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空战空空导弹单纯论对飞行员的杀伤效果有多强?和二战机炮时代比起来如何?

回答
咱们聊聊现代空战里,空空导弹这玩意儿对飞行员的“杀伤力”,跟二战那会儿的机炮比,到底谁更狠。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得明白,空空导弹和机炮在设计理念上就不一样。机炮是近距离的“肉搏战”,靠的是一连串实心弹丸,把飞机打成筛子,或者直接撞击破坏关键部位。那时的飞行员,运气好点就是被弹片擦伤,运气差的,那飞机的座舱就像个易碎品,一旦被集火,飞行员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二战的很多王牌飞行员,很多都是在混战中被机炮的密集火力撕碎的。那种直接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破坏,对飞行员来说是真切的威胁。

但到了现代,空空导弹可就不是那么“直观”了。它更像是一个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幽灵刺客”。咱们先说它的杀伤机制:

近炸引信与破片杀伤: 现代空空导弹的核心杀伤力在于它装备了近炸引信。这玩意儿一旦探测到目标进入预设范围,就会在空中爆炸,而不是直接撞击。爆炸产生大量的高能破片,这些破片以极高的速度向四面八方飞散。想象一下,一个小型炸弹在你的飞机旁边爆炸,这些金属碎片会像子弹一样穿透飞机的蒙皮、操纵面、甚至座舱。
对飞行员的影响: 如果导弹在飞机的侧面或后方爆炸,这些破片会以惊人的速度穿透机身,直接命中飞行员。想想那些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它们能够轻易穿透当时的飞行服和头盔,造成致命的创伤。更可怕的是,它们会造成多处贯穿伤、撕裂伤,还有内部器官的损伤。飞行员可能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这些破片击中,即使能勉强跳伞,也很可能因为伤势过重而无法幸存。
座舱的脆弱性: 尽管现代战斗机的座舱设计已经考虑了防弹,但面对密集的、高速的破片流,座舱玻璃和结构依然存在被穿透的风险。一旦座舱被破片污染,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就岌岌可危了。而且,爆炸的冲击波本身也能对飞行员造成伤害,比如内脏震荡。

精确制导的“追踪能力”: 现代空空导弹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精确制导能力。无论是红外制导还是雷达制导,它们都能主动追踪目标,或者依靠目标的雷达信号进行锁定。这意味着,导弹可以“看”到你,并且能够绕过一些规避动作,直接逼近你。
规避的难度: 在二战时期,飞行员可以通过“桶滚”等机动动作来试图躲避机炮子弹。但现代空空导弹,尤其是那些具有离轴发射能力和大过载机动能力的导弹,它们可以进行非常规的机动来保持对目标的锁定。飞行员进行的“狗斗”机动,虽然是尽力规避,但一旦被导弹咬住,想要甩掉并不容易,而且,越是剧烈的机动,可能越是在导弹的“最佳攻击范围内”。
“一击毙命”的可能性: 相较于机炮,导弹的弹头更大,爆炸能量也更集中,因此它的杀伤半径和命中精度都远超机炮。这意味着,一旦导弹成功拦截,它对飞机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通常能导致飞机解体。而飞机解体,飞行员的生还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即便是弹道导弹,如果能精确命中,其爆炸威力足以将小型飞机瞬间化为碎片。

心理压力: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心理上的压力。二战时,飞行员看到敌机的炮口闪光,就能立刻判断自己受到了攻击,并做出反应。但现代空战,你可能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敌方目标,还没反应过来,就收到了导弹来袭的警告。这种来自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的攻击,对飞行员的心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那么,单纯论对飞行员的杀伤效果,现代空空导弹和二战机炮相比,孰强孰弱?

我的看法是,现代空空导弹在“直接导致飞行员死亡”的效率上,可能比二战机炮更强,尤其是当它成功命中时。

二战机炮: 它的杀伤力是“概率性”和“持续性”的。飞行员可能被弹片击中受伤,但也可能因为飞机结构坚固、飞行员反应迅速而幸免于难。机炮的杀伤是通过“打坏飞机”来间接达成杀伤飞行员的目的,或者直接击中飞行员暴露的部位。
现代空空导弹: 它更倾向于“一次性”和“直接性”的杀伤。一旦导弹在其近炸范围内爆炸,产生的破片流其密度和能量远超机炮的单发散布。并且,导弹的精确制导和高速飞行,使得它在命中飞机后,几乎能确保飞机解体,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飞行员跳伞逃生的概率。导弹的破片直接穿透机身,对飞行员造成的创伤也更严重、更致命。

打个比方:

