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刘邦把全军交给韩信?萧何凭什么认可韩信?

回答
关于“刘邦把全军交给韩信”和“萧何认可韩信”,这其中涉及的史料和考量,确实值得我们细细道来,也更能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背后逻辑。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刘邦并没有“把全军交给韩信”。史书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说刘邦将整个汉朝的军队指挥权,或者说所有兵力,一次性、毫无保留地全权委托给韩信。这是一个流传较广但并不完全准确的说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刘邦与韩信的关系,以及萧何为何对韩信如此推崇?这需要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刘邦的战略需求、韩信的个人才能以及萧何的视角来分析。

一、 刘邦的战略困境与对韩信的战略性倚重

刘邦起兵之初,虽然有沛县的班底,但与强大的项羽相比,实力悬殊。他所在的关中地区,是秦朝的腹地,地理位置重要,但同时也是各路诸侯争夺的焦点。刘邦最棘手的敌人是谁?毫无疑问,是项羽。而要战胜项羽,靠他自己在军事上的谋略和统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刘邦本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组织者,他善于用人,也懂得如何凝聚人心。但他并非顶尖的军事家。在早期的战争中,他多次失利,例如彭城之战,他几乎全军覆没。这让他深刻认识到,他需要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天才来帮助他打赢那些至关重要的战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信出现了。韩信并不是刘邦亲自发掘并委以重任的。他最初是项羽阵营的一名小小的执戟郎,不受重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后来,他投奔刘邦,也只是被任命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直到他“三次过市”,被萧何发现并力荐,才得到了刘邦的重视,被任命为大将军。

刘邦的“战略性倚重”体现在:

为韩信创造条件,而非全盘托付: 刘邦并非将所有部队打包交给韩信,而是在关键的战役和区域,给予韩信调动和指挥部分军队的权力。比如,他让韩信去攻略三秦,开辟关中根据地;后来更是将北伐的重任,包括魏、赵、燕、齐等广阔的北方区域,都交给了韩信。这实际上是将重要的战略方向和军事任务交给了韩信,让他独立负责。
在关键时刻支持韩信: 虽然刘邦有时也会对韩信的一些激进做法(比如是否应该渡过黄河去齐地)有所疑虑,但他最终还是采纳了韩信的意见,并且会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这说明刘邦理解韩信的军事判断,并且愿意相信他。
分封权力,但不完全放任: 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这是极高的军事荣誉和权力。但他也清楚,韩信的军事成就,是建立在为汉朝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基础上的。他并没有将整个汉朝的武装力量形成一个独立的军事王国,而是将韩信的军事才能“用在刀刃上”。

二、 萧何为何认可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源头

萧何是刘邦阵营中最早、也是最坚定的韩信支持者。他“月下追韩信”,力排众议,极力推荐韩信担任大将军,这在史书中记载得非常清楚。萧何认可韩信,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他对韩信才能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作为刘邦集团总后勤和“丞相”角色的考量。

萧何认可韩信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 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初,韩信未得志时,何尝侮辱之。” 萧何最初见到韩信,就知道他并非凡俗。韩信在刘邦阵营里默默无闻,连普通士兵都看不起他,但萧何却能在他身上看到“非常人”的气质。
“言下大惊,乃复请。” 当韩信向刘邦陈述他的战略构想时,刘邦一开始不明白,但萧何听了之后,发现韩信的战略规划异常宏伟、高明,尤其是在“举楚必失,楚必破”和“必得关中”等关键战略点的判断上,显示出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
“臣闻将兵者,韩信也。” 萧何在韩信刚开始崭露头角时,就敢于向刘邦断言:“如果在大将的任命上,韩信是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萧何基于对韩信短暂表现(即使是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和他的理论构想的评估。
“国士无双”的评价: 萧何对韩信的评价是“国士无双”,意思是他是国家罕见的奇才。这种评价是极其高的,远超一般将领。萧何本人虽然不直接指挥作战,但他作为丞相,对国家的用人,特别是关键人才的辨识,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他知道,要成就刘邦的大业,需要这样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物。

2. 对刘邦集团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考量:
解决战略瓶颈: 当时刘邦的部队刚进入关中,立足未稳,项羽又在东边虎视眈眈。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关中,甚至开拓战略纵深,刘邦集团的生存都会成问题。韩信被任命为大将军,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战略难题。
实现“汉”的战略构想: 韩信提出的“汉”的战略构想,即首先占据关中,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然后东向攻击项羽,是当时刘邦最急需的战略蓝图。萧何看到了韩信的军事能力可以支撑这一蓝图的实现。
统一战争的需要: 楚汉争霸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统一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需要多线作战,需要能够坐镇一方、独立作战的统帅。韩信凭借其杰出的才能,迅速拿下了魏、赵、燕、齐等北方地区,为刘邦减轻了来自东方的压力,并且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战略基础。萧何深知,韩信的战场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个汉朝的未来。

