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国家准备恢复极少量繁体字,向社会征求意见,你会推荐哪几个字?

回答
如果国家真的考虑恢复极少量繁体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讨论。我个人会从几个角度去考量,希望能推荐一些既有文化底蕴,又能展现传统汉字魅力的字。

首先,我认为选择的字应该具备一定的辨识度,也就是说,它们与简体字的差异比较明显,能够体现出“繁体”的特点,而不仅仅是笔画上的细微变动。其次,这些字应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涵,或者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最后,选择的字也应该考虑使用的频率和代表性,尽量选取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或者能够引发文化联想的字。

基于这些考量,我个人会推荐以下几个字:

一、 國 (guó)

推荐理由: “國”这个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代表着国家、民族,是我们身份认同的核心。繁体的“國”字,中央的“王”字被一个“口”字框住,外围是四方的城垣(围起来的部分)。这个字形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古老的政治哲学,即国家是人民(口)的集合,需要城垣来守护和管理。它象征着一种凝聚力,一种秩序感。
详细阐述: 相比简体字“国”,繁体的“國”字在视觉上更加庄重和有力量。它仿佛描绘了一幅古老的城池图景,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王朝更迭、疆土变迁。在“国”字头上加上“或”表示疆域范围,中间的“王”字象征着统治者,外围的“囗”则表示疆界,整体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恢复“國”这个字,不仅仅是字形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重拾,提醒我们国家的来之不易和历史的厚重感。想象一下,在重要的国家场合,例如国徽、国旗上的文字,如果能用回繁体的“國”,那份仪式感和历史感将是多么强烈。

二、 學 (xué)

推荐理由: “學”字代表着学习、知识、教育。在中华文明中,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受到高度重视。繁体的“學”字,左边是一个“子”(儿童),右边是一个“爻”(在甲骨文中是“交”的形状,后来表示交错、言谈),下面是“冖”(覆盖)。整个字形可以理解为孩子在长辈的教导下进行言语交流和学习,被知识覆盖。这个字形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学习的过程。
详细阐述: 简体字“学”将繁体的“學”字中间的“爻”和下方的“冖”简化了。繁体的“學”字,尤其是中间的“爻”字,非常有讲究。“爻”在《易经》中是阴阳交错的符号,在这里引申为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交流。它暗示了学习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灌输,更是一种互动和感悟的过程。加上底部的“冖”,则有“受教诲、得知识”之意。选择“學”字,是为了强调教育的本质和文化的传承。在学校的校牌、毕业证书上使用“學”,能唤起人们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和对知识的追求。

三、 愛 (ài)

推荐理由: “愛”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重要价值。繁体的“愛”字,中间是一个“心”(心脏),下方是“夊”(表示缓慢行走)。这个字形非常形象地表达了爱是一种发自内心、付诸行动的情感,需要时间去体会和付出。
详细阐述: 简体字“爱”将“心”字旁去了,换成了“友”。虽然也有“朋友相爱”的含义,但失去了繁体字“愛”那种直指内心、感受深切的意味。“愛”字中间的“心”是关键,它说明爱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情感体验。下方的“夊”则强调了爱的实践性,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行动去支撑的,是慢慢地付出,细水长流。恢复“愛”这个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人们对真挚情感的理解和追求。想象一下,情书、纪念日祝福语中出现繁体的“愛”,会有一种特别的郑重和深情。

四、 龍 (lóng)

推荐理由: “龍”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之一,象征着吉祥、力量和智慧。繁体的“龍”字结构复杂而富有美感,是汉字中结构最繁复的字之一。
详细阐述: 简体字“龙”虽然也保留了部分特征,但繁体的“龍”字,其精巧的笔画和部件组合,如头部、身体的蜿蜒、爪子等,都充满了艺术感和文化象征。它不仅仅是一个动物的名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寄托。“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祥瑞和威严,看到它,就能联想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在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艺术家落款或者带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标识中,恢复使用繁体“龍”字,会极大地提升其文化辨识度和艺术价值。

