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炒股比上班赚的多多了,为啥还有人傻乎乎的上班?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的困惑。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即使炒股看起来潜在收益更高,但仍有大量人选择上班。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心理、社会、风险、能力等多个层面的考量。

1. 风险与不确定性:

炒股的本质是风险投资: 股票市场波动剧烈,收益的不确定性极高。你可以赚很多,但你也可能亏损惨重,甚至血本无归。这不像上班,虽然收入有上限,但相对稳定,风险可控。
资本门槛: 炒股需要启动资金。普通工薪阶层可能没有足够的闲置资金来投入股市,而一旦动用生活费,风险会进一步放大。
情绪的煎熬: 股票价格的涨跌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一天之内跌去几个月工资是常有的事,这种心理压力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上班的压力通常是可预期的,而股市的压力是突如其来的。
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 普通散户在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上,往往处于劣势。庄家、机构拥有更强大的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这使得普通投资者“割肉”的概率大大增加。

2. 能力与精力投入:

炒股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成功炒股并非易事,需要深入了解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公司财务、技术指标、市场心理等等。这需要大量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技能。
精力的高度消耗: 盯盘、分析、决策,这些都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持续的精力投入。很多时候,炒股比上班更累,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上班可能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而炒股几乎是全天候的“待命”状态。
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策略需要不断调整。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 稳定与安全感:

工资的“底线”: 上班提供的是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无论市场好坏,只要工作不出大问题,总会有工资进账。这份“底线”给了许多人安全感,可以规划生活、偿还贷款、养家糊口。
社会保障: 上班通常伴随着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是炒股无法直接提供的,对人生的长远规划至关重要。
心理上的“锚”: 上班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感。你是一名工程师、一名教师、一名销售,这是一种社会定位,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满足。完全依靠炒股,很多人会感到漂泊无依。

4. 时间与生活方式:

生活被股市绑架: 沉迷于炒股很容易导致生活被股市绑架,吃饭、睡觉、社交都可能受到影响。而上班虽然有工作时间,但下班后通常有自己的生活,可以陪伴家人、发展兴趣爱好。
“睡后收入”的误解: 很多人把炒股简单理解为“睡后收入”,认为只要买了股票就能躺着赚钱。但实际上,很多成功的投资者是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公司情况的。
享受工作的过程: 有些人可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和乐趣。他们可能热爱自己的职业,享受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过程,这远比单纯的收益更重要。

5. 个人性格与风险偏好:

风险承受能力差异: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有些人天生风险偏好低,更倾向于稳定和可预测。有些人则更愿意冒险,追求高收益。
耐心与自律: 炒股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自律,能够抵制诱惑,不被市场情绪左右。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冲动,缺乏必要的自律性。
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对于股市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不同的人也存在巨大差异。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了解股市,或者对其存在误解,自然不会选择通过炒股来获利。

6. 普遍的社会结构和职业发展路径:

教育体系的导向: 大多数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鼓励人们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进入职场,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
社会认同和职业尊重: 在许多社会文化中,拥有稳定职业和良好工作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以炒股为生,尤其是在没有取得显著成就的情况下,可能被视为不务正业。

总结来说,为什么还有人傻乎乎地上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对风险的规避: 股市的高风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对稳定和安全感的追求: 上班提供的稳定收入和社会保障是炒股无法比拟的。
能力和精力的限制: 炒股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度的精力投入,不是人人都能胜任。
对生活品质的考量: 上班允许更好的生活平衡和社交活动。
个人性格和风险偏好的差异: 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股市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稳定职业仍是主流的社会认同和发展路径。

与其说选择上班的人是“傻”,不如说他们是在权衡了风险、能力、稳定性和个人偏好后,做出的理性和现实的选择。股市确实有可能带来高收益,但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对参与者的要求极高。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一条相对稳健、可控的道路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都是贱胎坯子,如果一个月能赚一万块钱工资,很多人心里会很得意,觉得自己找了个高薪体面的工作,但对于炒股,总觉得不务正业,难以见人。炒股票的行情波动,一天都可以顶一年工资总额的总收入,但是多数人还是觉得领工资更有安全感,而对于一天顶一年的收入感到惴惴不安,因为涨的多同样也跌的多,不如每个月那雷打不动的收入更有保障。

