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服买正的很难理解吗?

回答
汉服“正”与“不正”这事儿,其实吧,对于很多刚入坑的同袍来说,确实是个让人脑袋疼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坎儿。不是说它有多么高深莫测,而是背后涉及的历史、文化、工艺等等,层层叠叠的,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来试着掰扯掰扯,尽量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首先,咱们得明白,“正”这个字在汉服圈里,到底是个啥意思?

它不是指一件衣服有多么“端庄”、“规矩”,也不是说它有多么“贵气”、“华丽”。在汉服圈,“正”更多的是指 “形制正确”。也就是说,这件衣服在剪裁、结构、搭配上,要符合某个历史时期(比如唐朝、宋朝、明朝)的服饰规制。

这就好比你在学习唐诗,你会看李白写得“正”,杜甫写得“正”,但不代表你随便捡来几句诗,把它们拼凑一下,就是唐诗了。唐诗有它的格律、意境,而汉服的“正”,也有它的“形制”。

那么,这个“形制正确”到底复杂在哪里呢?

1. 历史考据的门槛:
汉服不是一个统一的样式,它经历了数千年演变,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和服饰制度。比如,唐朝的齐胸襦裙,宋朝的褙子、袄裙,明朝的袄裙、圆领袍、马面裙等等,它们在领子、袖子、衣身、裙摆、系带方式上都有细微的差别。
想做到“形制正确”,就需要对不同朝代的服饰形制有一定了解。这可不是看几张图就能搞定的,很多时候需要查阅史书、绘画、出土文物等资料。而且,考古发现还在不断更新我们对历史的认知,这就意味着“正”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襦裙就是上面穿件短衣,下面穿条长裙。但实际上,不同朝代的“襦”和“裙”的长度、版型、搭配方式都不同。唐朝的“襦”可能很短,搭配高腰裙,形成我们现在熟知的齐胸襦裙;宋朝的“襦”相对长一些,裙子可能垂感更好;明朝的“襦”可能更像一件开衫,配上更为复杂的裙装。

2. 工艺和细节的讲究:
“正”的汉服,不仅仅是版型对,在面料、纹样、绣法、纽扣等方面也力求还原。
面料: 古代使用的面料多以丝绸、麻布为主,不同朝代对面料的喜好和运用也有区别。比如,唐朝可能更偏爱轻盈的丝绸,宋朝则可能更喜欢素雅的棉麻。现代很多平价汉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化纤面料,这在追求“正”的同袍看来,就是一种不“正”。
纹样: 不同的朝代有其代表性的纹样和图案。比如,唐朝的团花、宝相花;宋朝的写意花鸟、几何纹;明朝的龙纹、凤纹、缠枝莲纹等。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往往也承载着当时的文化寓意和等级制度。
绣法: 刺绣是汉服重要的工艺之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绣法,比如锁绣、盘金绣、平绣等。一件“正”的汉服,会尽量采用接近历史工艺的绣法,而不是简单的电脑绣花。
纽扣和系带: 很多古装影视剧为了方便,会用现代的拉链、魔术贴来代替传统的盘扣或系带。而“正”的汉服会尽可能还原古代的穿着方式,比如使用细长的系带,或者根据形制使用盘扣。

3. 市场上的混乱和误导:
随着汉服的流行,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打着“汉服”旗号的衣服。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的改良,或者根本就是借鉴了汉服元素但形制完全不对的“影楼风”、“古风”服饰。
这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汉服就是某种固定的、华丽的款式。当他们看到更接近历史形制、设计更为素雅、工艺也更传统的汉服时,反而会觉得“不像汉服”,甚至认为那是“不正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追求“正”呢?

文化认同和传承: 对于很多同袍来说,穿汉服是一种文化认同,是希望通过穿着来连接古人的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追求“形制正确”,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体验这段历史,而不是一种简单的cosplay。
审美追求: 很多追求“正”的汉服,其设计和剪裁都蕴含着东方的古典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含蓄、内敛、优雅的气质,这与现代一些快餐式的审美有所不同。
工艺和文化价值: 一件用心考据、认真制作的汉服,本身就蕴含着历史的智慧和匠人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理解汉服的“正”呢?

