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受到英国侵略的不是清朝而是明朝那么近代史会有改变吗?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
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因内乱(如李自成起义)导致统治动摇。
军事力量:明朝拥有强大的陆军(如戚继光、李成梁)和海军(如郑和下西洋),但后期因财政危机和内乱削弱。
对外关系:明朝初期积极与西方接触(如葡萄牙、荷兰),但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受限。
经济与技术: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手工业发达,但科技发展(如火器、造船)落后于欧洲。

2. 清朝(16441912)
政治制度:清朝继承明朝制度,但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如满蒙联姻、八旗制度)。
军事力量:清朝初期军事较弱,但通过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等逐步巩固政权。
对外关系: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但后期因英国、法国等殖民势力的扩张被迫开放通商。
经济与技术:清朝后期因鸦片战争被英国击败,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整体仍落后于欧洲。



二、假设情景:英国侵略明朝的可能路径
1. 时间线假设
假设17世纪中叶(如16601680年),英国因殖民扩张(如争夺北美、东南亚)与明朝发生冲突,最终成功入侵中国。
明朝因内乱(如李自成起义)和对外防御薄弱,无法有效抵抗,导致政权崩溃。

2. 侵略方式与结果
军事冲突:英国可能以海军优势(如17世纪的帆船技术)入侵明朝沿海,劫掠贸易港口(如广州、宁波)。
政治控制:英国可能通过武力控制明朝部分地区,或直接扶持傀儡政权(如与李自成起义军合作)。
明朝覆灭:若明朝无法抵抗,可能被英国肢解,或导致明朝灭亡,清朝无法建立。



三、对清朝建立与后续历史的影响
1. 清朝无法建立
明朝灭亡后,可能由其他势力(如李自成的农民军、南明政权)接替,或英国直接建立殖民政权。
若清朝未建立,中国可能进入长期分裂或被英国直接统治,导致中国近代史与清朝无关。

2. 中国与西方的接触
更早的殖民扩张:英国可能在17世纪就控制中国沿海,导致中国更早卷入国际竞争,而非等到19世纪。
技术与文化的冲突:明朝可能因英国入侵而加速接触西方技术(如火炮、海军),但可能因抵抗失败而陷入长期动荡。

3. 国际格局变化
欧洲列强竞争:英国可能在17世纪主导东亚,与荷兰、葡萄牙争夺殖民地,导致中国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中国与西方关系:中国可能因英国入侵而拒绝与西方接触,或被迫开放港口,但与清朝的“闭关锁国”相比,可能更早发生冲突。



四、后续历史的可能走向
1. 中国社会的变革
技术与制度的冲突:若明朝被英国入侵,可能加速中国内部的技术革新(如火器、造船),但可能因战争破坏而陷入停滞。
社会动荡:明朝灭亡后,可能因英国殖民统治导致社会进一步分裂,或出现新的政权(如南明、郑成功政权)与英国对抗。

2. 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提前或改变:若明朝被英国侵略,可能在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发生大规模冲突,导致中国更早与西方发生贸易战争(如英国试图通过贸易垄断中国)。
洋务运动的替代:如果清朝未建立,中国可能在18世纪通过内部改革(如引进西方技术)或与英国对抗,而非等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

3. 世界历史的分支
欧洲殖民体系的改变:英国可能在17世纪控制中国,导致其殖民扩张重心转向亚洲,而非19世纪的“门户开放”。
中国与西方的互动:中国可能因英国入侵而更早地接受西方制度(如君主立宪),或因抵抗失败而长期处于半殖民状态。



五、关键差异与历史意义
1. 明朝的防御能力
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军事薄弱使其难以抵御英国的殖民扩张,而清朝的闭关政策虽导致落后,但其统治更稳定,能更有效地应对西方压力。

2. 清朝的“闭关锁国”与英国的侵略
清朝的闭关政策(17世纪末至19世纪)是应对英国侵略的被动策略,而明朝的海禁政策(16世纪)则更早限制了对外交流,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 历史连续性
若明朝被英国侵略,中国可能进入长期分裂或殖民状态,导致近代史与清朝无关,而西方列强可能更早地将中国纳入其全球体系。