炒股其实是一件非常检验智商水平的活动,愚蠢的人是不可能从股市中真正获利的,哪怕他运气再好,只要时间一长,最终都会输回去,回到原点。但真正高智商的人,早已不把炒股当成一个牟利的工具,只把它当成一个检验人性欲望、性格、品德以及智商的一个综合平台,从这个平台里可以看到、摸清人性,发现真理。人的生命长度有限,精力更有限,不可能有机会去实践世上所有的工种和行业,但是在股市中可以,因为股市集合了几乎所有行业的上市公司,你这辈子肯定没机会跨行干遍所有的工作,体会各种不同工作的差异性,但是炒股却是可以有机会将所有的工作性质都研究出相当水平的。亲自工作有可能受限于专业程度,比如一个制造流程,并不是你对这个生产工序了解就能做好,毕竟还要手熟才行,这得亲自在生产线上日积月累才能实现,但炒股不需要你亲自下厂干活,你只需要精研这个行业,了解产业流程和相关形态即可,等同你干了一遍虚拟现实的相关产业,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够深,那自然是可以通过投资这个行业而获利的,那其实就等于你去实体公司上了班一样。

现实中的人没有那么多精力,能够兼职几份工作,但是炒股可以实现,只要你对自己想买入的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有足够深的了解,你其实就等同于在这个行业里兼了一个职。人一辈子没可能从事太多跨行业的职业,但当股民,有可能把360行都精研透,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作,也是一个特别迷人的工作。

但人们往往容易误会股市,并且对股市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炒股只是无意识的赌场,而没有人把它当成一个工作平台。以为股市就是把各种各样形态和性格的人都聚集在这个平台上,人们通过不停跳跃的K线图情不自禁地暴露出了自己的所有性格特征和情绪波动,各行各业的人交织在一起,互相博弈、彼此猜忌,又不得不分工合作,你明明知道对方就是来坑你的,却又总期望他会救助你。所以,人性就是这样的奇怪,你厌恶庄家,却又崇拜庄家,愤恨庄家割韭菜的心狠手辣,却又总盼着自己买到了有强庄入驻的股票。

这是对股市最大的误解。也是大多数参与者都会亏钱的根源。

股市就应该是一个职业平台,你应该像平时工作一样去了解一家上市公司。当你想买银行股时,你要做的不是急着买入,而是应该去详细了解一下银行是怎么工作的,当你对从银行行长到普通柜台工作和大堂经理以及保安们所从事的工作,清楚他们能够产生的效益在哪里,谁会创造正向利润,谁的岗位是吞噬利润的负担,但又必不可少,你大概就到了可以通过买这个行业的股票能够明白赚钱的阶段了。炒股到了能够深入精研到每个相关行业内部,代入了自己的职业身份去体感时,这就是一个不会收到辞退信的好工作。

user avatar

我妈去年一直劝我去上班,然后和亲戚吃饭的时候,亲戚也劝我去上班

我去年跟我妈说,现在去上班,可能没几天公司就跑路了,你拿不到工资还要折腾一番搞各种手续

果然,今年该垮的都垮了,之前我认识的一些公司,还有跟知名国际部合作的公司,在2019年底就注销了

我妈的意思是,一个人去上班,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正常作息,为了精气神

这个我是赞同的,

但是我妈的问题在于

1.她从来没有自己找过工作,她和我老家的大部分人,都是别人介绍工作,而我所有的工作全部是我自己去找的,我一直都有点瞧不起让我介绍工作的陌生网友或者当初我辞职还笑话我后来又找我介绍工作的原同事,有的是招聘网站,我都可以自己去跑,你为啥不行呢?

所以我妈不了解职场,她以为说有没有那种一个月拿个两三千的闲职,让我可以去混个时间坐坐班

不好意思,你都不是关系户,你哪儿来的闲职?你不干活儿你拿别人的钱?


