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思考一下
真正意义上的打假人你见过几个人混的好的?
那些所谓的打假人你见过几个混得不好的?
我就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蒋卫锁,中国乳业第一打假人。
他当年也是个搞羊奶的大佬,后面因为假奶事件(不方便说,自己百度),公司倒了,人不明不白的没了。
蒋卫锁天天去上访,调查,自费的。最坑的时候一个星期花几万块钱。
当他打假的巅峰期的时候,奶业同行都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了,甚至有人扬言花50万买他脑袋。这个时候,除了同行之外没人认识他,现在基本也是。
后面自己为了创建一个放心的公司,借高利贷办了,事业好不容易走向正步,2012年走了,不明不白,说是因为家庭纠纷。
最后他弟弟蒋卫国,接了他的烂摊子,负了他的欠款,继续干,还借了钱给员工发工资。因为他大哥走了,这个公司就是靠他大哥的打假人名气火的,所以加盟商也分分要求退钱,他一点一点的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公司一点一点又起来了。讽刺的是,现在贵为西(河蟹)安市乳业协会副秘书长和公司老板的他,现在还没完全还完当年的高利贷,虽然只有一点零头没还完了。
反观现在知名的“打假人”,一个混的比一个好。别人不针对市场大佬,不针对广大同行,他就挑那些小家小户开刀。利用大家对他的信任,所有人都相信他说的话。那些小家小户就这样没了,他更加火。
因为他们,就是个蹭热度的玩意,和当年凤姐一样。并且他的名声还能转化为利益,没准哪天就有电影公司请他当个配角,或者自己挂点东西卖。也最多就是蹭热度碰上了某个硬茬,让自己颜面扫地。但是这不重要,因为这个时候只要不直接威胁他的事情最多就是让名声变臭了,对这种蹭热度的玩意来说好名臭名没啥区别,因为他挣钱的途径就是靠舆论,舆论人物做啥都能赚钱。因为他是舆论人物,他做啥都有人捧着,他做啥都有人骂他,他做啥事情都有热度,因为大家都看着他,借着讨论他做的事的名义,发泄自己,释放自己,欺骗自己,最后回到现实。
本质上来说,这些人就和当年凤姐出名一样的套路。大家都明白凤姐在蹭热度,只不过凤姐丑,作,她说的话大家不爱听。而打假人说的话大家都爱听,选择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大家心里都清楚他是个蹭热度的,只不过这个蹭热度的大家喜欢而已。因为网民们根本就不在乎一个和自己基本没关系的话题的真相如何,就像只有从事奶业行业的人在意蒋卫锁一样。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发泄的垃圾桶,能把现实中遇上的问题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发泄,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上这么多键盘侠和杠精的原因。话题根本就不是关键,关键是只要这些键盘侠和杠精在。哪怕问题是1+1=2,打假人说不对,都会有人借着他的这个话题抬杠,慢慢的回答就从1+1=2对不对变成了互相撕B,开始“公报私仇”,借着讨论问题的幌子发泄情绪。
通俗的说就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只不过那些可怜的打假人就是先落地的那些雪,一下去就被融化了,他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就默默地融化成一滩水,无人问津,无人知晓。
而那些“打假人”,则踩着打假人还没融化的身体,在地上厚颜无耻的叫嚣着自己敢于冲向前线“牺牲自己服务大家”,仿佛自己就是打假人一样。那些“不明真相”的雪花落地,纷纷拍手叫好,好像自己真的“不明真相”一样。
好像那些“打假人”真的是被融化的打假人一样。
最后,雪崩了,人们开始铲雪了,雪花开始沉默,并且都觉得自己没做错。
职业打假为的是什么,正义,道德,良心,维护社会秩序,NO NO NO,100%是为了钱,为了赔偿。看过好多新闻,职业打假人专门到超市找漏洞,然后进行讹诈,有些超市疏于管理,可能商品过期了还放着,有个打假人买了个罐头,过期大概1天,其实罐头这东西,过期一个月你吃都没事,但是法律上这是违法的,于是他找超市要高价赔偿,否则就报警。超市没办法,让他讹了。类似这种事情还有很多。
职业打假人的存在表面看是为了大众,其实就是为了个人搞钱,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那些卖假货的给他们钱,他们还会不会曝光,比如这次辛巴卖燕窝的事件。
职业打假人能打的也就是小苍蝇,无背景的主播,真有实力的他敢打吗。他真的不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