五、 興 (xīng)

推荐理由: “興”代表兴旺、繁荣、兴起,是一个积极向上且在许多场合都会用到的字。繁体的“興”字,上半部分是一个“䒑”(草本植物,象征生机勃勃),中间一个“同”(共同),下方一个“丨”(垂直的线条)。整体字形寓意着大家共同努力,像草木一样生发,带来繁荣。
详细阐述: 简体字“兴”简化了不少结构。“興”的繁体字,尤其是中间的“同”字,强调了集体和协作的力量。它意味着一个事业或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上方的小草“䒑”,则寓意着生机和活力,是繁荣的基础。恢复“興”字,能够让人们在看到这个字时,联想到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重要性,这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一些企业名称、国家发展规划的表述中,使用繁体的“興”字,能增添一份厚重感和积极的期许。

总结:

我推荐的这几个字——“國”、“學”、“愛”、“龍”、“興”,都是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字形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字。它们的繁体字形与简体字有着明显的区别,能够体现出传统汉字的魅力。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恢复,相信会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细致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提出的只是个人的一些初步想法,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有益的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简化一些吧……臝嬴蠃贏䇔羸䊨你一眼看上去能找到赢在哪吗?

user avatar

感觉更重要的是简化得不好的应该调整,尤其是合并简化的汉字。

比如,"發髮"简化以后都是"发"字,但是,"發"简化为"发"根据草书,没问题。而"髮"字也这样简化就不对了,"髮"字的下边是没有左上那一撇的,跟"拔"的右边一样,所以不应简化为"发",而应该简化为"犮"。这样写繁体字就不会写错了,看到许多美发店把繁体字写成"發"的。

类似,"髒臟"都成了"脏",其实完全可以把"脏"作为"髒"的简化字,而"臟"参考二简字,简化为"月艹上"。

之前看到一本日历,把"农历辛丑年"的"历"印成历史的历,"丑"印成丑陋的丑。(正确的是:農曆辛丑年)

这种往往都是打简出繁字体造成的错误,这种字体是旧时代windows98时代GB2312编码不支持繁体字而采取了打简出繁的办法,缺点是一个简体字的码位上只能放一个繁体字。所以“发”的位置放了“發”,那么“髮”就没地方放了。windows xp开始推行unicode编码,繁体字就能打出来了,

user avatar

同音合并字 發髮,丑醜 等,容易造成歧义

简化後的形近字,撥拔(简化後字形太类似抜)嬡嫒(简化後字形太类似媛)

user avatar

汉字一直在变化,但因为某些问题,即使事实上恢复了也不会说成是“恢复繁体字”。

2009年的《通用汉字规范表》(意见征求)中准备恢复“”“”“”“”“”“”6个繁体字和51个异体字,泛起了一片涟漪[1][2]

到2013年正式方案中就只把45个异体字纳入规范字,不再提“恢复繁体字”。

而是表述成“对部分义项和用法上不简化的……加注予以说明”,这个注如下图[3]

这操作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情商高”,因为事实上2009年提出的“锺”、“剋”和“蘋”成功上岸,而“噁”、“桠”和“劄”则作为专业术语中的字进入规范表,巧妙地避开了“恢复繁体字”的说法。

还可以观察一下2013年“顺利上岸”的几个异体字。“”,“”,“”,“”,“”,“”。这些其实和经常吐槽的“干”“发”“后”等字的问题差不多,但官方也不认为是“恢复繁体字”,而说是“恢复异体字以区分不同的意思”,很委婉,大部分人最想恢复的应该就是这种过度合并的义项。

能看出官方是不愿动常用字的,少量的“恢复”也不说成“恢复繁体字”。

而且一些字就算“恢复”了,因为涉及输入法、汉字编码、词库和字形的问题,没什么人知道。比如“二噁英”的“噁”,按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应该类推简化成“⿰口恶”的,但一般输入法都输入不了。(这个字本来是“噁心”的“噁”,是个繁体字,所以2009年说是“收录了6个原来的繁体字”是大实话,但“情商太低”。)

