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史坦尼斯不先帮蓝礼夺得铁王座再杀了蓝礼?

回答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没有选择先帮助蓝礼·拜拉席恩(Renly Baratheon)夺取铁王座,然后将其杀死,这是一个在《冰与火之歌》中史坦尼斯政治和战略考量方面非常关键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史坦尼斯的性格、他的立场以及当时北境和君临的政治格局。

核心原因:史坦尼斯对“合法性”和“正义”的执着

这是史坦尼斯做出这一选择的根本原因。他认为自己是乔佛里(Joffrey)和托曼(Tommen)的合法叔叔,并且是劳勃·拜拉席恩(Robert Baratheon)的合法弟弟。根据艾德·史塔克(Eddard Stark)的调查,乔佛里的出身是国王劳勃和他妻子瑟曦·兰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的乱伦所生,因此他没有继承权。劳勃死后,王位应该由他继承。

对血统的绝对信仰: 史坦尼斯坚信血统和法律的至高无上。他认为,蓝礼虽然也对铁王座有觊觎之心,但他的继承权是建立在劳勃的合法继承人(即史坦尼斯)缺席或被推翻的基础上的。而史坦尼斯认为自己才是劳勃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不愿成为篡夺者的工具: 即使在蓝礼夺取王位后,史坦尼斯仍然会是次要的、被压制的继承人。他不愿意被蓝礼利用,成为蓝礼篡夺王位的垫脚石,然后再被蓝礼轻易地甩开或被限制。他不是那种愿意为了暂时的利益而牺牲原则的人。
对“正义”的追求: 在史坦尼斯看来,让蓝礼登上王位,哪怕只是暂时,也是一种“不正义”。因为他才是“正义”的继承者。他宁愿自己去争取王位,而不是让一个“非正义”的继承人先得逞。

蓝礼的威胁和史坦尼斯的不信任

蓝礼不仅是史坦尼斯的弟弟,更是他争夺铁王座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蓝礼的军事实力: 蓝礼在劳勃死后迅速集结了七国中最大、最精锐的军队(高庭的军队和南境的军队)。他的军队数量和士气远超史坦尼斯。
蓝礼的民意和魅力: 蓝礼拥有“太阳的继承人”之称,他的外貌英俊,气质风度翩翩,深受南方贵族和民众的喜爱。他善于笼络人心,这与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史坦尼斯形成鲜明对比。
蓝礼的政治野心: 蓝礼根本不打算把王位让给史坦尼斯。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劳勃的第一继承人,并试图将史坦尼斯排除在外。他曾向史坦尼斯提出过和解,但条件是史坦尼斯承认他对铁王座的宣称,并效忠于他。这对史坦尼斯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潜在的联盟是“交易”,而非“合作”: 即使史坦尼斯帮助蓝礼,这也不是真正的合作,而更像是一种臣服。蓝礼会利用史坦尼斯的军队和声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一旦他得势,很可能会像对待其他对手一样对待史坦尼斯。

史坦尼斯的战略考量(虽然与“合法性”冲突,但也存在)

尽管“合法性”是主要原因,史坦尼斯也可能从战略角度考虑了这个问题:

避免被蓝礼控制: 如果史坦尼斯帮助蓝礼取得胜利,那么他就会处于蓝礼的控制之下。蓝礼可以轻易地决定史坦尼斯的命运,将他软禁、流放,甚至暗杀。
独立行动的决心: 史坦尼斯是一位独立自主的战略家(尽管有时显得刻板)。他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盟友来争取王位,而不是依附于别人。
“借鸡生蛋”的可能性不高: 史坦尼斯不可能指望蓝礼会“感恩戴德”,并在事成之后将王位拱手相让。这种可能性在政治斗争中几乎为零。

红袍女郎(梅丽珊卓)的影响

红袍女郎梅丽珊卓(Melisandre)对史坦尼斯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他面对蓝礼的问题上。