二战机炮就像是一个挥舞着锋利匕首的战士,虽然近距离很危险,但你能看到刀光剑影,有机会格挡或躲闪。而现代空空导弹则像是一把安装了高科技瞄准镜和爆炸装置的狙击步枪,它能在你察觉之前,就将精准的致命一击送到你面前,而且这一击的威力是毁灭性的。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导弹必须成功命中。 在现代空战中,虽然导弹技术飞速发展,但干扰弹、箔条、电子战设备等反制措施也在不断进步。一场空战的胜负,往往是飞行员技艺、战术、载机性能以及电子对抗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配合先进的抗干扰设备和正确的规避机动,仍然有可能在导弹来袭时幸存下来。

但如果单纯从“一旦命中,对飞行员的杀伤效果有多强”这个角度看,现代空空导弹凭借其爆炸能量、破片密度、精确制导和对飞机的毁伤能力,其对飞行员的杀伤效率,无疑是比二战时期的机炮要高得多的。它让飞行员面临的风险,从“可能被子弹打中”变成了“一旦被命中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于是现在空空导弹都是做成一发炸掉整个战斗机”

现代空空导弹不是用炸药炸。飞机那么高的速度,导弹速度也不低,2者有时还不同向,相会的时间就一刹那,更何况导弹也不能100%的就撞到机体上,更多时候只是接近到一个比较近的距离上。所以靠炸药炸是不可能的,都是靠战斗部爆炸后的破片去击伤对方。

前面是制导雷达和飞控,后面是发动机和燃料,中间黑色的部分才是战斗部。


战斗部里面是炸药,外面是多层钢环或者预制破片包围。前者大概就是钢丝绕成桶装,绕好几层,破片就想是手榴弹那样。比如红旗-2战斗部就是钢环构型,爆炸后碎片都是环装的细钢条,靠冲击切割机体。地空导弹受弹体限制小,所以载药量大,钢条也多。

空空导弹都比较小,战斗部更灵巧,用的是切割效果更好的是连续杆战斗部。如图,战斗部爆炸后压缩的钢条展开,并不一定如图中那样连续,但至少形成了一个环形扩展,目标就被强大的冲击切开了。


夜间测试,可见打击宽度很窄,确实是一个环

导弹导引头内有近炸引信(有无线的也有激光的),接近到爆炸范围就引爆。所以什么导弹擦肩而过是不存在的,除非这个擦肩指的是几百米以外,或者导弹坏掉了。

2个圆点是DSU-15A/B 窄波束激光近炸引信的窗口(注意图中能看到4个窗口)