2.我妈是个学渣,学渣和学霸有个巨大的区别,就是学渣不心疼她的时间

我妈做事一点儿不追求效率,她喜欢混时间,我不喜欢

我从刚刚工作起,就讨厌混时间,我觉得坐班就是混时间

我超级讨厌坐班的时候,听里面的女人们八卦是非,老子对内斗极其厌恶,只关心我自己,不关心别人的私事,不想参与,但是你不参与又容易被孤立

这种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就是闲职的特点

所以,一是你找不到闲职,二是稍微闲点的职位就是浪费生命


3.我妈不懂体制外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需要随时斗智斗勇,

我们行业就是,我进公司的时候就很清楚,每个老板都希望短时间榨干你让你滚蛋

所以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

对方会安排各种实习生来直接听你课,开会听你课,美其名曰磨课,实习生多省钱,还是兼职,社保都没有

一旦对方上手,就是你该滚蛋了

所以老子一年会跳槽多次,都是在老板榨干我前自己走人,并且我每周都在不断搜索新工作,随时跳槽,保持我流动性的特征

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上班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我妈以为的,哦,去办公室坐坐,按时下班走人,

我可能刚刚去一个公司,就被要求提交我自己全部的干货,用来给他的新员工培训,所以老子必须强硬,死都不交,非要交就不来,


所以硅谷大爷后来发现我越来越强硬了,因为他一开始跟我聊,我还在读大学,还没有性格如此强硬



我也懒得解释,老子要混社会,要保护我自己,必须强硬


所以,我觉得每个行业有不同的情况

我的行业必须斗智斗勇,跟各种奸诈狡猾的人斗,尤其是培训机构的一些主管校长,有男有女,这些人一门心思想榨干你,越快踢走你越好,他们只想用最便宜的员工,比如兼职的大学生,反正劳动法是啥,他们不知道,拖欠工资或者少算工资更是家常便饭,有个公司每个月都会乱算钱,老子有个本子,专门记录课时,平时还要保留证据,因为学生调课请假啥的会变动


这么累,回去上班干嘛?是要逼死自己吗?

在家炒股不好嘛?至少不用见一些我讨厌的人,不用喝公司饮水机里的自来水,不用早上电梯排队来不及还要爬十八楼去上课,也不用因为教室没有空调和电扇还要看前台的脸色去要个电扇


4.办公室的九零后还蛮喜欢骂八零后老女人的,

我还想多活几年,不想天天去办公室被人嘲笑

你们可以自己上招聘网站看成都招聘,经常炫耀公司都是九零后,说总监才二十五岁


这种公司我不敢去


我上次帖子也说了,我之前想尝试其他岗位,就应聘了一个小公司

结果那个女的,把我当怪胎,话语里充满了对三十多女性的歧视

拿她公司离职的会计举例,说她们九零后都觉得这个八零后姐姐太压抑过的太封闭了,还举例说这个姐姐连家门口的餐馆都没去吃过,以此证明她过的多憋屈


所以我目测

现在成都很多公司的现状是什么

就是这个妹纸这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很多很多

因为岗位都是青春饭

她们抱团后,在她们奇葩的价值观氛围中,没有吃过家门口的餐馆成了原罪,证明你是一个孤僻不合群的大龄剩女,你的精神一定出了问题


你觉得你如果过了三十五,你敢不敢融入这个氛围中,去做她们的移动靶子和人类奇葩行为样本?


这种极不友好的氛围往往还是女性带来的,男性也有,没有女性这么强烈,男的在成都职场往往被女性压制,没那么大话语权,

我不敢说其他地方,但是我就告诉各位,成都的职场很不待见老女人,而且很多时候,是二十多的女性在主导这舆论氛围

我们八零后倒是没有出现过这个情况,我从来不乱叫别人老女人,相反,我很渴望公司有老一点的有经验的人来带领我引导我,其实我第一个兼职公司的领导就非常好,她从来不直接指责我们,从来不发火,脾气非常好,有涵养,所以后来我对公司不满,我也没有找她吐槽太多,而是直接辞职了事,但是我对她一直是感谢的


目前成都的情况,我觉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messy


年初的时候,我本来很想吐槽美国现代管理体系


但是,到了现在,我看到目前企业和市场各种乱象,又开始想要重新评价西方企业管理体系和市场监管了


一个只有二十多岁年轻人的公司,一个肆意嘲笑老年人的社会


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