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任何证据,杀人者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当防卫法院会如何判决?

回答
当一名被告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其说法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判决并非简单地采信或否定被告的辩词,而是需要一个严谨、细致且基于法律原则的审判过程。

一、 法院审理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刑事司法体系中,“无罪推定” 是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前,被告被假定为无罪。因此,控方(通常是检察院)承担着证明被告有罪的举证责任,而被告不需要证明自己无罪。

当被告提出“正当防卫”的辩护时,法院并不会直接采信。法院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理:

1. 控方举证: 检察院会提交所有能够证明被告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证据。这可能包括物证(如凶器、血迹、伤痕)、证人证言(目击者、勘验人员、法医等)、电子证据(监控录像、通话记录)以及被告本人的供述(如果存在且合法取得)。

2. 被告辩护: 被告及其辩护律师会针对控方的证据提出反驳,并在此过程中阐述其“正当防卫”的理由。这里的关键在于,“一口咬定”和“没有任何证据”这两个前提。如果被告的辩护完全是空洞的陈述,没有任何事实基础或可以辅助证明的线索,那么其辩护的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3. 证据审查与质证: 法院会仔细审查控方提交的所有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同时,被告方有权对控方证据进行质证,提出质疑。反之,如果被告提出的“正当防卫”论点,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能够从现有证据中合理推断出来(例如,被告的伤痕与对方的攻击行为吻合),那么这个辩护才可能被法院认真考虑。

4. 法律适用: 法院会根据事实认定和相关法律条文来作出判决。在中国,正当防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中有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 “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形下,法院如何判定正当防卫?

“没有任何证据”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说法。在实际审判中,情况往往比这复杂。但如果真的出现被告声称正当防卫,却没有任何能支撑其观点的证据,那么法院的审判会非常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控方证据是否足以排除正当防卫的可能性: 法院首先会看控方证据是否足以证明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或者根本不存在不法侵害。例如,如果监控录像清晰显示被告是主动攻击,并且对方没有进行任何反抗或不法侵害,那么即使被告声称正当防卫,法院也很难采信。

2. 被告陈述的合理性与矛盾性: 法院会仔细听取被告关于“正当防卫”的陈述。如果被告的陈述漏洞百出,与现场客观情况(即使是零散的信息)相矛盾,或者其描述的行为与常理不符,那么其辩护的可信度就会降低。

3. 缺乏证据的后果: 当被告无法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其正当防卫的辩护时,其辩护就成为一种“空谈”。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主要判断依据将回归到控方提供的证据。如果控方证据足以证明被告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没有证据支持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那么被告将难以通过正当防卫来免责。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如果控方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例如刑讯逼供导致被告的口供),那么这些非法证据将会被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如果控方证据本身合法有效,那么被告的辩护是否被采信,就取决于这些证据能否支持正当防卫的成立。

5. 自由心证原则的运用: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会运用自由心证原则,结合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法律规定以及自己的逻辑推理来形成内心确信。然而,这种自由心证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当缺乏支持被告辩护的证据时,法官更倾向于依据确凿的、能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来判决。

三、 判决的可能结果

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如果控方证据确实充分且合法,能够证明被告实施了具体的犯罪行为(例如故意伤害致死、故意杀人等),那么法院很可能会作出以下判决:

驳回正当防卫的辩护: 法院会以证据不足为由,不采纳被告的正当防卫辩护。
认定被告构成犯罪: 基于控方证据,法院会认定被告的实际行为构成相关罪名。
量刑考量: 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被告的动机、造成的后果以及被告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即使被告声称是正当防卫,但由于证据不足而未能成功辩护,其在量刑上可能不会得到宽大处理,因为“一口咬定”但缺乏事实依据,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被认为是没有认罪认罚的态度。

