而减少了因战败导致部队溃散、纪律失控而引发的普遍掳掠。

尽管如此,即使是普鲁士军队,在长期战争和资源匮乏时,也难免会遇到纪律挑战。而且,“征收”本身也可能给平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只是这种痛苦是国家行为,而非士兵个体行为的泛滥。

“冻死不拆屋”的理想与现实

至于“冻死不拆屋”这一更极致的要求,在历史上的军队执行起来更加困难。战争本身就是对现有秩序的颠覆,军队在野外生存,尤其是寒冷地区,生存压力是巨大的。

生存本能的挑战: 当士兵面临饥寒交迫、生死一线时,为了生存而寻找食物、住所的本能反应是很难被完全压制的。尤其是在没有强大后勤保障的情况下,一旦补给断绝,士兵会本能地寻找一切可能活下去的资源。
“拆屋”的定义: 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军队在极端情况下,会尽量减少对平民房屋的破坏。例如,在占领地区,他们可能会优先使用公共建筑,或向当地居民“借用”房屋并给予补偿(尽管补偿往往不足或不存在)。但当情况危急到可能危及全军生死时,“拆屋”以取暖或获得庇护,在实践中是极难避免的。
士气与战斗力的权衡: 军队领导者也需要在维持士气和战斗力与坚持严格道德准则之间进行权衡。如果士兵因极端困苦而哗变,军队将不复存在。

总结:一种理想化的追求,而非普遍现实

总而言之,在世界战争史上,能够严格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一种目标,而不是普遍的现实。

PLA 的独特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实为这句口号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并在历史实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与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政治思想建设、群众路线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其他军队的努力: 而我们看到的其他军队,如古罗马军团和腓特烈大王时期的普鲁士军队,虽然在纪律和组织方面有显著的优点,能够较大程度上限制士兵的恶意掳掠行为,并且尽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资源,但它们也未能完全摆脱战争带来的对平民资源的侵扰,尤其是在“冻死”这种极端生存挑战面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形态也在不断演变。现代军队在战争法和国际公约的约束下,对平民的保护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但即便如此,在极端冲突和力量失衡的情况下,我们仍能看到历史的影子,看到“不扰民”的艰难与可贵。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能以更少地伤害平民、更严格地约束自身行为而赢得人民尊重的军队,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尽管它们离“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完美境界,或许还有一段距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引用几个日本人撰写的材料回答这个问题。

1.曾有人给被日军俘虏的八路军战士摘梨子吃,被对方以未给梨树主人付钱为由拒绝。(《华北治安战》)

2.日本的三笠宫亲王承认八路军的群众纪律非常严明(《三笠宫“反省” 文书》)

