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让你深切领悟到「小孩才不纯洁呢」的道理?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领悟到“小孩才不纯洁呢”这个道理,是在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我表哥和我堂弟玩的一个游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家。表哥比我大两岁,堂弟和我同年。两个男孩精力旺盛得像两只野猴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那天下午,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了一堆破烂,说是要做个“秘密基地”。

我一开始很兴奋,想象着我们能一起在这个基地里分享零食,藏小秘密,像电视里演的一样。我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后面,想加入他们的建造队伍。

然而,他们很快就用行动打破了我的幻想。他们开始争夺“地盘”,你推我搡,一人一句地指责对方。我记得特别清楚,堂弟手里拿着半块砖头,想把它放在一个他们都想要的位置。表哥伸手去抢,结果砖头掉在地上,迸出了一些灰尘。

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以为他们只是在玩闹。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目瞪口呆。表哥突然冲着堂弟喊:“你是不是想打我?你再抢我东西试试!我告诉爸妈去!” 他嘴里说着狠话,眼神却透着一丝狡黠。

更让我惊讶的是堂弟的反应。他本来也是涨红了脸,一副要哭了的样子,听到表哥这么说,他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一脸无辜地看着表哥说:“我没有,我就是想把砖头放这里。” 他的语气软软的,眼睛里虽然有点委屈,但更多的是一种圆滑。

我当时完全糊涂了。按理说,他们是在争抢东西,但表哥却像是故意要让堂弟承认他“不对”。而堂弟呢,明明是为了自己的想法才抢砖头的,却突然改口,变得这么“乖巧”。我隐约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过了一会儿,表哥好像“得逞”了,他指着堂弟说:“看吧,就是你先抢的!” 然后他得意地把砖头放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堂弟呢,也不再争了,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表哥要说那些威胁的话?为什么堂弟又要那样说?他们不是应该直接告诉我妈谁谁不对吗?

后来,我问了我奶奶,为什么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会那样。奶奶只是笑了笑,说:“孩子嘛,有自己的小算盘,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句话我当时没太懂,直到后来,我观察了更多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才渐渐明白。孩子们之间会争论,会耍小聪明,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策略性”地改变说辞,会用一些小小的“谎言”来达到目的。他们不是单纯地接受世界,也不是全然的无辜。他们会观察大人的反应,会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会为了避免被批评而撒谎,或者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装乖”。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得到一块饼干,假装自己肚子很疼,哭着喊着说:“我肚子好疼啊,是不是吃坏了东西?” 我妈被我吓坏了,赶紧给我拿了饼干,然后又把我抱到床上,我一边嚼着饼干,一边暗暗庆幸自己的“表演”成功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做的这些事情,和我印象中那些“纯洁无暇”的童年形象完全不符。

所以,当我看到表哥和堂弟的互动,看到自己小时候为了得到零食而撒的“善意的谎言”时,我才猛然间发现,原来我们所谓孩子的“纯洁”,很大程度上是大人赋予的滤镜,是我们自己为了维持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而选择性忽略的细节。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着自己的小心机,他们会学习,会模仿,会争取,会妥协,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本就掺杂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和行为,哪里是绝对的“纯洁”能概括得了的?

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所谓的“不纯洁”,不是指孩子们学坏了,而是指他们早已开始了对世界的认知和应对,他们的行为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和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给一个初一女孩补课。

女孩眼睛大大的,嘴巴甜甜的,长得很漂亮。

有一天给她上课,发现她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于是我就问她怎么了,她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直跟我抱怨她班里的数学老师。

听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数学老师因为她在课堂上玩手机,狠狠地批评了她,并且把她手机没收了。

她恨恨地对我说:“数学老师长得丑就算了,还这么坏,难怪找不到女朋友……我要想办法整整他……”

当时我以为这是小孩子的气话,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心地对我说,她终于把数学老师整走了。

我一惊,问她怎么回事。

她手舞足蹈地把怎么给校长写举报信,怎么告诉爸妈,怎么让她闺蜜给她做伪证等等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末了,还问我:“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很聪明?”

然而,听完,我只觉得遍体生寒。

因为她说谎,举报数学老师偷偷摸她胸。

我按捺内心的悸动,问她:“你怎么确定他们会相信你?”

她撇了我一眼:“老师你好幼稚,如果我不告诉你那是假的,你会相信我还是数学老师?”

