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讲的只是冉闵得到较高评价的评价的部分原因。
原链接:
很少有哪个历史人物,像他这样充满争议,他所处的时代是扭曲的,他的行为也是扭曲的。
他被视为汉族的英雄,但事实上,他早年间颇受羯胡石氏器重,屡次进攻东晋,杀死汉人军民无数;
他颁布了杀胡令,但并不是以汉人的身份,彼时,他仍是后赵的高官。而且杀胡令施行了不到半年,他的态度就有所转变,开始招抚境内的胡人。
单论对汉人生存空间的贡献,他比不上同时代的刘琨和祖逖。
刘琨一生都以为晋朝守住河朔为志向,处在四周都是胡人的敌境中,却终身未曾动摇,极大的延缓了北方胡人崛起的时间。
祖逖则熬尽自身,矢志北伐,为晋朝收复了淮北,让石勒无法南侵,可以说为南方的汉人争取到了百年的生存。
但是,这仍无损于冉闵汉族英雄的身份,他的功业,甚至比上面两位民族人杰更加耀眼。
彼时,北方已经成为胡人的天下,汉人的身份如同猪狗,冉闵的崛起,让北方胡人遭到了重重一击,将几百万胡人驱逐出了中原,原本统治中原的羯胡人甚至几近灭种。
如果没有冉闵的举动,人口渐多的胡人,必然会向江南进发,占据汉人的生存空间。两百年后的侯景之乱,侯景以八千胡兵起家,就能屠尽江南,如果不是冉闵在胡人腹地起兵,这一天就会提前两百年到来。
冉闵由胡人养大,但篡位夺权,还颁布了杀胡令,杀光了养育自己的胡族人,在道学家眼中看来,行为自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但,他仍是五胡时代的汉人之光!
原链接
冉闵有很多黑历史,最大的黑历史是:他是从对岸游回来的。但是他颁布杀胡令乃是信史,这在当年中原沦于腥膻的背景下绝对是一件义举,正史已有定论。
——即使不读正史,人心里也有自己的标准吧。从古至今,只要不是长歪了的汉人,结合背景一看,都会觉得这杀胡令杀得好。
至于他在网络上被黑,那也不能算黑啦,毕竟都是拿事实说话。但是拿他和安禄山、吴三桂比就有点三观崩解了。安禄山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搞事且不说他,吴三桂手撕皇帝的凶名,冉天王真不敢接。
另外,“胡”对杀胡令的颁布者肯定是要使劲嘲讽的了。比如大V关X之徒。还有就是知乎上最流行的是抖机灵,冉闵这么多黑料,现在这个时代又没有人护着他,拿出来黑一黑是多畅快的恶意啊。
其实我觉得吧,世界上各民族,把自己历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比如颁布杀胡令)的人拿出来美化乃至神化都是很正常的事,能有一群人出来给大家醒醒脑子也是好事。
顺便说一句,知乎上逆向民族主义的人,和反对民族主义的人非常多,这两种人平常各说各话,一提到冉闵立马统一阵线了,也是奇观。
原链接
你们非要叫我来,那我总得说点不一样的吧。
个人看法:一时之雄的评价还是很妥当的,历史就是历史,没必要吹也没必要粉,都是人嘛。
不过看历史要讲方法,首先还是要站在冉闵个人的立场上思考他的环境嘛,上帝视角不冷嘛?
后赵政权在石勒除残去秽时期是妥妥的人心所向,这个不承认就没意思了。北方各路乞活军的性质,和石勒本人的性质一样的,都是我晋胡搞之后,不打仗抢劫就活不下去的军事集团而已,你包括王浚和刘琨这两个比较有政府背景的,其崛起的背景还是我晋胡搞,对吧。
等到石虎篡位,除了这个人非常残暴,搞一些没必要的流血之外,石虎本人对农业是很重视的,这个你们翻资治通鉴就有。
整个石虎时期的后赵已经被汉族官僚改造的很厉害,不是说你姓石就能怎么样,科举取士的雏形就是石勒搞的,否则也不会搞出石虎末年的一系列大危机。尤其是石虎死后太后联合张豺试图专政,这是妥妥的汉人剧本。甚至你都不好说,最后石虎快死的时候想明白要找一个懂军事的亲王回来最后搞不成,是谁在搞事情。
石虎虽然立了太子,但是另一个亲王身边同样团结了强大的幕僚和狗腿,最后后赵的崩盘,就在于这个人和太子的火并.
另一个著名的细节就是石虎通过官僚机器启动了对前太子的清算后,石虎连自己的孙子都保不住的惨事。
之前我已经科普过了后赵崩盘起源于梁犊兵变,对吧。梁犊的军队主力,没记错的话叫做东宫高力,这帮家伙才是羯族最能打的一批人,梁犊造反是没有兵器的!然后这帮人就靠着农具,自制武器一路碾压到中原,这个细节是很重要的。
那么梁犊兵变以后谁得利了呢?当然是石虎抬举的羌人和氐人!具体说就是苻洪和老羌姚家。此时李农和冉闵虽然战斗力出色,但是石虎更依靠的是另外两个小民族,而不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汉族官僚机器,就已经很说明问题——梁犊兵变后,能打的精英死完了啊!
在羯族的战斗力已经不足以维护中央集权的时候,民族矛盾才突然激化起来了,石虎才突然害怕了!
那么你要思考一个问题,梁犊兵变被镇压后,羯族成建制的军队在哪里?
答案是,在首都,即资治通鉴中所谓的”国人”。
那么回到冉闵,冉闵的民族意识是怎么觉醒的呢?