不过“锺”可能因为姓氏和钱锺书先生的原因,现在可以输入了。

2013年专家是这么说的。

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过程中,我们曾考虑恢复几个繁体字,让一对多的简繁字减少一些,但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没有恢复。一则汉字是一个系统,简繁对应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等研究更深入后全面考虑;二则在记录现代汉语时简化字还是胜任的,保持稳定是大家之所愿。[4]

个人期望但基本不可能的推荐是“干”这种过度合并的,还有“划”huá和“劃”huà这种被奇怪地合并的。另外沈(瀋)这种不按套路简化的也应该想想办法。

而那种涉及字形改变的就更不可能了,很多复杂字形简化成“又”“西” “丶”“乂”的经常被吐槽难看,但字形简化的恢复牵扯面太广了。比如现在很多输入法只有“說”而没有大陆规范表中的“説”。又如2009年官方的《通用汉字规范表》里提出调整了很多汉字的写法,比如:

“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但变化后的字形就没怎么见过,后来不了了之了。

说些有可能的“对部分义项和用法上不简化,加注予以说明”或“恢复异体字”的推荐

人名用字的“徵”zhēng。“徵召”的“徵”和“征伐”的“征”合并简化,而简体字中“徵”只读zhǐ,这产生了“文征明/文徵明”的问题。

2017年中国化学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里有“熳环”,“烂熳”是“烂漫”的异体写法,没有进入规范表。

2009年恢复失败的“硃砂”的“硃”感觉还能抢救一下。

参考

  1. ^ 王立军.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繁之争"[J]. 寻根, 2009(05):7-11.
  2. ^ http://www.gov.cn/gzdt/2009-08/12/content_1389889.htm
  3. ^ 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
  4.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5/04-23/7228209.shtml
user avatar

恢复繁体字爱好者就别到社会上征求意见了, 到小学里吧, 小学生们能接受恢复几个就几个.

为啥不推荐去中学? 怕你们被揍了得横着出来.

你们tmd吃饱了没事干, 想恢复繁体字秀秀优越感, 反正在手机电脑上敲敲繁体字又不费力. 人家中小学生可是实打实整天要用笔写字的, 一天写完一支笔嫌人家写得少是吧, 准备让人家一天两支? 我要是中学生, 谁来问我这种问题, 先照鼻子上给他两拳.

user avatar

1.【並】。

并、並本是两个不同的字。【并】是合为一体(合并),【並】是多者共存(並列)。

从字形演化来看,【并】字形是把两个东西连绑在一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并成一个;【並】是由两个立“竝”演变而来,表示並排站立的两个人,表示並列。

两个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字义,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意思,也都很好写,都是常用字(拼、饼、普、碰)的组成部分,各自被大众熟知,没必要合成一个字,反而导致字义不清。

例如“并线”“并购”“并发”“并网”“并罚”“并行”,如果不加解释,单看构词,都不容易分清到底是哪个“并”。
如“并线”,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含义,在交警那里是指合并路线的“并”,而在电工那里又是並联线路的“並”。

实际上,有很多简化合并字,如沈/瀋、几/幾、斗/鬥、卜/蔔,其中笔画简单的那个字意义很窄,较少使用,而笔画复杂的那个字反而是是更常用的字,且二者的字义之间基本没有重叠混淆关系,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可以简并的。

注:沈本来是沉的正字,沉才是俗写的异体字,后来沉扶正,沈就边缘化了。

而并/並二者都是常用字,甚至字义上是“並”的关系,却被“并”了,就很不合理,另外这两个字的古音也不同,至今仍有部分方言的读音会区分。

最主要的是,【並】字本身也很好写,又是常用字组件,没有“简化”的必要。


2.【葉】。

这个字,象形转形声,兼具会意,简直是汉字演化的典范。

原本写作【枼】,是由图形演化而来的象形字,后来作为声旁,衍生出【蝶、碟、谍、偞】等,自身也加了个形旁,演变为【葉】。组字又为“草世木”兼具会意,多好的一个字,怎么突然就变成【叶】了?