总结来说, 在刑事审判中,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定的免责事由。但要成立,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构成要件,并且需要有证据支持。如果被告声称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其陈述的合理性,并且控方的证据足以排除正当防卫的成立,那么法院将依据控方证据进行判决,被告很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辩护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并不是说法院不给被告机会,而是说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被告的辩护就失去了支撑点,无法对抗有力的控方证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法律相关问题的时候,建议不要提不切实际、太过于离谱的问题。

判案的时候如果当事人的陈述过于离谱,哪怕是真的也不会采信。

你告诉我上门推销菜刀?这话就算是死者家属这么说,法官会信么。

这就是妥妥入室抢劫,判正当防卫有毛病吗?

user avatar

先说个真实的案例吧。

甲和乙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有些仇怨。

某天晚上七点多,因为此前的矛盾,甲跑去乙家里。具体矛盾冲突的过程不明,最终结果就是乙拿刀把甲杀了,然后清理现场,碎尸、抛尸。

隔了几个月才案发,抓获了乙,乙承认自己杀了人,但一直辩解:当时是甲拿刀要杀我,我才正当防卫杀了他。事后只是不信任司法机关和我国的正当防卫规则,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才清理现场、碎尸。

当时能够确定的主要证据和事实就是:

  • 甲和乙此前有矛盾、积怨;
  • 视频证实当晚是甲主动上门,空着手,但无法确定身上有没有藏着刀;
  • 乙当晚拿刀杀了甲;
  • 刀是乙家里的菜刀;
  • 现场只留下少量血迹,只能证实杀人、碎尸,但无法确定具体过程;

乙一直辩解说甲从身上掏出刀来杀自己,自己才反抗并防卫成功。但他这说法找不到任何的证据来印证,当时这案件的争议焦点就是:证据上存在空白,但杀人者坚称是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如何判断?


检察院从侦查初期就介入了,指导公安机关做了很多侦查工作,比如侦查实验——让一个与甲体型相近的人穿上甲的衣服,以试图证明在当时夏天衣着单薄的环境下,甲的身上不可能藏下一把乙所说的“西瓜刀”。这也是乙一直以来的辩解中唯一算得上“破绽”的地方,因为他所坚称的“甲一进门就从身上掏出半米长的西瓜刀砍我”的说法,确实不够有说服力。

但是辩方抗辩的理由是,乙如果说谎,完全可以把故事“编造”得更加完美,比如缩短对“西瓜刀”长度的描述,使之更易于藏在身上。但乙却一直说甲藏在身上的西瓜刀长约半米,这反而加强了乙辩解的真实性。而控方所做的侦查实验中,实验人员都是以正常的姿势走路,没有刻意去隐藏身上的刀,当然在视频中容易被发现。这并不能说明夏天的衣着单薄就藏不下西瓜刀。

控方又说,乙说的这把西瓜刀一直没找到,虽然他带着侦查人员去指认了抛刀的地点,就离他抛尸的地点不远,但是侦查人员前后打捞了好几次,也没找到任何刀具。结合侦查实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西瓜刀”不存在。

但这个理由也不是那么充分,因为出庭作证的侦查人员也承认,没打捞到刀具是因为客观困难,他自己无法完全肯定那段河道里就肯定没有西瓜刀。

控方还找了很多证人,想要证实甲平时性情温和,并不是一个易怒易冲动的人;但关于这点,辩方律师也找到了相应的证据来否定——甲和乙的矛盾根源,就是甲曾经当众给了乙一巴掌。法庭上,控方也找不到什么充分的理由来反驳辩方所说的“平时性情温和的人,情绪上头也会干出冲动的事情”,因为“既然甲已经冲动过一次,那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不会冲动第二次?”