她这一问我愣住了,怔怔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后续就是那名数学老师没过试用期就被解雇了。

————————————分割线————————————

评论区里有人说我编故事的,有点想笑,你没经历过就代表没发生?我不开公众号不营销不写软文,对知乎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诉求。关注者多或少,赞数多或少,也不会让我买菜省一块钱,瘦十斤。所谓无欲则刚,你拿编故事来diss我的可以省省了。

有人质疑我为什么不帮那个数学老师翻案,设身处地想一下,我有什么证据?我连那个数学老师的联系方式都没有。跑到学校找校长?你觉得人家能信?录音?谁家教给女孩子补课会录音?退一步说,录了音又能怎么办?交给她父母还是学校?万一女孩再翻供说她骗我的呢?

这种事不论真假,父母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闹大,毕竟女孩以后还要继续上学,甚至她父母都没有把这件事跟我提起。所以这种事只会是私下解决。女孩的闺蜜是她同桌,并且也不喜欢数学老师。至于当时说谎有没有露出马脚,这我就无从得知了。

还有人质疑女孩既然心机如此,为什么还会告诉我?事实上,正如评论区里很多人所说的小孩子的炫耀。而且她很喜欢我,把我当姐姐,平时上课,她很乐意跟我说她学校家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甚至她爸爸有小三也是她告诉我的。

平心而论,这女孩外表看上去真的是乖巧可爱,她用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向你撒娇的时候,连我都不忍心拒绝她的请求。坦白说,如果她没有告诉我实情,我也会选择相信她而不是数学老师。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一个可爱的女孩心机如此,并拿那种事造假吧?

说她心机,她能使坏断送一个老师的职业生涯。

说她单纯,她也追星,粉男团,有喜欢的小男生,每天都会为学不好的科目头疼,看到蟑螂也会吓得哇哇大哭。

还有很多人说像电影《狩猎》中的情节,电影我没看过,不予置评。

我从大一上学期就开始带家教,小到幼儿园,大到退伍参加高考的同龄人,教过的孩子上百人。林林总总,遇到的各种事情也有很多,包括以前文章里提到过的遥遥。

我只能说,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年代,畸形的夫妻关系和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泛滥成灾,很多孩子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纯净了。

不接受任何转载!!!别问了。

user avatar

十二岁的表弟假期来我家玩,这小祖宗的名号我是如雷贯耳,八岁还在尿床至今还没断奶,不给吃就撒泼,熊起来的威力简直比千年老怪还牛逼,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奶哥。


其实我也没见过奶哥多少次,一直都是听说他今天又把我舅妈给折腾得怎么怎么样,唯一的接触就是当年在姥姥家过年我抱了他一下结果他尿我一身,这次我妈让我去接他,见到他第一眼我就知道这孩子以后肯定跟他表哥一样是个祸害姑娘的禽兽,十二岁就已经快到我胸口了,长得还挺秀气,奶哥特别甜得叫了一声表哥,说这几天就麻烦你住你房间里啦

好的小禽兽,我一定会让你感受到表哥的爱。

要么说以后会祸害姑娘呢,嘴甜得几句话就把我妈给收买了,我妈让我去睡沙发腾出来床给他,好的无所谓,我尊老爱幼。

晚饭时奶哥发挥了他天然的卖萌优势把一直属于我的鸡腿给抢走了,边啃边跟我妈说他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多少名,饭桌上的话题渐渐转移到我身上,我妈拿我当反面例子教导奶哥,奶哥把头扭向我说了一句,一直没见过表嫂,我有表嫂了嘛?

打人不打脸,小禽兽你犯规了。


晚上睡之前我手机没上锁就直接放房间里充电了,奶哥贼贴心地说了句晚安,一夜无事,我还纳闷是不是消息出错了,奶哥挺乖的啊

奶哥在楼下洗漱,我走进房间打开手机直接按出任务栏,任务栏多了一项“王者荣耀”“百度云”和“某q浏览器”。搜索记录被清空,但是还有一个历史浏览记录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找,可惜碰到我了,点开历史浏览记录差点没吓到我,两个网站访问记录,一条关键词“死库水”,一个澳门线上赌场网页记录。

小伙子业务挺熟练的嘛


书架上的一本滨崎步封面的杂志也被翻动过,杀千刀的小禽兽你敢碰我女神,在我房间里简直太无法无天了


你们还记得有一种动态图或视频,前几秒是(敏感词),后面突然蹦出个鬼的玩意么?