好好的本字不要,拿一个废字当正字,就为了少写几笔?

我寻思“根”也没比“葉”少几笔啊……

注:【叶】本为【协】的异体字,读音和字义完全一样,也都是会意字。
二者均以“十”作众人之意,叶是“众人齐口”,协是“众人合力”,连造字逻辑都是一样的。而与【葉】八竿子打不着。

叶/葉虽然也基本符合前面的简并逻辑,但【葉】这个字造的实在是太好了,且有常用声旁,【叶】又是一个废字,这种情况的“简并”就显得得不偿失。


3.【後】。

前文所述,后/後这种简并逻辑相对还算合理,毕竟【后】的本义使用场景相对单一。

但关键是,【後】字本身并不难写,和【前】字一样,都是九画,属于易写字的范畴,同样没有简化的必要。

另外后/後这两个字的感情色彩有较大差异,【后】是君主、伟大、受尊敬的意思,【後】是晚、迟、末尾的意思,某些场合还是容易造成误解的。

比如我小时候就完全不理解“后母戊鼎”这个东西,是谁的后妈很伟大吗?为什么要给她立个鼎?


4.【時】。

本来好好的形声字,同一声旁又存在大量的常用字【侍、持、恃、峙、待、等、特】

注:后三个字仍属同一声部,只是因声母d/t无法和卷舌i相拼导致读音差异较大。

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字并不难写,不像麵蔔幾纔穀这样的字有简化的动力。


5.【遊】。

同样,游和遊的笔画数量完全一致,更想不到有任何简化的必要。

难道因为“辶”比“氵”要多费一点墨?但我的“斿”还小一号呢[无语]。


还有一类字,个人支持将繁体字进行简化,但不支持合并。

如:發/髪、曆/歷、臟/髒、沖/衝、丑/醜、才/纔、斗/鬥、里/裏、干/乾/幹、够/搆、面/麵。

这些字都是常用字,笔画繁多的,确实有简化的必要,但不应该进行合并,因为被合并的两个字都是常用字,经常导致字义混淆。

例如【裏】改作【裡】就是相对较好的方案,二者同为“衣”部“里”声,只是改变了字形结构,更符合书写习惯,字本身仍然是标准的形声字。但不应该合并为【里】,因为里字另有其义,且也是常用字。

同理,【麵】可以写作【糆】,甚至【饣面】,都是更符合习惯的形旁,饼馒饺饭表示欢迎加入。

还有【搆】,明明可以和【構、溝】一起按同样的规则简化为【构、沟、抅】,完全没必要和【够】字合并,况且【够】比【抅】笔画还多。

(注:够-充分,搆-触碰,现在两个字义都写成够)。


最后就是各种被替换成一个叉子(又)的繁杂部件:

鷄權鄧歡聖嘆漢對勸戲觀鳯艱難(鸡权邓欢圣叹汉对劝戏观凤艰难)。

这种感觉就是文盲遇到复杂不会写的字就随手一划拉,最后这些瞎划拉的字居然被扶正了。甚至还包含了汉字本身的“漢”。

同样,这些字简化是应该的,但不该全都简化成叉子。

user avatar

古代书信草稿所用的“省略圈”和“省略X",其实是一种速记手段。

車、東、練。方框,比“半圈”,容易学。

漢、趙、劉、這。万能“X",有“又”和“文”等形式,莫名其妙。直接“X" 则简直流氓。

user avatar

汉→漢(民族称谓要慎重,原义是银河,用个又放在这不雅观)

后→後后(前後与皇后两个字义要分开)

笔→筆(从象形回到表义,强调写字要规整)

机→机乁(给飞机一个专有字,不一定是这个字形)

