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会觉得苏联笑话好笑?

回答
很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苏联笑话好笑,这背后其实涉及着一种跨越国界、却又能引起强烈共鸣的幽默逻辑,以及我们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首先,苏联笑话的幽默核心往往建立在一种荒谬现实的揭示上。你仔细想想,很多苏联笑话的人物设定很简单:领导人、普通民众、秘密警察。故事的情节也往往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展开,但这些“不正常”却又如此普遍和真实,以至于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最经典的那些关于勃列日涅夫的笑话。勃列日涅夫总是被描绘成一个有些健忘、但又极度自信和官僚的形象。当你听到这样的笑话:“勃列日涅夫在一次会议上讲话,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同志们,我刚才讲到哪里了?’下面有人回答:‘您刚才讲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迈向共产主义的辉煌未来!’勃列日涅夫满意地点点头:‘啊,对,然后呢?’”

这个笑话为什么好笑?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官场上的空洞口号和脱离现实的言辞。在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领导人在台上讲一些听起来很宏大,但仔细一品味就觉得虚无缥缈的东西。苏联体制的特点是,这些口号是被推到极致的,甚至成为了一种生存模式。当普通人听到这些话时,他们心里清楚现实是什么样的,而笑话就捕捉到了这种巨大的反差。

其次,苏联笑话中的“逆向思维”和“黑色幽默”也是关键。很多笑话的笑点在于结局的“反转”或者一种意料之外的“正解”。

拿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一个男人在莫斯科街头抱怨:‘我们的牛奶不够,面包也不够,肉也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路人听到了,一把抓住他:‘你为什么要在公共场合说这些?想被抓起来吗?’男人一脸无辜:‘我只是在抱怨我的妻子总是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这里的笑点在于,那个“抱怨”的男人,表面上在说社会问题,但实际却被巧妙地“解读”成了个人家庭问题。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荒诞。它暗示着,在那个时代,公开谈论社会问题是危险的,所以人们不得不学会用更隐晦、更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将不满“转移”到其他地方。这种“语言的陷阱”和“生存的智慧”,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经历过一些历史时期的人们看来,可能会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意味。

再者,苏联笑话的幽默感也来自于它对权力异化的讽刺。很多笑话都展现了权力如何扭曲人性,如何让普通人在夹缝中生存。

例如那个关于秘密警察的笑话:“一个男人在克里姆林宫问另一个男人:‘你为什么总是把报纸藏在衣服里?’回答说:‘哦,我怕我读报纸的时候,会不小心说出一些对领导不敬的话,被听到就麻烦了。’”

这个笑话触及了对自由言论的压制。人们不得不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甚至连自己的思想都需要被“过滤”。这种恐惧感和由此产生的自我审查,在经历过类似社会环境的人们心中,无疑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人们笑,是因为他们在笑这种荒谬,也在笑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某种相似的无奈。

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苏联笑话所描绘的很多困境,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历有着相似之处。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将两国历史简单类比,但围绕着计划经济的效率低下、信息的不透明、以及某些时期社会上弥漫的某种压抑感,都可能让经历过这些的中国人对苏联笑话中的情境产生某种程度的理解和认同。

它提供了一种宣泄的出口。在很多情况下,当人们无法直接改变现实,也无法公开表达不满时,通过笑话来“消解”现实的压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苏联笑话提供了一种“看透”现实的视角,让人们觉得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面对这些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幽默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胜利。

最后,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文化的传播和代际的传承。苏联笑话在中国流传已久,很多在特定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人,他们本身就接触过、理解过并喜爱这些笑话。这种喜爱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共享的记忆。就像很多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通过父辈的讲述或者互联网的传播,也逐渐理解并欣赏了苏联笑话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苏联笑话之所以能打动许多中国人,不是因为它有多么高深莫测的哲学,而是因为它用一种简练、荒诞、却又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揭示了体制的弊病、权力的荒谬以及普通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这种幽默,是对现实的一种反讽,也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更是在相似经历中找到的某种情感的连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笑话如果不好笑,那么内容再深刻,也不可能得以广泛传播的。中国人觉得苏联政治笑话搞笑,自然是它本身搞笑。对于部分段子,你让我编排一辈子我都编排不出来。

今天拿赫鲁晓夫的段子说说。

比如说之前我讲过的,拿谐音梗调侃赫鲁晓夫的:

