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其中透露出哪些信息?

回答


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言论,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国际局势的强硬表态,也反映了其国家安全战略和核威慑政策的核心逻辑。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信息,涉及地缘政治、核战略、国际关系和军事威慑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语境背景:俄乌冲突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
1. 冲突爆发的直接诱因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其核心目标是削弱北约在东欧的军事存在,确保俄安全边界。这一行动被视为对俄罗斯“战略安全”的直接威胁,尤其是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被俄罗斯视为“安全威胁”。

2. 俄罗斯的“生存威胁”定义
俄罗斯将北约的军事部署、乌克兰加入北约、以及西方国家对俄实施的制裁视为对国家“生存”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单纯指军事攻击,而是更广泛的“战略安全”威胁,包括军事同盟、经济制裁、国际舆论压力等。

3. 核武器作为“最后手段”的逻辑
俄罗斯将核武器视为“最后手段”(last resort),其逻辑是:如果常规手段无法阻止“生存威胁”,核武器是唯一能迫使对手“停止威胁”的工具。这种逻辑与冷战时期的“相互确保摧毁”(MAD)理论相似,但现代核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使得这一理论的适用性被重新审视。



二、俄罗斯核政策的深层逻辑
1. 核威慑与“战略平衡”
俄罗斯将核武器作为威慑北约和西方国家的重要工具。其核政策核心是:通过核威慑迫使对手在军事行动中“停止”,从而避免全面战争。这种策略在冷战时期被广泛使用,但现代核武器的“可逆性”(如核弹头可被摧毁)使得这一策略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2.实在主义与安全现实主义
俄罗斯的立场体现了现实主义政治学的核心逻辑:国家的生存是最高优先级,任何威胁到国家存续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极端反应。俄罗斯认为,北约的“东扩”和乌克兰的“加入北约”是对其安全的直接挑衅,因此需要通过核威慑来“平衡”这种威胁。

3. 核武器的“象征性”与“实际性”
俄罗斯的声明既是一种政治表态,也隐含对核武器实际能力的自信。其核武库规模(约6000枚核弹头)和部署能力(包括陆基导弹、海基核潜艇、空基轰炸机)使其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这种实力被俄罗斯视为“威慑的资本”。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潜在风险
1. 西方国家的回应
美国与北约:美国明确表示“不会允许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并强调“核威慑是相互的”,同时加快核武库现代化,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北约还加强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试图通过“集体防御”遏制俄罗斯。
欧洲国家:部分国家(如德国)试图在核问题上保持中立,但法国等国家则强调“核威慑是国际安全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核战争风险的上升
俄罗斯的声明可能被误认为是“核威胁”,而西方国家的反制措施(如增加核威慑)可能进一步升级紧张局势。
现代核武器的“最小有效当量”(MAD)技术使得核战争的门槛被降低,一旦误判,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3. 国际法与核不扩散条约的挑战
俄罗斯的声明可能被解读为“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条款,尽管其核武器使用是“自卫”性质,但国际法中对“自卫”使用核武器的界定存在争议。
俄罗斯的核政策可能引发核裁军谈判的危机,甚至导致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四、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1.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均将核武器作为“最后手段”,但双方从未实际使用核武器。俄罗斯的当前立场与冷战时期的“核威慑逻辑”相似,但现代核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使得“核战争的门槛”被进一步降低。

2. 俄乌冲突中的核风险
俄乌冲突中,双方均未使用核武器,但俄罗斯的“核选项”声明可能被误判为“实际威胁”,进而引发误判或误动作。例如,北约国家可能误判俄罗斯的核力量为“实战部署”,导致误射或误判。

3. 核武器的“非对称性”
俄罗斯的核政策强调“不对称威慑”,即通过核武器对北约的“战略核力量”进行“反制”,而非直接与北约的核力量对等。这种策略可能被解读为“核威慑的不对称性”,即俄罗斯试图通过核武器的“存在”来迫使北约“停止行动”。



五、俄罗斯的潜在意图与战略目标
1. 遏制北约东扩
俄罗斯认为北约的东扩(如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其安全的直接威胁,因此通过核威慑迫使北约“停止东扩”,甚至“倒退”。

2. 重塑国际秩序
俄罗斯希望通过核威慑重新定义国际秩序,将自身置于“安全优先”的位置,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这种意图可能被解读为“俄罗斯版的“新冷战””。

3. 国内政治与意识形态宣传
俄罗斯的核政策也服务于国内政治需求,通过“核威慑”强化国家认同,塑造“强国”形象,同时向国内民众传递“国家安全”的紧迫性。



六、国际社会的应对与未来展望
1. 核裁军与对话机制
俄罗斯的核政策可能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核裁军议题,推动《核裁军条约》(NPT)的谈判,或建立新的核不扩散机制。

2. 军事平衡与威慑机制
西方国家可能通过加强核威慑(如美国的“核共享”政策)或发展“反导系统”来应对俄罗斯的核威胁,但这种“军备竞赛”可能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3. 核战争风险的长期性
俄罗斯的核政策可能长期影响国际安全格局,导致核战争风险的上升,甚至引发“核冬天”或“核灾难”的可能性。



总结:俄罗斯核政策的多维含义
俄罗斯的“核选项”声明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回应,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博弈和国际秩序重构的综合体现。这一表态揭示了以下核心信息:
安全优先:俄罗斯将国家生存视为最高优先级,核武器是其“最后手段”。
战略威慑:通过核威慑迫使北约“停止威胁”,重塑国际秩序。
地缘政治博弈: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北约对抗的缩影,核政策是其对抗策略的一部分。
风险与挑战:核威慑可能加剧国际紧张,甚至引发核战争,需国际社会加强沟通与裁军谈判。