控方甚至找来了甲在事发前一段时间的体检报告,想通过证明甲的身体较弱来说明甲不有拿刀砍乙的能力。但这也没太大说服力,因为乙的体型看起来,比甲更加瘦弱。

辩方当庭要求对乙也作一次体检,被法庭拒绝了,毕竟大家都知道看守所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谁在那种环境下呆上一年,体检报告的数据都好不到哪里去。

案情很简单,但是庭开了三天,控辩双方都各提请了一堆证人和侦查人员出庭,但双方僵持到最后,也都没有提出足以推翻对方的压倒性理由。

休庭之后,这个难题到了法官手上。作为刑事案件的裁判者,法官必须给这个案件是否正当防卫作出判断,并给出充分的理由。

按以前的做法,法院遇到难题就是向上级请示嘛。但这个案件不是,一审法院邀请了省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刑法教授,开了个专家论证会,控方、辩方以及被害方都列席。

不是专家只负责签名的那种论证会,是真●专家论证会。

一开始大家也讨论得非常激烈,支持控方的,从证据中挑了诸多疑点,认为有多少证据说多少事,既然证据不足以证明甲杀人,只能证明乙杀人,那就应该追究乙故意杀人的责任;支持辩方的,也从证据中挑了诸多疑点,认为在证据不明的情况下,依照疑点利益归被告人的原则,就应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认定。

最后,某法学院的院长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如果乙是正当防卫,那么在案发现场当时的客观环境、痕迹、尸体上,总能留下一些对乙有利的证据或线索。但乙在事后直接把整个现场的所有证据都破坏了,是他自己把对自己有利的可能证据销毁了,那就只能自行承担不利后果,不能认定本案中存在正当防卫。