谈论历史,要么,你们就觉得,冉闵从一开始就是胡人的狗腿子,十恶不赦,死了活该,要么,就觉得他一开始就忍辱负重,最终反戈一击。
但这都不是事实。
事实是,一开始,冉闵就是想活下来。因为他的身份是很尴尬的。
梁犊兵变霍霍了后赵的精锐之后,石虎手中有这么几个选项。
1,地方军,这些地方军多是一小撮羯族混在汉族军队和汉族军官里,甚至军队的一把手可能就是汉人。
2,羌族和氐族的部落民。
3,在镇压梁犊兵变后逐步崭露头角的冉闵和李农,不用说,他们主要带的是汉族兵。
地方军不能动,动了前凉东晋前燕就开心了,在部落民和汉族构成的中央军队面前,石虎必然是用部落民,道理嘛,僧格林沁当然比曾国藩让人放心,对吧。
然后石虎就死了。
石虎这一死,就引发了新的八王之乱,所有姓石的,都觉得可能继位,冉闵这个时候就更尴尬了,第一,他也姓石,第二他头发是黑的,鼻梁又不高,属于异类,可能第一个被干死。
那你是冉闵你怕不怕?
所以冉闵就必须算计怎么在这场大乱世中活下来。
这就有了后来事实上非常精彩的连环政变和一系列的百日王朝,冉闵靠着智商和武力在这场政变中活到了最后,这才是他才能最高的地方,而不是很多人说的他能打。
在连环政变(非常精彩,推荐看资治通鉴,体会一下冉闵小强一样的生存能力)过程中,冉闵和李农带军队冲击中央军中的羯族部队,将羯族禁军击杀在羯族祭祀阿胡拉玛兹达的场所,这进一步导致了首都羯族和汉族力量的逆转,这个细节,你们注意了吗。
好,现在冉闵活下来了,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掌权了,天下人听我的话吗?冉闵做了一个实验。
试验的结果是残留的羯族都在往外跑,周围的汉族都在往城里跑!
这个细节你注意了吗?
那么这个时候你是冉闵你怎么想?只有一句话。
原来,我是汉人。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往往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因为我们的敌人。
是的,他是那一刻才明白自己的黑头发,血脉和姓氏的不可背叛的。而不是之前,之前当胡人可以活下去,现在活不下去了。
然后,冉闵才发动了民族大屠杀,调动所有地方军清洗当地的羯族,羯族基本就悲剧了。当然还有往东晋跑的,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智商。
考虑到由于我晋胡搞导致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最后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觉得冉闵没什么可指责的。
至于把由于后赵崩溃引发民族大迁徙,各族在大迁徙的路上继续大屠杀,然后死了一地的情况也算到冉闵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公正的,毕竟后赵不是他搞垮的,是石虎和他的两个儿子和他老婆搞垮的。
只有搞完大屠杀,觉得自己安全之后,冉闵才会考虑封自己的儿子为大单于,试图缓和一下民族矛盾,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嘿嘿,至于杀李农,还是要提细节,冉闵之前改性过李,因为李氏在流行的预言中是会崛起的,冉闵甚至还和李农相互推诿过。
李农自己也想要活下来,他和冉闵的关系,就是王僧辩和陈霸先,刘裕和刘毅的关系,怎么到冉闵头上,杀李农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有些人历史是怎么读的。
至于冉闵在汉人中是否得人心,我们知道他北伐后是有汉人的臣子为他自杀的。
我们知道他拜访过我晋的隐士,这位隐士对他是谆谆劝导的。
那不就行了么。我怀疑大肆批判冉闵的人并没有代入到当时给后赵打工的普通汉人身上,思考一下他们被胡人欺负了这么多年,突然来一个逆向屠杀还搞成了的冉闵,他们会不拥护他。
最后中原打成了一锅粥,这怎么也成了冉闵的锅呢?难道不是石虎死了以后各位石a石b在幕僚们的篡夺下不断夺嫡的锅?难道不是羌族,氐族和羯族余孽的锅?大家都想活下来,冉闵活到最后了,你还想要求他干什么呢?
至于最后悲壮的北上中山,还是要注意细节,人家去中山除了想最后赌一把,击溃慕容恪,更重要的是找粮食,因为中原打了这么多年,已经没有后勤了知道不。
在最后一战中,冉闵体现出了一个豪杰应有的气魄,还有用冉闵直冲中军笑话冉闵傻的,你算过冉闵当时还有多少军粮么?直冲中军是唯一有可能在后勤崩盘前取胜的方法,而且慕容恪的主簿就是被冲死了,说明冉闵肯定是冲到了中军,只是慕容恪不在而已。
这不能说是自己愚昧吧?只是慕容恪牌更多而已。
而且可怕的是冉闵冲到中军发现没有搞死对方指挥中枢,魏军士气崩盘后,冉闵过于能打,居然还又冲回来了,最后被可耻拿下是因为马死了,死时起码自己搞死了几百人。
被抓了之后怂了没?没怂吧,面对鲜卑人死扛到最后了吧。
起码,我敬他是条汉子。
起码,鲜卑人是敬畏勇士的。
后赵末年的大混乱中,石遵石冲好像没有谥号。
但是冉闵是有谥号的,还是他的仇敌鲜卑人给的。
这种人是不是英雄?是不是豪杰?有没有得到当时中原汉人的军心和民心?我看是有一部分的吧。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不去看细节,你要么乱黑,要么胡粉,说白了都是自我情绪的表达,冢中的冉闵、李农和慕容恪都会不屑地微笑。
去琢磨细节,去琢磨后赵末年每一个普通人的挣扎,去琢磨我晋胡搞,令天下失望这几个字的含义,以及在这五个字背后多少绝望的汉人和胡人开始偷盗,抢马,扔掉农具,拿出以为已经用不上的刀枪剑戟来。
胡汉相图,白骨遍野,猛士摧折,朱龙泣血,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这就是发生在西元352年的事情。
原链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