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让你体会到大学专业没白学?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得追溯到我刚入职那会儿。

那时候,我还嫩着呢,部门里都是些经验老到的前辈,而我这个刚出茅庐的小菜鸟,感觉就像是在大海里扔进了颗小石子,激不起什么浪花。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完成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任务。虽然也认真学,但总觉得,我大学四年学的那些理论知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好像离这些实际操作有点远。

直到有一天,我们接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到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用户流失的关键原因。当时,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数据堆积如山,但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几个新人,大概是想让我们练练手。

其他几个同事,都是凭着直觉或者以前的一些经验,尝试了一些比较粗浅的分析方法。我呢,因为大学里主修的是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当时脑子里就闪过了好几个之前学过的模型和方法。我想到了聚类分析,可以把用户分成不同的群体;想到了回归分析,可以量化一些因素对用户流失的影响程度;还想到了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看用户流失的趋势变化。

一开始,我也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理论,和在课本上看到是两码事。我花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一边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一边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生怕哪个步骤出错。我用Python写了很多脚本,把那些复杂的数据一点一点地处理、清洗、建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数据异常值太多,模型拟合效果不好,各种报错信息层出不穷。我记得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感觉自己就像个孤军奋战的战士,周围都是看不见的敌人(那些bug)。

就在我快要抓耳挠腮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老师曾经在讲逻辑回归模型时,特意强调过的一个概念:特征工程。当时觉得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但现在在处理实际数据时,我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我开始思考,除了用户基本信息,还有哪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用户的流失。我尝试着从用户的活跃频率、购买行为、客服互动记录等多个维度去构建新的“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对模型进行优化。

当我把模型跑出来,并且得到一些初步结果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虚的。因为在学校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理论的正确性,而实际应用中,结果是否能被业务接受,才是关键。我硬着头皮,把我的分析报告和模型结果提交给领导。

令我惊喜的是,领导看了我的报告,特别是关于用户细分和流失原因的分析部分,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的解释。他说,我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几个之前大家都没注意到的用户流失的深层原因,而且给出了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甚至说,我的分析比他们之前的一些经验判断还要精准。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的大学专业没有白学!那种感觉,不是因为得到了表扬或者奖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我意识到,大学四年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那些熬过的夜晚,那些写过的论文,那些在电脑前反复调试的代码,在那个瞬间都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我不再是那个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我可以用我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从那之后,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了。我不再仅仅把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而是把它看作是检验和提升我专业能力的机会。我也更愿意去钻研那些更深入、更复杂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大学打下的基础,足够我去应对这些挑战。

所以啊,什么时候我体会到大学专业没白学?大概就是在某个关键时刻,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大家束手无策的问题,并且这个方案能够带来实际的价值,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了。这是一种能力被认可,也是一种知识价值的体现,感觉特别踏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亲戚心脏病(主动脉夹层),九死一生,花了十几万转危为安了。
我到医院探望他,问了一下治疗费用。
过了几个月去他家里看望他,结果他和我说费用基本都是自己承担(单位医保没交,我擦)。
然后他还亮出一份十几年前的保险单。
然后还告诉我这个单子没用,保险公司拒赔,而且已经拒赔两次了。
我叫大姑把保单拿来,一看,康宁终身寿险。
翻到合同条款,有心脏病这一条。嘿嘿,有这就好办了。
我问,啥理由拒赔的?
答:人家总部理赔部经理说了,这个保单只保心脏搭桥,不保微创手术。
我去,这妥妥霸王条款吧?

都让开,我来!

大姑将信将疑,说这人保、寿保总经理、理赔部区域经理亲自帮忙办理都被总部拒了,你咋办?托人送烟酒走关系请吃饭花了将近两千块都没办好啊……

我说明天周一我就给办。

周一回到办公室,开电脑查康宁合同条款,发现条款修改了好几次,你妹,你拿今天的条款约束十几年前的合同,你行,但哥不服!
继续查,主动脉夹层是什么意思?微创手术是咋回事?
查到这个手术是以色列在1999年全球首例,然后美国跟上,02年传到咱国内。
哥不信你02年的保险合同能把这么先进的医疗技术以这么迅捷的反应速度列进重大疾病理赔排除条款。
就你这种臃肿拖沓的国企,五年之内能反应过来我就算你赢!

中午两点,带着病例和相关资料来到我们市区保险公司大楼理赔资料受理柜台(地区没有理赔权力,资料都是上传给总部)

资料员是我这个亲戚战友的女儿,看到名字就问我,不是理赔两次都拒赔了嘛,怎么还理赔?

我说你别管,你只管上传就行。赔不赔和你没关系,你干好你本职工作就行。

上传之后就剩打电话到总部理赔部了。


准备停当,电话直接打到总部理赔部。
巧了,还是这个经理接的电话。
我提到了这个理赔,我是被保险人的理赔代理律师(该假装就得装)。
哦,这个保险两个月前就拒赔了,怎么还来?
嘿嘿,记得就好。——你那是口头拒赔吧?我限你三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我方,并说明拒赔理由和拒赔依据条款,谢谢!