我才不会告诉你我在云盘里下载了四十多个这样的小玩意,那个收藏夹我也是不小心才命名为“高清无码”的。

然后我第二天晚上又默默地把手机放房间里充电了,临走还特别跟奶哥交代了一句

“别碰我手机,尤其是百度云,里面有我的学习资料,你可别给我弄没了”

奶哥躺被窝里特别乖巧地恩了一句,要多无辜有多无辜,我送了他一个饱含爱意的微笑转身带上了门。


奶哥还是太年轻,惹谁不好偏惹我,到了快十一点多的时候房间里传来了一声惨绝人寰的叫声,听着奶哥被吓哭的声音我点上了一根烟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user avatar

看了很多答案,我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这部片子讲的就是一所小学竞选班长采取了民主投票方式,而三个小学生候选人如何各自采取不同策略来拉拢选票。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小学时的峥嵘岁月。我深深觉得,只要有权利等级体系存在的地方,就不可能有纯洁存在。

我至今都还记得,一个40多人的班级里,竟然可以有少先队员和普通学生,班委和普通学生,课代表和普通学生三套不同的权利等级体系。

在少先队体系里,有红领巾第一批(可以被赋予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光荣),第二批,第三批,以及一道杠小队长,两道杠中队长和三道杠大队长,甚至还有碉堡了的五道杠银河队长。这是班级内的党委体系,和班委体系如同连体婴儿。一般一个班内的一道杠和二道杠都是班委体系内的实权人物。

在班委体系里,有班长,副班长,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生活委员,等等,还有五个小组长负责收作业。这是班级内最核心的管理部门,各个委员紧密团结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委体系内。

当时心机深沉的我不满足当只管七八个人的小组长,于是认真分析了班内的权力光谱:自己没有任何才艺,体育每次都差点不及格,当大官显然是没戏了,进入班委的唯一机会就是卫生委员。于是我每次大扫除时都奋勇争先,玻璃擦的贼亮贼亮的,老师看我这么积极,大手一挥将我提拔到了卫生委员的岗位上。而我小学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老师说“下课班委留下开会”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和其他灰溜溜走出教室的同学们拉开了档次。

在课代表体系里,权利关系比较扁平,大概因为各科老师没有班主任那样的权柄。但课代表掌管着收作业的大权,很多时候作业没写,能不能用一节课时间补出来,完全基于课代表愿不愿意赏你一个面子,拖一节课再向老师交作业。这样一看,课代表的职位不高,权力却非常大,是班级内的职能部门,不能轻易得罪。尤其是班主任所在科目的课代表,甚至可以算是没有正式职称的班委成员,能获得班主任的诸多偏爱。