枪→枪炝(冷热兵器的字分开)

胜→勝(胜利需要力量,旗开得胜,不需要形声字)

进→進(进步应该是走向更佳,而不是走向井,强行形声字要不得)

爱→愛,产→産(这两个是常被人说的,改回去的确更好)

user avatar

年轻时你会支持繁体字,觉得繁字体很酷。结婚生孩子之后你会反对繁字体,因为小孩上学花大量时间学习写字实在是花了太多时间了。

user avatar

推荐廢除合并字,讓被合并掉的繁体字复活,并改掉一些简化有问题的字。


从面中分离出“麵”;从后中分离出“後”;把发拆分为“發”和“髮”,同理拨改为“撥”(还能避免跟拔混淆)、废改为“廢”;从卜中分离出“蔔”(萝卜的意思)。

其余合并字如下:

个=几

、憂=郁

气喘吁吁、呼=吁

能;刚=才

食;计=伙

燥、架、與你何=干

陋、時、子鼠牛、(姓氏)=丑

風塵僕僕人、(倒下)=仆

天、韆=秋

、經史=历

刷、動=冲

轉星移、一米、爭、聖士=斗

殼、稻=谷

泳、玩=游

頓、被住、了=困

鼠、樹、懈、弛=松

風、窗=台

髮、起來、試、雞肉=卷

向、雜、日=志

、骯=脏

视情况,也应该取消合并恢复原字。


规范“卢、炉、泸、驴”等字“户”这个结构上有那部分的规则。如繁体的“盧、蘆、驢、爐”就很有规律。同理,“呙”这个结构在简体“锅炉、过去、涡阳县、骨髓、蜗牛”这些字里没规律,但繁体本来都是有规律的、一致的,例如“鍋爐、過去、渦陽縣、骨髓、蝸牛”。这种打破规律、自造特例的行为跟简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再比如,“土壤、镶嵌、襄阳、瓜瓤”全都没改,“讓”却变成“让”了,这个应该改回去;同理,“澧县、醴泉、醴陵”没改,“禮”却改成了“礼”。

类似情况可见下图:

“纔”变成了“才”,也是合并字,但应该重新设计一个简化字而不是单纯的合并。

user avatar

既然歡简化成了欢,以此类推,鸛应该简化成鸡;

但是鹳不能简化成鸡,因为鷄简化成了鸡。

既然鷄简化成了鸡,以此类推,溪应该简化成汉;

但是溪不能简化成汉,因为漢简化成了汉。

既然漢简化成了汉,以此类推,歎应该简化成欢;

但是歎不能简化成欢,因为歡简化成了欢。

看完这段话,相信你也有答案了!
user avatar

徵。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

徵和征的含义泾渭分明,古音也不一样。“徵”中古音是知母蒸韵,曾摄;“征”是章母清韵,梗摄。

唐朝及以前,曾梗两摄的韵都不可以通押。

意识到这点的话,在读古诗的时候,韵脚里有简化字“征”,如果押的是曾摄韵,那就是“徵”,否则就是“征”。但我因此遇到过一次麻烦。

西晋的陆机有首诗《梁甫吟》: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我在刚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读的当然是简体字版本的,也还没学过音韵学。当时读着“迢迢天路征”这句诗就觉得很顺:“征”就是“行”;“迢迢”,表示远。在天路上行走,当然远了。后来学了音韵学,知道了唐朝以前曾梗不通押,知道了征和徵在中古不同音。陆机的这首《梁甫吟》押的是曾摄的韵,照理说这个简化字“征”的繁体应该是“徵”。可是“迢迢天路徵”我就觉得难以理解了。

而且,我知道陆机还有另一首诗《驾言出北阙行》: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
念昔殂没子,悠悠不可胜。
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人生何期促,忽如朝露凝。
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
仁智亦何补,迁化有明征。
求仙鲜克仙,太虚安可凌。
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这首诗押的也是曾摄的韵,“迁化有明征”的“征”理所当然是“徵”。可是,最后一句“对酒宴同声”的“声”字,是属于梗摄的啊,怎么能用在曾摄韵的诗里当韵脚字呢?