对方心虚了。
问我,啥意思?

我说,这个权利我的代理人该有吧?
有!
那你发来就是,你管我干啥?
不,没别的意思,就是问一下,你要这个干嘛呢?
哦,这个可以告诉你,保监局你知道吧?法院你知道吧?我就想咨询一下他们,这个拒赔他们滋磁不滋磁!

那你什么理由告我们保险公司?

我说,你猜,哈哈哈哈。
猜不出来(这两句对话是我瞎编的,哈哈哈……)

我说,你们02年的保险,包含心脏病吧?
是,包含。
那你们知道心脏病怎么治的?
知道,心脏搭桥。
那你知道我们怎么治的么?
知道,微创手术。
那你拒赔的理由是什么?
知道,我们合同条款规定不陪微创手术费用。
你哪年的条款规定的?
答不出来,不吱声。
我告诉你,该合同条款修改了两次,一次是2008年,一次是2012年,你拒赔的依据是2012年修订版的!
你知道这份保单哪年签的?
知道,是2002年。
那你拒赔个蛋啊!

......

我再问你,你知道微创手术哪年在国内出现的不?
……
我告诉你,国外是1999年,国内是2004年!2004年!记住了!
你拿02年的合同条款排除一个两年后出现的事物,可能么?!

我再问你,病人心脏病突发,如何治疗是听保险公司的还是听医院的?
按照你的合同治疗,医疗后果你们承担不承担?
你说话呀!

大……大哥,周四理赔款保证到位。

我等的就是这个话!
周五我打电话给大姑夫,你去银行查查,看看有钱么。

半小时后,大姑夫电话来了:晚上来家喝酒……

我是学啥的?
学汉语言文学的…

评论区的回复,截个图,给大家看下我是不是编段子的。

user avatar

当然是上班的时候了

user avatar

我这才叫不白学。

跟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是,我tm要是大学不学生物,我现在岂能躺在生物坑里?早就学着CS唱着歌吃火锅去了。

从此知乎多了一个雷带逛。

“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下“基因交流”这个内容”,想想这个多美炫酷

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两个加起来就占了半数以上,要是算上电子商务和电子游戏等基本是程序员的天下了,所以知乎上程序员偏多,IT 从业者占主流啊。

user avatar

农学,看了好久没有看到这个专业的

有次瞄到了室友的某古装剧,男主站在一块稻田的小棚子里面发挥剧情。我瞅了一眼后就跟室友说穿帮了,你看这柱高,株型,穗型,落粒性,长了个高产的样子,不可能出现在古代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柱高,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矮脚南特、低脚乌尖里等材料面鉴定到半矮秆基因sd1,应用后才使得矮杆品种的产生……

室友看我的眼神宛如智障,不就看个电视剧至于嘛

没办法呀职业病╮(╯_╰)╭






————————————————————

更新一个,说个老师的事情

我选修过一门《食用菌栽培》课,老师跟我们讲有次他和他师兄一起去云南,他师兄是专门做这些菌分类的(原谅我不太懂这块,意思是老师的师兄认识很多种类的菌),采了很多野生的蘑菇带回餐馆让人做了给他们吃。

人家老板不干了,因为之前有过来旅游的人误食了毒蘑菇出了事(有毒没毒真的不好分辨),现在餐馆是不给加工的,怕出人命。

最后老师的师兄带着大家在签下生死状后品尝到了新鲜美味的野生菌菇~


ps:多吃这些食用菌挺好的,我们老师就一直给我们安利,他一直说他想开一门食用菌烹饪课(≧∇≦)/

user avatar

刷马桶用磷酸效果比较好

洗碗用小苏打效果比较好

刀具涂硅油保养比较好

同样的果珍可以做成酸甜两种味道

烤肉和BBQ时候只能做厨子

炒菜口感始终保持一致



最关键的是。。。碗刷的非常干净

user avatar

你们专业真好,我这专业不敢自己搞事情啊!