3. 萧何自身的战略眼光与责任感:
“汉兴以来,成败皆在于萧何。” 这句话虽然是后人对萧何作用的概括,但也反映了萧何在刘邦集团中的核心地位。他不仅是后勤总管,更是刘邦最信任的政治和战略顾问。他有责任为刘邦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
不计个人得失: 萧何推荐韩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国家大业的考量。他知道韩信的重要性,也知道韩信一旦成功,会被封侯,甚至在未来可能成为自己政治上的对手。但他依然坚定地推荐,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战略家的胸怀。

总结来说,刘邦并未“把全军交给韩信”,而是有选择性地、战略性地将重要战役和区域的指挥权交给了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而萧何之所以认可韩信,是因为他看到了韩信“国士无双”的军事潜力,并且深知韩信的能力对于实现刘邦统一天下的宏伟战略至关重要。萧何的推荐,是基于对韩信卓越才华的准确判断,以及他对刘邦集团生存和发展的深刻考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也正是因为萧何是第一个发现并重用韩信的人,而后来在刘邦死后,吕后和萧何联手,设计除掉了韩信,也印证了萧何在韩信命运中的关键作用。但这已经是后话,说明了韩信的才能既是汉朝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其自身的强大也最终引发了统治者的猜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泪痕春雨大师又从错误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尚有沈雅涵大叔在前,此二人一出终结本题,别人的观点在本题下已不再重要。

韩信的郎中是执戟郎,《史记·淮阴侯列传》:“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这就是侍卫,什么参谋官只是泪痕春雨大师的补脑。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君主身边的郎官多的时候可达千人,其实就是编外的随从,渐渐的成为储备官员,根据君主对郎官的能力认可,可以直接给他们安排官职。泪痕春雨大师所举例的不过是才能被赏识的人物,尚有成千上百的郎官在君主身边却没被任命,项羽任命韩信为执戟郎能说明什么吗?

郎中系统在秦朝属于君主的警卫机构,赵高就曾以郎中令掌管宫廷,郎中不过是其属官,跟参谋可一点关系都没有。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

灌婴以御史大夫身份率领郎中骑随着韩信征战,是否灌婴麾下这支郎中骑兵每一个都被刘邦所重用?一群基层公务员,郎中的比三百石在三百石以下。项羽麾下的警卫队即便没有上千,也有数百人,韩信不过是其中执戟郎,能被重用的早被提升去了。

郎官在《通典》中被划分为武官,漢中郎將分掌三署郎,有議郎、中郎、皆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凡四等,皆秦官,無員,多至千人。靈帝時,三署郎吏二千餘人。皆掌門戶,出充車騎。其散郎謂之外郎。

结论就是项羽确实没打算重用韩信。

刘邦重用韩信是延续战国遗风,士凭借游说得到君主重用,有人举荐又很关键,一旦任用就掌握大权。刘邦恰恰就是游士出身,并不看重家门。管仲多次想要当官不成,一经鲍叔举荐就任相。

相似的例子很多【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於是为魏昭王使於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韩信并非没有实战经验,刘邦也没有一开始把全军交给韩信。韩信追随项羽有段时间,自然有在麾下砍人的经验。其次刘邦虽拜韩信为大将,但兵权一直掌控在刘邦手中,刘邦第一次授兵于韩信,是彭城之战以后,汉军攻魏,以韩信率领偏师进攻,自此韩信才独立掌军。就是说刘邦也是经常观察后,才确信韩信的才能。