“光明之神”的意志: 梅丽珊卓认为,史坦尼斯是光明之神(R'hllor)在世间的代理人,他命中注定要登上铁王座,与黑暗势力(异鬼)作斗争。
对蓝礼的看法: 梅丽珊卓可能认为蓝礼只是一个追求权力的凡人,他的崛起并非神之旨意。而且,蓝礼的军队中有许多“偶像崇拜者”,这在梅丽珊卓看来是亵渎神灵的。
“血魔法”的必要性: 当史坦尼斯被蓝礼的军队围困,他的支持者士气低落时,梅丽珊卓利用血魔法杀死了蓝礼。这被史坦尼斯视为神迹,也进一步加强了他对梅丽珊卓和“光明之神”的信仰。如果史坦尼斯想先帮蓝礼,他就不会在那个关键时刻同意使用血魔法。

对未来的考量

史坦尼斯可能也考虑了未来的长远布局。

巩固权力而非短暂胜利: 即使他帮助蓝礼获得了王位,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稳定的统治。蓝礼可能会面临来自兰尼斯特家族(如果他们仍然强大)或其他势力的挑战。史坦尼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正义的统治,而不是一个靠出卖兄弟得来的、摇摇欲坠的王权。
瓦解敌对势力: 在史坦尼斯看来,蓝礼也算是一个需要被瓦解的敌对势力。他需要削弱蓝礼的力量,以便自己能够更顺利地夺取王位。杀死蓝礼,并且接收他的军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直接方式。

总结来说,史坦尼斯之所以不先帮蓝礼夺得铁王座再杀蓝礼,是基于他根深蒂固的“合法性”原则和对“正义”的执着。他无法容忍一个本不应拥有王位的人先得逞,更不愿意成为被他人利用的棋子。蓝礼强大的实力、不信任的立场以及梅丽珊卓的影响,都强化了史坦尼斯必须独立、直接对抗蓝礼的决心。对他而言,杀死蓝礼并接收其军队,是他夺取“合法”王位、实现“正义”统治的必经之路,尽管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牺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史坦尼斯的人设就是一个恪守礼法、不知变通的人。《冰与火之歌》是一本小说,不是现实发生的事,而小说就要遵守设定。乔治·马丁把史坦尼斯设定的就是这个性格,没有为什么。

史坦尼斯为什么不先帮着劳勃夺得铁王座,然后再杀了劳勃?

因为他从始至终就没有篡位的念头,他觉得自己作为次子理应辅佐大哥。如果乔佛里或托曼有一个是黑头发,史坦尼斯都不会自立为王的。

同样史坦尼斯为什么不帮蓝礼夺铁王座?

因为他从始至终都觉得铁王座不该是蓝礼的——至少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

选择虚与委蛇先稳住蓝礼然后再背刺他,是贝里席或者道朗亲王干的事,而不可能是史坦尼斯·拜拉席恩。

user avatar

史坦尼斯与蓝礼之间的矛盾其实不止铁王座的归属。

当初篡夺者之战,史坦尼斯在风息堡吸引了高庭的大军。围城围到城里都快饿死了,要不是洋葱骑士偷渡了食物,后果不堪设想。

之后史坦尼斯又带队攻克龙石岛,去铁群岛击溃葛雷乔伊的海军。

当劳勃坐上铁王座的时候,史坦尼斯觉得大哥会让他继承风息堡,作为下一个鹿家的掌门人。这是他应得的荣誉和地位。但是劳勃偏爱蓝礼,将风息堡给了蓝礼,而把寸草不生的龙石岛给了史坦尼斯。虽然劳勃一再提醒史坦尼斯,龙石岛是皇室继承人的封地,还让他进入内阁当海军司令。

但是史坦尼斯仍然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与蓝礼的关系也是因此交恶。

史坦尼斯和国王之手琼恩艾林发现劳勃的三个孩子都不是亲生的,他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能夺回自己失去的荣誉。但是蓝礼再次与他抢皇位,令史坦尼斯彻底与弟弟决裂,动了杀心。他不允许蓝礼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他。