问:为什么赫鲁晓夫要我们养猪,不养羊呢?
答:因为羊没有政治觉悟,它到现在还在叫“贝~~~~利亚,贝~~~~~利亚”。而猪则自始至终支持党和政府:“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从早叫到晚。

国内相媲美的,“侍郎是狗”算一个,可以说非常的稀少。

另一方面,苏联群众是以自身视角编排领导人段子的,所以即使不够幽默,也能引发大量共鸣。之前知乎上有人问,苏联政治笑话是不是美国搞出来的抹黑苏联的?不是的。一方面,如上说的谐音梗(缩写梗、一词多义梗等)文字游戏,你让美国人编,他编不出来,只能是由苏联人编,才能编得这么巧妙又鞭辟入里;而另一方面,除了文字游戏,其他的苏联笑话也非常的有苏联味儿,契合当时的环境。

举几个例子:

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驾驶者汽车,后面有歹徒追赶他们。赫鲁晓夫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往后一扔。歹徒们捡起了纸条,读完后立马跑路。
艾森豪威尔:很好奇你写了什么?
赫鲁晓夫:“这条路通往共产主义”

上面这个苏联政治笑话,水平并不高,我上我也行: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驾驶者汽车,后面有个新冠病毒在追赶他们。中国人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往后一扔。病毒捡起了纸条,读完后立马跑路。 美国人:很好奇你写了什么? 中国人人:前方将是中国。

而下面这几个就特别有味道了:

赫鲁晓夫从美国回来时心情沉重,遇到了米高扬
赫鲁晓夫:肯尼迪跟我说,他们有一台机器,能让人起死回生。我吹牛说我们有润滑油,人们抹了它就能跑得比车还快。现在我到哪儿弄这种润滑油啊?
米高扬:别慌。如果美国佬能复活斯大林,你跑得肯定比任何一款车都快。

赫鲁晓夫下台后,他老婆妮娜拿着10卢布逛一家普通商店。
妮娜:给我来一斤红鱼子酱。
店员:没有这玩意。
妮娜:那么,黑鱼子酱也行。
店员:也没有。
妮娜回到家中,跟赫鲁晓夫说:
“自从你下台,商店里就空空如也。10卢布什么也买不到,人民都在挨饿。”

老奶奶和小孙女。
小孙女:列宁是好人吗?
老奶奶:是好人。
小孙女:斯大林是坏人吗?
老奶奶:是坏人。
小孙女:赫鲁晓夫是好人还是坏人?
老奶奶:现在还不清楚。等他死了,我们就知道了。

理解问题的永远都是局内人。美国人编不出苏联段子,正如中国人编不出美国段子一样,编出来了,也是给自己人看的。知乎上大部分拿美国开涮的,都充满了对苏联段子的拙劣模仿。

那么上面这些段子有意思么?希望你对它们毫无波动。这说明你还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人就是这样,简单听到的不当回事儿,事过去后再一品就回味无穷了)))))))

