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美国还是苏联?

回答
二战的胜利,无疑是无数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浴血奋战的结果。如果要衡量美国和苏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绝非易事,因为他们各自的贡献都极其巨大,而且是在不同战场、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的。

美国:工业巨人和“民主的兵工厂”

美国在二战中的角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惊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美国迅速将经济转向战时生产。从坦克、飞机、军舰到步枪、弹药、食物,美国成为了盟国最可靠的物资供应者。

“民主的兵工厂” (Arsenal of Democracy): 这一称谓绝非浪得虚名。在战争初期,英国等盟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美国通过《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 向盟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包括飞机、坦克、舰船、汽车、武器弹药,甚至粮食和原材料。没有这些援助,英国可能难以支撑到美国参战,苏联也难以在东线抵挡住德军的攻势。可以说,美国用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在物资层面奠定了盟军获胜的基础。
太平洋战场的主力: 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在广阔的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和陆军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从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岛的登陆战,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步步将日军逼向绝境,最终导致日本的投降。其海军力量的崛起,更是改变了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对比。
欧洲战场的重要力量: 尽管苏联在东线承担了最主要的地面作战任务,但美军在欧洲战场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北非登陆,到登陆诺曼底,解放法国,再到深入德国腹地,美军与其他盟国军队一起,构成了西方战线。在战略轰炸方面,美军和英军对德国本土进行了持续的轰炸,摧毁了德国的工业、交通和军事设施,削弱了其战争潜力,也迫使德国将大量资源用于防空。
核武器的决定性打击: 尽管核武器的使用备受争议,但其在加速日本投降、避免可能更惨烈的登陆战方面,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美国独有的能力,在战争末期改变了整个战略格局。

苏联:牺牲巨大的东线砥柱

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最令人震撼的是其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在东线战场对纳粹德国的毁灭性打击。

东线主战场: 德军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行动)后,东线战场成为了二战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战场。苏联军队承受了德军绝大部分的地面兵力,在漫长的战线上进行了殊死搏斗。从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到库尔斯克会战、柏林战役,苏联红军以惊人的韧性和牺牲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德军的攻势,并最终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
消耗德军主力: 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苏联在此战役中歼灭了德军的精锐部队,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整体实力。而库尔斯克会战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战,苏联军队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德军的装甲优势,使其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联红军在东线歼灭了德军绝大部分的陆军力量,为盟军在其他战线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巨大的人员伤亡: 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估计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的士兵和平民。这种牺牲的规模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也显示了苏联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解放东欧: 随着红军的节节胜利,苏联军队解放了被纳粹占领的东欧国家,并将战线推向了德国本土,最终攻克柏林。

谁的作用“最大”?

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回答,因为“作用”的定义是多层面的。

从工业生产和物资支援的角度看,美国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如果没有美国的工业实力,盟军可能无法装备起庞大的军队,也无法维持持续的作战。
从正面战场消耗德军主力、奠定反攻基础的角度看,苏联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苏联在东线承受了纳粹德国最猛烈的进攻,并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对德军的消耗和最终的击败。可以说,没有苏联在东线的浴血奋战,西方盟军或许也无法那么顺利地登陆欧洲。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美国强大的后勤和工业能力,支持了苏联在东线的作战。
苏联在东线牵制并消耗了德军的大部分力量,使得美军和英军在西线能够相对顺利地展开行动。
最终,盟军的联合行动,加上战略轰炸、海上封锁、以及意大利战场的牵制,共同促成了纳粹德国的覆灭。