《冰与火之歌》中描述劳勃是真钢。史坦尼斯是一个纯铁,又黑又硬又坚强,却也容易损坏,和铁一样,弯曲之前就会先断掉。蓝礼是像是闪闪发光的亮铜,看起来漂亮,实际却不值几个钱。

史坦尼斯是一个笃信传统,坚定不懂变通的人。他认定自己会是劳勃的法定继承人,却从来也没考虑过其他人是否会支持他,他觉得铁王座只有他坐才符合传统。

对于蓝礼这个小弟,他觉得蓝礼应该主动向他求饶,请求宽恕。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法定继承人。蓝礼应该辅佐他而不是背叛他。史坦尼斯更不可能做出帮蓝礼夺铁王座的事情,因为这才是真正篡权。

杀蓝礼,史坦尼斯也曾挣扎过。他有回忆过小时候三兄弟的一起快乐的时光。但法就是法,篡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史坦尼斯知道自己无法在民心上击败蓝礼,尤其高庭已经明确支持蓝礼。他选择刺杀蓝礼并顺利接管曾经宣誓效忠蓝礼的风息堡臣民。但是黑水河之战的惨败令其失去夺取铁王座的机会。

史坦尼斯就是这样一个相当固执但也比较正的人物。小说中的形象与剧集有很大差别。《权力的游戏》把史坦尼斯描述成一个疯狂,火烧自己女儿的人。但小说中史坦尼斯却不是这样,在长城被攻击时,也只有史坦尼斯带兵援助。他心里还是有国家的。他也渴望被人爱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没有选择先帮助蓝礼·拜拉席恩(Renly Baratheon)夺取铁王座,然后将其杀死,这是一个在《冰与火之歌》中史坦尼斯政治和战略考量方面非常关键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史坦尼斯的性格、他的立场以及当时北境和君临的政治格局。.............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中,劳勃·拜拉席恩对他的两个弟弟,尤其是史坦尼斯,表现出的疏离和不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性格差异、以及劳勃登基后的一系列事件。1. 童年经历与性格差异的萌芽: 劳勃: 劳勃从小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喜好冒险和饮酒的典型战士。他热爱狩猎、比.............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的故事背景下,提到王弟蓝礼和史坦尼斯时,他们“王子”(Prince)的头衔并没有改变,他们一直是“王子”。可能是你对他们的头衔有误解,或者你看到的资料来源有误。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劳勃·拜拉席恩称王前后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头衔如何确定:在劳勃起兵反叛(“罗伯特叛乱”)之前: 劳勃·拜拉.............
  • 回答
    蓝礼·拜拉席恩之所以在继承顺位上排在史坦尼斯之后,却执意争夺铁王座,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权谋、野心与个人性格交织的故事。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血统与继承权的微妙关系: 名义上的顺位: 根据七国法律,在罗伯特·拜拉席恩国王去世后,如果他没有合法继承人(他的儿子乔佛里后来.............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的世界里,提起坦格利安家族,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简直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他们家族的血统之所以如此“吃香”,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最后的龙骑士,或者曾经统治过维斯特洛大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血脉中蕴含的特殊力量、政治上的合法性,以及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塑造的传奇色彩。首先,我.............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德军重坦营比苏军团还大”,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概念上的混淆,需要先厘清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几个基本概念: 营 (Battalion):在军事编制中,营是比团(Regiment)更小一级的单位。一个营通常由几个连(Company)组成,并拥有一名营长(Battalion Comma.............
  • 回答
    中亚地区遍布着众多的“斯坦”国,这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渊源。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投向这片土地的核心——伊朗语系。“斯坦”的根源:来自伊朗语系的远古回响“斯坦”这个后缀,说白了,源自古老的伊朗语系词汇 “stān”。在波斯语、库尔德语、普什图语等伊朗语族语言中,“stān”的意思是.............
  • 回答
    在《速度与激情8》的故事里,杰森·斯坦森饰演的戴克·肖之所以要复仇赛弗,这事儿得从头捋一捋,其实这跟他的弟弟欧文·肖的命运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速度与激情7》。那会儿,欧文·肖,也就是戴克的弟弟,被唐老大和他的团队给“处理”了。不过,这帮人做事向来留一线,加上编剧们也得给未来留后路,所.............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到语言、历史、民族认同以及地理命名演变等诸多复杂因素,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要理解为什么阿富汗不叫做“阿富汗斯坦”,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些层面的原因。首先,从语言结构上来说,很多国家的命名习惯,尤其是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会在民族名称后面加上后缀,形成一个表示“土地”或“国.............