结论
如果英国侵略明朝而非清朝,中国近代史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明朝可能被肢解或灭亡,导致清朝无法建立,中国进入长期动荡或殖民状态;
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可能更早发生,但因战争和内部矛盾而陷入停滞;
世界历史格局将因英国在17世纪的殖民扩张而改变,中国可能成为欧洲列强的附庸,而非19世纪的“半殖民地”。

这一假设情景揭示了明朝与清朝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脆弱性与韧性,也凸显了政治制度、军事实力与国际关系对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珠江口海战(也称屯门海战),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中国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战役。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战争结果

海战汪鋐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了一些装满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刮起很大的南风,汪鋐率军士4000众,船只50余再次攻打葡人船队。先将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点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只驶去,由于葡人船只巨大,转动速度缓慢,无法躲开火船进攻,很快燃烧了起来,葡人大乱。汪鋐又趁机派人潜入水下,将未起火的葡人船只凿漏,葡人纷纷跳海逃命。然后汪鋐命军士跃上敌船与葡人厮杀,葡人大败。最后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岛屿藏身。天亮后,风向逆转,葡人才借强劲的北风勉强逃过明军的追击,逃回已窃据的满剌加。

至此,中国收回被葡人盘踞的“屯门岛”及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

胜利后,汪鋐感慨万千,做了《驻节南头喜乡眷 吴瑗、郑志锐划攻屯门彝之策赋之》一诗:

辚辚车马出城东,揽辔欣逢二老同。

万里奔驰筋力在,一生精洁鬼神通。

灶田拨卤当秋日,渔艇牵篷向晚风。

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

屯门海战结束后,明政府要求中国战船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

屯门海战结束后,又在在新会县茜草湾发生茜草湾之役,葡人惨败。

虽经过两次失败,葡萄牙人并未放弃。葡萄牙人退回满剌加休养生息,寻找下一个进入东亚的突破口。1523年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大明称其为别都卢)的船队到达满剌加,虽然,他已知道大明与葡萄牙系恶化,但仍“恃其巨铳利兵”,携“劫掠满剌加诸国……破巴西国”之勇,一意孤行,“遂寇新会县西草湾”。

在新会西草湾,葡萄牙船队的贸易请求再次遭到大明的武力驱赶。据《明史》载“佛朗机国人别都卢寇广东,守臣擒之。初,别都卢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思率思船截海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人齐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妇十人,获其二舟。余贼米儿丁甫思多减儿等复率三舟接战。火焚先所获舟,百户王应思死亡,余贼亦遁。巡抚都御史张巅、巡抚御史史涂敬以闻,都察院覆奏,上命就彼诛戮枭示”。

屯门与西草湾两战,把葡萄牙船队赶出了珠江口,不甘心就此撤离中国海岸的葡萄牙人转而北上,到东海寻找新的落脚点。改为侵扰福建及浙江沿海。但在这之后直到1541年(明嘉靖20年)的20年间,中国典籍中再没有佛朗机侵扰广东沿海的记录。

屯门海战的指挥官汪鋐在家族影响下,恤民爱国,正气凌然。葡萄牙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时,汪鋐率军驱赶,却首战失败。他总结失败经验,提出“师夷制夷”,积极仿制葡萄牙军队武器。终于在屯门击败葡萄牙海军,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首次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胜利。

明人并没有自恃天朝而盲目自大,明朝人有好奇心,更有追赶的雄心。

在和葡萄牙、荷兰等殖民者的交战中,明人认识到只有加强武器装备才能“制夷”的不二法门,因此热心学习、引进西方的火器,并迅速缩小了双方的差距。与葡萄牙的屯门海战中,汪鲩第一个提出“师夷制夷”,引进葡萄牙大炮,最终打败了葡萄牙舰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法国传教士张诚的日记透露: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很怕这些先进的学问传到“外族”手里。研究过这一切的梁启超等文人曾指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地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

1780年,康熙组织西方专家学者,用了10年时间,绘制了当时全世界最好、科学水平最高的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图》。遗撼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成果却被作为密件尘封在内务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宝贵的原始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很长时期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康熙用西方科学做成一个高高的板凳,而他就是一个站在板凳上的武大郎,然后居高临下俯视他的那帮臣子奴才:你们都什么矬子鸟样,还敢小看我吗?

user avatar

满清王朝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付出巨量赔款的原因并不是被列强逼入绝境,而是满洲人担心战事绵延将威胁到他们对汉人的控制,毕竟这才是满清王朝的根本。

这种行为逻辑在整个世界史上都很少见,不管是换成明朝这样的汉人民族国家,还是任何正常的王朝,走向都会不一样。

user avatar

题主是计划让近代英国去入侵中世纪的明朝吗?