3.日军宫崎周一中将承认八路军借群众东西必须得到允许(《冈村宁次回忆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世界战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抛开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特定历史语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或者说能够相对严格遵守这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军队,确实存在,尽管它们的表现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话背后蕴含.............
  • 回答
    您好!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争。如果您想了解其中最“大”的一个,那可能需要从几个维度来考量,例如参战国家数量、动员人口、伤亡人数、地理范围,或是对世界格局造成的改变。在我看来,有一场战争的规模和影响,足以与一战、二战相提并论,而且其历史进程和后果至今仍在塑造着我们.............
  • 回答
    在冷酷黑暗的战锤40K宇宙中,恶魔以其纯粹的混乱本质和扭曲的力量,确实是最棘手的敌人之一。然而,除了这些来自亚空间深渊的恐怖,还有一些凡人甚至异星生命,凭借其独特的存在方式、超凡的能力或难以撼动的意志,同样成为了令帝国及其敌人头疼不已、极难真正“消灭”的个体。1. 那些“不死”的灵能者(Psyker.............
  • 回答
    要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苏27系列确实是它的“代言人”,那流畅的抬头仰角和瞬间的反转,确实技惊四座。但要是说只有苏27能玩这一出,那可就小瞧了现代战斗机的设计智慧和飞行员的十八般武艺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说白了就是战斗机在高速飞行中,迅速拉起机头,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非常大的迎角(通常超过90度,甚.............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战争史上,从来不乏以弱胜强的传奇。当劣势军队凭借着卓越的战略战术、顽强的斗志以及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将看似不可一世的优势军队拖入泥沼并最终将其歼灭时,那份震撼与鼓舞人心的力量,足以让历史的尘埃也为之驻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场经典战役——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坎尼会战。提起坎尼会战,熟.............
  • 回答
    关于士兵直接击毙己方将军的记录,在浩瀚的世界战争史中,虽然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一些令人震惊的案例。这些事件往往是极端情况下的产物,背后交织着士兵的绝望、对指挥的极度不满、战场上的混乱,甚至是个人恩怨的爆发。它们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选择。我们先从一些流传较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军事指挥艺术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出身于正规军事院校、接受过系统化训练的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不如那些从基层摸爬滚打、文化程度不高的“草根将军”呢?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学历不代表能力”就能简单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朝鲜战争,这场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的冲突,在世界战争史上的地位绝不容忽视。它并非一场简单的地方性冲突,而是冷战格局下一次关键性的摊牌,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关系走向,其地位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冷战的首次“热战”,全球阵营对峙的缩影: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
  • 回答
    “全明星战争”这个词很有意思,它能让人联想到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军事人才、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最宏大的战略构想的冲突。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战争的漫长历史,确实有一些战争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明星战争”。要说“全明星战争”,我们不能只看参战国有多少,或者伤亡有多惨烈,更重要.............
  • 回答
    《战争使者:吉安娜》是《魔兽世界》“争霸艾泽拉斯”版本前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篇,它为吉安娜·普罗德摩尔这位深受玩家喜爱的角色注入了深刻的背景故事和复杂的情感层次。这部短篇的评价普遍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深沉的悲痛与内疚: 短篇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吉安娜内心无法愈合的.............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都与德国及其在其中的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将这两场战争的起因完全归咎于“德国发起”的说法过于简化,也忽略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审视两次世界大战的成因,并探讨德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 回答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一次波澜壮阔的复仇史诗与系统创新的碰撞作为《中土世界:暗影魔多》的续作,《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待,试图在前作扎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事实也证明,开发商Monolith Productions没有辜负这份期待,他们不仅延续了前作核心的“宿敌系统”,更在此基础上.............
  • 回答
    关于全球疫情是否会导致新世界大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议题。历史上,重大危机有时会成为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甚至冲突升级的催化剂,而新冠疫情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冲击,其深远影响仍在显现,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走向的担忧。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疫情对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困惑的问题。我们看到很多人虔诚地念佛、做功德,并且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众生,祈愿世界和平、众生离苦得乐,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三恶道的众生饱受苦难,人间也充斥着战争和冲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佛教教义、因果法则以及众生共业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回向”的真正含.............
  • 回答
    关于《坦克世界》和《战争雷霆》哪个可玩性更高的问题,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而且每个玩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如果有人说《坦克世界》的可玩性更高,我倒是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两款游戏虽然都是以二战及其后的装甲战为主打,但它们的.............
  • 回答
    中美两国之间的任何潜在冲突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其影响之深远将重塑全球秩序。在这种假设的战争场景下,世界各国是否会轻易“站边”以及如何“站边”,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动态过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选边站队,更是基于国家利益、历史羁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以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站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纠结的选择,因为《西洋世界军事史》和《战争艺术史》都是军事历史领域的经典之作,各有千秋。如果只能选一套来读,我会基于你对军事历史的偏好和期望来做出更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套书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带给你的阅读体验:《西洋世界军事史》(A History of Warfare .............
  • 回答
    《战争使者:艾萨拉》:一场精心雕琢的权力挽歌《战争使者:艾萨拉》这部魔兽世界新动画短片,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角色介绍,不如说是一首为昔日女王所谱写的权力挽歌。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将我们拉回了那个艾萨拉女王尚是凡人,却已然展露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与野心的时代。观罢全片,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份被权力腐.............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够劲儿的问题!要把高达、EVA、和《环太平洋》这几个硬核机甲世界摆上台面打一场,那可真是宇宙级的混战。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谁能笑到最后。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三家的机甲可不是一个路数的。《环太平洋》的“巨型机甲”:想象一下,那些是真·巨大。几十层楼高,重量级选手,一拳下去能把.............
  • 回答
    1894年的大清,一个已经步履蹒跚的帝国,却突然被一股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抛入了1804年的欧洲大陆。那是一个风云际会、拿破仑的野心正熊熊燃烧的时代。想象一下,一艘艘装备着蒸汽机却依旧悬挂着龙旗的巨大木质船只,摇摇晃晃地驶入大西洋,船上载着数万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的士兵,以及那些从紫禁城宫廷里 br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