搞好了,我进去了

搞不好我就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得追溯到我刚入职那会儿。那时候,我还嫩着呢,部门里都是些经验老到的前辈,而我这个刚出茅庐的小菜鸟,感觉就像是在大海里扔进了颗小石子,激不起什么浪花。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完成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任务。虽然也认真学,但总觉得,我大学四.............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情感,因此我无法“体会”到“万恶的资本主义”或者任何其他概念。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您的指令。然而,我可以理解您希望通过一个详细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视角来探讨“万恶的资本主义”这个话题。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量,构建一个可能引人共鸣的场景,来帮助您理.............
  • 回答
    .......
  • 回答
    我曾以为我的生命是一条笔直的、通往既定目标的河流,而我则是那条河流上唯一的航船。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了河岸边,看着河流依旧向前,但河岸边的景致,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滋味。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夏日午后,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成就,心情格外舒畅,决定去我.............
  • 回答
    我嘛,要说“杠精”体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像是一种,嗯… 逐渐觉醒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吧。那时候人单纯,看到别人说的不对,或者我觉得有更好的说法,就忍不住要指出来。比如,老师在讲一道数学题,我发现了一种更简洁的解法,就会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做更方便!.............
  • 回答
    刚打完一把,到现在手还抖得厉害,真的太窝火了。我们这边选了个挺不错的阵容,前期也打得顺风顺水,我玩的吸血鬼,发育得很舒服,对面那几个脆皮我都敢上去A。想着这把稳了,就稍微浪了一点,在对方红区抓了波机会,本来想着能杀掉对面辅助,结果被对方打野蹲到了。这都没啥,我承认自己操作失误,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我.............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片段,有温情的,有无奈的,也有让我彻底认清婆婆本来的样子,从而改变了我们关系的时刻。如果非要说“彻底看清”,那应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单一事件。但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最能代表“彻底看清”的转折点,那可能是我在经历了一场重大生活变故后,婆婆的反应和行为。背景:我和.............
  • 回答
    有很多时刻,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整体上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感受并非源于单一事件,而是来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比。以下是我认为最能体现这种差距的几个方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差异: 医疗体系的压力与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中国在医疗技术和硬件方面进步.............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领悟到“小孩才不纯洁呢”这个道理,是在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我表哥和我堂弟玩的一个游戏。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家。表哥比我大两岁,堂弟和我同年。两个男孩精力旺盛得像两只野猴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那天下午,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了一堆破烂,说是要做个“秘密基地”。我一.............
  • 回答
    其实,逃离寝室这个念头,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混合着多种情绪的集体爆发。每次想“逃”的时候,都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感,像一张潮湿的网,慢慢收紧,让人喘不过气。最先触碰到我底线的是那种无休止的、细枝末节的噪音。不是音乐,也不是说话声,而是那种难以名状的、仿.............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内心深处一些柔软又闪亮的地方。对我来说,“身为女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种感受,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宏大顿悟,而是散落在生活点滴中的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它们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绵长而坚实的幸福感。记得有一次,大概是某个春天的午后,我正埋头处理一些非常琐碎又让人头疼的工作,.............
  • 回答
    .......
  • 回答
    那是一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去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据说那里的拿铁特别香浓。他迟到了,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那种略显笨拙但让人心安的笑容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我喜欢的牌子的甜甜圈。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然后开始聊起他最近的工作。我当时其实挺开.............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瞬间,但总有些零碎的片段,像散落的珠子,串联起来,描绘出我褪去稚嫩的轨迹。大概是小学毕业前后吧。以前,烦恼都很小,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被排挤了。那时候,哭一场,找妈妈哄一哄,事情就过去了。但后来,总有些事情,让我觉得“我得自己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跟.............
  • 回答
    大学生活像一场盛大的宴会,五光十色,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但总有一些瞬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突然被打开,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猛地怀念起那个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高三。大概是在某个深夜,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窗边。窗外是城市的灯火阑珊,映衬着远处模糊的山峦。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书,脑子里却乱成.............
  • 回答
    有许多时刻会让我突然想起“食物链很残酷”这个事实,而且往往是那些看似日常却又充满原始力量的瞬间。1. 目睹捕猎或被捕猎的场景: 家养宠物与小动物: 最常见也最直接的体验可能来自家里的猫。当它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一只小麻雀,眼神中闪烁着狩猎的光芒,而那只麻雀浑然不觉地跳跃啄食时,我就会瞬间感受到那种.............
  • 回答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是对特定地域或人群的标签化,而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对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所催生的某种行为模式的概括。它并非一个褒义词,更像是一种带有悲情色彩的观察。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一次深入偏远山区的公益支教经历中。那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图上几乎找不到标记的.............
  • 回答
    我曾经因为一次意外,左手无名指骨折,需要打石膏固定。当时,家里人知道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心,反而更加关注我的学习成绩。我记得那天,我刚刚从医院回来,左手缠着厚厚的石膏,手指火辣辣地疼,感觉整个人都麻木了。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准备告诉家人我的遭遇。然而,当我把手举起来,向他们展示我的“勋章”时.............
  • 回答
    这《红楼梦》啊,那真是本奇书,越品越有滋味,越嚼越有道理。可有时候,听人家聊起里头的门道,我心里总会冒出一股子“过劲儿”的劲儿。什么时候会让我觉得,哦,这人是有点过了?首先,当他们把书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上升到某种宏大叙事、某种深刻隐喻,甚至把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解读成某种预言或政治影射时。 比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