  • 回答
    这些国家名字后都带有“斯坦”这个后缀,绝非偶然,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渊源。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一个词的起源说起。“斯坦”(ستان)的根源:一个古老而普遍的后缀“斯坦”这个词源自波斯语,是波斯语中表示“地方”、“土地”、“国家”的后缀。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中文里“国”、“州”、.............
  • 回答
    丹妮莉斯•坦格利安这个角色在《权力的游戏》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喜欢她的人能把她捧上天,觉得她是打破压迫、解放奴隶的英雄,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对她最终的走向感到失望甚至厌恶。这种两极分化的反应,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丹妮莉斯的早期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从一个被.............
  • 回答
    步坦协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现代陆军作战的基石之一。那么,为什么在诸如连级这样的基础战术单位上,我们看不到明确的、成建制的步兵与坦克混成部队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涉及到历史演变、战术思想、组织编制的实际考量,以及技术与训练的限制等等。首先,我们要理解“混成部队”这个概念的本意。它指.............
  • 回答
    关于《钢之炼金术师》中,为何让马斯坦古少校(ロイ・マスタング)成为“人柱”这一点,其实作品本身并没有明确地将他定义为“人柱”。“人柱”这个概念在《钢之炼金术师》的故事线中,更多的是指向那些被炼成、体内储存了贤者之石,并被中央司令部用来达成某种目的的个体,例如斯卡(スカー)的哥哥,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模糊印象。为什么提到日本的液压悬挂,尤其是放在一些特定载具上,总会让人联想到“问题不断”的标签,而中国新型轻坦采用液压悬挂却好像没那么大的争议,甚至不太被人提起?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来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液压悬挂本身不是一个“.............
  • 回答
    .......
  • 回答
    毛坦厂中学之所以备受关注,甚至被不少人“吹捧”,其背后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地用“高考成绩一般般”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其独特的办学模式、社会背景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般般”这个概念。在安徽省,尤其是以理科为主力的省份,一本率和本科率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毛坦厂中学在.............
  • 回答
    坦比哀多的建筑家伯拉孟特(Bernardo Rossi)之所以只留下一个为人所知且至今依然令人赞叹的作品——圣母玛利亚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Assunta),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伯拉孟特当时的时代背.............
  • 回答
    在《教父 2》中,潘坦居利在法庭上见到他的哥哥弗雷多时,供词的突然转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戏剧性转折,而是植根于复杂的人性弱点、家族忠诚以及在那一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潘坦居利这个人。在电影前半部分,他是一个被柯里昂家族利用和操纵的角色,尤其是在他儿子桑.............
  • 回答
    费尔干纳盆地的地缘政治版图,尤其是其三个“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那如同被利爪撕裂般犬牙交错的国境线,是20世纪民族区域划分政策留下的复杂遗产。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将时间拨回苏联时代,并深入剖析这片土地本身的地缘特征。历史根源:苏联的“民族建构”与人为划分苏联时期,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中亚地区复杂而迷人的历史变迁。契丹(西辽)和蒙古人确实是中亚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最终中亚的主体民族变成了突厥人,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咱们就慢慢道来。首先,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契丹(辽朝衰落后): 契丹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们建立的辽朝。辽朝在1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