这一声明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也揭示了现代国际关系中核武器的复杂角色。未来,如何在核威慑与和平共处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吧,有个事情貌似大多数人都忘了,开战后不久俄军核武器就进入战时准备状态。而米国为了不引起俄国的误判,不但没跟进自己的核武器准备状态,甚至推迟了原定的战略导弹演习计划。

所以牢不萌前任老丈人这话,意思就是虽然我可以打先手,但是没这个想法……

user avatar

隔着两道贩子搁这分析汉语语法,没睡醒吗? 好歹来个懂俄文的,而且还得扒扒以前表述再分析,不懂俄语不懂毛子用词习惯,能分析个啥。

毛子不止一次表述说,不会限于本土被攻击才使用核武,几乎年年都会找个场合说一遍,要么北约军演了,要么白俄出啥事了,不一而足。潜台词就是我知道常规军力力不从心,但是你也知道我可是有核弹的,我可不是什么你不用我就不用的善男信女。

今天这个说法也没啥区别。

北约对乌克兰进行情报、武器、雇佣兵支持,在毛子底线附近试探,毛子自然要做出回应,核武回应的越激烈,北约敢进一步切香肠的概率越小。

现在北约和毛子互相切香肠,北约给援助,毛子就炸雇佣兵基地,保不齐未来会直接拦阻北约物资入乌。在这种时刻,打嘴炮远远不够,搞不好过几天又得二级戒备一次。而且,美俄核裁军谈判时,有2000枚的额度,要么选择转入储备,要么选择用于战术核武器。美国选择转入储备,俄罗斯则选择用于战术核武器上。所以除了挥舞白杨作势外,俄罗斯其实还有更实际的一些示威手段没有用,保不齐过几天,会把这些东西亮一亮。

user avatar

没有实力支撑的狠话等同于废话。

噢,对了,虽然我也想吐槽这个“只有……才”和“如果……就”的关联词问题,但是看了看CNN的英文原报道,只能说提问的小编非常精准地表达出了原文“怂着狠”的意味

In an interview with CNN's Christiane Amanpour on Tuesday, Dmitry Peskov repeatedly refused to rule out that Russia would consider using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what Moscow saw as an "existential threat." When asked under what conditions Putin would use Russia's nuclear capability, Peskov replied, "if it is an existential threat for our country, then it can be."

喏,好好感受一下这个“if”和“it can be”……

user avatar

一堆这辈子别说核弹都不见得能接近核反应堆的人

yy魔怔人遍地的俄国政坛不敢这个不敢那个

或者换人了就不敢。

你们是嘴上魔怔,那帮是真魔怔。你们哪来的自信,蘑菇云死不到自己头上就接着奏乐接着舞是吧

戳破核冬天谎言是科学,不是让人对核武器完全失去敬畏的。

user avatar

更新:

题主已经修改了问题描述。

我也按照隔壁答主贴出的链接检查了一下,按照我个人止于大学英语四级的英文水平理解了一下,“如果……就……”应当是相对更准确的翻译。

翻译辛苦了,如果我来就会翻译成“那就干!”

按我个人理解,对应“只有……才”的英文,或许应该加个“only”。

若由我评价,“如果我们国家受到生存威胁,那么它(核武库)就可以(按照我们的原则使用)”是一句合理又准确的废话。除非“国家受到生存威胁”并不属于你们的“原则”中的任何一条……

同时,由于“国家生存受到威胁”并非一个简单概念,可以说也存在相当大的掰持空间。

咱就好比说,大家都知道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素来不佳,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敌对状态。

那么倘若哪天俄罗斯声明“美国的存在构成对俄罗斯生存的威胁,那么它(核武库)就将按照我们的原则使用”……

想必,大部分人都希望这句话只存在于知乎网民的戏言。

更何况,所谓威胁显然也不是个二极管,要么0要么1……


另外,评论中有几位朋友的逻辑可能没捋顺……

“只有A,才B”这个句式,意味着:当你看到B时,你可以确定一定发生了A。

而换成“如果A,就B”,则意味着:当你看到B时,并不能确定A一定发生,发生B的原因可能是A,亦可能是CDEFG……

套用到俄方的这句发言里,就会形成“当俄罗斯扔核弹时,可能是因为俄罗斯的生存被威胁,亦可能是其他原因(譬如:侵略他国久攻不下,气急败坏怒扔核弹等)”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实际上,作为一个地球居民,无论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如何,我都希望所有拥核国家的核原则是“只有,才”。


以下为最初回答

建议规范问题题目或描述。

任何一个上过小学或初中语文课程的中国人都知道,“如果……就……”和“只有……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

user avatar

比美国底线高些,

美国的底线是,如果国家受到威胁,即使是美国先撩者贱,即使有美国也在威胁着别国的前提,

但只要美国受到威胁,霸权受到挑战,美国就可以拿出核威慑。

美国对苏联的核威慑,前提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大前提是美国在苏联周边部署导弹。

美国无法容忍对等威慑,

大流氓苏联是可以忍受对等威慑的,俄罗斯也可以,不能忍受的是单边受威慑。

这也是俄国衰落了,

搁苏联,恐怕早就谋求在美国周边部署导弹了。

美国面对疫情的表现让国人吃惊,其实之前就应该看到,美国具有大帝国的所有特性。

美国人才是真的不怕死,更不怕什么世界毁灭。

反过来,你只有威胁到美国,才会让美国撤销对你的威胁。

否则美国有足够的动力去干扰你。

台湾让人生气,但需要明白,

收复台湾不是一个好策略,最起码目前不是。

把核弹对准美国才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