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保护动物有什么意义?

回答
保护动物,绝非仅仅是出于我们人类的喜好,或者仅仅是为了一些浪漫的、空泛的口号。这背后牵涉着极其深刻且环环相扣的意义,触及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的繁荣,乃至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宏观。

首先,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 是保护动物最核心的意义之一。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无论大小、强弱,都像是一个精密机器上的螺丝钉,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平衡系统。

想想看,如果某一种食草动物的数量因为捕食者减少而急剧膨胀,它们可能会过度啃食植被,导致植物资源枯竭,进而引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而如果某种传粉昆虫消失,许多植物的繁殖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会改变植物的组成,还会影响依赖这些植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甚至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生物,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物质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物的消失,就像是从这个精密机器中抽走了关键的部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其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的生命力与韧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象一下,一个只有少数几种植物和动物的贫瘠荒漠,与一个物种丰富、生机勃勃的雨林相比,哪个更有活力?哪个更能抵御环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拥有多种技能和资源的团队,当面临挑战时,总会有一些成员能够适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许多我们尚未了解的宝藏,就隐藏在那些濒危的、未被充分研究的物种中。它们可能蕴含着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可能提供改良农作物的新基因,甚至可能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如果这些物种在我们还未发现它们的价值之前就灭绝了,那将是人类无法估量的损失。保护动物,就是在为未来保留无限的可能性。

第三, 动物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精神与美学价值。动物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它们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情感世界。许多民族的图腾、神话、传说中都有动物的身影,它们象征着力量、智慧、吉祥或某种精神寄托。

当我们看到雄鹰在天空翱翔,我们会感受到自由与壮丽;当我们听到狮子在草原上怒吼,我们会敬畏自然的力量;当我们看到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我们会感到纯真与可爱。这些动物的美丽、它们的生存姿态,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更深的联结感。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文学还是音乐,都以动物为灵感来源。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也让我们有机会以一种非功利性的方式去欣赏生命本身的美好。失去这些动物,无异于剥夺了我们欣赏自然之美的权利,也让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变得贫瘠。

此外,从 伦理和道德的角度 来看,我们作为地球上具有高度智慧和强大改造能力的物种,是否应该肩负起保护其他生命的责任?这些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不如我们强大,就肆意剥夺它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尊重和保护其他生命,是对我们自身道德水准的体现,也是我们作为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

最后, 保护动物也是对我们自身行为的一种反思与纠正。许多动物的濒危,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污染排放、气候变化等行为造成的。我们不能一边破坏,一边又无动于衷。保护动物,就是我们在承认自身过错的基础上,努力去弥补,去修复我们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这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表现。

总而言之,保护动物的意义是多层面的、相互关联的。它关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关乎生物多样性的存续,关乎人类文明的丰富与发展,也关乎我们作为生命共同体应有的责任与良知。保护动物,与其说是为了“它们”,不如说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更健康的家园,为了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为了更可持续的未来。这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我们每一个地球居民必须深思并付诸行动的严肃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护动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守住人类的利益。


对,你没看错。其实爱心啊同理心啊这些都是虚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物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和可治理的污染以及可改善的城市环境不同,物种一旦灭绝,在近期的科学水平下是不可再复原的。为了避免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损害人类的利益,保护动物,尤其是濒危的野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知友都提到了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人类舒适居住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我想提到的一点是,

保持生物多样,有助于人类新医药的开发。

在网上我发现了一则有趣的日文文献,感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略读一下:

nite.go.jp/data/0000220

其大意为,在人类的未开发地带,生活着很多未知的微生物。通过对这些新微生物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或者新的化学物质。抗菌剂,抗癌药的发明很多都和这些未知微生物的研究关系密切。很多同学可能也知道,一些工业制造是基于微生物的生产和分离来获得某些特殊物质的。

这样的微生物资源被叫做“生物遗传资源”。也就是他们的DNA,即使现在没有被开发,今后也有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为人类提供珍贵的物质。而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基于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的。也就是说,如果放任野生动物大量灭绝而放置不管,会导致很多今后拯救无数人命的资源永远消失。

其实同大家想象的不同,人类为了维持生态而对野生动物所做的,其内容不仅仅是保护那么简单。英语中经常提到 Wildlife Management,日语译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时候,为了减少management “管理”一词造成的负面印象,才加了保护二字。这个Management的正确含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法,在野生动物不灭绝的前提下保持自然物种平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光是让野生动物活的快乐舒心,听之任之就可以了。

对一些濒危动物,需要给他们舒适和被保全的环境,增加其种群数量;对一些失去了家园的动物,要帮助他们迁徙并适应新环境;对一些因为环境改变而过于泛滥的动物,需要加以捕杀。来减少他们对其他动物的迫害和对环境的过分改造。

是不是打破了很多圣母脑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爱心满满的世界幻象?