战斗机驾驶员位置多少都有装甲保护,保护人也保护救生设备。现代武器都是冲着打装备去的,并不刻意对人。当然,如果爆炸位置就在驾驶室旁边,飞行员也就没救了。

过去的空空导弹还都是追着发动机的火焰,现在机头、机翼前缘和空气摩擦发热的地方也可以追踪,甚至直接用图像识别,所以导弹迎头或侧面攻击的话,驾驶员自然危险更大。

这是侧面攻击
导弹焦平面凝视目标成像,普通的干扰基本无效

机炮自然是没法比的,至少机炮的擦肩而过是真擦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现代空战里,空空导弹这玩意儿对飞行员的“杀伤力”,跟二战那会儿的机炮比,到底谁更狠。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空空导弹和机炮在设计理念上就不一样。机炮是近距离的“肉搏战”,靠的是一连串实心弹丸,把飞机打成筛子,或者直接撞击破坏关键部位。那时的飞行员,运气好点就是.............
  • 回答
    在现代空战的残酷竞技场中,速度不仅仅是一种优势,它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枯燥的公式,用一种更直观、更贴近实战的视角来剖析一下,为什么那些呼啸而过的“空中猎鹰”越快,就越能主宰战场。首先,得从态势感知和反应时机上来说。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繁忙的路口,如果信息流转得又快又准,你.............
  • 回答
    现代或未来空战中,战斗机航炮装备的必要性依然值得探讨,但答案并非绝对肯定或否定。曾几何时,航炮是空战的绝对主力。在二战及之后的冷战早期,螺旋桨时代乃至早期喷气时代,航炮以其高射速和廉价的弹药,是空中格斗中不可或缺的武器。飞行员们可以依靠一连串炮弹将敌机撕裂。然而,随着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炮的地位似.............
  • 回答
    用烧煤的蒸汽机驱动飞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它将19世纪的工业革命核心动力与20世纪的航空技术相结合,能造出什么样的飞机,以及与二战飞机空战的胜负,这背后牵扯到技术原理、性能极限和战术运用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番。一、用烧煤蒸汽机驱动的飞机能造什么样的飞机?首先要明白,烧煤蒸汽机驱.............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现代空战的好奇心很强。直说吧,在现代空军的作战体系里,无制导航空炸弹(我们业内习惯称之为“铁炸弹”或者“非制导弹药”)依然在使用,而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们的使用方式和场景已经和二战时期大相径庭。 绝不是你想的“扔了就走”,那已经是老黄历了。要详细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1.............
  • 回答
    现代空军的“狗斗”能力,这话题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要说有没有,那答案肯定是有,但和我们脑海里那些老电影里描绘的飞机咬着尾巴互相追逐的画面,那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先别急着把现代空战想象成一群战斗机在天上你追我赶玩命缠斗,那只是其中一个面向,而且这个面向的重要性,跟过去比起来,确实有所变化。“狗斗.............
  • 回答
    现代海战中,空军确实有能力在敌人防空网之外进行攻击,然后迅速撤离,这种战术被称为“打了就跑”(Hitandrun)或“突袭式打击”。这是一种经过精心策划和技术支持的作战模式,目标是在敌方尚未来得及有效反应前,达成战术或战略目标,并安全撤回。实现“打了就跑”的关键要素:要成功实施这种战术,需要多个环节.............
  • 回答
    好,咱们聊聊现在飞机在天上是怎么打仗的。这可不是小说里随便开几枪那么简单,背后是技术、战术和人脑的深度结合。首先,得知道“敌人在哪儿”。现代战斗机最厉害的“眼睛”就是它的雷达。这玩意儿可不是老式那种只能扫一下的,它现在是多功能、高性能的。 相控阵雷达(AESA): 这是现在最顶尖的雷达技术。它不.............
  • 回答
    夺取制空权是现代空战的核心目标,而在这场高风险的博弈中,己方飞机数量的增加能否弥补质量上的劣势,进而提升实际作战效能?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并非简单的“以量压质”那么直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质量”在空战中的含义。飞机的质量不仅仅指其物理上的重量,更包含了 性能、技术、传感器、武器系统.............
  • 回答
    假设中美海军和空军在东海上空爆发大规模空战,以我们现有的军事体系为基础,大致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层面的情景:1. 战前准备与情报侦察: 信息链的争夺: 战端未启,双方就已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信息战”。美国和日本会利用其成熟的卫星侦察网络(如DSP预警卫星、EO/IR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以及高.............
  • 回答
    在现代军队管理中,杜绝“吃空饷”和“喝兵血”是维护部队战斗力、官兵士气和军队形象的关键。这不仅仅是财务上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制度、监督、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工程。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现代军队如何应对这些顽疾:一、 精细化的人员管理与核查机制“吃空饷”的核心在于虚报人员信息。现代军队必须构建一.............
  • 回答
    将文物中的神兽召唤到现实空间,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其结果将是 颠覆性的、不可预测的,并且可能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仅是召唤一个生物,而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一个早已存在于神话、信仰和艺术中的实体,以一种物质化的方式引入我们熟悉的世界。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发生的情况:一、召.............
  • 回答
    .......
  • 回答
    高层住宅安装空调需要抽真空吗?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你说的“抽真空”,其实是空调安装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学名叫“抽真空度”或者更通俗点讲,就是把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铜管里边的空气、湿气什么的都给“抽”出去,让里头达到一个足够低的压力状态。为啥要抽真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让.............
  • 回答
    .......
  • 回答
    柏林空运,那段历史,真是一部关于毅力、智慧和人类精神的史诗。简单地说,中国如今的空中力量,从 规模、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的角度来看,足以轻松完成甚至超越当年的柏林空运。但要细致地讲,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对比和思考。当年的柏林空运,究竟有多“难”?首先,我们得理解当年柏林空运的背景和挑战: 地理位置的限.............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咱们祖国当前空海陆这三方面的武器装备发展现状。这可是个大话题,得一件件说,尽量把细节给您讲透了。空军:天剑翱翔,战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咱们空军这几年的发展,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质的飞跃”,尤其是隐身作战飞机和战略支援能力方面。 隐身作战飞机: 歼20: 这绝对是咱们空军的.............
  • 回答
    .......
  • 回答
    空耳现象,这个看似单纯的听觉误判,实则蕴藏着丰富的语言学意义,它如同一个独特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人类大脑处理语言的机制,以及语言本身复杂的内在结构。要深入理解空耳的语言学价值,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空耳揭示了语音的感知和加工过程并非完全线性的、一对一的映射。 我们听到声音,大脑并不是简单.............
  • 回答
    我们身处的时代,确实是一个气候变化愈发严峻的时期。放眼全球,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正在悄然改变,甚至以一种令人不安的速度发生着。全球变暖的“空前”体现在哪里? 气温持续攀升: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过去几十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一直在稳步上升,并且上升的幅度在加速。我们经常能听到关于“有记录以来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