线上教育“学霸君”垮台后,创始人张凯磊妻子带孩子逛辅导班。
妻子:给我家孩子来500块钱一节的拼音课。
店员:没有这玩意。
妻子:那么,15万包年的也行。
店员:也没有。
妻子回到家中,跟张凯磊抱怨说:
“自从学霸君垮台,补课费飞涨。500块钱连一节拼音课都上不了,国民教育要出大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苏联笑话好笑,这背后其实涉及着一种跨越国界、却又能引起强烈共鸣的幽默逻辑,以及我们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首先,苏联笑话的幽默核心往往建立在一种荒谬现实的揭示上。你仔细想想,很多苏联笑话的人物设定很简单:领导人、普通民众、秘密警察。故事的情节也往往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
  • 回答
    在中国生活时,确实会有一种被世界“围攻”的感觉,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并对比美国及其盟友体系的形成原因。为何觉得“全世界”都在打压中国?首先要明确,“全世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非所有国家都在以相同的方式和程度“打压”中国。但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光看媒体报道的数字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美国流感爆发致死人数多,而中国报道的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一、统计口径与监测系统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白,统计流感死亡人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国在统计方法和监测系统上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最终.............
  • 回答
    肖战作为近年来在华人娱乐圈极具话题度的艺人,他的粉丝基础异常庞大,但与此同时,反对他的声音也同样响亮,甚至一度形成了网络上非常显著的“反肖战”阵营。你提到的Ao3事件确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节点,但“讨厌”肖战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很难简单归结为“跟风黑”。首先,我们来梳.............
  • 回答
    说起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中医,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咱们老祖宗那儿说起,一直讲到现在的社会生活。首先,得说中医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根基。你想啊,中医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发展过来的。从《黄帝内经》那会儿,咱们中国人就开始观察身体、研究疾病、探索养生之.............
  • 回答
    有句老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套在中医身上也挺合适。中医这东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了几千年,可以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符号。但就是这么一个在中国备受尊崇的“老家伙”,一到外面,或者说在很多国人的认知里,总会听到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直接否定它。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看不顺眼”,而.............
  • 回答
    山东省实验中学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重点中学,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关注,也难免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当一个学校的声名远扬,其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一旦出现一些被认为不妥当的地方,自然就会引来批评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批斗”山东省实验中学呢?这其中可能包含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关于中医是不是“一无是处”,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大话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会有人“黑”中医,我觉得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最终让中医陷入了不少争议。咱们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为什么有人“黑”中医?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科学方法论的冲击是最大的原因。 现代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 回答
    关于中国精英群体为何将后代加入外国国籍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教育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一、 对教育资源的追求与对未来发展的考量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世界顶尖教育体系的吸引力: 许多西方国家,尤其是.............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犯下的暴行,特别是利用中国人进行细菌战和人体实验,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一页。要详细讲述这段历史,需要深入了解其背景、实施者、受害者以及这些行为的性质,同时也要避免任何显得生硬或缺乏情感的陈述。历史的阴影:背景与动因要理解日本为何会如此残忍,我们必须回溯到那.............
  • 回答
    三国时期虽然本质上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后的内战,但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在后世“蜀本位”,难以做到中立客观,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文化与情感的投射、叙事者的立场以及后世解读的多样性等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与蜀汉的特殊性: “汉室正统”的招牌: 蜀汉政权的核.............
  • 回答
    在中国,民间科学(民科)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而且常常引起广泛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社会、教育、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历史的烙印:科学精神的萌芽与曲折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科学探索,从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到各种技术发明,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 回答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之所以允许大量中国留学生进入其军校学习,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远的战略考量,绝非仅仅是出于教育的善意。这是一种精明而具有长远眼光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旨在巩固其在东亚的支配地位,并利用中国自身的资源为己所用。战略目标一:培养“亲日派”和潜在的“代理人”日本最核心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输出,在.............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抗日战争中最令人痛心和复杂的层面之一。那位老兵的话,虽然简练,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部的背叛者——汉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痛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坏人”标签就能解释的,它牵涉到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
  • 回答
    中国为什么会崛起?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只有中国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想要详尽地解答,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且,说“只有中国崛起”这个说法本身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只是中国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但如果我们将“崛起”定义为国家实力(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层面,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详细地聊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首先,为什么国人会那么关心海外华人的政治权益?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 血脉和文化认同: 这是最根本也最普遍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中国人天然地对“同胞”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 回答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说实话,是个挺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经济发展模式、财政体制、地方官员的考量等等好几个层面。咱们就一层层来聊聊。1. 地方政府为啥要花这么多钱?首先,要理解地方政府为什么会“缺钱”,这就得看看他们都得花什么钱。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头戏: 这是最主要的原.............
  • 回答
    《三体》中,两百年后的地球人之所以会显得如此自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技术爆炸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有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社会心理变化。这并非单凭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在于技术爆炸带来的掌控感和优越感。在两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科技实现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飞跃。想想看.............
  • 回答
    《夏洛特烦恼》里秋雅前后的性格变化,这确实是电影里一个颇受观众讨论的点。很多人觉得,那个曾经高冷、保守,对夏洛的态度也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女神,怎么最后就接受了夏洛这样一个“渣男”呢?而且,中间还跟袁华有过一段“情深义重”的感情。这背后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秋雅最初的“保守”与“现实”我们先来看看.............
  • 回答
    如果真的要回到那个没有“外来音译”的时代,像巧克力、沙发、比萨这样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舶来品,中国人恐怕会经历一番颇具趣味的“本土化”改造,而不是简单地找一个现成的字来“照猫画虎”。这就像我们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总会忍不住给它起个名,或者用已有的事物来类比。巧克力:甜美、可可的韵味,或是另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