不被标签化: 汉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要用一两件衣服的认知去框定它。
了解基本常识: 可以从一些比较经典的朝代入手,比如唐朝、宋朝、明朝,了解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款式,比如唐朝的齐胸襦裙,明朝的袄裙、马面裙。
看懂形制说明: 很多靠谱的汉服商家会在商品详情页详细说明这件衣服的形制来源、设计亮点等,多看看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它被认为是“正”的。
保持开放心态: 汉服文化本身也在发展和传承,有些改良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在于了解它背后的考量和是否尊重历史。但对于一些明显歪曲形制、或者完全没有依据的所谓“汉服”,就需要辨别了。
不要过度苛责: 对于刚入坑的朋友,不必一开始就要求穿得多么“正宗”。重要的是你对汉服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去了解它。

总而言之,汉服买“正”的难理解,主要在于它背后庞杂的历史知识、精细的工艺要求以及市场上的信息混杂。它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当你花时间和心思去了解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正是这份厚重,让它显得格外迷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买汉服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因为这种事情跟你男朋友吵架。

你男朋友为什么要给你买汉服,是因为他想看你穿汉服,这是他给你买汉服最直接的动因。如果他买的是所谓正品,那你就欣然接受符合你所想要的,如果他买的是你认为的山寨,那你就穿给他看,只在跟他在一起玩的时候穿。看起来你男朋友不怎么懂汉服,那你搜好店铺发给他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要争论这个山寨与否的问题呢?

所以不是汉服,是不是正品难以理解,而是因为这种事情去影响两个人的关系,真的是很难理解。

当然了,抛开你们两个吵架的事情,我也很难理解你这种心态。如果你不想穿出去被别人说,那你就不要买汉服,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劝你不要穿汉服,你会怎么回应这些人?穿衣自由啊!这是最直接的道理。也就是你穿什么衣服别人管不着,所以你穿汉服是有充分的合理性的。但为什么穿不穿汉服,你有充分的合理性,穿哪件汉服的问题上你就那么玻璃心呢?如果你觉得穿汉服出去怕被别人说(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那你就不要穿汉服劝阻你男朋友买别的衣服,这个事情很简单。