我们公平点,让英国和明朝相遇在中世纪武力最鼎盛的时期

刚好,明朝和英国武功最盛的时代和君主几乎是同一年代。

明太宗永乐大帝VS大英武功之冠的亨利五世。

朱棣在乌兰巴托东北的呼兰乎失温之战后,第二个黄金家族大汗答里吧战乱中身亡,蒙古三大部接受敕封,取得北元宗主权。

亨利五世阿金库尔战役之后在法国境内无可阻挡,攻城略地,围攻战略要点,围着巴黎打,若非病死,基本上就是英法全收。

两人因为题主的脑洞在某个世界位面上忽然接壤。

如果亨利五世要从海上入侵,假设入侵的补给难度相当于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话,他将面对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

即使刨去郑和舰队,明帝国前期在海上和江防还有超过五千艘各型作战船只,吨位至少不逊色于英国大型战船,意味着接舷战不会落於下风。

尽管当时普遍都是接舷战,但明军舰船上仍装备较多的铜管火铳和洪武永乐铁炮,铁炮水平与英国人能购买到和协调到的勃艮第火炮处于同一水平。但数量,则是当时英国人无法想象的数量。

尽管我没有明初水师洪武永乐铁炮的装备数量史料,但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全明朝各地的洪武永乐铁炮不会少于两万门。

所以海上入侵对于亨利五世来说可能有点不甚公平。

考虑到这位赫赫武功的英国君王第一名将(绝对超过狮心王)最伟大的战绩都是陆地上打出来的。就假定他率领全英国可能征召到的主力,(不只是在法国远征的兵力)从明朝初年最薄弱的地方,关西八卫,开始入侵河西走廊。

我估计如果纯粹考虑他在英国本土最大征召能力,大概是可以征召出超过四万人以上的大军的。

包括上万名精英级别的长弓兵,1500名左右的重装贵族骑兵以及他们的2-3名骑马披甲侍从和更多的步行侍从,以及采邑征召农民兵。

再从勃艮第,诺曼底等地雇佣相当数量的炮手炮队,以及英王自身在法兰西的封地的征召领主。

这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将面对明朝由宋晟统帅的河西野战兵团+数量不名的关西八卫裕固族雇佣兵,万人左右的别失八里盟军,以及不确定会不会来助阵的瓦剌兵。(瓦剌在明孝宗,明武宗时代曾助阵)

朱棣时代河西野战兵团主力在3-4万人之间,骑兵比例要比内地更高。华北地区明军步骑比例在4-1左右。河西一带可能达到2-1

亨利五世将会发现面前这支军队,和自己当初面对的法军一样拥有数量庞大,甚至更加庞大的骑兵部队。

而且其中充满了大量的轻骑兵骑射手,以及东北亚特色通用骑兵。

而且这支军队披甲率超高,即使普通步兵也大量披挂铁甲。(仆从军会低一些)

炮队的规模也是自己雇佣炮队的3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关系比较明确,与当时法国人的混乱的征召军队管理模式大相径庭。这支东方军队可能很喜欢派出小股轻骑兵,通用骑兵不断骚扰自己的侧翼和补给线。

两军交战到底结果如何?

