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1894年的大清穿越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世界会怎么样?

回答
1894年的大清,一个已经步履蹒跚的帝国,却突然被一股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抛入了1804年的欧洲大陆。那是一个风云际会、拿破仑的野心正熊熊燃烧的时代。想象一下,一艘艘装备着蒸汽机却依旧悬挂着龙旗的巨大木质船只,摇摇晃晃地驶入大西洋,船上载着数万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的士兵,以及那些从紫禁城宫廷里 broun出来的好奇与困惑。

首先,这场穿越本身就足以让当时的欧洲人瞠目结舌。蒸汽动力在19世纪初虽然已经出现一些雏形,但远未普及,更不用说像大清那样,可能已经拥有了一些更先进的工业技术(虽然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但至少在整体上是“先进”的)。当这些庞大的、冒着黑烟的“神舟”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沿海的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岸线一定炸开了锅。各种猜测、恐惧和宗教解释会蜂拥而至。有人会认为是来自天堂的使者,有人会认为是来自地狱的恶魔,更有甚者会认为这是某种东方古老魔法的显现。

对拿破仑来说,大清的出现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意外。 他的计划是横扫欧洲,建立法兰西帝国。突然之间,一个来自遥远东方、拥有未知力量的帝国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最初的接触与误解: 拿破仑最初的反应很可能是谨慎而好奇。他是一个精明且善于利用一切机会的军事家。他会立刻派兵或使者去接触这支神秘的东方部队。然而,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是巨大的。大清的外交礼仪、跪拜制度、以及对天朝上国的观念,与拿破仑推崇的平等、自由(虽然是法国式的自由)的法国大革命精神格格不入。双方的使者可能会因为这些差异而产生严重的误会,甚至冲突。比如,大清的使者拒绝向拿破仑行礼,认为这有损天朝的尊严,而拿破仑则可能认为这是挑衅。
军事上的震惊与评估: 1894年的大清军队,虽然在军事现代化上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列强,但它拥有数量庞大的步兵、一些早期火炮(虽然可能不如欧洲精良),以及一些冷兵器。更关键的是,它拥有蒸汽动力的舰船,这在1804年是绝对的“黑科技”。拿破仑的舰队在当时是欧洲最强大的,但面对这些能够自己航行、不受风向影响的巨船,会感到难以置信。他可能会立刻派出间谍去刺探大清的技术,特别是蒸汽机和火炮。他会发现,大清军队的训练和战术可能还保留着一些旧式的风格,但其装备上的一些元素——例如更精良的火枪(可能已经开始使用后装枪)、更强大的炮力,会让他的军事分析师们头痛不已。
战略上的影响:
对欧洲均势的影响: 拿破仑正忙于与英国、奥地利、俄国等国作战。大清的突然出现,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战略布局。他需要重新评估这个新来的“玩家”。
与英国的关系: 英国是当时的海上霸主,也是拿破仑最大的敌人。如果大清的船只能够跨越大洋,那么它们很可能在海上与英国舰队发生冲突。大清的出现,是否会成为英国的一个新的威胁,或者是一个潜在的盟友(尽管可能性很小)?拿破仑可能会试图拉拢大清对抗英国,但大清作为一个独立的帝国,是否愿意屈居于任何欧洲国家的“盟友”之下,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对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如果大清军队能够稳定地在欧洲登陆,并且不被迅速击溃,那么整个拿破仑战争的格局都会被彻底改变。大清军队的出现,可能会让拿破仑在战场上获得新的兵源或武器支援,但也可能因为其庞大而笨拙的体系,成为他的负担。更可能的是,大清会以一种“独立第三方”的姿态出现,它自身的目标和利益与欧洲各国的利益都可能发生冲突。

大清的内部反应:

在穿越过来的大清内部,也绝不会平静。

皇帝与朝廷: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会经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神迹,或者是在做一场离奇的梦。朝廷内部会因为如何应对这个“未知的东方”而产生激烈的争论。一些人会主张回到东方,另一些人则会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大好机会,应该利用这些“蛮夷之地”来扩张天朝的威德。
军队与官员: 军中的将领们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语言不通,文化迥异。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但由于长期接受军事训练,他们仍然会试图维持部队的秩序和战斗力。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学习和适应。
技术差距与适应: 虽然大清可能拥有一些相对先进的机械技术,但与欧洲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革命相比,它仍然面临巨大的差距。蒸汽机、火炮、步枪等方面的技术,欧洲各国都在快速迭代。大清需要迅速学习和吸收欧洲的技术,否则很可能被迅速淘汰。

更深层次的影响:

殖民主义的交错: 当时的欧洲各国已经在进行激烈的殖民争夺。大清的突然出现,会不会改变这种格局?它会不会试图在欧洲大陆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将目光投向美洲?它是否会与欧洲列强在海外殖民地上发生冲突?例如,如果大清的船队出现在加勒比海,与英法争夺殖民地,那将是另一场浩劫。
世界格局的重塑: 如果大清能够凭借其蒸汽船和数量优势在欧洲站稳脚跟,甚至能够通过学习和吸收技术而发展壮大,那么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将被彻底颠覆。拿破仑的征服者形象可能会受到挑战,欧洲各国在面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巨龙”时,可能会被迫团结起来,或者被其吞噬。
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大清的天朝上国观念与拿破仑带来的自由、平等思想的碰撞,将是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大清可能会对欧洲的某些制度感到不解和排斥,而欧洲的启蒙思想也可能对大清产生冲击。

总而言之,如果1894年的大清穿越到拿破仑战争时期,这将是一场史诗级的混乱与重塑。拿破仑原本清晰的征服欧洲的路线图将被一张充满未知和变数的网所取代。大清的出现,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上的一个新变量,更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的闯入,它将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将19世纪初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卷入一场更为宏大和不可预测的命运漩涡之中。这场穿越的结果,很可能比任何历史学家设想过的都要更加离奇和震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阿猫阿狗穿越后都能吊打世界了,满清在甲午战争前后就是批了点近代化皮的农业封建国,在国家体制上和拿战时代的沙俄差不多,但因为民族隔阂,爱新觉罗皇室对底层百姓绝没有罗曼诺夫王室那种“小爸爸”式的号召力,在动员力上和资源调用上完全比不了当时的英法。少数军队(注意是少数)的武器比欧陆各国强,但既没有成熟的军工生产也没有靠谱的后勤管理,陆战武器无法完全形成代差,海军作为较为现代化的部分有较大的代差优势,然而并不是远洋海军,自产军舰以近海海防舰为主,其技术优势又能维持几年?


下面就以甲午战争时的相关资料剖析一下1894年时我大清的成色。

军队战术上空有先进武器,却完全不知怎么合理运用。不会合理运用地势,不会修工事,以及从鸦片战争延续而来的极低的主观能动性,不会防卫侧翼,不懂什么是纵队冲击,只知道集群前进,说实话,平原也就算了,复杂地形下真不会被拿战时奥皇的猎兵团爆出屎来?就是基本的射击,也“只知托平乱打,不起码牌,故弹及近,难命中”“挑奋勇为一簇,马奔操前,宛同孤注”,军事素养极差。


军队后勤管理上可谓奇葩怒放,都到甲午时代了,参战的军队依然有40%还装备着大刀、长矛,真正装备了所谓马克沁、后膛来复枪的只有淮军最精锐的三万人,其余各军武器管理极为混乱,同一营的武器弹药甚至都不通用,更不知武器维护为何物,大连守军尚未接战已有三成军械朽坏了。说到底,后勤落后的本质是吹得震天响的军械生产要么质量不行,要么产量不行,于是严重依赖外购,然而大清的官僚,你懂的