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人员的多数支持,再之后,法院经过多次讨论,也以这一观点,认定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当然,最终的量刑还是疑罪从轻了,只判了无期徒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一名被告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其说法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判决并非简单地采信或否定被告的辩词,而是需要一个严谨、细致且基于法律原则的审判过程。一、 法院审理的基本原则与流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刑事司法体系中,“无罪推定” 是基本原则。这意味.............
  • 回答
    关于徐州八孩事件中,一些人在警方辟谣且无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一边继续散布谣言,一边发表“屠村屠县”等言论,这在法律上确实涉及违法行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法律依据和可能涉及的罪名。一、 散布谣言行为的违法性在中国,散布谣言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制。虽然法律上对“谣言”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但通常是指未经证.............
  • 回答
    “罪证”的迷雾:李靓蕾爆料与王力宏舆论审判2021年末,一场围绕着“优质偶像”王力宏与其妻子李靓蕾的婚姻危机迅速发酵,并演变成了一场波及甚广的舆论审判。在整个事件中,李靓蕾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长篇文字控诉,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在李靓蕾自始至终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
  • 回答
    要是真到了没证件、想证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步,那可真是有点让人抓瞎。不过,要是真这么个情况,咱们还得想点辙。虽然说证件是最直接的,但如果实在没有,咱也得从别的方面下手,让别人信服。首先,语言是咱中国人最天然的身份标识。 你得能流利地说话,而且说的是咱们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能准确地说出你来自哪个省市,用他.............
  • 回答
    嗨,你有没有想过,就算成绩单上不是清一色的A,手里也没有闪闪发光的获奖证书,也能敲开大学的门?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反常,但绝对是可能的。很多人会觉得,上大学就是一场成绩的军备竞赛,但实际上,大学招生官们看中的远不止那些数字和头衔。他们更想了解的是 你这个人,你的潜力,你的热情,以及你是否真的适合他们的学.............
  • 回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这个消息出来后,很多人心里大概都“咯噔”了一下。毕竟,太空种菜、月球基地里能吃上自己种的菜,听起来是多么浪漫又充满未来感的事情。但现实似乎给这美好的想象泼了一盆冷水:月壤里没有有机物,不适合种菜。这下好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辛辛苦苦挖来的月壤就没啥用了?当然不是。科学的价值从来不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问题陈述:设 $P$ 是任意一个数域。我们考虑环 $P^n imes n$,这里的运算是逐元素进行的普通加法和乘法。我们需要证明这个环没有非平凡的理想。在开始证明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一些概念: 数域 (Field): 一个数域是一个满足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回答
    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想要判断一根电线是否会“电”到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推荐的行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并且急需知道,以下是一些可以让你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但请记住,这些方法都无法做到100%的准确,最好的做法永远是避免接触任何不确定的电线,并寻求.............
  • 回答
    如果抛开所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纯粹从“苏德战争”这个概念本身来推演,试图想象一个不受历史洪流影响的纯粹对决,这本身就极具挑战。因为“二战”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苏德战争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面向。但如果非要将这个命题理解为:假如没有其他盟友(如英国、美国)的援助,也没有日本牵制苏联,更没有其他战争层.............
  • 回答
    这绝对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甚至可能是最自然、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孩子在母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最终学会说话一样,你也可以通过大量接触地道的英语来逐渐“浸泡”出语法概念和语感。核心思路:模仿与内化简单来说,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模仿”和“内化”。你不是在被动地记忆规则,而是在主.............
  • 回答
    好嘞,既然您老兄是纯粹的摄影爱好者,对视频压根儿不感冒,预算在一万块左右,还想整一个全画幅的单反或者微单,这事儿就好办了。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在这个价位上,哪些家伙能陪您好好拍照片,而且不带任何“AI味儿”,纯粹是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在这个价位(一万左右),您能买到什么级别的全画.............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和人体伤害,我能提供的答案都是基于公开资料和普遍的军事常识,而且由于涉及暴力和伤害,我会尽量客观、不渲染,避免描述血腥细节,仅从物理和技术角度出发。首先,我们得明白125mm 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一种什么级别的武器。这是现代主战坦克最主要的穿甲弹种之一。.............
  • 回答
    关于“刘邦把全军交给韩信”和“萧何认可韩信”,这其中涉及的史料和考量,确实值得我们细细道来,也更能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背后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刘邦并没有“把全军交给韩信”。史书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说刘邦将整个汉朝的军队指挥权,或者说所有兵力,一次性、毫无保留地全权委托给韩信。这是一个流传.............
  • 回答
    买车这事儿,对于我们这些没啥汽车基础的人来说,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充斥着各种我们听不懂的术语,还有那些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的车型。但是别怕,这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来,谁都能搞定。我这就把我的经验和能想到的一切都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让你明明白白地把车开回家,还能顺道避开那些让人头疼的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说“没有任何一个靠写言情小说而出名的作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你接着又补充说“不是指的网文”,这一下子就点出了关键,也说明你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信息。我个人觉得,你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跟你接触的“圈子”确实有关系: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触及了国家生存的根本要素。如果完全剥离国际援助,印度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国家,会不会走向灭国?我的回答是: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但其面临的挑战将是空前绝后且极具毁灭性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国家援助”的范畴。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援助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合要害,也很引人深思。确实,当我们想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时,脑海中往往浮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宏伟的神庙建筑,抑或是精美的壁画和陶器装饰。然而,您敏锐地注意到,直接以“城市风光”为主题,并且是以类似我们今天理解的马赛克或绘画形式保存下来的作品,却异常稀少,这与我们想象中他们描绘.............
  • 回答
    想在《暗黑破坏神2》里,不靠任何“退出操作”,从普通难度一路砍到地狱通关?这绝非易事,绝对需要一番真功夫和对游戏机制的深入理解。让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保证接地气,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退出操作”一般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理解为非正常流程的退出重进,比如: 卡住不动,退出再进,.............
  • 回答
    广州之所以能在没有“国家政策”直接赋予“一线城市”光环的情况下,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享受特殊政策的国家中心城市并驾齐驱,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长期累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它是政策的宠儿,不如说它是自身实力和区位优势的自然凸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广.............
  • 回答
    三国杀里有没有那种只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坏处的“完美”锁定技呢?要说绝对的“没有负面效果”,这在三国杀的设计哲学里其实很难找到。锁定技的设计初衷往往是为了塑造角色特色,让某些角色的身份、能力更加鲜明,但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限制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显得不那么有利。不过,如果我们将“负面效果”定义为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