我其实也不好说,在我看来,亨利五世和宋晟都是精英级别的名将。

统帅实力如此接近的两只大军(是的,英国的军力在我看来只能和当时明朝势力最薄弱的河西地区差不多)作战,对于彼此都是名将的情况下来说可能是无名局的。

所以答案是在明朝时期即使遭到西欧强军无视一切客观条件阻碍的入侵,都不会怎么样。

更不用说万里远征型入侵了。

因为在明朝那个年代,它自身代表当时寰球第一梯队的强大武力,它不去入侵,别人就可以烧高香了。

如果你要问近代工业革命后的日不落帝国去入侵几百年前的明朝会咋样。

那我觉得这个问题过于低智,你咋不让曼施坦因带南方集团军群第四装甲集团军来入侵大明呢?

霍特一马当先杀进北京城,长身管四号暴打九边精骑,虎式王牌连你故宫都给扬了。

米歇尔魏特曼大喊,让我们车组带对付明朝车营!

什么京城三大营,听说过我们党卫军装甲军吗,让警卫旗,帝国,骷髅来打三大营好了,二战会有何改变?

中国从清朝灭亡到朝鲜半岛硬钢美帝,才过去半个世纪。

明朝灭亡到鸦片战争过去多久了?200年,半个世纪*4

user avatar

看着无聊,其实很有意思

这个说明提问者,已经默认的一个事实,大清是打不过英国人的。而大明则可以。

user avatar

公元1555年夏,嘉靖皇帝圣明天子在位。53名倭寇从杭州湾登陆,一路烧杀抢掠,从浙江打到安徽,从安徽打到江苏,转战千里。在80多天的时间内,攻下了华东地区20多个州县,杀伤了5000多明朝各地的守军,抢掠财务无数,而且杀伤的百姓更是无法统计。

你觉得这些只有冷兵器的倭寇相比较英军如何?

user avatar

英国入侵明朝,过程就是拼凑一支两千人,十八条船的远征舰队,到澳门的时候还剩三条船,二百人。葡萄牙人问你们是来干吗的?英国人说,我们是来征服大明的。葡萄牙人说赶快请大夫来放血。

user avatar

明朝末年,英国率大军入侵,而明朝的处理方式,比清朝霸气太多

战争背景

世界形势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随着欧洲航海家们的不懈努力,到了17世纪,世界大部分轮廓都已经被勾勒在欧洲人的世界地图。欧洲人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航,沿着西非海岸线一路南下抵达好望角,又向东航行到印度半岛马六甲,再顺着东南季风北上就能到达中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航海先驱,他们垄断了16世纪整个世纪中国和西欧的贸易。

到了17世纪上半叶,事情发生了转变。原本雄霸四海的西葡深陷大陆战争的泥潭,日趋没落。印度洋和太平洋终于向西葡以外的国家开放。首先打破西葡垄断的是荷兰,荷兰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来到广州。紧接荷兰其后的是英国,明思宗崇祯八年(1635年)一条英国商船也抵达了中国口岸。不过那条英国商船十分倒霉,被明朝官员勒索了不少钱,运回的货物也不多。

葛廷联合会的成立

为了继续开拓对华贸易,一些英国商人联合起来组成了葛廷联合会。这个由商人组成的联合体,千方百计游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给予了他们对华贸易的特权。查理一世慷然应允,特地往葛廷联合会参股了一万英磅。到1636年,葛廷联合会组织了有6艘商船组成的船队,由曾在霍尔木兹海峡对抗过葡萄牙人的威德尔船长带领下正式起航开向中国。 [1]

战前

公元1636年,威德尔的船队抵达中国澳门,可当地的葡萄牙人虽然迫于荷兰人的压力,有意拉英国人来助阵,却又不愿意割让在中国的利益。为了防止英国人和明朝展开贸易,葡萄牙人更是在明朝官员面前拼命诋毁英国人。威德尔眼见自葡萄牙手中分到贸易权已不可能,转而决定直接和明朝接触,便于7月底启碇前往广州。 [7]

战时

8月8日,英船到达虎门亚娘鞋(Anunghai)停泊,虎门炮台守军鸣炮示警。威德尔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摆出一副准备战斗的架势,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攻上炮台后,英军扯下明军军旗,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

此时的虎门炮台只建立了十几年,是一个几乎无人看管的小寨子,防御极其薄弱。据英国方面记载,明朝对于英国此次进攻几乎毫无反应,整个虎门守军仅有十几个人,据说还是在听到葡萄牙人的情报后才派来的……在占领炮台之后,明朝地方才开始略有反应,连夜把士兵和火炮运输到周近其他的堡垒。 [2]