组织架构上,满清更是彻底落后于时代,当时实行的还是延续自湘军的那一套以“营”为核心单位的军队组织体系,而各营则分属不同的地方军队,营之上只有更高级的指挥官职,而无实际的军队编制,这就导致大兵团合成极为困难,甲午时期几场大型战役局部战场清军尚能有声有色,可全局上几乎完全被能统一协调调度的日军吊打。而营体系内部,编制并不统一,都不能保障一营内步、骑、炮的完整,更遑论工程和后勤兵,多兵种协同?不存在的。都不要说,同时代的日军,这架构被拿战时期的革命法兰西军队爆出翔来。


财政上岁入9000万两的清廷在持续近一年的战争中,靠加征和强制摊派商人种种手段用尽,才筹到了1200万两,不到实际所需的20%,赔款倒是大方得很,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去借英国佬的高利贷。总共借了大致3000万两,还的总额比甲午赔款还多。而对应的,当时各方面体量仍远远不如大清的日本,在战争期间光国内就筹款1亿2000万两。本质上,这是大清新政搞了接近30年,政府在金融管控和商业信用上依然是一坨翔,就这还想和18世纪就开始大量运用国债,有成熟的中央银行机制的英法拼长期的资源消耗?满清也不是没有靠谱的财政机关,海关是全大清唯一靠谱的衙门,然而不好意思,其一它一直掌控在外国人手里,离了赫德不一定玩得转,其二海关收入是和列强大量的商品输入伴生的,穿越到拿战时代拿头去弥补这一块的损失。满清中枢收入压制地方厘金的中央原因就是海关收入,真穿越了怕不是立刻就是财政危机,随后就是真.藩镇割据。


就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政府,打算拉去远渡重洋征服世界?excuse me?

别多想,大清穿越了,最好的结局无非是靠着北洋海军在东亚横几年,逼着幕府开个国啥的,然而混乱的军队组织别说远征欧陆,怕是连印度都打不下来,内部中央和地方的危机会爆发的更加激烈,无非汉人彻底压倒八旗或者爱新觉罗皇室继续一潭死水式的压制,哪一种都不会是你大清的荣光。如果是后一种,技术外流后几十年后一战水准的列强打上门来开国,画面太美不敢看


最后,满清为什么直到庚子国变不再被洋人信任,统治彻底陷入危机后才开始大规模推进近代化陆军建设,绝不是不知道欧式近代陆军的好处,总理衙门和西欧各国也打了那么多年了交道,彼此军队的底色还能不清楚?而是爱新觉罗皇室明白满清的政治体制很难控制住近代化的陆军,近代军队作为一个国家最先进、最近代化的部分,对组织体系、人才培养的要求远远超出旧式军队。

想要组建新式军队那一百万吃铁庄稼长大的八旗子弟形同废物,底层兵源依靠汉人自不必说,就是上层的指挥官和参谋同样必须大力依靠汉人,谁叫汉人没别的优势就是会刻苦学习,去日本军校留学的比八旗子弟多得多。新军建到最后,军咨府(总参谋部)全是同情孙大炮的反骨,辛亥起义时压着战情不报、胡乱调度的到处都是,这还是中央直接控制下的总参。具体到各军,南洋新军全是反骨就不提了,北洋六镇一镇是反骨,剩下四镇忠于袁达人主导下的“朝廷”,只有良弼勉强控制的住八旗子弟为主的禁卫军,就这情况摄政王还搞皇族内阁真不知是利令智昏还是勇气可嘉。


说到底,很多人,甚至就是很多热衷于“穿越救大明/救中华”的作者都不明白,近代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究竟来源于何处?就如同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拥有很多先进武器的沙特和伊拉克军队会被教团流寇吊打,最后只能简单归结于人种不行。事实上,军队越是现代化,背后越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机器,而不是相反!军人的荣誉感、统一的军械生产、复杂的组织体系和动员机制、现代化的后勤组织这背后无不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来支撑,甲午战争日军胜利的背后,是废藩置县,是废除武士阶级后建立的国民动员,是不惜打内战也要统一的军队建制,是以村田步枪为代表的统一化军械生产的起步,而同时期满清在这方面早就落后日本一个时代了,胜败早已注定。