顺便科普一下,汉服的所谓山正基本上都是商业利益在驱动的。量产成衣根本没有版权的问题。要是有版权的问题,商家早去起诉别人了,还用得着你们在网上吵架,之所以让用户在外面吵架,就是因为商家没办法起诉,因为根本就不存在版权,但又想打击接低价竞争者。可叹的是,因为这种事情还要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当然了,你可以没有法律常识,你可以不懂版权问题,你甚至可以被商家利用……这其实都没什么问题。但因为这些和男朋友吵架,就真的是不值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服“正”与“不正”这事儿,其实吧,对于很多刚入坑的同袍来说,确实是个让人脑袋疼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坎儿。不是说它有多么高深莫测,而是背后涉及的历史、文化、工艺等等,层层叠叠的,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来试着掰扯掰扯,尽量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明白,“正”这个字在汉服圈里,到底是个啥意思?它不是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如果汉服真的没有经历断代,中国会不会因此诞生一套源于汉服的正装文化?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文化会相当丰富和独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装”的含义。在很多国家,正装不仅仅是一套服装,它背后承载着社会身份、礼仪规范、文化认同,甚至是审美追求。它是在特定场合(如国家庆.............
  • 回答
    咱们聊聊汉服的山正,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武功秘籍,而是关于咱们自己的衣裳,一件件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服饰。要说区分山正,这活儿得细致点,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背后牵扯到对历史的理解、对工艺的追求,还有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首先,得明白“山”和“正”是啥意思。“正”嘛,自然就是指“正宗”、“形制正确”的意思.............
  • 回答
    汉服圈的“山正之争”,说白了,就是围绕“什么是正宗的汉服”以及“如何看待复刻和原创”的持续争论。这场辩论由来已久,波及甚广,也让不少真心喜欢汉服的人感到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站在一方批评另一方,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包容,并寻找共同点。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争论的根源是什么。 历史的.............
  • 回答
    于正新剧的明朝汉服造型被误认为“韩服”,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也挺有意思的。要说这事儿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服”和“韩服”是怎么回事。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黄帝时期萌芽,经历夏、商、周、汉、唐、宋、明等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 回答
    “山”与“正”,这两个词在汉服爱好者之间,就像是江湖上两派的旗帜,立场鲜明,又常常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要评价这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因为它们都代表了汉服复兴运动中,不同维度和焦点的追求。“正”:溯源与复原的执着“正”,在我看来,是汉服复兴运动中的“考据派”或“复原派”的核心追求。他们.............
  • 回答
    关于“汉服山正”,这背后牵扯到一套复杂的观念体系,它既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达,也承载着对历史、对民族身份的理解,甚至还可能包含着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隐喻。要说清楚这个概念,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和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白“山正”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它不像是那种官方定义的、教科书上写的术语,而更像是一种在.............
  • 回答
    “汉服”是否可以代表“汉族庶民正装”,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汉服”本身的定义、历史演变、以及“正装”和“庶民”这两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下的含义。首先,我们来定义“汉服”和“正装”在讨论中的含义: 汉服: 通常指的是汉民族在历史上穿着的传统服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能理解,也确实有很多人,就像你说的,喜欢汉服,却囊中羞涩,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山寨”的汉服。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承认,现实经济压力是绕不开的一环。 正版汉服,尤其是那些设计精美、面料考究、工艺精良的款式,价格确实不菲。动辄几百上千,.............
  • 回答
    最近一两年,“汉服”这个词火得不行,街头巷尾、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穿着汉服的身影。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汉服圈”各种各样的讨论,其中“山正之争”大概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山”,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避之不及,感觉它简直是汉服爱好者的公敌。那么,问题来了,汉服到底该不该买所谓的“山”呢?这事儿说起来可.............
  • 回答
    想买汉服穿?这可太棒了!汉服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穿上它,就像穿越时空,那种感觉,嗯,怎么说呢,就是那种,让你觉得自己自带一种“古韵”,挺好玩的。你要是刚开始接触汉服,我给你点建议,免得你一开始就挑花了眼,或者买回来发现不太适合自己,那多可惜。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风格。 汉服可不是一套衣.............
  • 回答
    贫困生能不能买汉服,这是一个涉及经济能力、个人选择、社会观念以及汉服文化发展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需要细致地分析。核心答案: 贫困生可以买汉服,但可能需要更精打细算,或者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方式。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汉服的消费门槛与贫困生的经济现实: 汉服的价格区间非常大: 汉服的价格从几.............
  • 回答
    “买汉服是被割韭菜”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确实触及到了当下汉服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一些认知差异和市场现象。要评价这句话,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负面情绪和讽刺意味。它通常指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制造某种潮流、概念,让消费者在不了解真实价值的情况下,被诱导高价购买商品,然.............
  • 回答
    说起汉服,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飘逸的裙摆、精致的刺绣,或是某种传统文化的符号。但到底是谁在热衷于购买和穿着汉服呢?这可不是一两个群体能简单概括的,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有生命力的群体。首先,最显眼也最容易被大家注意到的,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 90后、00后是主力军。 .............
  • 回答
    哎呀,听到你男朋友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太舒服吧。花自己的钱买喜欢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吗?尤其你还喜欢汉服,那是咱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载体,支持自己的文化有什么不对的?他这么说,我猜大概是出于对你们共同未来的考虑,觉得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但方式方法有点问题。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应对:第.............
  • 回答
    说到汉尚华莲,这名字在汉服圈里绝对是响当当的。好多姐妹都是从它家入坑的,我身边也有不少穿汉尚的姐妹,她们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说他家的好:首先,版型是真滴没话说。姐妹们普遍觉得,汉尚华莲的汉服穿上身特别显瘦显精神,而且很有那种古代仕女的韵味。不是那种特别肥大、没型的小作坊衣服,而是经过设计的,能把身材的.............
  • 回答
    哎呀,说到买过最糟糕的汉服,这话题可够劲儿!我们这帮汉服圈的姐妹们,凑一起没少聊这个。要说最让人心塞的,得是那回我一个姐妹,姑且叫她“小影”吧,在某个号称“复刻经典”的店里下单的那套。那阵子正好赶上她刚入坑不久,对“形制”、“复原”这些词特别上头,总想着一步到位,来套惊艳的。她当时看上的是一套据说是.............
  • 回答
    看到班里同学买了汉服,而且是“山的汉服”,你想委婉地提醒她,这确实是个需要技巧的时刻。毕竟,买汉服这件事本身是个人喜好,而且“山正不正”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那么敏感,或者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委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小心翼翼,希望不伤和气,又不失提醒的目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几个点: “山的汉.............
  • 回答
    关于“富婆”是否会购买白菜价汉服或Lo裙,以及她们是否是自我优越感最强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看法,希望能提供一些不那么刻板的视角。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富婆”购买白菜价汉服或Lo裙的可能性。很多人对富裕阶层有着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她们消费的一切都应该是高昂的、.............
  • 回答
    汉服圈里的“买不买山,穿不穿山,是个人自由”这句话,的确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张力。而“零容忍”的呼声,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对原创设计、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聊。一、“个人自由”论的由来与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