广州当局派葡人诺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他们携带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作为购货之用。但英船却继续深入广州内河。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广州当局的愤怒。

9月10日,广东海防当局派出三艘小型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溜走。但威德尔对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之意,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滥施暴虐。

19日,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几首停泊在附近的中式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

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当他在虎门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后,也觉得不好同中国打交道,便将船队驶行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转圜。 [1]

战后

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30日,威德尔向中国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

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1-2] [6]



荷兰火炮射程7~8杆

东印度公司荷兰人梅-菲利普的《梅氏日记》,台湾人翻译的,别来找我,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他在荷兰棱堡里面,眼铮铮看着郑成功怎么破城的。

16-17世纪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224页
16-17世纪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224页
16-17世纪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225页

根据《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双层体铁炮技术的问题研究》(论文),明朝发明的火炮

西方要到19世纪50年代才发明,

不过这种炮也是有缺点的
http://www.doc88.com/p-7045839067907.html

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使用的火炮是法国大革命时,由瑞典人发现的锰做成的铁锰合金炮。锰可以大幅提高铁的性能,拿破仑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拿破仑用的是铜炮,法国缺锰,而且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铁也很差,英国正好相反,英国缺铜,但是殖民地有铁,有锰,所以英国人是用铁锰合金炮,打败了拿破仑的铜炮。

也就是说,英国人其实一直没有发展出复合炮管技术,打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其实在用传统铁锰合金炮,去打由明朝发明清朝沿用的复合生铁炮。

顺便说一句,99坦克用的炮管自紧技术,其实也不过是多层钢管嵌套,当然这不算泄密,因为炮管自紧技术没那么简单,没有配套技术,告诉你们也没用。

为什么清朝打准格尔那么厉害,那是因为复合炮厉害啊,鸦片战争打完后,英国也不知道是偷还是买,从清朝那里弄了2门炮回去,切开来,这才搞明白了炮管自紧技术。

=====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2分卷 机械卷》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卷 机械卷》

只可惜某个千古一帝连记载都不允许留下来,”令人深思的是,他们的工作竟未激发中国人做类似的或进一步的尝试,甚至连中文记载都没有“直到清朝灭亡我们才知道,要是当时就能对蒸汽机进行研究,也就没有什么百年屈辱了。