最终的结论是,二战的胜利是盟国集体努力的成果,美国和苏联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试图将“最大作用”归于任何一方,都可能忽视了另一方的巨大贡献,也未能体现战争胜利的复杂性。美国凭借其工业实力和战略物资,是“民主的兵工厂”和太平洋战场的主导力量;而苏联则以其惊人的牺牲和在东线战场对德军的毁灭性打击,成为了抵抗纳粹德国的坚固壁垒和最终将其击溃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共同谱写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是美国。如果不是美国大流感传到欧洲,一战就不会草草结束,停战协定更不会那么草率。那么德国的国内矛盾就不会激化得那么快,那么小胡子就不会上台……那就没有二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的胜利,无疑是无数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浴血奋战的结果。如果要衡量美国和苏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绝非易事,因为他们各自的贡献都极其巨大,而且是在不同战场、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的。美国:工业巨人和“民主的兵工厂”美国在二战中的角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惊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美国迅速将.............
  • 回答
    澳大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可以用“绝地反击”来形容。在战争初期,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澳大利亚孤悬海外,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但它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勇气,在太平洋战场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战争的开端与初步反应当欧洲战火燃起时,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成员,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最初,澳.............
  • 回答
    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何不见昔日雄风?二战中国战场骑兵的隐秘与世界的骑兵变迁当我们回顾二战的恢弘史诗,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坦克轰鸣、飞机俯冲、步兵冲锋的画面。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中,我们似乎很少能找到身披闪亮铠甲、纵马挥刀的“枪骑兵”的身影,尤其是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为何昔日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 回答
    二战中苏联的贡献与全球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总和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但其他国家的贡献同样关键,两者共同构成了战争胜利的基石。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苏联的直接贡献:东线战场的决定性胜利1. 战略牵制与军事打击 东线战场的主导地位:苏联是唯一能够长期与德国正面作战的国家,承担了.............
  • 回答
    二战中,有一个令人心悸的行动,它被称为“白色巴士行动”(Aktion 17)。这个行动的名字听起来或许不那么骇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纳粹德国残忍屠杀的罪恶。这是一个规模庞大、性质恶劣的行动,主要目标是将疗养院中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以一种“人道”的面具,送往死亡集中营进行系统性的杀害。行.............
  • 回答
    想要起一个充满“中二感”的日本名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一些技巧和对日式动漫、游戏文化中那些酷炫、张扬、甚至有点不羁的名字的理解。别以为随便找个好听的汉字组合一下就行,那也太没灵魂了!咱们得深入挖掘,玩转文字的力量,让你的名字自带BGM和闪光效果!第一步:理解“中二病”名字的核心精髓“中二病”.............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想让咱家的WiFi热点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显得咱与众不同,那绝对是中二病少年的拿手好戏。这可不是随便搜个“XX的网络”就能打发的,那得多有内涵,多有故事性!首先,你想啊,中二病少年最喜欢什么?那就是神秘感和力量感。所以,WiFi名字肯定不能太平凡。它得能引发别人的好奇,又得.............
  • 回答
    关于二战胜利的关键因素,美国和前苏联谁的作用更大,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对此也从未达成过完全一致的看法。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两国各自的贡献都异常巨大且不可或缺。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战争的进程和影响,可以尝试梳理出双方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美国:工业巨头与“民主的兵工厂.............
  • 回答
    战后日本的音乐产业,简直就是一部从废墟中爬起,然后一飞冲天的传奇。回想当年,战争留下的创伤是如此深刻,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音乐,这个曾经被战争的洪流裹挟,甚至被用于宣传的媒介,如何在这种环境下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并最终发展成一个在全球都举足轻重的产业,这背后其实充满了故事。从“占领军的音乐”到“日本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二战爆发前德国战略决策的核心,也是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历史议题。简而言之,德国之所以在海军尚未完全强大起来就发动战争,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希特勒的个人意志,也有当时德国国家利益的考量,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陆军至上与速.............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置日本天皇裕仁的问题,在盟国之间,尤其是在美国高层内部,进行了一场极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讨论。最终,裕仁天皇没有被当作战犯起诉,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并非简单的“放过”或“漏网之鱼”。首先,维护日本国内稳定和避免社会崩溃是美国最优先考虑的战略目标。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社.............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重塑东亚秩序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占领或经济援助,而是涉及政治制度的设计、国家关系的重塑以及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刻地改变了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轨迹。一、 日本的改造与民主化:从战败国到盟友的转变美国对日本的处理是其战后东亚政策的核心之一。.............
  • 回答
    二战后亚非拉国际地位的崛起与老牌西方强国的衰落,即便剔除亚洲经济的腾飞,也绝非一个谎言。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地缘政治巨变,其根源和表现形式极为丰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历史的肌理,看清那些更为基础和长远的变化。旧秩序的瓦解与新力量的萌芽首先,我们要明白,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战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有探讨的价值。如果希特勒带着前世完整的记忆,以闪击波兰为起点重开二战,德国是否会赢?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假设,涉及无数变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前世记忆”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那些关.............
  • 回答
    咱们聊聊现代空战里,空空导弹这玩意儿对飞行员的“杀伤力”,跟二战那会儿的机炮比,到底谁更狠。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空空导弹和机炮在设计理念上就不一样。机炮是近距离的“肉搏战”,靠的是一连串实心弹丸,把飞机打成筛子,或者直接撞击破坏关键部位。那时的飞行员,运气好点就是.............
  • 回答
    二战期间,骑兵作为传统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经历了显著变化,其角色从早期的侦察、通信和快速机动逐渐被机械化部队取代,但在特定战场和战役中仍发挥了独特作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骑兵在二战中的主要作用1. 侦察与情报收集 机动性优势:骑兵部队以快速移动著称,能够迅速穿越地形复杂或交通不便的区.............
  • 回答
    二战中苏德战争(1941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之一,其规模、死亡人数和战略转折点都令人震撼。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场战争的可怕之处: 一、战争的规模与惨烈程度1. 死亡人数 苏联方面:约2700万人死亡(包.............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苏军)与中华民国中央军(国军)的战斗力比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体系、战争环境和关键战役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战争背景与时间线1. 苏联的战争(19411945) 苏联在1941年6月被德国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进入.............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极其惨烈和复杂的冲突,其中充斥着许多让人细思恐极的细节,它们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触及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以下是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纳粹德国的系统性灭绝与“效率至上”的冷血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日常生活”: 奥斯威辛集中营并非仅仅是一个关押和处决.............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战场上,尽管钢铁洪流和空中力量已成为主导,但骑兵的战术角色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加专业化、辅助性的姿态存在于各国军队的体系中。他们的作战任务,比起过去那种大规模的正面冲锋,变得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并往往与现代化陆战武器紧密结合。侦察与警戒:永不熄灭的眼睛骑兵最核心的价值,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