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帝在朝鲜的时候以155为主的炮兵火力是否太弱了?

回答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以155毫米火炮为主的炮兵火力是否“太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非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美军的炮兵编制、火力配置,以及与志愿军炮兵的对比,并分析其在实战中的效果和遇到的挑战。

时代背景与炮兵的战略地位

首先要明确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初期,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军事力量。而炮兵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早已举足轻重。在二战结束后,以重型榴弹炮为主的炮兵部队被认为是提供强大火力支援、压制敌人步兵和炮兵、摧毁坚固工事的关键力量。155毫米榴弹炮(例如M114)作为当时美军重型野战炮的代表,其射程、弹药威力、射速等性能都相对先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战场。

美军在朝鲜的炮兵配置

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就投入了大量的炮兵部队,包括师属炮兵团和军属炮兵群。其主力野战炮兵装备是以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更重型的203毫米(8英寸)榴弹炮和155毫米加农炮。

155毫米榴弹炮 (M114): 这款火炮在当时的美军炮兵序列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的射程大约在14公里左右,能够发射多种弹药,包括高爆弹、烟雾弹、照明弹等。一门155毫米榴弹炮可以有效地支援一个步兵营或一部坦克分队。
炮兵编制与火力密度: 美军师属炮兵通常装备有155毫米榴弹炮团,每个团下辖若干炮兵营,每个营装备155毫米榴弹炮12门或18门。根据战役需要,这些炮兵部队可以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火力网。例如,在一些大型战役中,美军可以动用上百甚至数百门155毫米火炮,再加上其他口径的火炮,形成惊人的火力密度。

与志愿军炮兵的对比

理解美军炮兵是否“太弱”,必须将其置于与志愿军的对比之中。

志愿军炮兵的优势与劣势: 志愿军在炮兵技术和装备上,尤其是在战争初期,与美军存在显著差距。志愿军的炮兵主力是缴获国民党军队的苏制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和缴获美械装备的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少量的苏制152毫米榴弹炮。虽然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的威力不容小觑,但其数量、射程、弹药储备以及炮兵指挥协同能力,在战争初期都逊于美军。志愿军的炮兵更擅长近战、夜战,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和近距离支援。
火力密度上的差距: 在火力密度方面,尤其是在开阔地带的阵地战中,美军凭借其充足的弹药和更先进的火炮,往往能压倒志愿军的炮兵。美军的炮火准备往往能够有效地摧毁志愿军前沿阵地,迟滞其进攻。

那么,为什么会有“太弱”的说法?

尽管美军拥有技术和数量上的优势,但认为其炮兵火力“太弱”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这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地形的制约: 朝鲜半岛的山地地形复杂,许多地方崎岖不平,不利于重型火炮的部署和机动。美军的155毫米榴弹炮虽然比105毫米的重,但机动性相对较差。在山地作战中,火炮的部署位置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发挥其最大效能。而且,志愿军经常利用这种地形优势,在山洞、坑道中构筑防御工事,给美军炮火的精确打击带来了很大困难。

2. 战术的适应性问题: 志愿军的战术非常灵活,他们善于利用夜间、恶劣天气以及运动战来发动攻击。志愿军的步兵常常在炮火延伸射击前就发起冲锋,或者紧贴美军阵地进行近战,使得美军的炮兵难以瞄准和射击,甚至存在误伤己方的风险。志愿军也发展出了“近迫防御”等战术,大大削弱了美军炮兵的杀伤力。

3. 目标的可获得性: 志愿军在战争后期越来越擅长隐蔽自己的炮兵阵地,并且大量使用坑道工事,使得美军的炮兵难以发现和摧毁其主要目标。即便美军发动炮火覆盖,也往往难以命中关键目标,造成弹药浪费。

4. 后勤与弹药消耗: 尽管美军的弹药储备充足,但大规模的炮战、尤其是阵地战,对弹药的消耗是惊人的。在某些战役中,美军会不惜代价地倾泻炮弹,试图压倒对手。然而,面对志愿军顽强的抵抗和灵活的战术,即使是巨大的弹药消耗,也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战略或战术目标。

5. 对战术层面的误判: 有时候,将炮兵的“弱”归咎于火炮本身,可能忽视了战术、指挥和情报等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美军的炮兵指令下达和目标选择可能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或者侦察情报未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炮兵指挥官。