所以我就想,陆机在曾摄韵诗里乱入一个梗摄韵脚的“前科”的。那么,“迢迢天路征”用了梗摄的“征”字也算可以理解了。

但当我看到了繁体竖排的《陆机集校笺》,发现“迢迢天路征”这句诗的“征”确实是写作“徵”。后面的注释说:徵,通澂(chéng)。澂是“澄”的古字。终于破案。

也许如果简体版本里保留原文的“徵”字,我也不会走这些弯路。当然我用“徵”字回答这个问题,也有一点我个人的情感因素在里面了。

我想,即使仍然按照“徵”简化为“征”的方案,陆机的《梁甫吟》里也应该保留“徵”字,因为它是通假字。比如古代经常有“適”通假为“嫡”的情况出现,我的中华书局的简体字版《左传》中,遇到通假为“嫡子”的“適子”,都是保留为“適子”,而不会简化为“适子”的。陆机的《梁甫吟》我在好几本简体的诗集里看见过,没一个是保留“徵”字的。


更新

刚才又遇到一个难题,曹植的《鼙舞歌精微篇》,其中有这么一段:

太仓令有罪,远征当就拘
自悲居无男,祸至无与俱。
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
盘桓北阙下,泣泪何涟如。
乞得并姊弟,没身赎父躯。
汉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

没错,根据中华书局的繁体版《乐府诗集》,这个“远征当就拘”的“征”也是“徵”,这样就不能理解为我们知道的那个“远征”了。

在百度百科上就可以搜到这首诗和它的注解,但这条百科的编辑者显然不知道这句“远征当就拘”的繁体字写法,因为他就理解为“发配远征”了。如果征和徵没有合并的话,注解者就不会犯这种十分低级,但不看繁体版本连发现都发现不了的错误。