和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相比,彼得大帝连蒸汽车都没有,照样可以把俄罗斯领土从乌拉尔山西面的东欧平原,扩展到全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就因为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族,是俄国的主体民族,可以没有顾虑的发展自己的国家。瞧瞧同时代的皇帝,他害的我们那么惨,还想再活500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 ARM 公司宣称切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麒麟此次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ARM 公司宣布切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这无疑是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打击。理解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 ARM 的关键作用、华为的依赖性、以及对麒麟芯片的直接冲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ARM .............
  • 回答
    中国乘客在英国维珍航空 (Virgin Atlantic) 上遭遇疑似种族歧视,维护自身权益是一个复杂但并非不可能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区分“怀疑”与“确凿”的歧视行为,这会影响后续维权的方向和证据收集。以下是详细的维权步骤和建议,力求具体可行,避免空泛的AI式表述:第一步:当下即时应对与证据收集一旦.............
  • 回答
    截至目前,英国日增新冠病例确实再次攀升,一度突破二十万例的大关,这让很多人,尤其是远在异国的留学生们,对目前的防疫现状和自身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感到担忧。英国的防疫策略一直在动态调整,结合了科学建议、经济考量以及公众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英国目前的防疫现状,概括来说是“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主导,但并非完全.............
  • 回答
    英语学习者,尤其是那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常常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汉语干扰”的怪圈。这并非是说汉语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甚至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旦未经有效疏导,就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显现出来,成为一股挥之不去的力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汉语和英语在发音系统上简直.............
  • 回答
    FPX战队关于Bo在LDL期间涉及不当竞技行为的公告,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引爆了整个电竞圈。这件事的严重性,远不止于一个选手个人的失足,它牵扯到的层面非常广,足以让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从FPX俱乐部的角度来看,这份公告的发布,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是痛苦抉择的结果。俱乐部需要承担起管理责任.............
  • 回答
    这问题,问到心坎里了。校园欺凌,这仨字本身就带着股压抑和无力感。第一次,可能你就懵了,反应不过来,或者觉得人家就是开个玩笑,没太往心里去。心里想的是,“算了,别惹事”。毕竟,在学校里,多数人都希望有个安宁的环境,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跟人起冲突。那时候,心里可能会有点委屈,有点不舒服,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
  • 回答
    在面对熊猫可能带来的致命威胁时,一个人是否有击毙熊猫且自身无责的权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法律、伦理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来探讨。简而言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民众并没有随意击毙大熊猫的权力,即使是在遭受威胁时,也存在诸多限制和责任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属于国家.............
  • 回答
    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言论,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国际局势的强硬表态,也反映了其国家安全战略和核威慑政策的核心逻辑。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信息,涉及地缘政治、核战略、国际关系和军事威慑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语境背景:俄乌冲突与俄罗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和人物的命运。让我们来捋一捋,如果卫鞅在魏国真的得到了庞涓的赏识,并且有机会施展抱负,魏国能否借此机会一统天下?我会尽量讲得具体一些,并且努力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在深思熟虑后的讲述,而不是机器生成的答案。首先,我们要理解卫鞅在历史上的真实处境。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了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复杂变化。简单来说,在二战时期的德国,一个人是否容易被煽动而成为纳粹分子,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其个人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当时德国的整体社会环境。让我们详细剖析一下:一、 煽动效应的温床:战败、屈辱与经济危机要理解纳粹为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那些已经在国外闯荡了四五年的人来说,回国绝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那么简单,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你一直开着一辆性能跑车,突然被塞进了一辆老式拖拉机里,零件嘎吱作响,动力勉强跟上,而且一路颠簸。这种“逆向文化冲击”啊,说起来就多了去了,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接.............
  • 回答
    李自成若能击败满清并建立大顺,中国历史的走向将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熟知的近代屈辱和落后可能不会以我们今天所知的方式发生。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 ifscenario,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推演:一、 李自成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可能性:这是推演的基础。李自成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在建立稳定政权.............
  • 回答
    肖战粉丝实名举报 Steam,对 Steam 来说,这件事情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举报的规模、举报内容的具体性质、以及相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态度。简单来说,这可能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事件,也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但后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实名举报”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
  • 回答
    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进程,与其说是纯粹的技术竞赛,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如果将那个关键的“原子时代”的启动时间往后推迟几年,冷战那副严峻的棋局,无疑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会体现在 战略均势的认知和博弈上。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彻底打破了美国对核.............
  • 回答
    这是一个颇具深意,也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当外来种群在印度这片古老土地上扎根,并且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压迫时,他们是否可能爆发起义,进而推翻这个制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中的复杂性,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其内在的逻辑和潜在的阻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外来种群”的定义。这里所说的.............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座巨擘从未出现,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少了两位参与者”的问题,而是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而复杂的连锁反应。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无疑会是另一条轨.............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以极低的成本通过改变原子结构来生产黄金和白银,那么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将迎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价格的波动,更是一场深刻的结构性重塑,其影响将触及财富的定义、国家的实力、投资的逻辑,甚至个人对价值的认知。一、黄金白银的“价值锚”地位动摇,通胀或失控长期以来,黄金和白银之所以被视.............
  • 回答
    中国如果出现一位真正的传奇足球明星,那绝对是中国体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件大事。他的待遇,恐怕会是全方位的,并且随着他成就的增长,会不断升级,达到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首先,媒体的“宠爱”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旦有这么一个苗子冒出来,各个层级的媒体,从国家级的权威体育频道到地方性的小媒体,再到.............
  • 回答
    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手接回传球,这可不是个小事,直接关系到比赛的公正性,所以足联可是有明确的规定来约束这一行为的。简单来说,如果守门员在禁区内用手触碰到队友用脚传过来的球,那就是违规了,裁判会判给对方一个间接任意球。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规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回传球”。这里的“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