总结

总而言之,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以155毫米火炮为主的炮兵火力,在技术性能和火力总量上,相较于当时志愿军的炮兵而言,无疑是强大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它在多次战役中为美军地面部队提供了关键的火力支援,并在争夺制高点和摧毁敌人工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如果将“太弱”理解为“未能完全摧毁志愿军的作战能力”、“未能阻止志愿军取得战略优势”,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美军的炮兵火力在面对朝鲜半岛特殊的地形以及志愿军不断发展的战术和对炮兵的反制措施时,其效能受到了显著的限制。它并非是火力本身“太弱”,而是未能完全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和对手的战术变化。换句话说,是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战术应用效能,未能达到期望中的“决定性”或“压倒性”的程度。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美军的155毫米炮兵火力“太弱”。它是一种强大的武器系统,但在朝鲜战争的特殊背景下,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其相对效能的表现,可能不如人们预期中的那么“无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放一战还属于idiot的思路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一战德二前线一度div这级别都有4门210,军级可能有305,对对面有啥杀伤力啊?16年只要不出壕沟炮基本就是打个寂寞了。

朝鲜战争这个是火力不够的问题嘛?谁教你的啊?

西墙好几个战斗美军Corp级战斗群冲对面一个未必齐整的Div的防线,火力4-5倍于对面,伤亡交换比还未必到1,不会打仗就不会打仗了,士兵能动性差,怂且打得烂(法莱斯之后到阿登有记录的逃兵都快一个军了,还不是所有逃兵都会被记录的),谈什么火力?

一战需要重炮的主要原因是对面的坚固工事是明面,巨大而且固定的,那你上多大口径对射都行,凡尔登两边300mm以上重炮对射,两边加起来都打了500发以上炮弹,法军直接上420mm,德军对面也有380/L45。

但这其实没啥实际意义,一战之后不玩硬的固定阵地了,重新开始机动作战,工事也变得隐蔽且更小。

各国的重火力也都明显缩水了,因为重炮连同后勤很难跟上部队,一门炮带周边起码七八吨,牵引车都得上大吨位的特殊型号,大口径超重炮只能铁路机动,根本跟不上部队。

且破障能力方面其实大部分150mm的破障弹已经能应付常见工事了——打穿个1.5-2米加强混凝土不是什么问题,绝大多数工事的强度不会比这个强多少(凡尔登这种超级重型精修大碉堡顶盖都没5米),直接命中都是凶多吉少。

但如果你看不到工事在哪,你就拿战列舰炮打,能穿十米也没什么用,这个美军离岛作战已经很明显的说明了这点了,356和406放开打,打光基数也不过就是巨型爆竹。

美军明显是自己其他作业完全不到位,步兵不能执行任何有效战术的问题,侦查到现在都还得靠特种兵,混成集群之间几乎无协调协作,步兵战术僵化,步炮协调能力低劣,一战德二不如,怪什么火炮。