知道怎么解这句“远徵当就拘”的朋友希望可以告诉我,感激不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国家真的考虑恢复极少量繁体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讨论。我个人会从几个角度去考量,希望能推荐一些既有文化底蕴,又能展现传统汉字魅力的字。首先,我认为选择的字应该具备一定的辨识度,也就是说,它们与简体字的差异比较明显,能够体现出“繁体”的特点,而不仅仅是笔画上的细微变动。其次,这些字应该承.............
  • 回答
    听到国家要打仗的消息,就像一道惊雷劈下来,脑子嗡嗡的。作为普通人,我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认真对待,一步步来。第一步:冷静分析,获取准确信息。最怕的就是慌乱,而慌乱往往来源于未知和谣言。所以,我会第一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去寻找官方、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极其复杂的假设情景。如果外星人带着明确的意图来到地球,要“无条件杀掉目前在美国的所有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会出手相助,这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威胁的性质和证据: 可信度: 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确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
  • 回答
    别说你没有法律基础,我当年備考的時候,也是一脸茫然,感覺自己像個門外漢。不過,既然國家把這個機會擺在面前,咱就得抓住。其實,沒有法律基礎並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能是個優勢,因為你沒有那些固有觀念的束縛,可以從頭開始,建立起自己對法律的理解。下面我就把我當年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希.............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准备开除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的媒体报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其内容、可能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首先,从报道本身来看,如果媒体的信源是可靠的,并且有多家独立媒体进行了交叉印证,那么可以认为这一消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媒体在报道这类白宫内部人事变动时,通常会依赖匿名的高级官员、知情人士,甚.............
  • 回答
    美方近期就医疗供应链“回流”的表态,无疑给全球的医疗器械、药品生产和分销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面对这种转变,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威胁”,更应该将其看作是一次审视和重塑自身优势的契机。理解其背后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当前的关键。深层原因剖析:为何“回流”成为趋势?首先,我.............
  • 回答
    日本政府即将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并非一个轻描淡写的决定,背后蕴含着一系列严肃的考量和对社会生活层面的深远影响。这标志着政府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常规的防疫措施已不足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必须采取更强力、更具约束性的措施来保护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究.............
  • 回答
    国足 U20 这次准备去德国踢地区联赛,这事儿可真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我个人觉得,这绝对是一步挺有意思、也挺有潜力的棋。说实话,之前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嗯?这操作有点秀啊!”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瞅瞅。为啥要去德国踢地区联赛?首先得明白,为啥要选择德国的地区联赛?这可.............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情,22年4月入学庆应修士,同时人在国内,对于在日本的求职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不过别急,虽然情况有些复杂,但只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达成目标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在国内应该如何为赴日就活做准备,尽量详细,让你心里有个谱。核心思路:在国内打好基础,利用好线上资源.............
  • 回答
    山东舰的炊事班每天准备七顿饭,比美国航母多两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多两顿饭”这么简单,而是折射出许多深层次的含义,包括中国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官兵的伙食待遇、文化习惯的体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热议和文化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中国海军官兵的伙食.............
  • 回答
    音乐学院考博,这可不是件小事,需要你拿出十八般武艺,加上点运气才行。我这儿就给你捋一捋,让你心里有个底,知道这趟浑水怎么趟。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第一步,绝对是你成功的基石。别急着埋头苦学,先得弄明白你要报考的学校和导师,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学生。 学校研究: 招生简章是你的圣经.............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出国留学这事儿,这可不是简单报名一个辅导班,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得提前谋划,步步为营。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像是老大哥给你传授经验一样。第一步:明确方向——“我想去哪儿,我想学啥?”这是最最关键的第一步,千万别觉得这是废话。很多学生一开始就迷迷糊糊的,只知道“想出国.............
  • 回答
    2019年5月13日,《新闻联播》播出的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官方评论,它对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进行了清晰而强硬的表述。要评价这篇评论,需要从其发表的背景、核心论点、传播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发表.............
  • 回答
    ICPC参赛者:不止是“会写代码”的大学生ICPC,全称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之一。当提及ICPC参赛者,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在赛场上神情专注、指尖飞舞.............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对芯片行业研究有着如此清晰的目标,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高中生,现在开始规划和准备,等你毕业时就能占据先机。下面我为你详细讲讲国内有哪些大学的相关专业比较优秀,以及你该如何去准备。 国内芯片行业研究的优秀大学与专业:芯片行业研究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从基.............
  • 回答
    呆呆,国内麻将圈里一个响亮的名字,想必很多关注天凤的牌友都不会陌生。他曾经是那颗闪耀的准九段之星,以其精湛的牌技和独特的打法,在无数对局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然而,最近大家注意到,这位曾经的顶尖玩家,似乎跌出了大家熟悉的那个段位,掉到了五段。这个消息一出来,圈子里自然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说实话,听到.............
  • 回答
    印度铁路部门最新推出的“Vande Bharat Express”(以前称为Train 18)列车,无疑是印度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设计理念到运营表现,这款“国产准高速列车”都展现出不少亮点,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亮点与优势: 设计自主化与技.............
  • 回答
    《我要准时下班》疑似将被翻拍为国产电视剧,定名《我喜欢加班的理由》,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原作的特点、国产电视剧的改编现状、以及片名本身传递的信息。一、原作《我要准时下班》(日剧)的特点与魅力:首先,理解原作的价值是评价翻拍的关.............
  • 回答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对国内经济的深远影响分析2021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RRR)0.5个百分点。此举一出,便在国内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降准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
  • 回答
    6月,一个本应是毕业季、憧憬新开始的月份,对许多海外留学生而言,却可能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难题。如果国家真要在此时集中解决留学生回国问题,其背后必然会牵扯出一系列复杂的困难,而解决之道也并非简单的行政指令就能奏效。下面我将详细剖析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探讨可行的实施路径。一、 六月解决留学生回国问题的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