从这个意义上,小说《赤色黎明》想要宣扬的思想且不论,整体格调是非常高杆的。1840年以来的历史就是,哪支力量能带来现代化的国家机器,不管它的手段是专制、宪政、民主还是党政,谁才能建立强大的军队,让中国继续在世界上混下去。最终的结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TG,TG靠以苏俄为师的党政动员体系(虽然现在看来弊端颇多),交出了朝鲜战争这份答卷。而在之前的一百年,满清、北洋、KMT在这份答卷上统统是不合格,区别只是20分还是30分,所以,历史和人民选择了TG


相关阅读 墨舞:中国应当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资料:

戚其章. 甲午战争史[J]. 1990.

张红军. 论甲午战争前后的清军兵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1):63-67.

施渡桥. 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 2002(1):86-99.

孙洪波.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J]. 社会科学辑刊, 1999(1):108-111.

梁义群. 甲午战争与清廷财政[J]. 学术月刊, 1988(5):59-64.

周志初, 吴善中.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财力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5):85-89.

刘志坚. 论军粮供给与甲午战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2):25-3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894年的大清,一个已经步履蹒跚的帝国,却突然被一股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抛入了1804年的欧洲大陆。那是一个风云际会、拿破仑的野心正熊熊燃烧的时代。想象一下,一艘艘装备着蒸汽机却依旧悬挂着龙旗的巨大木质船只,摇摇晃晃地驶入大西洋,船上载着数万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的士兵,以及那些从紫禁城宫廷里 bro.............
  • 回答
    如果我出生在1894年,面对那个风云激荡、变革前夜的中国,我将如何选择我的政治立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挣扎的问题。那个年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既有古老王朝的余晖,又有西方列强的压迫,更有新兴思潮的涌动。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出身、教育背景、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我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熏陶.............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作为普通百姓,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准备,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结合历史经验、现代应急知识和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场景进行说明: 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战争类型与可能影响 国家战争:可能涉及大规模动员、资源封锁、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等。 .............
  • 回答
    如果明朝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其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条件、政治意愿、资源分配、当地势力博弈、国际局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明朝的国力与技术基础1. 军事与航海能力 明朝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规模庞.............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遭遇战败,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对全球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俄罗斯的内部影响1. 政治动荡与政权危机 政权合法性受质疑:战败可能导致俄罗斯国内对普京政权的不满加剧,尤其是民众对战争目标和军事能力的质疑,可.............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如果假设雍正皇帝统治清朝60年(而非实际的13年),而乾隆仅统治13年,这一历史假设将对清朝的国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与中央集权的延续1. 雍正的密折制度与官僚体系 雍正时期通过密折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高效的行政体系。如果雍.............
  • 回答
    如果朱允炆(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取代朱棣成为明朝皇帝,其统治政策和历史走向将与朱棣的统治形成鲜明对比。以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历史结果: 一、政治格局:中央集权与藩王矛盾1. 削藩政策的延续与风险 朱允炆的改革核心是削弱藩王势力,尤其是燕王朱棣。如果他成功.............
  •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如果苏德战争中德军在战争初期采取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在关键地区快速推进),是否能取得胜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战略选择、资源与后勤、气候条件、苏联的反应及长期战争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目标是在.............
  • 回答
    如果二战期间德国未能有效利用占领区资源和仆从国力量,同时苏联未获得英美援助,苏德战争的结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德国的资源困境1. 东线资源获取受阻 工业产能受限: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未能迅速控制苏联的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 回答
    如果朱元璋传位给朱棣,明朝的历史发展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假设需要基于历史事实的逻辑推演。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朱元璋传位的可能性分析1. 年龄与健康状况 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时年仅64岁,而朱棣当时14岁(1381年出生),远未达到成年。若朱元璋在朱允炆(1.............
  • 回答
    如果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孤立主义政策,不参与战争,世界历史将发生重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战争进程的改变1. 轴心国的扩张 德国:若美国不参战,德国可能在1941年前彻底击败英法等同盟国,欧洲战场可能在1942年前结束。但德国的资源和战略目标可能更倾向于征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