攻现代工事从来不能只靠火力,我还以为所有人都知道这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以155毫米火炮为主的炮兵火力是否“太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非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美军的炮兵编制、火力配置,以及与志愿军炮兵的对比,并分析其在实战中的效果和遇到的挑战。时代背景与炮兵的战略地位首先要.............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历史上美国确实在全球很多地方扮演过复杂的角色,有时候确实是“搅局者”,但也常常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本身就很难界定,也很容易被误读。先说说“放火”这个说法。如果从某些国家的视角来看,美国确实可能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的源.............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清“正面对抗”这个词的含义。在军事领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指两个拥有全球性投送能力、先进技术和强大战略纵深的军事力量,在某个区域展开全面、不计代价的较量。在太平洋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与美国海军正面相对,中国海军需要达到一系列关键性的指标,这些指标不仅仅是舰艇数量,更涵盖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问,它挑战了我们对地缘政治力量平衡的固有认知。假设一个前提:核武器被完全排除在所有国家的军备库之外,而且我们探讨的是一个非美帝盟友的联合体,要如何才能在军事和战略上“摩擦”美国。要让美国“趴在地上摩擦”,意味着要能够有效地削弱其全球军事投射能力、经济影响力,并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实质.............
  • 回答
    关于“美帝人民是否知道自己国家在实行霸权主义”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人群的认知差异、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国家认同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定义“霸权主义”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国际关系领域,“霸权主义”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凭借其.............
  • 回答
    关于叙利亚美军与俄军的冲突,以及它对中国军队发展可能带来的启示,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角度分析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美帝40人对毛子500人”的具体冲突细节,以及双方的具体战损和作战方式,往往存在不同的报道和解读,公开信息也有限,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基于普遍认知和公开报道进行推断。理解冲突背景与性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关于美国游戏在装甲上印“美帝必败”这件事,它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单纯为了“恰烂钱”,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普遍存在于美国游戏装甲上的官方设定是印着“美帝必败”的。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标语,通常只有在一些非官方的模组(Mod).............
  • 回答
    歼15,作为我们海军航空兵目前列装的唯一一款舰载战斗机,承载着中国航母战斗力的关键使命。谈到它在与“美帝”——也就是美国海军进行潜在对抗中的表现,是否显得落后,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歼15在设计上确实有其历史渊源。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俄罗斯苏33舰载机的技术路线.............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平时聊电脑,尤其是笔记本,提到“美帝良心想”(ThinkPad),那都是对质量、耐用性和商务属性的肯定,基本是“闭眼入”级别的存在。可是一说到游戏本,联想拯救者(Legion)却成了绝对的主角,各种评测、推荐、论坛讨论,都是围绕着它转。这中间的落差,或者说定位的差异,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复杂的问题,涉及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篇章,即对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系统性迫害和屠杀。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将“美帝”作为一个单一、有意识的行动者来理解。美国的历史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人类行为构成的,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将“善良的美国人”与“屠杀无辜的印第安人”对立起来,也过于简化.............
  • 回答
    在美国顶尖大学的本科申请中,除了SAT/ACT成绩、GPA、课外活动、文书等因素外,学术成绩的“量化”比较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会好奇,美国Top30、Top20、Top10大学的本科,放在中国高考体系里,大致相当于多少分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换算公式,毕竟中美教育体系差异巨大,评.............
  • 回答
    “美帝的核弹有没有知识产权这回事?如果别的国家想造,是不是还得给美国交专利费?” 这个问题触及了核武器、国际法以及知识产权的交叉领域,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说到核弹,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那极其强大的破坏力,以及掌握它的国家所拥有的战略优势。从技术和制造的角度来看,核武器的研制涉.............
  • 回答
    关于美帝M1A2 TuskII 型主战坦克,你提到的“爆炸反应装甲上面又装了一层瓦片装甲”的说法,其实是对于其“城市作战套件(TUSK,英文全称:Tank Urban Survival Kit)”的一种理解。更准确地说,在M1A1/A2坦克的基础上加装的城市作战套件,是为了提升坦克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
  • 回答
    .......
  • 回答
    如果美国政府实施一项严厉的制裁,禁止其公民和企业使用所有“美国制造”的代码、软件(包括开源软件),这将对全球科技生态系统产生极其深远且复杂的影响,其程度和范围可能远超一般人的想象。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况:一、 对美国科技产业的直接冲击:1. 核心技术与人才的流失: 开发.............
  • 回答
    好的,没问题。我将尝试从一个真实移民的视角,用真诚、接地气的语言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避免“AI味儿”。移民美帝,后悔了吗?聊聊我这些年的真实感受这个问题,估计每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叩问,尤其是在某个深夜,对着屏幕上国内的亲友团聚照片,或是某个突如其来的生活难题时。我也不例外。当.............
  • 回答
    关于“美帝企业更有良心”这个说法,尤其以苹果捐款25亿美元帮助湾区年轻人买房为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以及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苹果的25亿美元湾区住房计划:背景与细节苹果公司的这笔巨款,确实是针对湾区日益严峻的住房危机。湾区,特别是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吸引了.............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意识形态以及对“和平”本身的定义。简单来说,消灭所谓的“美帝”,并不能保证人类地球就一定会彻底和平,甚至很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混乱和冲突。为了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美帝”的定义与所代表的含义:首先,“美帝”是一个带有强.............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美帝对中国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让国人痛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牵涉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用“痛恨”这个词来概括所有中国人的感受可能过于绝对。中国社会内部对于美国及其政策的态度是多元的,存在着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