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芝的会计丑闻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影响?

回答
东芝的会计丑闻,说起来可真是一场巨大的风暴,给这家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巨头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数字错误,而是一场系统性的、长期的造假行为,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就是对公司声誉和信誉的摧毁。东芝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制造业的骄傲,以其技术实力和严谨的企业文化著称。然而,会计丑闻的曝光,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碎了这种形象。消费者、投资者、供应商,甚至政府和员工,都对东芝失去了信任。想象一下,当人们谈论东芝时,脑海中不再是高质量的电子产品或先进的核能技术,而是“造假”、“欺骗”,这其中的落差有多大可想而知。这种信任的丧失,是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慢慢修复的,而且不保证能够完全恢复。

其次,经济上的损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为了平息丑闻带来的怒火,东芝不得不支付巨额罚款,据报道,日本金融厅(FSA)就对其处以了高达73.7亿日元的罚款,这在当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监管罚款。更不用说那些因为股价暴跌而蒸发的市值,以及因此而不得不进行的资产出售和重组。为了弥补巨额亏损,东芝被迫出售了其引以为傲的医疗保健部门(东芝医疗系统)给佳能,以及其闪存业务部门(东芝存储器,后更名为铠侠)给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这两块业务都是东芝核心资产,它们的出售,意味着东芝业务版图的急剧收缩,也标志着其曾经辉煌的电子业务帝国开始崩塌。

再者,公司治理结构受到了彻底的质疑和重塑。这次丑闻暴露了东芝内部严重的管理问题,包括“高层压制下属”、“过度追求利润目标”、“内部审计失效”等等。为了挽回局面,东芝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多位高管引咎辞职,包括社长、董事长等关键职位都进行了更换。公司也引入了外部董事,试图建立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治理机制。但这种改革的阵痛是巨大的,整个公司都处于动荡之中,新管理层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整合公司,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冲击和反思。东芝的会计丑闻,不仅仅是东芝一家公司的问题,它也让外界开始审视日本整个企业界的“潜规则”和“默契”。在追求集体主义和和谐氛围的企业文化中,是否更容易滋生对错误的容忍,以及对真相的掩盖?这次事件促使许多日本企业开始反思自身的企业治理和道德风险管理,强调合规经营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可以说,东芝的丑闻像一面照妖镜,让人们看到了日本企业文化中可能存在的阴暗面,并推动了变革。

最后,对行业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芝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其闪存业务的出售,直接改变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格局。其他竞争对手抓住了这个机会,填补了东芝留下的空白。同时,其在核能等领域的业务也受到了重创,影响了其在该行业的长期发展。

总而言之,东芝的会计丑闻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它从财务造假开始,一步步摧毁了公司的声誉,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迫使公司进行痛苦的重组和改革,甚至对整个日本企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丑闻,是对所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一次沉重警示:坚守诚信、保持透明、健全治理,是企业能够长久生存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7.10.17

东芝跟PwC奋战几个月,终于在8月交出了半承认的财报,

9月半导体的去向确定,包括东芝在内的日本出资方持有半数以上股份,

10月解除特設注意市場銘柄,呵呵不愧是国家的亲儿子,

最近还爆发神户制钢造假问题,让我感觉到日本传统制造业药丸

希望东芝,日本制造业能够重拾辉煌吧~

------------------------------------------------------------------------------------------------

17.6.8

社员下班实名来答。

对于公司来说,最深刻的影响是卖掉了自己最赚钱的部门,今后不知道要用什么赚钱。

为了填15年粉饰的赤字,7000亿卖掉了医疗器械部门(还有图像传感器部门,白色家电部门,部分子公司和不动产等)。

16年底西屋Goodwill减值一兆,准备卖掉半导体里面最赚钱的闪存部门。东芝日本国内的几大工厂也已拿去抵押。

那现在东芝主要剩下啥?发电和电网,列车放送,收银机电梯等基础设施,还有闪存以外的半导体。在一个大家都在开发先端技术的时代,把先端技术卖光了,试问我们以后用什么赚钱?如何继续打响东芝这个品牌?靠时代广场的倒数吗?

另一方面影响比较深刻的是财务状态。现在如果三大行停止给东芝融资的话,几乎立马破产。再来由于西屋减值问题,现在拖着财报交不出来。虽然东证暂时批准了延期,但是一直拖下去是不现实的,交不出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退市。

接下来说员工。对于员工来说,最深刻的影响是奖金减少。比如我去年进公司,比前几年进公司的人少拿了30w以上的奖金,而且今年奖金还会继续减,其他会给钱的福利也基本没有。

经营层的锅底层员工背,这种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加上公司将来的不确定性,导致20~30岁左右的年轻社员大量离职。今年虽然恢复招人,但是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会选择一家每天在电视上放负面新闻的公司呢?

制造业是人才和技术撑起来的,人才流失,技术换成了财务报表上的资本金,我看不到这个公司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