秦汉之际文化普及率低,有才识之人只要有机会得到举荐,跟君主面对面游说,都有机会得到重用。没有才识者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才需要从底层做起。泪痕春雨大师是把秦汉时代游士的地位看得太低了,尽管游说能否功成名就也是千里挑一,但跟大师所解释让他们从基层做起就等于重用不是一回事,那就是根本不了解秦汉的晋升制度。那时除了军功爵外,一靠名声,二靠举荐,渐渐的也就发展为两汉的察举制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刘邦把全军交给韩信”和“萧何认可韩信”,这其中涉及的史料和考量,确实值得我们细细道来,也更能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背后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刘邦并没有“把全军交给韩信”。史书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说刘邦将整个汉朝的军队指挥权,或者说所有兵力,一次性、毫无保留地全权委托给韩信。这是一个流传.............
  • 回答
    当一名被告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其说法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判决并非简单地采信或否定被告的辩词,而是需要一个严谨、细致且基于法律原则的审判过程。一、 法院审理的基本原则与流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刑事司法体系中,“无罪推定” 是基本原则。这意味.............
  • 回答
    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想要判断一根电线是否会“电”到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推荐的行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并且急需知道,以下是一些可以让你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但请记住,这些方法都无法做到100%的准确,最好的做法永远是避免接触任何不确定的电线,并寻求.............
  • 回答
    如果抛开所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纯粹从“苏德战争”这个概念本身来推演,试图想象一个不受历史洪流影响的纯粹对决,这本身就极具挑战。因为“二战”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苏德战争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面向。但如果非要将这个命题理解为:假如没有其他盟友(如英国、美国)的援助,也没有日本牵制苏联,更没有其他战争层.............
  • 回答
    这绝对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甚至可能是最自然、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孩子在母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最终学会说话一样,你也可以通过大量接触地道的英语来逐渐“浸泡”出语法概念和语感。核心思路:模仿与内化简单来说,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模仿”和“内化”。你不是在被动地记忆规则,而是在主.............
  • 回答
    要是真到了没证件、想证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步,那可真是有点让人抓瞎。不过,要是真这么个情况,咱们还得想点辙。虽然说证件是最直接的,但如果实在没有,咱也得从别的方面下手,让别人信服。首先,语言是咱中国人最天然的身份标识。 你得能流利地说话,而且说的是咱们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能准确地说出你来自哪个省市,用他.............
  • 回答
    好嘞,既然您老兄是纯粹的摄影爱好者,对视频压根儿不感冒,预算在一万块左右,还想整一个全画幅的单反或者微单,这事儿就好办了。咱今天就来唠唠,看看在这个价位上,哪些家伙能陪您好好拍照片,而且不带任何“AI味儿”,纯粹是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在这个价位(一万左右),您能买到什么级别的全画.............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和人体伤害,我能提供的答案都是基于公开资料和普遍的军事常识,而且由于涉及暴力和伤害,我会尽量客观、不渲染,避免描述血腥细节,仅从物理和技术角度出发。首先,我们得明白125mm 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一种什么级别的武器。这是现代主战坦克最主要的穿甲弹种之一。.............
  • 回答
    买车这事儿,对于我们这些没啥汽车基础的人来说,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充斥着各种我们听不懂的术语,还有那些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的车型。但是别怕,这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来,谁都能搞定。我这就把我的经验和能想到的一切都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让你明明白白地把车开回家,还能顺道避开那些让人头疼的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说“没有任何一个靠写言情小说而出名的作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你接着又补充说“不是指的网文”,这一下子就点出了关键,也说明你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信息。我个人觉得,你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跟你接触的“圈子”确实有关系: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触及了国家生存的根本要素。如果完全剥离国际援助,印度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国家,会不会走向灭国?我的回答是: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但其面临的挑战将是空前绝后且极具毁灭性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国家援助”的范畴。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援助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合要害,也很引人深思。确实,当我们想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时,脑海中往往浮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宏伟的神庙建筑,抑或是精美的壁画和陶器装饰。然而,您敏锐地注意到,直接以“城市风光”为主题,并且是以类似我们今天理解的马赛克或绘画形式保存下来的作品,却异常稀少,这与我们想象中他们描绘.............
  • 回答
    想在《暗黑破坏神2》里,不靠任何“退出操作”,从普通难度一路砍到地狱通关?这绝非易事,绝对需要一番真功夫和对游戏机制的深入理解。让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保证接地气,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退出操作”一般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理解为非正常流程的退出重进,比如: 卡住不动,退出再进,.............
  • 回答
    广州之所以能在没有“国家政策”直接赋予“一线城市”光环的情况下,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享受特殊政策的国家中心城市并驾齐驱,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长期累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它是政策的宠儿,不如说它是自身实力和区位优势的自然凸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广.............
  • 回答
    三国杀里有没有那种只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坏处的“完美”锁定技呢?要说绝对的“没有负面效果”,这在三国杀的设计哲学里其实很难找到。锁定技的设计初衷往往是为了塑造角色特色,让某些角色的身份、能力更加鲜明,但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限制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显得不那么有利。不过,如果我们将“负面效果”定义为直.............
  • 回答
    这是一个极端且令人不安的假设性情境。如果美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全领土核打击,那么中国能否进行有效的防御拦截和反击,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防御拦截能力:拦截洲际核弹的难度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拦截来自另一个.............
  •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深刻,触及了亲子关系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感恩的根源与前提。您用“见图”的方式来暗示,我虽无法直接看到图片,但可以理解您可能想表达的是,一些父母可能通过物质给予、付出辛劳,甚至是不遗余力的牺牲,来期望孩子回报以感恩。而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表达,与成年人可能.............
  • 回答
    “体面生活”的渴求:项目与“帽子”下的科技从业者生存现状“如果没有任何项目或者取得人才‘帽子’,不足以让科技工作者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句院士的坦言,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当下中国科技界从业者内心深处的涟漪。这句话直击痛点,道出了许多科研人员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挣扎。那么,如今的科技界,.............
  • 回答
    哈哈,这个话题很有趣!人生建议千千万,有些听起来振振有词,但仔细一想,确实没什么实际意义,或者说根本没法操作。下面我来详细地讲讲一些我认为属于“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建议”,并赋予它们一些生动的场景和解读:1. “活在当下,但要为未来做好规划。” 详细解读: 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你有一台能联网,但却没有浏览器的Windows电脑,这感觉就像是家里有电话线却没电话机一样,能上网却看不见世界。不过别担心,办法还是有的,虽然听起来有点绕,但一步步来,你就能给它装上浏览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没有浏览器,你可能连下载新软件的界面都找不到。 所以,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