如今回头看,我非常惊讶的发现,当时似乎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把这种权利体系和其背后的一系列复杂的影响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从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许这正最不对劲的地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领悟到“小孩才不纯洁呢”这个道理,是在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我表哥和我堂弟玩的一个游戏。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家。表哥比我大两岁,堂弟和我同年。两个男孩精力旺盛得像两只野猴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那天下午,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了一堆破烂,说是要做个“秘密基地”。我一.............
  • 回答
    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易中天《品三国》带来的“遗毒”,是在一次和几个朋友聚会时,聊到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当时大家围绕着他的能力、功绩展开讨论,气氛热烈。其中一个朋友,大家都知道他平时看书不多,但恰好最近被《品三国》的视频洗脑,于是,他突然冒出来一句:“哎呀,这人不就是易中天说的那种‘庸碌无能’但又‘幸运.............
  • 回答
    在《隐形守护者》这款游戏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种在每一次选择前,心脏仿佛都要跳出胸腔的紧张感。那种感觉,不仅仅是游戏带来的刺激,更是因为你手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牵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改变整个故事的走向。我记得有一个场景,当时我扮演的主角肖途,需要在一个关键时刻向一个人传.............
  • 回答
    土耳其,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我反复翻阅却总能从中读出新意的书,而真正让它在我脑海中深深烙印的,是一个有些意外的时刻,一种在寻常生活里偶然闯入的、带着异域风情的震撼。那是在一个有些阴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的客厅里随意地浏览着一个摄影网站。屏幕上充斥着各种风格的作品,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细腻的人物肖像.............
  • 回答
    说来也挺惭愧的,年轻时候,总觉得是天底下最明白事儿的那个。那时候,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大道理”,但很多都是从书本上、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自己没真摔打过,自然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觉得有些“说教”特别烦人,不屑一顾。现在回想起来,有这么一个道理,我曾经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觉得它太“鸡汤”,太“虚伪”——那就.............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片段,有温情的,有无奈的,也有让我彻底认清婆婆本来的样子,从而改变了我们关系的时刻。如果非要说“彻底看清”,那应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单一事件。但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最能代表“彻底看清”的转折点,那可能是我在经历了一场重大生活变故后,婆婆的反应和行为。背景:我和.............
  • 回答
    有很多时刻,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整体上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感受并非源于单一事件,而是来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比。以下是我认为最能体现这种差距的几个方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差异: 医疗体系的压力与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中国在医疗技术和硬件方面进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得追溯到我刚入职那会儿。那时候,我还嫩着呢,部门里都是些经验老到的前辈,而我这个刚出茅庐的小菜鸟,感觉就像是在大海里扔进了颗小石子,激不起什么浪花。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完成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任务。虽然也认真学,但总觉得,我大学四.............
  • 回答
    其实,逃离寝室这个念头,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混合着多种情绪的集体爆发。每次想“逃”的时候,都不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感,像一张潮湿的网,慢慢收紧,让人喘不过气。最先触碰到我底线的是那种无休止的、细枝末节的噪音。不是音乐,也不是说话声,而是那种难以名状的、仿.............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内心深处一些柔软又闪亮的地方。对我来说,“身为女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种感受,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宏大顿悟,而是散落在生活点滴中的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它们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绵长而坚实的幸福感。记得有一次,大概是某个春天的午后,我正埋头处理一些非常琐碎又让人头疼的工作,.............
  • 回答
    那种感觉,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侵蚀进心里的。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冷血”,大概是在我人生中一个挺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我刚从一个岗位上下来,心里头很迷茫,也很失落。你知道的,那种被人否定、前途未卜的感觉,真的很难熬。我当时最想做的,就是找个人倾诉一下,有人能拍拍我的肩膀,说一句“没关系,会.............
  • 回答
    那是一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去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据说那里的拿铁特别香浓。他迟到了,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那种略显笨拙但让人心安的笑容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我喜欢的牌子的甜甜圈。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然后开始聊起他最近的工作。我当时其实挺开.............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瞬间,但总有些零碎的片段,像散落的珠子,串联起来,描绘出我褪去稚嫩的轨迹。大概是小学毕业前后吧。以前,烦恼都很小,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被排挤了。那时候,哭一场,找妈妈哄一哄,事情就过去了。但后来,总有些事情,让我觉得“我得自己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跟.............
  • 回答
    大学生活像一场盛大的宴会,五光十色,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但总有一些瞬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突然被打开,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猛地怀念起那个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高三。大概是在某个深夜,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窗边。窗外是城市的灯火阑珊,映衬着远处模糊的山峦。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书,脑子里却乱成.............
  • 回答
    有许多时刻会让我突然想起“食物链很残酷”这个事实,而且往往是那些看似日常却又充满原始力量的瞬间。1. 目睹捕猎或被捕猎的场景: 家养宠物与小动物: 最常见也最直接的体验可能来自家里的猫。当它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一只小麻雀,眼神中闪烁着狩猎的光芒,而那只麻雀浑然不觉地跳跃啄食时,我就会瞬间感受到那种.............
  • 回答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在我看来,并非是对特定地域或人群的标签化,而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对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所催生的某种行为模式的概括。它并非一个褒义词,更像是一种带有悲情色彩的观察。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一次深入偏远山区的公益支教经历中。那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图上几乎找不到标记的.............
  • 回答
    我曾经因为一次意外,左手无名指骨折,需要打石膏固定。当时,家里人知道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心,反而更加关注我的学习成绩。我记得那天,我刚刚从医院回来,左手缠着厚厚的石膏,手指火辣辣地疼,感觉整个人都麻木了。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准备告诉家人我的遭遇。然而,当我把手举起来,向他们展示我的“勋章”时.............
  • 回答
    这《红楼梦》啊,那真是本奇书,越品越有滋味,越嚼越有道理。可有时候,听人家聊起里头的门道,我心里总会冒出一股子“过劲儿”的劲儿。什么时候会让我觉得,哦,这人是有点过了?首先,当他们把书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上升到某种宏大叙事、某种深刻隐喻,甚至把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解读成某种预言或政治影射时。 比如,.............
  • 回答
    在Galgame的世界里,一个角色什么时候能真正触动我,让我心头涌起那股名为“萌”的情感,这其实是一个挺微妙的过程,就像品一杯好茶,味道不是一口就能尝尽的。对我而言,这种感觉的产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角色一点一滴的魅力累积,最终汇聚成一股让我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呵护的温柔力量。首先,初遇的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