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拥有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的生杀大权,按照自己种族的利益去掌控各个物种的生活方式和数量。最终目的是人类自己环境的持久性以及长久的生存。这就是人与动物相处中的赤裸裸的真相。

然而是不是这意味着人类是一个冷血杀手,万物之王,残酷的种族?我觉得大可不必这么认为。人类的行为本身也是一个种族的本能,不怀恶意的,追求种族生存最优解的现象而已。这是一种不带感情,不带偏见,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真理去管理地球,最终想要制造一个(对人类来说)美好世界的想法。我们本身就是人类,也无权去评价其“善”与“恶”。

在检索野生动物保护时,我也发现了另一份有趣的资料:

民间企业的稀少动植物保护状况

env.go.jp/nature/yasei/

在这其中可以查阅到日本著名的医药企业与日本植物园协会在保护稀有植物方面的合作。在收集濒危药用植物,进行统计,研究和保护的同时,还和其他植物园联系进行移植试验。这些稀有药用植物对该药品企业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企业利益而进行保护活动,通过保护在维持生态的同时支撑企业以及NPO的长远发展。多方受益的Win-Win形式,在一些人眼中也许是“逐利”“动机不纯”“政治不正确”,然而这才是一个模式长久运作下去最好的方法。也是政府在鼓励企业实施某项活动时多以政策引导的原因。

user avatar

如果将地球的 46 亿年历史压缩成 24 小时的话,那么人类几乎是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在这个星球上。

很多远古生物今天只能以化石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比如 6500 万年前灭绝的恐龙,而更多的生物,我们甚至找不到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存在过的证据。

我们今天要说的生物,它的祖先在五亿年前的奥陶纪就出现了,而它今天仍然存在,模样和几亿年前无甚区别。


这种长得像外星生物一样的动物叫鲎(读作 hòu,英文叫作 Horseshoe crab,马蹄蟹),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直到近日,这种模样的鲎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 3 亿年。和鲎同时期的生物,现在几乎都只能以化石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了,比如在二叠纪就已经灭绝的三叶虫。

虽然鲎俗称「马蹄蟹」,外表也有螃蟹一样的甲壳,和一些螃蟹一样生活在沙滩上,但实际上,鲎跟螃蟹的亲缘关系非常远,倒是跟三叶虫和蜘蛛比较近。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颜色本身虽然少见,但也并不稀奇,像螃蟹和虾的血液也都是蓝色的,因为这些节肢动物的血液中含有血蓝蛋白,和我们红细胞中含有铁离子的血红蛋白不同,铜蓝蛋白中含有铜离子,而铜离子和铁离子使得血液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鲎的血液之所以珍贵,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医用价值——细菌检测。

在上世纪中叶,药物注射液和手术植入物(比如人工关节)的细菌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这些直接进入人体的药物和器械对于无菌的要求极高,一旦由于制造、运输或者贮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造成细菌污染,轻则导致患者发热、凝血障碍,重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过去通常采用家兔检验细菌毒素(家兔热原检查法 ),将样品注入家兔体内,然后每隔半小时检测一下家兔的体温是否升高(家兔对内毒素比较敏感)。

但这种办法一来耗时,二来准确度较差,最重要的是使用的「耗材」——家兔,成本确实高了些。

在 1956 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动物学家 Frederick Bang 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发现一只死于细菌感染的鲎,它全身的血液几乎都凝结成了胶质。

鲎的进化较为低等,鲎的血液不像哺乳动物血液那样含有可以吞噬细菌的白细胞,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免疫细胞「阿米巴样细胞」(或叫变形细胞)。

Bang 发现,这种细胞在接触到细菌内毒素时会释放一种酶使周围的血液凝固,从而困住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热、休克和凝血障碍等问题。

Bang 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发现,鲎的血液具有极强的细菌敏感性。

自此,人类终于发现了一种操作简单、结果显示迅速的细菌检测方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 FDA 首先要求所有注射或者通过手术植入人体的药品和器械需要通过鲎试剂的检测,鲎试剂后来也被中国及欧美各国的药典定为法定的内毒素检查法。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在使用鲎试剂协助研发注射药物和疫苗。至今为止,地球上没有第二种生物能取代鲎在这方面的功效,甚至没有任何一种化学合成的试剂能达到鲎血的效果。

可以说,全世界各大药企都依赖这种三亿年前的生物。


而当时间来到 2020年,一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几乎蔓延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在这场疫情中,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各种严格的社会管控阻止疫情发展。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疫苗或者特效药问世,这两者也是各国科学家在争分夺秒地研究的对象。

在这场研发竞赛中,各国深知如果治疗新冠的疫苗或药物被细菌污染,注射到人体之后可能会致命。而鲎试剂能迅速发现被污染的疫苗,这使得在各国的新冠研发竞赛中鲎血成为一种重要储备。

例如 6 月 1 日,美国 FDA 就发布规定,如果一种疫苗打算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就必须经过鲎试剂的检测,而非其他的细菌检测方式。

这让欧洲的制药巨头很苦恼——因为整个欧洲都没有鲎。

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一百多种鲎,但是目前只剩下 4 种,分布图如下。


当前国际上销售的鲎试剂只有两种,分别是美洲鲎试剂(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LAL)和中国鲎试剂(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 TAL)。

我们幸运的一点是,鲎自古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目前也可以生产自己的鲎试剂,美国、中国和日本是目前全球鲎试剂的主要供应国。

然而,我们的鲎数量在不断减少,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曾经分布最广的种类——中国鲎。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鲎试剂被开发出来之后,鲎的命运就改变了。

刚才讲到鲎试剂,如何提取鲎血呢?这个过程有点类似献血,通过鲎的心包穿刺,在提取一部分血(通常是 100ml 以内)之后,鲎被放归自然。

但在放归自然后,30% 的鲎会死亡,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出现鲎被连着抓去抽血,放归地点通常离原来的地点 100 公里以上,但不是每只鲎都能适应新家。


全球每年大约需要 50 万只鲎,1 加仑(约 3.8 升)鲎血的价值高达 6 万美金。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加上管控不当,世界各地的鲎群数量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北部湾一带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 20 年间下降了 90% 以上。


历史上,中国鲎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海域,北至舟山群岛,南至北部湾,皆可看到中国鲎的身影。

然而近三十年来,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海域污染和栖息地破坏,再加之鲎试剂巨大的经济价值被发现,中国鲎在中国许多海域已经销声匿迹 。

--浙江:舟山海域已经十几年没有中国鲎的身影了;

--福建:除了东山湾以外其他海域中国鲎濒临绝迹;

--广东:西部的雷州湾、中部的珠江口和东部的潮汕地区海域均极少见到上岸的中国鲎;

--广西:传统上中国鲎最多的北部湾,近年来只能通过底拖网才能少量捕获。


如果不迅速加强鲎的保护力度,中国鲎可能跟中华穿山甲一样,成为一种以冠以国名、但在中国大陆地区几近灭绝的动物。

事实上,中国鲎和中华穿山甲一样,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能做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保护鲎,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不要去吃鲎——我想可能一些朋友会觉得难以置信,这玩意长这样还有人去吃?

其实大家不要小瞧我们中国人的战斗力了,我老家闽南就有吃鲎的习俗,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吃鲎其实是流传上千年的习俗。

吃鲎这个行为本身,我个人认为并不会造成鲎的灭绝,中国东南沿海人民吃鲎的习俗已经上千年了,如果只是偶尔吃,并非大量捕杀,我推测并不会造成中国鲎的数量大幅减少。

然而在吃动物这一行为上,总存在一种诡异的「正反馈」。

有些人认为物以稀为贵,一种动物越是稀少,越容易被赋予各种匪夷所思的功效,导致想吃它的人越多;而吃的人越多,进一步加剧这种动物数量的减少,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里,我之所以跟大家说不建议吃,除了生态学上的保护意义以外,对于个人而言还有两方面健康原因,

一是过敏,鲎肉中含有致敏物质,一些人吃了会出现过敏症状;

二是有毒,这里说的有毒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铜离子和河豚毒素。

先说铜离子,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鲎血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含有铜离子。鲎血的含铜量高达 0.28%,铜离子在进入人体肝脏后会使线粒体酶变性,导致肝炎,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细胞坏死。

其次,一部分鲎是有毒的,像圆尾鲎的肌肉和性腺中含有河豚毒素,这是自然界中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是氰化钠的 20 倍。

不要以为只有河豚含有河豚毒素,像虾虎鱼、蓝环章鱼和蝾螈等很多生物都含有河豚毒素。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分辨中国鲎和圆尾鲎。下面就是这哥俩的图片,你猜下哪个是圆尾鲎?


最后说一点,我们要感谢鲎这种来自远古的动物。如果没有它的存在,过去四十年内可能数百万人死于不卫生的注射。

就保护鲎这个问题而言,相比于改变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保护措施。

鲎对于自然界的价值,远不止鲎试剂检测细菌一点,它是地球生态链中的一环,是三亿年来生生不息的一环,不要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灭绝了。


******************

参考资料

1.翁朝红. (2011). 中国海域中国鲎资源调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

2.李琼珍, & 胡梦红. (2011). 广西北海中国鲎资源现状以及保育工作进展. 海洋环境科学, 30(001), 131-134.

3.谢叶. (2012). 中国鲎工厂化育苗及关键生态与鲎河豚毒素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广东海洋大学).

4.翁朝红, 谢仰杰, 肖志群, 黄良敏, 李军, & 王淑红等. (2012). 福建及中国其他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分布现状调查. 动物学杂志(03), 42-50.

5.刘伟茹. (2014). 广西北部湾地区圆尾鲎与中国鲎生物学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广西大学).

6.颜明艳, 王月, 顾华鑫, 王有基, 李琼珍, & 范志锋, et al. (2018). 鲎试剂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生物学杂志, 35(2), 88-91.

7.Frederik Bang jhsph.edu/about/history

8.Horseshoe Crab Blood is Worth $60,000 per Gallon, But Why Is It So Expensive? Horseshoe Crab Blood is Worth $60,000 per Gallon, But Why Is It So Expensive?

9.Horseshoe crab blood is key to making a COVID-19 vaccine—but the ecosystem may suffer. Horseshoe crab blood is key to making a COVID-19 vaccine—but the ecosystem may suffer.


【本文已发表于丁香园公众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